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育之花绽放在小学数学课堂

2021-09-22 16:46淳丹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数学

【摘 要】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历程中的重要阶段,更是启蒙学生劳动意识、锻炼学生劳动意志和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的关键时期。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途径不能仅局限于劳动教育课程,更应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包括活用数学教材,启蒙劳动意识;开展数学实践,掌握劳动知识;利用数学之美,启发劳动智慧。数学知识与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劳动教育,也能进一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劳动教育;劳动意识;劳动知识;劳动智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6-0249-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也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1]。在学校教学中,除了建设必修的劳动教育课程外,准确分析并利用小学课程中相关的劳动教育资源,也是一种有效的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的教育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小学数学课本中有许多显而易见的劳动教育素材,如全班一起参加植树活动、为庆祝元旦晚会大家一起采购物品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隐性劳动教育素材等待着教师去挖掘[2]。毫无疑问,充分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劳动教学资源,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

1   活用数学教材,启蒙劳动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人怎样劳动,他做什么和抱着什么目的,就决定了他怎样的思想。如果学生时代的劳动成了某种额外的教育附属品,那么任何自觉的未来计划和任何郑重的职业方向就都谈不上了。可见树立正确劳动意识的重要性。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例题、主题图、课后练习题等,启蒙学生的劳动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目前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关于劳动的教育情境和素材,如一年级上册中第39页的全班一起大扫除、第49页的小朋友们在田间帮农民伯伯采摘蔬菜;一年级下册中第66页的回收旧电池、第71页的家长开放日,学生摆放椅子布置会场;二年级上册中第27页的小朋友去菜园采摘南瓜、第55页的小朋友餐前摆放碗筷;二年级下册中第7页的一起分发食物、第107页的小朋友和妈妈一起为家人挑选水果;三年级上册中第51页的小朋友做大扫除;三年级下册中第19页的小朋友摆放花盆;四年级上册中第104页的小明帮妈妈给客人烧水沏茶;四年级下册中第90页的收集废旧塑料瓶;五年级上册中第27页的小朋友一起卖废品;五年级下册第25页的小朋友为爱心箱贴红纸、第81页的分组做清洁;六年级上册中第6页的洗衣服;六年级下册中第106页的调查全班同学的出行方式等。这些劳动教育素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非常贴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让学生从小树立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崇高、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从而启蒙学生的劳动意识,使学生在家中能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做父母的劳动小帮手。

2   开展数学实践,掌握劳动知识

动手实践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实践学习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脑力和锻炼学生体力的过程,特别是有劳动参与知识的形成,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在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的同时,掌握必要的劳动知识。

如在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用比例解决问题”这一课的教学中,就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就充分利用了学校为每个班级划分的“劳动实践基地”,学生可以在班主任教师的带领下在这片空地种植花草、树木、蔬菜。课前,笔者让学生准备好劳动工具,围绕题目“我们想要在班级的劳动基地上按照3:2:5的比例种植大葱、辣椒和韭菜,请问我们应该怎样确定它们的位置呢?”开展实践教学。学生兴趣高涨,经过一番讨论后,大家一起确定了测量方案,于是笔者对班级进行了分组,一组负责测量这片土地的长,二组负责用比例的方法计算3份、2份和5份的长度,三组和四组负责标记位置。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很快就完成了实践学习任务,但是艰巨的任务还在后面,笔者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垦、种植这片基地,当学生品尝着饱含自己汗水的劳动成果时,这便是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有效结合的素质教育内容。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强迫学生参加某种体力劳动是很容易的,但是要教会学生将劳动与智慧结合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3]。只有将劳动与智慧结合起来,学生才能真正对劳动产生兴趣,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爱上劳动,不仅仅要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更要让他们在学习实践中掌握必备的劳动知识和技能。

3   利用数学之美,启发劳动智慧

每一个人都是美的感受者,对美的感受取决于每个人发现和评价美的背后所蕴含的劳动创造和思想智慧。数学是一门具有创新性的学科,它的美是特殊而自由的美,也是饱含情感的美,将数学的美与劳动教育相结合,使学生领悟到劳动是创造美的过程,从而启发学生的劳动智慧,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去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动手去实践,感悟劳动的创造之美。

俄罗斯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认为,数学学科下的任一分支无论何等抽象,终有一天会应用在这实际世界上。可以看出,数学知识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于现实生活。在人教版教材中,有很多教学内容都阐释了数学与劳动的密切关系。如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一课中的情景图展示了美国的金门大桥、古埃及的金字塔、自行车上的三脚架、生活中的栅栏等,这些物品都运用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又要让他们领悟到这是人类辛勤劳动的成果,这些建筑物和生活中的设计是人类劳动智慧的结晶。

又如“图形的运动”这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在掌握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开动脑筋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漂亮图案,在感悟美的同时学会运用新学的知识去创造美。因此,在设计此部分教学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体现对称之美、和谐之美的事物,通过人们所穿的服饰、铺地的地砖、大自然的雪花、桥梁等来引入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让他们感悟到数学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展示课前与父母一起收集到的著名的建筑物、各民族服饰、我国传统的剪纸艺术等图片,同时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其中蕴含的关于图形运动的知识,充分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最后,教师可以设计“小小设计师”这一主题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独特图案,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劳动之美,探索劳动智慧,在激发灵感、理解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之美。

总之,劳动既是一种技能,又是一种快乐,体验劳动的乐趣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小学生更应深深体验这种崇高的情感。在素质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劳动教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快乐生活的必要途径。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立足于课堂,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开发劳动教育资源,在数学教育中渗透劳动教育,让劳育之花悄然绽放于小学数学课堂,这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职责,更是构建高品质小学数学课堂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Z].2020-3-20.

[2]李麗,鲁晓红.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途径与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0(20).

[3]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赵玮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作者简介】

淳丹(1992~),女,四川广元人,成都大学师范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小学数学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