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霞 王淑枝 段爱菊 韩瑞华 郭党 刘顺通 张自启
摘 要:为测定48%噻虫胺SC药剂种子处理防控花生田沟金针虫的防治效果及筛选适宜的药剂用量,通过种子处理,在窒内对沟金针虫的药效进行测定并在大田花生收获期调查花生果危害情况测定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8%噻虫胺SC药剂8~12 mL·kg-1种子剂量拌种,对花生田沟金针虫具有较好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对照药剂60%吡虫啉FS。
关键词:噻虫胺,种子处理,花生,沟金针虫,药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S482.3+6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21.08.015
Evaluation of Effect of 48% Clothianidin through Seed Treatment against Pleonomus canaliculatus in Peanut Field
WANG Lixia,WANG Shuzhi,DUAN Aiju,HUAN Ruihua,GUO Dang,LIU Shuntong,ZHANG Ziqi
(Luoy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cences, Luoyang, Henan 471023,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control effect of 48% clothianidin SC through seed treatment against Pleonomus canaliculatus in peanut field and screen the appropriate dosage of the insecticide, we first treated seeds with clothianidin and measured the pesticide effect of clothianidin to control P. canaliculatus in the laboratory. Then we investigated the damage rate of peanut fruit to determine the control effect at the harvest time in the fiel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48% clothianidin SC at the doses of 8-12 mL·kg-1 through seed treatment had a better control effect on P. canaliculatu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insecticides of 60% imidacloprid FS.
Key words: clothianidin; seed treatment; Peanut; Pleonomus canaliculatus; evaluation of the pesticide effect
花生是我國主要的油料作物,种植区域集中在山东、河南等省,其年产量约占世界花生年产量的60%[1],因此,花生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在花生生长过程中,地下害虫为害可造成花生的缺苗断垄、产量降低,甚至是绝收[3-4]。
花生播种期一般为 4 月下旬至6月上旬,此时金针虫多在表层为害,咬食刚播下的花生种子,7~8月份平均地温 27~29 ℃,70%~80%的幼虫逐渐潜入较深土层,进入夏眠期,9—10月份随着地温的下降,沟金针虫解除夏眠上移至表层,继续为害花生荚果,播种期金针虫未进行防治或防治效果较差时,采用药剂灌根对花生具有一定的防虫保果作用。由此可见,药剂防治花生金针虫最佳时期是播种期,其次是荚果生长中后期(9月上旬)[5]。土壤药剂处理及金针虫危害期进行灌根,是控制金针虫危害的常规化学防治措施,但这两种方法费时费力费钱,并且必须使用高毒、残效期长的杀虫剂才能达到较好防效。利用持效期长且低毒高效的药剂拌种对沟金针虫的防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噻虫胺(clothianidin)属于新烟碱类杀虫剂,主要作用于昆虫中枢神经系统,是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激动剂,可有效杀灭对有机磷酸酯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高抗性的害虫[6-8],该剂使用方法灵活,既可用于茎叶处理,也可用于土壤种子处理,主要用于水稻 、蔬菜、棉花、果树及其他作物田防治蚜虫、蓟马、飞虱等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某些鳞翅目类害虫。此产品具有卓越的内吸和渗透作用,是替代高毒有机磷农药的又一品种。其结构新颖,性能比传统烟碱类杀虫剂更为优异[9]。为此,笔者选择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通过种子处理防治花生田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的危害,选择噻虫胺不同用量处理花生种子进行大田试验验证,以期筛选出在花生田种子处理的适宜剂量,为花生田沟金针虫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作物:花生‘远杂9102。
供试对象:沟金针虫。
供试药剂:选用48%噻虫胺悬浮剂(江苏中旗作物保护股份有限公司)。选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
1.2 试验处理
试验通过查阅相关48%噻虫胺悬浮剂在不同作物上防治有关害虫的药剂拌种浓度以及在室内进行预试验的基础上设置以下处理。
1.3 试验方法
1.3.1 噻虫胺不同用量处理花生种子在窒内对沟金针虫的药效测定 试验用沟金虫于2019年3月采自河南省嵩县闫庄镇小麦田。挑取健壮活泼、大小一致(平均虫质量约为0.165 14 g)的沟金针虫幼虫置于室内恒定条件下(温度为24 ℃,湿度约为60%)土壤(含水量为15%)中饲养备用,其中投放一定的土豆做为食物。试验前将金针虫挑出,不在土壤中投放食物饥饿1周后待用。
试验于2019年5月10日在洛阳农林科学院植保实验室进行。试验所需土壤选择适宜金针虫生活的沙壤土,过850 μm筛,用远红外快速干燥器在120 ℃下消毒处理4 h。再消过毒的土中加入适量水后,使其土壤含水量约18%。将一定量该土装入已接入4头试虫的一次性纸杯(直径7 cm,高9 cm)中,放入供试不同药剂包衣后花生种子4粒作为食物,并覆盖一定量的土。注意装土至纸杯口1 cm处为宜,以防止沟金针虫逃跑。以不含药剂纯水拌种作为药剂空白对照。每处理重复3次,每重复8个纸杯共计试虫32头。将处理后的养虫纸杯按不同处理置于温度为24 ℃的实验室中饲养。每天用小型喷雾器对表层进行适量喷水,保持土壤湿度。在药后10 d后检查试虫死亡情况(死亡标准:虫体明显收缩或触之不能正常爬行),并计算死亡率。如对照死亡率大于5%,小于20%,计算试虫校正死亡率并进行差异性验。
1.3.2 噻虫胺不同用量处理花生种子花生收获期大田对沟金针虫药效测定 试验于2019年5月15日在洛阳农林科学院植保花生试验田进行,试验按表中不同药剂包衣种子不同处理及空白处理共计7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田间小区按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4 m×6 m)14.4 m2。播种时开沟播种,每穴播两粒花生种子,穴距16 cm,行距40 cm,覆土。在花生收获时,收取小区内中间3行全部花生荚果,调查因沟金针虫危害的花生荚果数及全部花生荚果数,计算因危害的荚果的防治效果及危害荚果率的防治效果,并进行新复极差差异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处理在室内对沟金针虫的药效测定
从表2可以看出,48%噻虫胺SC不同用药处理在室内对沟金针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随着包衣药量的增加,防治效果逐渐提高,防治效果分别是70.13%,74.73%,82.55%,91.95%,89.75%。但各处理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48%噻虫胺SC 8 mL·kg-1种子与12 mL·kg-1种子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对照药剂60%吡虫啉FS也具有一定的防效,防治效果为73.38%,与48%噻虫胺SC 8 mL·kg-1种子、12 mL·kg-1种子两处理之间差异显著。由此说明在室内药后10 d48%噻虫胺SC不同用药处理之间防治效果差异显著,48%噻虫胺SC 8 mL·kg-1种子和12 mL·kg-1种子处理防治效果最优,且优于对照药剂60%吡虫啉FS3 mL·kg-1种子。表明48%噻虫胺SC高浓度用量处理药后10 d防治效果明显优于60%吡虫啉FS药剂。
2.2 不同药剂处理对沟金针虫的大田防治效果
从表3可以看出,在花生收获时从沟金针虫对花生危害荚果数上看,48%噻虫胺SC不同用量的处理之间防治效果差异较大,随着包衣用量的增加,防治效果逐渐提高。48%噻虫胺SC 1 mL·kg-1种子、2 mL·kg-1种子、4 mL·kg-1种子各处理防治效果较差,防治效果分别是26.54%,38.30%,48.45%。48%噻虫胺SC 8 mL·kg-1种子、12 mL·kg-1種子两处理防治效果较好,防治效果分别是72.68%,81.60%,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对照药剂60%吡虫啉FS 3 mL·kg-1种子处理防治效果次于48%噻虫胺SC 8 mL·kg-1种子、12 mL·kg-1种子两处理,防治效果为67.32%,但与其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以上表明在花生收获时48%噻虫胺SC高用量处理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与60%吡虫啉FS防治效果相当。
从表4可以看出,在花生收获时从沟金针虫对花生荚果的危害率上看,48%噻虫胺SC不同用量的处理之间防治效果差异显著。48%噻虫胺SC 1 mL·kg-1种子、2 mL·kg-1种子、4 mL·kg-1种子各处理防治效果较差,防治效果分别是20.25%,23.53%,36.10%。48%噻虫胺SC 8 mL·kg-1种子、12 mL·kg-1种子两处理防治效果较好,防治效果分别是66.78%,79.41%,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对照药剂60%吡虫啉FS 3 mL·kg-1种子处理防治效果次于48%噻虫胺SC 8 mL·kg-1种子、12 mL·kg-1种子两处理,防治效果为58.74%,但与其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以上表明,在花生收获时48%噻虫胺SC高用量处理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与60%吡虫啉FS防治效果相当。
3 结论与讨论
综合不同药剂处理在室内药后10 d对沟金针虫防治效果试验和大田收获期沟金针虫危害花生荚果数和荚果受害率方面的防治效果可以看出:48%噻虫胺SC不同用量均具有较好的速效性,药后10 d防治效果均在70%以上,48%噻虫胺SC 8 mL·kg-1种子、12 mL·kg-1种子两处理防治效果最优;而48%噻虫胺SC 8 mL·kg-1种子、12 ml·kg-1种子两处理两处理具有较好的持效性,在花生收获期对沟金针虫的防治效果最高达到81.6%,说明48%噻虫胺SC 8~12 mL·kg-1种子用量包衣花生种子不仅具有较好的速效性,更具有较好的持效性,能够达到防治花生田沟金针虫的危害的目的。对照药剂60%吡虫啉FS的速效性一般,防治效果明显低于48%噻虫胺SC 8 mL·kg-1种子、12 mL·kg-1种子两处理的防治效果,但持效性较好,和48%噻虫胺SC 8 mL·kg-1种子、12 mL·kg-1种子两处理防治效果相当,差异不显著。总之,48%噻虫胺SC在8~12 mL·kg-1种子用量处理防治花生田沟金针虫具有较好速效性还具有较久的持效性,能够在花生全生育期控制沟金针虫的花生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闫冉冉, 渠成, 薛明, 等. 新烟碱类药剂灌根防治花生田暗黑鳃金龟幼虫研究[J]. 中国植保导刊, 2014, 34(1): 60-63.
[2] 郑伟, 黄天宝, 肖国, 等. 不同肥料运筹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 2018, 24(1): 33-35.
[3] 刘子欢, 陆秀君, 宁文烁, 等. 7种林木植物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取食和繁殖的影响[J]. 植物保护学报, 2015, 42(5): 749-754.
[4] 渠成, 张文丹, 祝国栋, 等. 5种杀虫剂 拌种对花生出苗及生长的安全性研究[C]//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厦门: 2014: 486.
[5] 刘爱芝. 拌种防治花生田金针虫药剂筛选及其安全性研究[J]. 植物保护, 2015, 41(5): 197-201.
[6] 郑岩明, 刘霞, 姜莉莉, 等. 噻虫胺等七种杀虫剂对黄曲条跳甲的毒力[J]. 农药学学报, 2015, 17(2): 230-234.
[7] 李耀发, 党志红, 潘文亮, 等. 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拌种防治麦蚜的田间药效及安全性评价[J]. 农药, 2013, 52(9): 689-691.
[8] 任学祥, 王刚, 左一鸣, 等. 噻虫胺对桃蚜的毒力及其亚致死剂量对桃蚜解毒酶系活力的影响[J]. 昆虫学报, 2011, 54(3): 299-305.
[9] 张明媚, 孙克, 吴鸿飞, 等. 噻虫胺的合成[J]. 农药, 2010, 49(2): 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