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2021-09-22 16:03王纯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课堂模式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摘 要】本文从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的表现入手,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阐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模式;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6-0156-02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贴近生活的有趣学科。但是笔者调查发现,初中生对物理这门课的兴趣并不怎么高,到了高中,想选物理且敢选物理的学生越来越少。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大多数教师一味追求分数,从而扭曲了物理课的本真,加大了作业的难度,增加了低能低效的重复训练。在实际教学中,本应由学生自主做的实验内容改为教师演示,本应由教师演示的实验改为学生观看视频,或者直接取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大大减弱,削弱了课堂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呢?

1   做好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是教学的先行军,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师的重要任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设计课堂引入环节并加入充满趣味的活动等元素,可以在课堂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兴致和强烈的求知欲,为课堂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如在“大气压强”这一节的教学中,用瓶子吞蛋、覆杯实验、现场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等活动进行课堂导入,可以在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引入大气压强的概念前,教师可先表演两个“魔术”。

【实验1】先在一个广口瓶内装一些细沙,吹一个比瓶口略大的氣球,将气球放在瓶口处,用力往下压,气球压不进瓶内。然后,点燃一根火柴放入瓶中,再将气球放在瓶口,气球一下被吞进了瓶内。

【实验2】取一大一小两支试管,将小试管瓶口朝上套在大试管内,倒置,小试管从大试管内滑出。然后,在大试管中装入一定量的水,再将小试管放入,倒置,小试管水量不降反升。

通过这两个新奇的实验,可以让学生获得丰富多彩的感性认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此时教师引入大气压强的概念,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大气压的存在有深刻的体会,同时还能对大气压的大小有一定的认识。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初中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超过这个时间,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学习兴趣会降低,且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扰。因此,充分利用这15—20分钟对相关的物理问题进行探究、讲解之后,教师可以再设计一个小实验,来重新调动课堂气氛。

【实验3】在茶杯里面倒满水,将一块平整的纸片压上,快速地将杯子倒过来,学生会惊奇地发现纸片不会下落,即使向各方向使劲甩动杯子,纸片还是不会下落。

展示一些有趣的实验活动或者颠覆学生认知的现象,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化解教学的难点。

2   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面对单纯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往往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课堂教学效率很难提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还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尽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亲自操作相关实验,而不是用讲解或视频代替。另外,对于一些比较抽象、不方便进行实验的内容,教师应进行多种手段将其整合呈现。如魔术表演、游戏PK、综合其他学科展现等。

如在讲“走进分子世界”一课时,分子的运动比较抽象,以前的教材是演示二氧化氮的扩散,由于二氧化氮有毒,后来该实验被取消。但是此处内容如果不通过实验,学生很难完全理解,即使理解印象也不深刻。对此,笔者请教了化学老师,设计了一个“红梅花开”的小实验。即让学生找一根树枝,用棉花做成一朵朵梅花镶嵌在树枝上。喷上酚酞溶液,在下面放一个蒸发皿,里面倒入氨水,用玻璃罩罩住,很快,树枝上的棉花就变成了一树“红梅”。这个实验形象地展现出了分子的运动,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   重视物理方法和物理思想的传授

从物理学发展史来看,每一次物理学思想上的重大突破都会产生新的物理学方法。每一个物理定律、定理和规律都凝聚着一代甚至几代物理学家的心血,同时也会提出新的物理方法。物理研究方法很多,有控制变量法、理想模型法、等效替代法、程序法等[1]。掌握科学的物理方法对于学好物理非常重要,初中物理教师应在在教学中适当渗透物理方法和物理思想,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1  培养学生用物理图示表达物理现象的能力

学好物理关键在于通过语言文字将正确的物理图景展示出来,并用适当的物理语言(概念、规律)表达出来。如中学阶段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物体的运动过程。初中物理涉及的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都比较简单,通常需要解决的是受一对平衡力作用下的匀速直线运动,学生只需画出这些简单物体运动的受力分析即可。但到了高中阶段,所学的物体的运动复杂多样,有恒力作用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在变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熟练而准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进一步画出相应的运动草图。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培养学生详细分析物理过程,并掌握把物理过程图像化的能力,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从而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如在处理力学问题时,学生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完整的受力示意图,这一步是正确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在对物体运动过程进行分析时,可根据速度不同进行分段讨论等。如果学生在初中阶段养成良好的分析能力,则在今后遇到较为复杂的物理问题时,就能够游刃有余。

3.2  规范解题过程,提高计算效率

笔者在分析近年的中考试卷时发现,学生常常会因解题过程不规范而失分,许多学生把物理题当成算术题来解答,解题过程极其简单,没有运用物理公式,也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重要的演算过程,即使有公式,也不代入相关数据进行计算。还有计算结果没有单位、关键字,出现错别字等问题。为了避免这些情況,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一定要强调解题规范,对学生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特别在批改试卷、作业时要尽量严格。解题过程规范化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一些物理解题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3.3  层层设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各教学环节的衔接,层层设疑,并利用相关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在讲授“大气压强”这一内容时,教师可用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当一杯装满水的广口瓶上盖一张硬纸片,将杯口朝下时,教师可问学生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纸片不会掉下)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纸片不掉落?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大气压的存在)接着将杯口朝向侧面,是否发生了变化?说明什么问题?(纸片也不会掉下,说明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此时还可进一步演示,将杯口朝各个方向,用力甩,纸片仍不会掉下(说明大气压是很大的),由此引入大气压的测定。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设置的每个问题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思路清晰地学习相关物理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4  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尝试启发、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在解答与浮力相关的计算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力的平衡法、阿基米德原理等多种方法求解。这样不仅有助于巩固教学内容,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除了通过生动的小实验、魔术表演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教师还要加强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在实践和探索中总结出适应现代初中课堂教学的高效模式,通过现代的科技手段、新颖的实验教具,打造出丰富多元、有趣高效的新课堂。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给学生一个充满趣味的物理课堂。

【参考文献】

[1]沈春芳.初中物理分层合作教学的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5).

【作者简介】

王纯(1976~),男,汉族,江苏徐州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有效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课堂模式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宽与活小学教育阶段专业集群式课程模式改革构想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