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洁
2020年下半年,全国范围内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稳定,绝大多数省市已经连续数月没有新增本土病例,并且早已经复工复产。然而,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降低导致病毒活跃,全国各地的疫情防控形势也日趋紧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截至2021年1月22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750例(其中重症病例85例)。无论是从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各项指标均超过2003年的“非典”。在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的情形下,仍然发生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从一个地方向全国蔓延的情况。而且2020年6月,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在武汉疫情日趋稳定的形势之下发生的。2020年末发生于沈阳市、北京市顺义区和石家庄市藁城区的疫情传播事件更是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突显了基层防疫的薄弱环节。
在整个防疫期间,许多问题都值得深思,其中医学科普工作更是一个重要方面,这一点从防疫决策层面、医护人员和公众的最初反应等方面都得到充分体现。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世界范围内持续,输入性风险仍处于高位。在确保对新冠肺炎疫情取得最终胜利的过程中,在确保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过程中,积极发挥医学科普工作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医学科普知识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地方政府领导缺乏传染病相关的科学意识,导致决策延误,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一度造成全民宅在家的局面。早在2019年12月,武汉出现新冠肺炎的消息就已经在各大媒体上出现。新冠病毒在许多方面与2003年的“非典”病毒有相似之处,其影响显然是深远的,因此需要及早采取有效阻隔措施。经验表明,对抗“非典”病毒最重要的是隔离,防止“人传人”。然而,即使武汉新冠肺炎感染病例持续增加,武汉早期并没有采取有效的防疫措施,甚至错误地判断没有发生“人传人”的现象,导致疫情防治工作并未及时跟进。究其原因,相关部门和领导并不了解病毒传播的方式,没有意识到新冠肺炎的严重性,尤其是可能迅速造成失控的局面。而这种失误,一方面是缺乏相关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是医学科普工作长期不到位的结果。
第二,群众缺乏传染病相关的科学意识,导致新冠病毒有机会迅速在人群中传播。在2020年1月23日武汉采取封城措施之前,武汉以外的普通群众都觉得新冠肺炎与自己无关,甚至许多去武汉出差的人在武汉期间既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离开武汉之后也没有刻意回避人群,从而导致病毒迅速在武汉以外的地方传播。武汉以外的绝大多数地方也都没有采取措施,导致武汉周边城市很快被殃及,离武汉不远的天门市甚至发生医生被感染且因床位紧张未能及时救治而离世的情况。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在武汉,也有医生因没有采取防护措施而被感染甚至离世,武汉中心医院仅媒体报道的就有4名医生被感染并离世。医生尚且如此,普通群众更是对新冠肺炎一无所知,早期被感染的人绝大多数都是没有医学背景的普通群众。沈阳疫情的特征可以描述为一个人把整个沈阳城跑遍,而北京顺义区和石家庄藁城区疫情则主要表现为农村聚集性传播。
第三,在全国意识到新冠肺炎的严重性时,社会产生恐慌现象。特别是当新增和确诊病例迅速增加,且全国都已经出现病例的情形下,人们普遍感到恐慌,口罩、酒精和温度计等相关物品迅速脱销,随后还发生了双黄连的脱销现象,乃至含有双黄连字样的各类商品(如兽用双黄连和双黄连月饼等)也都被抢购一空。由于恐慌,一些地方甚至采取封村和断路的方式来阻隔可能潜在的病患,武汉人纷纷遭到各地的抵制,住不了酒店、下不了高速等各种现象层出不窮。
这几个方面反映出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医学科普工作的不及时和不合理导致短期的信息真空和信息混乱,使得各部门和公众无法作出合理的决策,导致新冠肺炎迅速从武汉蔓延至全国。新冠病毒虽然是一种新的病毒,但它在很多方面都与“非典”病毒极为相似,因此,若有充分有效的科普工作,至少人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会更全面,采取的措施也可能会更有效,从而从一开始就把病毒传播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而2020年6月发生于北京的疫情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有了武汉和全国的抗疫经验,局势的控制更加迅速,也更加精准。由此可见,医学科普工作在这类新病毒和新疫情上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医学科普工作并不仅仅在有特殊疫情的时候才体现其重要性,在日常的卫生健康服务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在“非典”时期,初期的迅速传播就是人们普遍缺乏病毒传播路径的相关知识,没有及早采取预防措施而导致的。然而,时隔17年之后,人们对病毒的预防意识依然没有增强,对传染病并没有保持着一种应有的警惕意识,这不能不说是医学科普工作的不充分、不全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在不断加强,人们也舍得投入时间与金钱等以提高健康水平。但这十几年间,各种保健药品广告狂轰乱炸,使人们眼花缭乱,而又不断地为此花钱,尤其是中老年人,更是积极购买保健品。此外,在日常就医过程中,滥用抗生素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其后果就是病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最终导致“无药可救”,这类事例已经有多起报道。可见,从医学的角度加强科普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对提高人们的医学素养和科学素养都具有积极作用。
加强医学科普工作要充分发挥医学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最新、最权威的知识向大众传播。科普工作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通常是专家把某个知识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众讲解,既要吃透知识点,同时又要从普通大众的接受程度去耐心地解释,以便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掌握。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人们面对气势汹汹的病毒尤其希望了解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这正是医学科普工作需要把握的重要时机。实际上,在疫情发生后,在中国科协和各地科协的组织下,确实也有许多学会和机构积极进行医学科普工作,使人们对病毒有了相应的了解,这也为后续各地采取居家隔离措施奠定了基础。但是,也要注意到,一些针对新冠肺炎的科普知识出现了偏误;或者讲得不够透彻,甚至较为冗余,让人难以耐心跟进。因此,为了确保大众获得可靠的科学知识,有必要把与新冠肺炎有关的权威的知识点以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众普及。
加强医学科普工作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协会的作用,充分借助新媒体,把医学和科学知识向更多大众普及。科学技术协会正是在促进学术交流和普及科学技术知识这两个基本目标基础上成立的组织。因此,各地各级科学技术协会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进行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这得益于各级科学技术协会管理的各种学术团体及其学术资源,尤其是各类专家学者,他们是开展科普工作的坚实后盾和重要资源,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为例,在此次疫情中,就组织了多个学会积极以线上的方式开展各种以新冠肺炎为核心的医学科普工作。积极发挥各级科协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赋以科协更多的自主权,提供更多经费支持以及促进科协体制机制改革,尤其是要大力推广科普职称制,以充分调动科协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对科技工作者而言,应把科普工作纳入到他们日常的工作考核之中,以切实举措鼓励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快速丰富的传播方式,以便让更多的人能够获得科普知识,特别是与重大公共卫生安全相关的医学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