叶其红
小学阶段是人生中成长的重要阶段,是一个人开始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开端,在此阶段对小学生进行引导和科学普及教育,将有助于培养其科学素质、科学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小学科普教育是一个人科学素养形成的基础,学校在开展小学生科普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除了对小学生进行应试教育,让其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课程外,还需展开相应的课程或活动来为小学生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让其学习科学方法和了解科学精神。小学科普教育应针对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对症下药”,开展符合小学生特点、能够使其欣然接受的科普教育,使科普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质。
1 小学生科普教育现状
小学科普教育的重要性其实并非现在才被提出,早在1904年就有人提出了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当时西方的课程理论传入中国,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是“知识为中心”。随着时代的发展,1984年至今的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是“知识、儿童和社会”为一体。进入新时期后,我国小学阶段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用科学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小学科普课程即建立在实现科学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教师按照设定的课程大纲进行教学。但由于课时、受重视程度等限制,小学科学课多以教师进行传授式教学为主,缺乏实际动手、参与的沉浸式学习体验,难以激发小学生探索科学知识、了解科学精神的兴趣,也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虽然2017年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教师提出了新要求[1],小学科学课程变为全段授课,但科学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难以跟上,科学教学设施不足也制约了高质量科学课堂的产生。
2 设立并严格执行科学课程
小学科学课是针对小学生重要的科学启蒙课,该课程对于向小学生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其对科学的兴趣尤为重要。目前,大城市的小学在设立科学课方面做得比较好,而一些小城市或是农村的小学在科学课程方面还比较薄弱——有的科学课形同摆设,科学老师上课就让学生自习或是科学课被语言课、数学课“侵占”;有的小学甚至没有设置科学课程,这让小学生科普教育直接缺失。
针对上述情况,学校需严格设立周期性科学课程,并确保完全落到实地。要改变科学课程形同摆设,被语文、数学等常规课程挤压代替的情况,还需要从大方针上宣传科学课程的重要性,提高科学课程的地位。此外,学校还需聘请高素质、经验丰富的科学课程教师,使科学课有条理,真正向学生传递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避免科学课上自习或其他课程“侵占”等情况的发生。
3 在常规课程中融入科学普及教育
小学科普教育不能只在科学课程中进行,还需要多课程联动,在语文、数学等常规课程中融入科普教育,从各个方面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质。在语文课中,教师可融入科学家故事、科学家精神方面的知识讲解,从故事引入,让小学生体味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在數学课中,教师可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以及基础的科学小知识融入课程中,数学与科普结合,打造趣味课堂。
4 积极开展科学普及活动
除了课程方面的设置,还需要开展各项科学普及活动,来开展科普教育。学校可以设立科学日,每年或每学期举办一次,在科学日当天,组织举办科普游园会,用各种趣味活动或是趣味答题来提升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使学生亲身参与,在玩儿中学习,加深其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科学日当天,还可举行科学知识大赛,知识大赛前期可进行初赛海选,在科学日当天举行决赛,以竞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统一征订科普杂志的方式,为小学生提供精品科普读物。这使得学生将被动获取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主动探索获取相结合。科普杂志或绘本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课堂上讲解不到、涵盖不到的知识,学生可以自行从中汲取知识,自己探索,了解世界。而通过学校精选,统一征订的方式也解决了家长在纷繁复杂的科普读物中进行挑选时毫无头绪的难题,同时也确保了科普读物的质量。另外,统一的科普读物可让学生的学习与阅读保持同步,教师还可根据科普读物的内容设立统一的阅读进度,举行统一的阅读交流或是科学知识抽查等;学生也可对科普读物中的内容进行交流探讨,进一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和理解。
学校作为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一个人”毕竟资源有限,还需要与科技馆合作,馆校结合,共同促进小学生的科普教育。科技场馆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在小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科技馆中具有学校不能提供的科学内容和科学体验形式,对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的科技馆已逐步与学校建立了以学生参观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并且各科技类场馆与中小学合作,也形成了校内外联合的科学教育机制。但这种合作并未覆盖到所有的小学,农村地区的小学在这一方面仍相对缺乏,还需进一步开拓合作。
5 建立小学生科学素质评价体系
除了以上措施外,为保证小学科学课程的受重视程度,还需将科学素质评价纳入学生考核标准,使学生、学校、家长都重视小学科学课程。其中,建立小学生科学素质评价体系至关重要。目前,就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测试而言,国际上有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TIMSS(国际数学与科学教育成就趋势研究调查)、NAEP(国家教育进步评价)3个著名的评测项目。这3个项目的科学素质测评框架在评估的核心内容上是基本一致的——“科学知识和科学能力”。国内的一些学者和机构也对小学生科学素质测评框架进行了一些探索,构建了分级、分类的学生科学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学校可对这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引入,为学生科学素质发展进行“体检”,结合“体检报告”对症下药,了解学生的科学素质,同时判断自己的教育优势与不足,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科学素质提高、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方丹,王思锦,李从容.为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画像:中小学生科学素养评价体系建设的海淀经验[J].中小学管理,2017(12):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