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动漫影视作品中动物拟人手法

2021-09-22 02:12徐家汇成玉峰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文化传播

徐家汇 成玉峰

摘 要:一个优秀的动物拟人形象的塑造对电影故事的人物、情节、主旨、传播将起到很大的作用。为了获得更多动漫艺术处理手法的思路与方法,力求使动漫影视作品更加成功,本文以宫崎骏的作品《魔女宅急便》为例,通过其中相关人物情节来分析总结归纳动物拟人形象塑造的方法,以此运用于动漫影视作品中。

关键词:动物拟人手法; 动漫影视作品; 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1-057-002

在纷繁复杂的日本动漫影视作品中,将动物拟人的艺术处理手法比比皆是。纵观日本影视动漫作品中,常使用以动物拟人为主角的形象和为动物拟人形象所辅助的主角或重要角色增设形象的两大类。前者以动物拟人形象为整部作品所展开围绕的主人公,性质较为单一。本文便不加赘述,以后一类型为研究对象。

1.动物拟人形象的原型选择

动画作品中动物拟人形象之所以日渐增多并且向来受到各年龄层观众的欢迎,与其中的艺术处理手法的巧妙性是不可分割的。而要使一个动物拟人形象达到活灵活现,令人印象深刻的效果,又与其原型本来的特点息息相关。自动漫业发展壮大以来,猫这一动物形象在动漫影视作品中似乎格外受到青睐。在宫崎骏的作品《魔女宅急便》中,可爱的小魔女琪琪身边的小宠物黑猫吉吉作为本片中贯穿始终的角色,成为了这部动画电影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实,猫的拟人化形象为各类作品所用,其根源莫过于猫的本质特性的各类衍生。首先,猫本身的狡黠灵敏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魔女宅急便》的神秘性,使整个情节发生的故事背景得以营造出更加饱满的效果。其次,西方习俗认为,黑猫是夜间游荡的巫婆的化身,有强大的灵力,巫师驯养黑猫可以提升灵性与神秘学能力。且在宫崎骏其他的作品中,对于猫的拟人形象也不胜枚举,且大多数都是具有神秘能力或者神性的。

1.1动物拟人形象原型的成因

日本文学中常将猫拟人化,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日本的猫文化。在日本文学中常赋予猫以“神性说”,其历史根源在《广辞苑》第六版中有载。追溯到唐代,日本派遣遣唐使组团来唐学习技术科学和文学,在大量购入唐朝风物的同时,发现唐朝有用猫防止老鼠啃食书卷这一文献保护措施,于是将猫带回日本效仿之。因为猫的数量有限,同时更担当着防止重要经卷被破坏的重要任务,而且在当时能够接触到这些珍贵书卷的大多是日本皇族,因而这些猫往往由皇族饲养,身份自然高贵不凡。自此更是有白猫引路井伊直孝,正仓开运猫招运转运之说,日本猫文化可见一斑。

另外,日本人对于猫的喜爱很大一部分也来自于情感的共鸣。“共鸣”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有如下解释:其一是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二是思想上或情感上的相互感染而产生的情绪。猫外形柔软安静,本性内敛而不外露,性格冷酷而又敏感。这些特点与日本国民为人处世的方式不谋而合。且日本更有脆弱纤细,隐藏内心真实想法类似的美学态度,在此方面对于猫的共鸣也就显而易见,不足为奇了。

1.2动物拟人形象原型的文化内涵

动物拟人形象的选择要想不突兀,自然是要遵循其本来原型的主要特点,要想形象能够塑造的成功且深入人心,与其原型背后的文化内涵密不可分。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做支撑,才能得到更多观众的共鸣,对于此形象的塑造才可说是成功的。

在日本动漫作品中,对于将猫拟人的形象应当在兼顾猫本来特点的同时,加诸其背后日本猫文化的各种独特体现,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融入角色之中,力求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感,对于日本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大有益处。由此可见,好的动物拟人形象的选择不仅可以使作品本身增色不少,还可以借此加快文化交流进程。

2.动物拟人形象对于人物塑造的作用

一个成功的动漫作品,往往在人物塑造上也是成功的。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大多都具有丰富饱满的性格特点。要想将人物的性格特点塑造地多元化,很多时候不能只靠情节的堆砌,还需倚靠其他次要人物的烘托。而对于动漫作品,动物拟人形象常常担当着这样的功能,帮助塑造出了许多令人记忆犹新的人物形象。因而学习与使用一些巧妙的动物拟人手法,在提升人物塑造力上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分析《魔女宅急便》中相关情节,以下两种动物拟人手法值得借鉴。

2.1镜面照应法

所謂“镜面照应法”,就是将动物拟人形象通过和主要人物神态与形象类似这一艺术处理,就像是照镜子一样,通过神态和性格特点的各种遥相对应,在不乏趣味性的同时,深化了人物性格特点在观众内心的印象。在《魔女宅急便》中,琪琪决定要开始她的魔女修行之旅,骑着扫帚在夜空中飞行时,碰到了另一个有一定修行经验的魔女,她同样也有一只属于自己的黑猫。宫崎骏在处理这只黑猫形象时,巧妙地选取了和他们各自主人几乎相同的姿态:吉吉对城市万物的好奇和琪琪如出一辙,另一只黑猫高傲地昂起头颅的样子和它的主人向琪琪炫耀自己的经历时的样子一模一样。宫崎骏通过赋予这两只黑猫各自的神态动作,暗含了作为魔女的宠物,他们同时也是魔女的性格与魔力的一部分。倘若缺少了作为“镜子”作用的黑猫形象,不难想象琪琪魔女的形象免不了略显单薄,对于魔女的氛围感也必然减弱。

2.2心理活动实体化法

动漫作品在处理动物拟人化形象中,常有和重要角色对话的情节。之所以有这样的处理模式,是因为动物拟人化形象作为重要角色的附属,就像相声演出中的捧哏的作用,每当重要人物面对重要决策或是限制前进脚步的困难时,这些动物拟人化形象往往起到表现人物内心自我对话的纠结与踌躇。与其大肆笔墨渲染内心活动或者是注重于人物神态动作,对于动漫作品来说,都不及将心理活动实体化,以另一种实体形式表现出来。在《魔女宅急便》中,吉吉在整部电影中虽然台词不是很多,但每一句都至关重要。不难发现,吉吉说的话基本上都是琪琪内心所想的弦外之音。比如琪琪帮助老奶奶做好南瓜银鱼派后在宅急送途中遭遇暴风雨,寸步难行,吉吉让琪琪先躲躲雨,但是琪琪反驳说派会冷掉的,坚持要送完。其实,在这一情节中,吉吉所代表的,是琪琪内心相对于勇敢和坚定的另外一面:退缩与畏惧。通过这样的处理,让吉吉与琪琪的想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契合了琪琪不过也只是13岁的小女孩,仍旧充满着孩童未退的稚气,从而使人物更加贴近生活,更具有真实性。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表现琪琪人物性格特点的多面性,让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人们通常要经过自我思想斗争才能不断磨练自己,以达到修炼自我的目的。

3.动物拟人化形象对于情节的作用

动漫电影作品因为时长的限制,有些时候可能存在剧情只围绕着主人公发展,情节略显单薄的弊端。而在作品中增加动物拟人化形象可作为主要角色附属特点或者以此成为主角以外的复线使剧情摆脱单一性,多线并述,以达到丰盈剧情的作用。剧情的穿插呼应,显得剧情更加饱满,更引人入胜。所以,学习有助于情节发展的动物拟人形象的处理方法在动漫作品制作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魔女宅急便》中,双线交织法和双线并进法提供了很大启示。

3.1双线交织法

所谓“双线交织法”,与小说阅读中常遇到的明线暗线交织的情况类似,在动漫影视作品中展开以主人公为主的主线,和动物拟人形象经历的副线,是常有的艺术处理手法。在琪琪开始她的宅急便事业时,接到的第一单生意是把一个里面有和吉吉很相像的黑猫玩具送给一个小男孩作为礼物。但是半路状况四起丢了黑猫玩具,为了给自己争取到找回玩具的时间,不得已让吉吉扮成假玩具。吉吉在假扮玩具时,本以为小男孩家的狗会对他造成威胁。但是狗却将吉吉很好的保护了起来,并且帮助琪琪和吉吉顺利完成了玩具的调换。这一情节虽然看似主要是描述了黑猫吉吉的历险奇遇。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吉吉起初对于大狗的本能的害怕就像琪琪对于这座城市初来时当地人们的不理解不接受一样,让他们俩同时对于这座城市产生了排斥之心。但后来吉吉得到的来自大狗的关爱让他感受到了与之前的担忧截然不同的温暖。这一细微的转变也是侧面反映了琪琪对于这座城市的人们的渐渐改观——从觉得他们冷漠排外,觉得自己不受欢迎,到感到世间自有温暖这一情节的转变。这样处理情节,使转变不会有无迹可寻的突兀,在体现人文主义关怀的同时,因为加入了“猫”这一元素,使得人与自然的友好也得到了诠释。

3.2双线并进法

所谓“双线并进”,也就是主线与副线各自向各自的方向发展。《魔女宅急便》中,在面包房的阁楼安顿下来后,琪琪和吉吉分别遇到了各自生命中重要的人:琪琪遇见了小男孩蜻蜓,黑猫吉吉遇见了邻居家养的白猫。自此,琪琪与吉吉的命运路径产生了分歧。琪琪想要努力融入朋友们之中,却因为各种自卑难以迈出步伐;吉吉因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爱情,所以开始与琪琪逐渐疏远。在这一情节中,起初琪琪将吉吉的这一行为戏谑为“见色忘友”。但后来,看到吉吉与白猫在一起的快乐的样子,13岁的小魔女琪琪开始产生了对除友谊之外的憧憬。对于这种微妙的少女初心萌芽的侧写,如果只是采用一般的人物心理的直观描写,剧情虽也得到了发展,但过渡未免略显生硬。但一旦通过借助作为附属于人物的动物拟人化形象的次要情节发展线暗合主线,读者或者观众就能自然而然感到身临其境,情境感的加持就容易引发强烈的共鸣,进而对于人物形象和情节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4.动物拟人形象对于主旨的作用

主旨作为故事架构的主心骨,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在电影的后半部分,琪琪在失去自信后,连吉吉也不会说话了,变成了一只普通的猫。以此情节来暗示琪琪自信的缺失导致她魔力的减弱,所以听不懂吉吉的话了,借此来告诫观众自信心的树立对于成长过程的重要性。但是在琪琪重拾信心,魔力得到恢复之后,她却再也无法听懂吉吉说的话。这个有关黑猫吉吉的情节可谓是整个电影主旨方面的神来之笔。通过琪琪丧失与吉吉的交流能力表现出琪琪在经历了一系列对她魔女生涯的磨砺之后获得了魔力的提升,她再也不需要吉吉作为她魔力的一部分。此外,吉吉作为她内心的另一个声音,也就是另一个懦弱胆小的自己,经过修行之后琪琪变得更加自信勇敢,抛弃了这份不成熟的自己,这是一种成长和成熟的表现。另一方面,我们常常将孩子和动物或者玩具交谈视为富有童心和孩子气的表现,琪琪无法听懂吉吉的话,代表了随着成长与心灵的成熟,在获得处事能力提升的同时,童心也在逐渐失去,暗含了成长的代价是不可避免的孤单这一主旨。借此来表达对童年美好终将逝去的缅怀。

5.动物拟人形象对于作品可传播性的作用

动物拟人形象最初常以寓言或者童话的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人们所熟知的《伊索寓言》或是《一千零一夜》等读物便是如此。无论是塑造性格还是传达故事寓意或者主旨,通过使用动物拟人手法,一个又一个警世寓言故事应运而生。这些寓言故事之所以能为大众所记住,且多年之后依旧长青不衰,成为经典,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拟人手法带来的寓教于乐感。寓教于乐感的产生,更利于增强作品的可传播性,更加能吸引观众观影的兴趣,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受众的范围,尤其是青少年群体。

此外,在《魔女宅急便》中,故事设定虽然是在海滨城市,不像《龙猫》等作品的回归乡村,探求人与自然生态平衡感那么浓烈。但是,在动漫作品中增设动物角色,的确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主义关怀,契合了当今影视作品发展趋势。加之其中主旨传达的教育意义,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唤醒成年人人文主义关怀心理和培养青少年正视人与自然。

6.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剖析宫崎骏的动漫作品《魔女宅急便》,可知动物拟人形象对于动漫作品的重要性,也可从中得到很多对动漫影视作品中动物拟人形象处理手法的启示。此类研究也可向青少年教育课题和人文关怀媒体传播方向进一步深入探索。

基金项目: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探析宫崎骏动画作品《悬崖上的金鱼姬》中的生态定位及其观念”(2020NFUSPITP0389)

参考文献:

[1]胡全生.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人物与人物塑造[A]外国语,2000(4)

[2]吕叔湘、丁声树等编.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M]商务印书馆,2020

[3]王连娣.试论日本谚语中“猫文化”的内涵及嬗变[J]黑河学院学报,2019(7)

[4]吴姗姗.宫崎骏、新海诚作品中“猫”的意象作用[D]中南财经政法,2019

[5]新村出編.广辞苑(第六版)[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徐家汇,本科生。成玉峰,通讯作者,副教授。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
票房拯救了电影拯救不了文化
互联网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播新思路
论动态平衡型文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带一路”战略下如何构建中国文化传播体系
中国乌龙茶“一路一带”文化构建与传播研究
英语新闻中文化传播的特色与现状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