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子春
摘 要:统编语文教材以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双线并行的方式对单元进行编排,需要教师改变教学策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实现学科育人。要想真正实现教材编排目标,落实语文要素,教师应当准确把握单元教学的重点,结合学生们的学习发展需要,对教学方法以及模式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以更好地落实教育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要素;统编教材;教学目标;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8-0060-02
统编语文教材相较于以往的教材来说,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注重语文要素的渗透,同时关注人文主题,并将二者结合在一起组织单元教学。语文要素涉及基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学习策略以及习惯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分析现有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然后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本文分析落实语文要素开展统编教材语文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一、关注单元导读,深化主题阅读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都设置有“导读”,而且该部分内容还单独成页,导语往往富有诗意,且围绕单元内的课文展开,提出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语文要素贯穿语文方法的学习与运用,也是单元课文教学的核心所在。因此,为了在统编教材教学中更好地将单元内容体现出来,教师就应当注意挖掘导读的作用与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关注单元导读,使他们学会品味导语中所蕴含的种种诗意,感受单元的主题内涵,帮助学生学好语文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的单元主题意识。在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带领学生了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明确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达到何种阅读目标、习作要求,要让学生有方向、有目的性地学习和感受语文知识,最大限度地提升单元教学的整体性,使语文要素更好地体现出来,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教师还可以灵活地借助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习作”等学习板块,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所学对相关内容进行梳理总结,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
以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阅读“导读”页面的相关内容。学生通过单元导读可以发现主题是民风民俗,单元所编排的《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以及《藏戏》四篇文章,体裁與题材虽然各不相同,但实际上描写的都是一方的风土人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各个地区的民风、民俗存在的差异,教师在教学完这几篇课文之后,可以再次对“导读”部分进行回顾,开展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回忆在自己的家乡有哪些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民风、民俗活动,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使语文要素更好地落实。
二、关注学生阅读体验,丰富语言感知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也是师生、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师生的思想会不断碰撞和交流。由于成长环境、知识储备、共情能力等存在差异,学生的阅读体验以及感受往往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的过程中,落实语文要素的学习与训练。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如分角色朗读、师生互读、对话朗读、快速默读等,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模式,让学生拥有安静阅读、感知语言的空间,进而有效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以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草原》这一课为例,其语文要素主要是围绕学生的联想展开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对所读的内容进行丰富的联想。为了让学生在文字中感受到草原之美,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教师在教学中就尝试给学生布置了一些阅读任务,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阅读。教师重点安排了以下任务:一是读画,在学生阅读完课文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段落,用画笔描绘出来;二是读、想、说,让学生在阅读之后说一说哪些段落或者句子最吸引自己,原因是什么,并想象如果自己此时此刻就徜徉在这样一片大草原中最想做的是什么。教师通过多元化的任务设置,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阅读的魅力,引导学生不断思考,语文要素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学生内心深处。
三、关注课后练习,扎实语言训练
课后练习的设计是语文要素的具体体现,集中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语言要素,感受语言之美,体会语文课文中所包含的人文内容。通常情况下,练习涵盖了本单元、本课的学习与训练重点。在课后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可以将课后练习与课文具体内容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寻找课文内容的脉络和线索,形成思维导图,从整体上感知文本,并让学生准确感知阅读对自身发展的作用。
以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的《那个星期天》一课的教学为例,课后练习的第一题是“默读课文,说说在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学生需要再次对课文进行阅读。与教师逐句逐段地阐述课文重点不同,学生对课文的中心思想以及各个段落的大意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再运用之前课文教学中所使用的方法,让学生感知和阅读课文,体会“我”的心情变化,显然是浪费时间的,也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解答该问题时,教师可应用思维导图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以时间节点为基础,寻找课文中“我”在不同的时间段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加强对课文语句的品读,帮助学生更好地解答课后习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语文要素的落实奠定基础。
四、关注读写结合,发展语言个性
读写是语文教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其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也是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关键,对于学生语文要素的提升和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落实语文要素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建立读与写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但一些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能够跟随教师的步伐,顺利完成教师所布置的阅读任务,基本明确课文的大意,在写作时却觉得无从下笔,不知道自己该写些什么,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教师布置了写作任务之后,过分依赖作文书。因此,教师应当高度关注读写结合,在教学中积极寻找读与写的联系,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写作的奥秘,不能只满足于每个单元结束之后的一次写作练习,而要将写作渗透到学生日常课文学习之中,将写作教学常态化。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安排仿写、续写、改写等多种类型的练笔活动,发散学生的思维,实现语言的个性输出,使学生的语言积累更加丰富,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以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的《匆匆》为例,其由著名作家朱自清所著,其特点是文质兼美,质朴自然。而结合本单元的语言要素来看,其重点在于“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如果说文字是文章的基础,那么情感则是文章的精髓。文学史发展至今,诸多优秀的篇目之所以能够长久保存下来,代代相传,不仅仅在于它们辞藻华丽,更为重要的是文章真挚的感情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使人们感受到了文章之美。在《匆匆》这篇文章中,作者以平淡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感叹了时间流逝之快和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课文中的一些经典句式进行仿写,并在仿写之前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使学生的仿写更加流畅和自然。
总之,要落实语文要素,教出统编教材“真味道”,教师就要明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指向性,做好语言活动训练工作,让学生读得有方向、有目标。这样,教学质量自然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学生的能力也会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吉才.用思维导图助力语文要素落地——例谈思维导图在语文要素训练中的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0(07).
[2]俞雪梅.发掘语文要素打造高效课堂[J].小学教学研究,2020(04).
[3]李泽民.紧扣语文要素培养语用能力——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为例[J].辽宁教育,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