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梅
【内容摘要】古诗文,是我国中华文化的瑰宝。学生学习古诗文能够让学生形成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并且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人,而立德树人是根本教学任务,将立德树人融入于古诗文教学,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品德、爱国主义情怀,丰富学生知识面,提升综合素养,这对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工作,分析了立德树人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立德树人
随着初中生的学段、年龄的增长,思想、性格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师需要进行有效引导。由于古诗词的节奏美、音韵美、情感美以及意境美,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作为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育观念进行有效的转变,充分地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围绕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此进行古诗文教学。经过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进行德育渗透,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陶冶性情,促进学生成才且全面发展。
一、挖掘古诗文中的立德树人教学资源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所设置的古诗文均具有深刻的含义,每一篇都是精挑细选,其中蕴含着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古诗文具有节奏美、音韵美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经过学习古诗文能够有效培养其审美情绪。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每一篇古诗词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其中的传统文化因子进行有效提炼,根据新课改教学要求以及立德树人教学理念指导学生进行文化认知,使学生能够获得一定的启发[1]。在各个阶段,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文化启蒙,培养学生爱国情怀,让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健全学生的人格,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立德树人理念进行古诗文教学,针对重点的词、句子需要重点分析,让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同时,合理应用精讲点拨方法,进一步提升立德树人的教学效果,这样可以让初中语文课程更符合新课改教学目标。例如,《论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与君子相关的句子进行提炼,并且集中进行讲解,还可以结合其他课文存在的相关语句,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见识,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让学生能够在日后的学习中奋发图强,学生的品德修养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营造立德树人的教学氛围
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课堂氛围对实现立德树人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需要对课堂氛围进行有效的营造,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古诗文,体会其中的内涵获得一定的启发。首先,教师需要对教学质量高度关注的同时,充分认识立德树人的内涵,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还需要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提升,促进学生德育发展,尤其在新课改的不断推广下,教师需要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在讲解古诗文的过程中,不能够仅仅局限于知识的讲解,还需要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积极主动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继承,进而让学生能够坚定信念,树立远大理想,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其次,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对课程的工具性以及人文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地处理,对于语文课程来说,其工具性需要与人文性进行统一,前者比较关注知识积累、语言实践以及能力培养等等,对学生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能力也能够进行培养,而注重人文性和学生的情感体验、思想境界以及情感共鸣等等,这对学生人格健全、品德修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这门学科的工具性,也需要发挥人文性的影响,使学生的基础能力以及思想道德都能够得到融合性发展,从而实现教学目标。除此之外,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也需要进行合理的优化,尤其要对启发式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以及互动式教学方法进行灵活的应用,适当的辅助先进的教学设备,比如多媒体等,以此创建立德树人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高效率的学习古诗文知识[2]。
三、结合立德树人教学任务发挥古诗文优势
1.巧妙融合,情感升华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仅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也具有深刻的哲理智慧,在语言文字方面具有深厚的内涵,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智慧结晶。对于初中古诗文来说,往往继承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富有深刻地教育意义。教师在古诗文讲解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情感意识进行重点培养,充分挖掘古诗文本的深刻含义,合理地融入有效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得到情感上的升华,并且还需要对有效知识点进行整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从而能够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使学生树立民族信心、自豪感,为我国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例如,在学习《泊秦淮》时,可以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古诗歌的发展,尤其要对作者的忧患意识进行充分讲解,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作者对国事的极度忧虑和忧愁,进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知人论世,延伸拓展
在古诗文实时教学中,知人论世是一种有效的解读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知人论事,全面地分析创作背景,介绍作者成长经历以及心路历程,这样能够更好地解读文本,教师也需要围绕例子,全面地收集相关素材,做好备课工作,尤其要对当时历史时期所特有的主流思想进行充分的讲解,合理应用事例,并且借助于多媒体进行教學,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树立建功立业伟大理想,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3]。例如,学习《观沧海》时,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又或者是PPT等向学生介绍曹操的生平资料以及写作背景,通过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及借景抒情,展现作者的宏伟抱负,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博大情怀,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当学生在学习这首诗之后,能够辩证地看待问题,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
3.经典感悟,潜移默化
在初中古诗文中,有些内容弘扬了真善美,有些内容抨击了黑暗现实,还有些内容赞美了壮丽山河,所包含的情感十分的丰富。在文人墨客、先贤圣哲的引领下,经过立德树人理念的融合,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树立端正的人生观念以及价值观等。古诗文是传统文化重要的载体,教师要对古诗文中的思想情感进行充分的提取,做好文本解读工作,尤其要为其中的德育资源以及人文精神进行重点的挖掘,抓住关键词以及经典的句子,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合理的应用现实案例进行教学,这样学生能够摒弃假恶丑,追求真善美,不断强化自身的使命感以及责任意识,让学生能够成为志存高远的学生。同时,也能够进行德育教育,真正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教学《次北固山下》,教师可以对诗人王湾羁旅之愁以及博大胸襟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此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思维训练
在古诗文教学中,很多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并且存在着较多的通假字、虚实词以及古今异义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对特殊的句式进行重点的讲解,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文言知识,提升学生的文言语感,进而灵活运用古汉语,强化学生的解读能力。对于文言字词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相关字词的来源、演变进行深入的探索,与上下文之间进行密切结合,从而体会相关知识的真正含义。学生通过不断的探究,能够发现在不同的语境下,相关知识也有着自己的独特含义,长此以往,学生能够发现其中的内在规律,从而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的训练,丰富学生逻辑思维,使学生能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4]。例如,对古诗文进行讲解时,如果遇到了“张、本、教”等字的情况下,可以进入移动媒体进行象形字的展示,进一步讲解相关字的本义,对其演变过程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其引申含义,鼓励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内涵。再例如,对“星罗棋布、家徒四壁”等词语进行讲解时,由于有些词语是一词多义的,又或者存在古今异义,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查找,组织学生进行分类和对比,从而了解其中的含义。
5.实践育人
对于古诗文来说,语言方面比较讲究韵律,内容简明,且具有节奏感,一般读起来都是朗朗上口的,通过结合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可以对学生的性情进行有效的陶冶,还能够对学生的美育进行有效培养,不断提升自身审美能力。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够积极地阅读,教师可以采用范读方式,又或者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朗读,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个人独,在学生朗读时,教师也需要给予相应的引导,让学生正确发音,掌握停顿以及节奏,从中能够体会出气势、语气以及情感等等,这样学生也能够喜欢诵读[5]。例如,对《钱塘湖春行》进行朗读时,教师要加强诵读指导,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其中的诗意,然后进行诗歌语言的品析,通过学生带有情感反复朗读,可以充分体会古诗的意境,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学生也能够获得一定的启发,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思想,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又或者是续写,这样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能够让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古诗文知识,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古诗的背诵,传授一些背诵的技巧以及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让学生在内心中能够对美好的思想情感生根发芽,同时,定期举办古诗词竞赛,这样学生也能够充分体会到学习古诗文带来的乐趣,从而让学生能够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古诗文的教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其语言精练,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内涵方面具有深刻的意蕴,通过学生学习古诗文能够为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继承。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发挥古诗文优势,转变教学理念,合理应用新方法、新技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挖掘古诗文中的立德树人教学资源,进行思维训练,实践育人,实现情感升华,以此实现立德树人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骁.古诗词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之友,2019(9):28-30.
[2]吉林.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有效表达立德树人的教学思想策略[J].明日,2018(20):1.
[3]韦珺.基于善“育”的精“教”——探析古典诗词教学中的立德树人[J].科学咨询,2020(19):184.
[4]黄缨婷.立德树人育人为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明日,2019(8):136.
[5]祁善林.谈论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的策略[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6):52.
(作者單位: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城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