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丽芹
[摘 要] 社会的发展越发迅速,信息的传播途径也多种多样,当代大学生作为重点培养的青年群体,有其优越性,但同时也面临多方面的压力,特别是“建档立卡”家庭的学生,面对外界众多的诱惑,就必然需要更强有力的心理素质的支撑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他们健全人格的塑造,为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具有实效性的建议对策。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建档立卡”;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1)33-0018-02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重要的过渡期,生理与心理不断趋于成熟,他们个性鲜明,而这个时期也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关键期,他们不仅需以良好的心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且面临外界的众多挑战时也需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去积极应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促进了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生源质量问题也引起相应的关注,其中,对心理健康问题尤为重视。另外,自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精准扶贫的目标和任务后,作为精准资助对象的“建档立卡”家庭的学生成为一个被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特殊群体。因此,本文旨在研究高职院校“建档立卡”家庭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容,并提供具有实效性的建议对策。
一、高职院校“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相比大部分家庭生活条件相对优厚的学生,高职院校“建档立卡”家庭的学生的物质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他们也因此缺乏自信,感觉自身处于劣势地位,认为自己如何努力奋斗都会差人一截,进一步影响到他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同时,他们的自尊心较强,往往倾向于树立远大且不切实际的目标,容易出现犹豫不决甚至频繁变化的现象,情绪体验也出现两极化;一方面渴望通过认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来武装自己,希望能够被认可与肯定,却不注重提高学习效率的方式方法,不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又出现消极应对心理,通过旷课、沉迷网络、吃喝玩乐等方式逃避退缩,无法经受失败的考验,抗压能力较弱,缺乏一定的毅力从而半途而废。此外,他们拥有鲜明的个性,思想表现前卫且活跃,但是缺乏创新意识,主要表现为担心自身的学业与前途,只愿从事简易操作的工作,排斥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社会责任感不足,出现道德的严重滑坡现象,而当代大学生应是拥有高尚道德情操的独立个体,无形中又给他们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更不利于帮助他们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教育部于2001年出台《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然引起高校甚至社会广泛的关注,但是高校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执行力度也有不足。张琦云等人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中提到在专业设置上,在高职院校中,只有少数师范类学校会开设心理学相关专业。而且有部分院校只重视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仍然没有设置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甚至没有设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等服务平台。
(二)存在认识误区
学生的安全问题应该作为首先被关注的重点问题,然而很多院校只是一味不断地强调学生的安全问题,觉得学生生活在校园里是比较安全的,平时只要多注意他们不发生意外,就不会存在问题了,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除了多加关注,就是进行适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却没有真正地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此外,大部分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对心理学是没有相关认识的,认为只有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同学才需要学习,所以,在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时候,多数是抱着修学分的心理进行学习的,并没有把学习精力用到课堂上,而是通过玩手机、看小说等度过时间。
(三)师资队伍配置不合理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教育系统要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每所高等院校均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室),按照师生比不少于1∶4000配备从事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的专业教师。但是,根据张莉等人的调查研究显示,超过50%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师生比低于1∶4000,并且超过25%的高校只有1名甚至没有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心理教育师资队伍更薄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讲授内容涉及专业的心理学相关知识,而大多数任课教师并非心理学专业且未进行过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即兼职教师居多,他们的相关专业知识非常有限,课程的理论性又较强,这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不仅没有贴合学生的实际,而且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真正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加强高职院校“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建档立卡”家庭作为国家精准扶贫资助的对象,来自这些贫困家庭的学生也就成为被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特殊群体,他们面临着更多的生活和精神的压力,身心健康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为帮助他们健全人格的塑造,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对策。
(一)合理建设师资队伍,提高专业化
院校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课教师一般为心理咨询师和辅导员等,他们当中仍然是兼职教师居多,只有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院校需要投入专项支持经费,选拔优秀的教师作为主流力量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再由他们对其他任课教师进行指导、传授经验,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此外,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课教师进行结合,实现兼职教师专业化、专职教师专家化的新发展趋势,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保持正向的人生态度,缓解他们的压力,转移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更大限度地满足特殊学生群体的需求,共同培养出被社会接纳且认可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