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鑫
[摘 要] 当学生能够被明确的任务所驱动,他们的学习就会显得有针对性和明确性,从而知道自己要探究哪些知识、研究哪些问题。数学作为中职课程的一门重要学科,更应突出数学课程教学的任务驱动性,以明确任务来指引学生学好数学知识,这样的中职数学课程教学才有意义,因而成为即将要研究与分析的课题内容。
[关 键 词] 中职;数学;任务;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9-0102-02
一、引言
在以往的中职数学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仍存在一些需改进之处,诸如任务设计不够灵活多变,对学生的学习需求仍没有做到真正的满足,任务式课堂给予学生的学习时间并不多,导致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学习指导,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这是文章此次要关注与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任务驱动法应用的注意事项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研究。
二、中职数学中任务驱动法的有关分析
(一)内涵
任务应突显出针对性和明确性,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突破哪些学习重点,以围绕这些任务与重点来探讨知识,从而取得学习上的进步与成就。依据此分析,任务驱动法是以任务来引领学生展开课程知识学习的过程[1]。
(二)原则
其一,中职数学课程每章节数学内容各不相同,而且学生可以探究的内容与问题也很广泛,因而教师设计的数学学习任务应该多元化,让学生有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任务来展开数学课程知识的探索,而不是被动地探究数学课程知识。
其二,在应用任务驱动法指引学生开展数学知识探索时,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控制,即给予学生足够多的时间来探讨数学问题,使得学生得到良好的课程教学体验。所以,教師要懂得坚持教学的时间合理性分配原则,以满足学生学习与探讨时间为前提,开展数学课程教学工作,使得学生得到良好的教学指导[2]。
其三,师生互动性则是推动数学任务驱动课堂构建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时,也要坚持师生互动性原则,引导师生之间开展合作与互动,从而鼓励学生多与教师交流,而教师也要懂得关爱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难题,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教学帮助,这样学生才有动力去完成课程布置下来的研究任务。
三、中职数学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具体应用
(一)坚持灵活多变的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
在中职数学课堂之中,会存在学生的学习差异现象,一些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强,而一些学生则显得比较弱,若教师不懂得因人而异的重要性,则学生将无法得到良好的课程教学。所以,要做到对数学任务设计得灵活多变,以学生想要探讨的数学课程知识、想要理解的数学内容为基础,设计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探究任务,让学生在其能力范围之内以及在他们的兴趣爱好之内,去展开数学任务探究,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另外,也要关注到一些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尽可能设计一些简单的任务来驱动该层次学生的学习,让他们从任务探究之中获得成就,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信心与动力[3]。
以中职数学教学的“集合之间的关系”知识为例,为了让学生掌握其中的数学知识点,教师可以利用任务来引导学生做好课程知识的探究,使其可以知道自己存在哪些学习问题、哪些知识需要理解与掌握。比如,在设计任务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科学地设计学习任务,以此引导学生探究数学课程知识。其中,从高到低设计针对性的数学课程任务。
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则针对集合之间的关系概念,设计具体的学习与探究任务,即要求学生去结合一些具体的实例来理解子集、真子集、两个集合相等的概念。此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简单的探究例题任务。
观察下列两个集合A、B的关系
A={我们班的男同学};B={我们班的同学}
根据这些基本性的任务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基础较为一般的学生完成上述问题任务的探究,由此引导学生走进任务教学情境,并促使学生在这些情境之中探讨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数学学习体验。
然后,针对高层次学习能力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布置一些较难的集合关系探讨任务,从而让学生在其中探讨数学课程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展开课程知识的探究,最终也满足这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
(二)以新旧知识任务探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生学习能力较弱,因而教师在设计数学学习任务时,应该遵循与时俱进、新旧衔接的教学顺序,让学生一步步去探究数学知识,而不是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压力。因此,教师需要以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为起点,引导他们先以基础的数学概念探讨为起始任务,再一步步到复杂数学任务的探究,使学生探究数学任务的过程平稳,降低数学学习任务的难度。此时,就需要教师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式教学工作,以基础概念到应用问题的探讨,从而鼓励学生多去探讨不一样的数学问题[4]。
以中职数学教学之中的“函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教学内容为例,为了让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任务衔接性,且不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压力,可以从生活实例探究函数的表示法,引导学生去探讨一些简单的数学学习任务,从而鼓励学生多去探讨相关的数学知识问题。
此时,教师应该先从学生已学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内容,要求学生回顾已学的函数知识,让他们独立完成已学数学知识复习的任务。然后,引入新的数学课程知识内容,即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在一些实际的函数应用题中,让学生结合函数概念去构建一个新的函数模型,从而鼓励学生探讨函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