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小芳
摘 要: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劳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应加强劳动教育体系建设。为突出劳动教育的育人目标和价值,高职院校要从教育目标、教育实施及教育保障等方面进行不断完善,积极打造现代化劳动教育体系,开展劳动教育,培育时代新人。文章分析新时期背景下劳动观的时代内涵,提出高职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劳动观;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9-0022-02
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国家也高度重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化教育体系的构建。同时,国家教育部出台了相关文件,明确指出要结合实习实训对劳动教育加以强化,更要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树立劳动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劳动实践。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抓住发展契机,结合职业教育育人模式及劳动教育内涵、特征,构建具备现代化特色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从而更好地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
一、新时期背景下劳动观的时代内涵分析
1.充分尊重劳动价值观
劳动价值观,简单地说是指人们对劳动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会对劳动者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产生直接影响。劳动价值观在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将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必须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价值观的论述,充分凸显了劳动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同时,相关文件也强调了在中国改革发展中劳动模范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并对劳模精神进行了系统化概述,倡导广大社会群众对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进行弘扬。这些正向引导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要树立勞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中国梦保驾护航。
2.夯实劳动教育观垒台
劳动者素质对国家及民族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国家应通过教育对广大青少年进行引导,使其树立热爱劳动的意识,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要将劳动者素质培养置于首要位置,积极打造创新型、技术型及知识型的劳动者团队,让广大青少年意识到未来社会竞争,不仅是知识广度与深度的竞争,还是综合素养及能力的竞争。而学校的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二、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的体系构建
1.“五育”并举,构建劳动教育目标体系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要积极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目标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期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将劳动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为社会培养更多劳动技能水平高、专业知识丰富、劳动创造性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同时,要将提升学生劳动素养作为劳动教育的目标,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意识、端正劳动态度、培养劳动观念、提高劳动品德,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此外,还要充分把握线上线下、课上课下及校内校外等教学环节,深入挖掘劳动教育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劳动教育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2.强化课程整合,健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构建劳动教育体系时,要注意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将有机融入和独立设置相结合,实施“1+4+N”的劳动教育。
“1”是指设置一门具有公共必修课特征的劳动教育通识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劳动科学理论、劳动哲学知识,以及关于劳动实践的安全、法律、管理、经济、心理、社会保障等知识。该课程的设置主要是强化学生对劳动科学的认识,培养学生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及尊重创造的意识。
“4”是指在4类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具体包括思政课程、专业课程、职业规划课程及创新创业课程。这种渗透式教学主要有四个作用。第一,有助于思政课程主阵地作用的发挥,能够通过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及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品质,更好地发挥劳动教育的思想道德引领作用。第二,有助于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劳动目标指向和劳动价值属性,进而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第三,在职业规划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理念、凸显劳动价值,有助于对学生就业观的引导,有助于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第四,利用创新创业课程的实践性与创造性特点,纳入劳动教育因素,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最终达到提高创造性劳动效果的目的。
“N”是指依托全新工作格局,开设多门包含劳动教育元素的课程,并组织一些弘扬劳动精神的教育主题活动、社团活动等。例如,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开设校园绿化、传统手工烹饪、服装剪裁、幼儿教育、老年护理、家电维修、社区医疗服务等选修课程,让学生结合自身兴趣自主选择,以弘扬工匠精神。另外,还可以通过专业技能比赛、劳动文化节、劳模周等教育主题活动,将生产实践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
3.融合协同,完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
在新时期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搭建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和产教融合实践基地相结合的教育实践平台,构建产业生产实践和专业技能学习相结合、校外劳动实践和校内劳动教育相结合的实训平台。这些平台可以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项目、企业工作来提高专业能力,掌握劳动本领,形成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及求真务实的奋斗精神。志愿服务实践基地的建设,主要是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学生通过走进社会、走进基层的方式,参与科学普及、扶贫帮困、公益劳动等。这对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优良品质很有帮助,也能为其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多措并举,强化劳动教育保障
高职院校要想扎实推进劳动教育工作,就要多措并举,强化劳动教育保障。高职院校应围绕实践与教学两个环节,从师资团队建设、专项资金保障、文化氛围营造、系列主题活动开展等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劳动教育保障体系。在师资团队建设方面,应本着学校与社会联动、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原则,在校内挑选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师组成劳动教育教学团队,鼓励“双师型”教师将劳动教育融入课堂、实训、科研等环节。另外,可以利用当地社会人力资源,聘请业内劳动模范、时代楷模等技术能人,组建兼职教师团队。在专项资金方面,要强化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资金投入,以保证在软硬件设施投入、教育实践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具备充足资金。在文化氛围营造方面,需立足于精神和物质层面,应用好校内宣传媒介(如文化景观、校园广场、学校走廊、橱窗等)与新媒体平台(如哔哩哔哩网站、抖音、微博、微信等),将其打造为校园文化的全新阵地,在形式各异的宣传中渗透劳动教育。在系列主题活动开展方面,可以结合学生特点及专业特色,围绕工匠精神及劳动精神开展劳动教育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多种方式赋予劳动教育以全新活力,增强劳动教育的感染力和时代性,提高劳动教育效果。
三、结语
总之,新时代是劳动价值回归的时代,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新教育格局。要结合自身发展特色和需求,构建与新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劳动教育体系,充分凸显劳动教育育人功能,使社会实践、生产劳动能够与其他学科教育并肩前行,以帮助广大高职学生树立劳动意识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丁志健.新时代劳动观视阈下的高职劳动教育体系构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2).
[2]闻学军,丁剑.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现途径探讨[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2).
[3]高洁.立德树人视域下劳动精神融入高职教育的思考[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06).
[4]张超.论劳动实践教育在新时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