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

2021-09-22 08:48李理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知行合一生活化笔者

李理

汉语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在拥有着我们难以深刻探知的内涵的同时,也有着与生活的亲近的一面。这略显矛盾的禀赋,正如人们在日常生活与实践中所赋予的“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这样的特质。在小学这几年的教学阶段中,人们往往会由于所谓的“赢在起跑线”,而极力对学生进行更多的教育,力求让学生能够超越同龄人。殊不知,这样的高强度学习与强力的知识灌注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极大伤害,甚至会诱发他们的“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时,就更应当注重教学科目本身与学生特征之间的契合,从而让学生能够以更加“游刃有余”的姿态来进行更高效的学习。生活化的教学,便能立足于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科的特性,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对语文的特性以及如何将生活化融入课堂进行了阐述。

一、语文的学科特性与学生的特点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语文有着极强的实用性,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需要应用的一大工具;同时,语文也是人们的思想与情感的载体。基于此,语文学科将蕴含着一定的思想高度与艺术特性。生活实际与思想情感两者的结合,正是语文所拥有的魅力,也是教师在教学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笔者认为,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与思维能力正在初步形成,若教师的教学内容过于深奥,学生就难以理解;太过基础,便失去了教学提高的作用。教师要思考语文的特性与学生的特征,以期让语文的两面在教学得到一定的平衡,让学生能更好更快地接受。因此,采取生活化的教学就显得极为必要了。

二、生活化教学的实践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生活化教学。

(一)教学互动的开展

传统的语文教学的关注点在于知识点的背诵与灌输,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语文的理解就停留在了诗句与课文的背诵上。而如今,移动设备高度发达,在语言类学科的教学中,导致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连“背诵”都成了被迫所做的事,在现实的生活中常见的“提笔忘字”已然逐渐转化为更严重的“提笔忘句”。笔者认为,产生这样的现状的原因之一,是教育与现实的脱离。作为语言类的课程,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都是对语言进行应用与实践。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开展教学互动,促使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去记忆知识点、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这正是语文的教学所要到达的目标。

(二)教学工具的多样化

社会的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濟的飞跃,更有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发展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极大的便利,推动了教育领域的现代化进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使语文课堂以更为多样化的姿态,激发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了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效果。笔者认为,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听觉与视觉的多重刺激下,对知识点有更为深刻的印象;同时,多媒体的还能与互联网连接,便于进行学生更多的知识点的拓展,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三)课外社会实践的开展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而生活则是学生应用自己所学知识的“舞台”。为了让生活与课堂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笔者认为,定期的课外实践活动是必要的。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学到的不仅限于语文的知识点,更能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以参观博物馆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切入点,在激发学生的实践动力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找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加深学生对于语文这一科目的认知,在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也能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来进行语文的学习,最终获得教学质量以及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通常是教师指导学生对知识点以及课文诗文的背诵,在这样的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学生对课堂教学乃至学科本身都难以激起更高的学习兴趣,在实际课堂中时常会出现难以忽视的低效率,以及或多或少的抵触情绪。笔者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之一,便是未能够体现对学生的主体性的尊重,学生在学习时时常处于被动的状态,没有激情与热情,在这样僵化的氛围中学习效率也就难以有更大的提升。近年来,由于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这样的问题,并着意改变当下的教学环境。生活化教学是近几年教师的研究热点之一,脱胎于陶行知先生的教学理念,对于语文的教学,表现在将实践与课堂作为两大重心与基础,实现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活学”与“活用”,最终达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猜你喜欢
知行合一生活化笔者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