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革命精神传承主体专业化发展研究

2021-09-22 03:54李洪宇张荣华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革命精神全媒体时代

李洪宇 张荣华

摘 要:

全媒体时代,革命精神传承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存在着专业水平相对不足的问题。教育教学理念滞后、对传播传承理论发展的前瞻性掌握不足,是该问题的内因和症结。全媒体时代革命精神传承主体的发展,必须首要提升主体队伍的专业水平,也就是需要提高对全媒体时代特点及技术的认识、需要探索全媒体时代的革命精神传承规律、需要培育学理性较强的革命精神传承人才。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革命精神;传承主体

DOI:10.15938/j.cnki.iper.2021.04.030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1)04-0144-07

革命精神是我们党和人民在各发展阶段昂扬风貌的集中展示,也是需要代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1]全媒体时代,面对信息资讯的飞速增长、传播传承手段的多元变化,革命精神的传承工作也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革命精神传承主体分布广泛、组织严密,在全媒体时代媒体媒介融合发展过程中,可以有序推进革命精神的科学传承。故而,全媒体时代革命精神传承主体的发展研究,必须立足于时代现况和传播传媒领域的发展规律,剖析主体队伍的现存问题及成因,方可提出相应对策。此外,革命精神传承和弘扬的过程中,传承主体和传承客体间,存在一定的身份交叉和角色转换。为加以区分,文中所指的传承主体,仅指当前革命精神传承过程中的引领者和发起者;暂不包括革命精神持续弘扬过程中,由传承客体逐渐转向主体身份的部分人群。

一、全媒体时代革命精神传承主体专业化发展的现实诉求

主体一般指具体事件的发起者,对客体的存在意义具有决定性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主体的认识扬弃了以往哲学的主体观。马克思指出,一切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直观形式加以理解,而没有从实践和主体的角度去看待感性的人的活动。[2]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内,主体不再是空洞的理解,而是具有现实意义、实践意义的活生生的实体。文化的传承主体,是以实践性为其首要特征,并在生产活动中完成文化传承历史使命的集体或个体。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承过程中,传承主体是开端和起源,是传承过程中起引导和制定作用的实践者。[3]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主体观,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承主体,不仅包括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各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包括大眾媒体信息发布者、个体革命精神传播者,共计四个主要组成部分。传统媒体时期,革命精神传承主体面对的教育对象往往固定于某一行业、地域和社会身份中;相较而言,传承主体在全媒体时代不仅可以使用共同的基础资源、传承内容和传承渠道,而且也可以借助新型媒体媒介不断向远方发声,扩大自身的影响范围。故而,从分类的角度来看,全部的革命精神传承主体,均应当积极突破传统身份和理念的束缚,不断深化自身的固有属性、强化专业技能,才能确保完成革命精神在全媒体时代传承、弘扬和发展的任务。

传承主体的专业化发展,意为强化全媒体时代革命精神传承主体的专业属性,其中既包括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历史等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也包括对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规律、新型媒体媒介使用方式及特征的全面了解。随着2012年我国首次应用了全媒体覆盖式研究技术、2013年《人民日报》发布了全媒体收视率统计报告以来,我国传播传媒行业领域已然逐步走向了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时代的“四全”态势,不仅要求相关从业人员,必须在坚持推进传统媒体创新性发展的前提下,熟练掌握各类新型媒体,才能为人民群众带来多角度、多方位、沉浸式体验的信息获取方式;而且要求传播传承主体,时刻做好面对全国人民乃至世界各国人民检阅的准备,要在保障传播信息准确性的同时,提升内容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就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弘扬而言,如若紧跟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脚步,则要求现有传承主体必须进行专业化发展,达到既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缜密的叙述逻辑,也具备制作精良内容、运用多类传媒工具、营造浓厚环境的技术水平。

全媒体时代的信息资讯更加丰富多元、传输更加便捷高效,传播主体的数量和分类也与日俱增。受现阶段大部分主流大众媒体倡导的新型传播理念影响,人们习惯于在日常生活中快速浏览传播内容。全媒体时代革命精神传承主体必须紧跟时代发展脚步,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根据新型传播理念不断调整。一方面,革命精神传承主体要积极融入各级各类的资讯平台中,拉近自身与广大传承客体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传承主体要致力于打造具备新引力、竞争力的内容作品,以大众化和学理性共存的方式,抓住人民群众的“眼球”,使其保持对革命精神的学习热情。因此,面对当前的传播传媒环境,革命精神传承主体必须进行专业化发展,才能保障传承内容引发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

二、革命精神传承主体的专业水准现况分析

全媒体时代以来,我们党中央高度重视媒体媒介的传播工作、愈发重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承工作,革命精神的传承主体队伍也随之不断发展壮大。目前,革命精神传承主体不仅广泛分布于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之中,而且遍布线上、线下的传承环境。传承队伍的壮大,虽有利于革命精神的多角度、多样式弘扬,但也更加突显了部分传承主体专业水准不足的问题。

1.革命精神传承主体的专业水准问题

传承主体的专业水准问题并非是媒体媒介融合发展进程的新产物,而是存在于革命精神的形成发展、传承弘扬的各阶段之中。传承主体专业水准的不足,不仅成为了革命精神谱系日趋完善、走向人民群众的现实阻碍,而且也是全媒体时代对革命精神传承和弘扬工作的发展壁垒。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形成于我们党和人民不懈奋斗的全过程之中,其长久的时间跨度、深厚的价值理念,要求传承主体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如若不然,则容易引发对革命精神的扭曲理解、片面传承。另一方面,信息社会各种文化传播渠道的丰富发展、传播环境的全面拓宽,要求革命精神在传播传承过程中,必须提升传承主体的专业水平,进而才能科学阐释革命精神内在的丰富理念、才能增强其与其他文化同台比较的竞争力、才能吸引传承客体的关注度。毛泽东指出,一切有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应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研究当前运动的情况和趋势。[4]现实来看,当前传承主体专业水准不足的情况较为普遍,主要包括对革命精神、新型传播理念的理解不足等方面。

第一,部分传承主体对革命精神的理解不够科学严谨。深度、准确掌握革命精神的科学内涵,是对其阐释、传承的充要条件。如前所述,革命精神传承主体队伍可分为四类。其中,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各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功底相对扎实,对党史国史也更为了解。但是,此类主体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专业水平不足问题。长期以来,地方党委政府的宣讲人员、大中小学校的思政教师、各级各类展馆的讲解人员,是否能够做到对革命精神的准确理解?是否能够清晰的掌握革命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演进的发展脉络?随着我们党中央对革命精神文化的高度重视、随着近年来有关革命精神新阐释的不断提出,必然存在部分传承主体以旧视角阐释新理论、以旧思维看待新问题。特别是“张思德精神”“韬奋精神”等近年来提及较少,且形成对年代较为久远的部分革命精神,部分传承主体存在理解模糊、辨析困难等不良现况。与此相对,大众媒体信息发布者和个体革命精神传播者的专业水平欠缺则更为普遍。此两类传承主体,广泛活跃于网络交流环境和人际交往环境之中、人员队伍广泛,专业水平存在参差不齐的现况。近年来,每逢国庆节日或我国各行业领域有重大突破时,视频网站UP主、微信公众号运营者、微博大V等相关自媒体行业从业人员往往会制作大量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相关的传播传承内容。尽管部分大众类革命精神传承主体的出发点值得鼓励,也形成了一定的教化效果,但其中部分內容学理性的缺失,也暴露了其对于专业知识的匮乏,影响了革命精神的科学传播传承。

第二,部分传承主体对革命精神演进历程未能完全掌握。革命精神的演进历程,不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始终保持的昂扬品格,而且揭示了革命精神的生成逻辑、实践逻辑。无论何种革命精神传承主体,都应充分了解革命精神的演进历程;唯有如此,才能将革命精神与党史国史紧密相连,才能充分阐释当时当地革命精神形成的缘起、传承的价值,才能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发挥革命精神的引领作用。有观点认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经过百年的变迁,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精神谱系,但学界对他的时间跨度没有达成统一认识。[5]目前来看,部分革命精神传承主体对相关方面的知识储备远远不够,对我国红色历史、发展建设史的了解甚少,故而造成了其选用传承内容逻辑性和科学性的缺乏。从传承客体的视角来看,如若传承主体不能详尽阐释革命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也不能准确解析革命精神自形成以来的发展变化,如若传承主体对革命精神的知识储备不如网络引擎中简单搜索的结果,那么必然造成客体对主体的不信任,甚至会失去对革命精神了解研究的兴趣。因此,网络媒体媒介平台的高速发展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承带来了机遇,同时也要求传承主体必须及时跟进,增强对革命精神演进历程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储备。

第三,部分传承主体未能充分理解全媒体时代的新型传播传承理念。理解和运用新型传播传承理念,是当代革命精神传承主体应当具备的专业素养。全媒体时代,新型传播传承理念中倡导的模糊主体与客体的界限、改善传播传承话语体系、构建多元交流的媒体媒介、拓宽传承渠道承载力等相关理论,不仅有利于当前时代革命精神的深度传承与广泛弘扬,而且有利于革命精神谱系强大生命力的延续。目前来看,部分传承主体对新型传播传承理念的认知存在盲区和误区。一方面,新型传播传承理念下催生了大量的新生词汇、语法句法,而部分传承主体基于长期以来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经验、原有的理论基础,不愿意接触新型传播传承理论,也不擅长改善自身的话语体系。特别在大中小学校的思政课堂中,由于传承客体始终为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强的青少年群体,则更要求传承主体充分把握新型传播传承理念,采取更为客体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另一方面,部分传承主体对新型传播传承理念存在一定误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媒体行业突飞猛进,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壮大。资本的介入,使得部分新闻传媒企业行业“唯利是图”。只夸优势、不提缺陷的付费测评体验报告;微博、QQ空间等APP中可以购买“热评”,存在流量交易等相关现象的形成,充分反映了资本对媒体媒介传播传承的强大影响力。全媒体时代,资本运作下的传播传承媒介虽然呈现更胜以往的发展态势,也有部分革命精神传承主体尝试追逐融入资本市场,形成“爆款”推送内容,从而陷入了对新型传播传承理念的误解之中。无论新型传播传承理念的改善作用增致几何,其始终应当致力于服务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致力于提升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水平。一切以服务资本为前提、以“博眼球”为目的传承主体及选取的渠道、发布的内容,皆是对新型传播传承理念的错误理解和扭曲使用。

第四,部分传承主体对新型媒体媒介的使用存在一定障碍。新型融媒体平台不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媒介的简单结合,而是基于全息投影、5G通信等高新科技的时代产物。部分革命精神传承主体,难以接触新型媒体媒介的核心关键区域,而且存在深度使用的技术困难。对于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承主体而言,要求其熟练掌握新型媒体媒介绝非易事;对于长期活跃于网络环境的部分大众媒体信息发布者和个体革命精神传播传承者而言,尽管其可以根据自身视角制作有关革命精神的传承作品,但是却较少接触融媒体平台的核心领域,从而难以保障传承内容的质量、难以开展跨平台的全面推广。此外,部分传承主体对新型媒体媒介的使用障碍,与传承环境的客观条件也密不可分。当前大多数线下的革命精神传承仍然采用组织学习、人际交流、书籍阅读等方式,部分场景并不具备完全使用融媒体技术的客观条件。如我国大部分学校教室,尽管已经广泛使用了电脑和投影的技术设备,但是对于播放高精度融媒体文件则显得力不从心;对于需要200MB带宽起步的VR直播和云媒体,现有的部分校园网络也不堪重负。故而,客观条件的现实制约,阻碍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于新型媒体媒介平台的传播传承,也限制了传承主体对全媒体时代新型技术、平台的使用,久而久之造成了部分传承主体对融媒体相关知识认知不足、使用欠佳等现况。

2.理念滞后是传承主体专业化发展的最大壁垒

全媒体时代形成了新的信息资讯传播理论,相比之下,革命精神传承主体所秉持的传承理念则略显滞后。传承理念起源于教育学和传播学,其是传承理论方法的观念,是传承主体在教育教学及各项实践活动中对文化传承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包括宗旨、使命、目的、理想、原则、要求等内容。习近平指出,对待新媒体必须参与进去、深入进去、运用起来;同时,还要研究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6]就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传承主体而言,其滞后于全媒体时代发展步伐的传承理念,主要集中于教育教学理念及融媒体传播理念两个方面。

一方面,教育教学理念的滞后,是革命精神传承主体专业水准不足的主要原因。全媒体时代,信息的广泛挖掘和低成本传输,使人们具备了更强的资料获取能力。在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中,传承客体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媒介,自行查询革命精神的相关资料内容。信息获取能力的提升,导致了传承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必然要随之改变。简单的传承内容、照本宣科的传承方式、泛泛而谈的教学模式等滞后理念的影响产物,已经彻底被时代所抛弃。目前,部分革命精神相关博物馆、纪念馆的讲解员仍然停留于机械式背诵解说词的水平;部分红色教育基地将小说戏曲等文学艺术作品、野史外传与革命历史混为一谈;“一人讲,多人听”的传承模式依然占据主流,实则都是教育教学理念滞后的现实反映。

另一方面,传承理念滞后还体现于对传播传承理论发展的前瞻性掌握不足。全媒体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一项系统的整体性工作,其中既需要阐释革命精神蕴含的主要内容、宝贵思想,也需要借助于融媒體发展红利、借助新型传播传承理论。前瞻性掌握不足,不仅导致了部分传承主体背离了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而且直接影响了其对新型传承媒体媒介的使用能力。此外,由于部分传承主体采取了守旧的传播传承理论,将直接影响其制作的传承内容、选用的传承渠道、营造的传承环境趋于僵化守旧,大幅降低了传承客体的学习兴趣。

三、全媒体时代革命精神传承主体专业化发展的现实路径

传承主体的专业化发展是加强全媒体时代革命精神传承路径的重要一环,主要涵盖传承主体对全媒体的认知、传承规律的新时代探索及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打造三个方面。邓小平指出,各级党组织的任务,就是要加强对新同志的教育。[7]长期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始终重视革命精神传承主体的建设工作,并通过组织会议、集体学习等方式,深化了传承主体的学理性认知、拓宽了传承主体的人员队伍。全媒体时代,传播传承理念和媒介的新变化、人民群众对革命群众相关成果的新需要,要求各级各类传承主体既要继续保持以往的发展态势,持续提升自身的基础理论功底,也要加强对媒体媒介融合发展的相关研究,持续保障主体队伍对革命精神传承弘扬的引领作用。

1.提高对全媒体时代特点及技术的认识

革命精神传承主体作为发起者和引领者,应当充分了解传播传媒领域的发展大势,深入挖掘新型媒体形态的有利因素,强化学理支撑、拓展传承渠道。[8]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传承主体队伍,应当紧跟媒体媒介融合进度、科学技术发展脚步,提高对全媒体时代特点、融媒体理念及技术成果的认知。

第一,革命精神传承主体应当加强对全媒体时代特点的认知。全媒体时代的传播传承媒介、渠道、内容,不仅更贴近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而且信息承载能力更强,其教育引导作用也更为突显。基于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的融合发展,全媒体时代革命精神的传承呈现出亦动亦静、深浅结合、全时全民、实时高效、交联互动的新型特点。其中,亦动亦静,指全媒体时代传承革命精神既需要使用视频影像等“动”起来的传播传承媒介,也需要使用传统图文媒介及其融媒体转化;深浅结合,指全媒体时代革命精神的各类传播内容中,同时存在学理类内容和大众科普类内容,且两者互为补充、交相辉映;全时全民,指全媒体时代革命精神传承,所具备的充裕时间条件和广泛受众人群;实时高效,指全媒体时代革命精神理论观点、阐释分析等传承内容传播交流的便捷性;交联互动,既指全媒体时代由于革命精神传承主体与客体边界模糊,引发的更深层、更多样的互动交流,也指各类传承媒体媒介间的联通、联合、联动。对全媒体时代特点的深度认知,是有序开展当前时代革命精神传承与弘扬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故而,各级各类传承主体应当明晰时代特征,以更宏观、更前沿、更多元的视角,推动全媒体时代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第二,革命精神传承主体应当充分掌握全媒体时代的传播传承理念。与传统媒体时期相比,全媒体时代在内容整合、渠道融合、资讯获取、运营容扩等方面有了本质变化,也形成了相应的新型传播传承理念。内容整合方面,全媒体时代爆发式增长的信息资讯按照各类媒体媒介的形式而梳理整合的理念,要求传承主体应立足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伟大实践的历史进程、我们党中央及各类专家学者的学理阐释,开展传承内容的分类与整合。渠道融合方面,全媒体时代以传播传媒领域科学技术为根基不断打通传播传承渠道行业壁垒的融合理念,要求传承主体应开展传统媒介的融媒体转化、提升新型媒体形态的学理性,并根据不同阶层传承客体在理论基础、思维习惯、学习兴趣层面的差异,打造和推送与之匹配的传承渠道。资讯获取方面,全媒体时代突破了传统媒体采编的方式,形成了自采、自发与组织采集相结合的获取理念,同时也要求传承主体在弘扬革命精神时,不应仅以理论教材中历史时期的英雄人物为典型模范,也应重点采集汇总当前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优秀事迹。运营扩容方面,全媒体时代更侧重各级各类媒体的本质,在塑造内资运营架构的同时,形成了持续保持平台的开放和承载力的扩充理念,同时要求传承主体在运营革命精神相关媒体媒介时,杜绝“故步自封”“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力争突破冗杂版权和繁琐机构的束缚,打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革命精神融媒体传承平台。

第三,革命精神传承主体应当提升对融媒体科学技术及成果的认知。全媒体时代,媒体媒介的融合发展形成于传播传媒领域新技术之中,也形成了大量高效易用的融媒体成果。传承主体对技术原理的认知、融媒体成果的掌握,将有助于全媒体时代革命精神的弘扬和发展。融媒体科学技术包括Virtual Reality、Autostereoscopy、Front-projected holographic display等;相应成果包括高清直播平台、立体影像、图文-视频媒体中心等。其中,哪些传播技术适宜应用于革命精神的传承场景之中、哪些现有的革命精神相关内容可以结合传播技术应用于融媒体平台之中等系列问题,是革命精神传承主体应当考虑的重点方向。随着HTC vive、OPPO Ar glass等新型媒体设备的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人群已然享受到了传媒领域的发展红利;与此相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课堂、革命精神相关博物馆和展览馆中对设备的使用率则有待提升、新兴媒体设备中特定的革命精神传播传承内容也略显不足。故而,革命精神传承主体切实掌握融媒体技术,运用相关科技成果,在传承内容的转型和优化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2.探索全媒体时代的革命精神传承规律

传承主体应当在充分认知全媒体的基础上,汲取以往革命精神传承和弘扬工作的宝贵经验,积极探索全媒体时代的革命精神传承规律。根据习近平的重要论述,当前传播传媒领域将不断走向“四全媒体”的发展态势。“四全媒体”的提出,为全媒体时代革命精神的传承规律提供了理论框架,也为传承主体队伍的工作方向提供了指导方针。

第一,全媒体时代主体队伍要立场坚定、有始有终的全程传承革命精神。全程媒体要求媒体工作者立足实际,对事物发展的全过程进行系统解读和跟踪报道。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内涵丰富、逻辑严谨的精神文化谱系,是我们党和人民各历史时期昂扬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全媒体时代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必须紧密结合全程媒体的发展趋势,才能完整、全面的解读革命精神的价值体系,才能避免踏入片面理解、扭曲理解的误区。故而,传承主体必须详尽的阐释各时期革命精神的全部内涵,方可取信于传承客体、方可发挥革命精神的指导作用。立场坚定,是革命精神全程传承的首要前提。各级各类传承主体必须保持唯物主义立场、必须遵照党和国家的教育要求、必须尊重历史事实和革命前辈,才能以积极的形象、正向的思维传承革命精神。其次,革命精神的全程传承必须有始有终。“有始有终”不仅包括传承主体应当充分解读革命精神的历史缘起、演进历程、时代价值,也包括传承主体应当全面制作革命精神的相关内容,以便于客体的深度查询、详尽理解。

第二,全媒体时代主体队伍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全息传承革命精神。全息媒体从内容和渠道上优化了信息资讯的传播过程,是全媒体时代媒体行业领域科学技术的集中展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不断形成、不断演进,已成为内容多元、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体系;同时,由于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状况和话语体系的不同,原有的部分革命精神传承内容和传承渠道,需要在当前的媒体融合环境下推陈出新。全媒体时代,传播传承新技术及相应成果为革命精神的全息传承提供了便利条件。基于融媒体技术,传承主体可以完成革命精神传统传承内容的当代转化,通过话语体系、切入视角、传承形式的转变,提升传承内容的时代感和趣味性;基于融媒体平台,传承主体可以进一步拓展革命精神的传承形式,通过纸质媒介电子化、网络媒介交互融合等方式,增强传承渠道的承载力和多样性。多元内容、多样渠道的革命精神全息传承,是传承主体应当充分掌握的重点规律,也是全媒体时代主体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

第三,全媒体时代主体队伍要深入人心、面向全民的全员传承革命精神。全员媒体界定了全媒体时代的传播受众,也是信息资讯高速传播、媒体行业领域广泛融合的现实产物。马克思指出。人是名副其实的合群的社会动物,而且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9]全员媒体的发展趋势,要求一切非机密型媒体媒介的传播传承工作既要力争面向全体的受众人群,也要时刻接受人民群众的检阅和审视;一切不立足于服务大众、一切“高姿态”“摆架子”的媒体媒介都是不合时宜、不切实际的。革命精神形成于我们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革命精神的全员传承规律,一方面要求传承主体必须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以“接地气”的手段形式阐释革命精神,才能使革命精神的传承内容走入人民群众的内心深处;另一方面要求传承主体必须以面向全体大众为基本出发点,在制作传承内容、搭建传承渠道、培育传承环境的过程中,时刻尝试与融媒体平台结合,将现有成果交流推广,服务更广泛的传承客体。

第四,全媒体时代主体队伍要精准分类、因人而异的全效传承革命精神。全效媒体将全媒体时代的各类资源整合划分,根据不同阶层受众的实际状况,分层次、分渠道的传播,是媒体媒介融合发展精细化的體现。全效媒体的发展趋势,要求各类传播传承媒体媒介必须通过大数据、云处理等方式,深入了解相应客体的实际状况,开展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推送,才能满足全媒体时代人民群众不同层面的信息需要。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既包括革命前辈在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中的伟大事迹和崇高理想,也包括近当代各行业领域杰出人物的昂扬品格。内涵丰富的革命精神为全效传承提供了历史和理论基础,也为传承主体提供了详尽的资料参考。革命精神的全效传承规律,一方面要求传承主体要根据时间、内涵、价值等因素,有效整合现有的革命精神传承内容;另一方面也要求传承主体要根据客体的现实工作环境、理论基础水平等要素,“因人而异”开展更易于被相应传承客体接受的分类传承。精准分类、因人而异不仅是革命精神全息传承的实践规律,而且也是全媒体时代革命精神传承主体的工作开展方向。

3.培育学理性较强的革命精神传承人才

传承主体队伍建设,需要培育大量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人才是科学弘扬、永续传承的基础,唯有培育相关专业的学理型人才和大众传媒相关领域的传播传承型人才,才能充分发挥革命精神传承主体队伍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保障全媒体时代革命精神的深度传承、广泛传承。目前,面对部分传承主体对具体革命精神的理解不够科学严谨、对革命精神演进历程未能完全掌握等现实问题,广泛培育革命精神传承相关专业人才、打造学理性较强的传承队伍,是全媒体时代革命精神传承主体建设的现实需要。

第一,扩大现有学理性传承主体的教化范围。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承队伍中不乏诸多学理性传承主体,如红色教育基地讲解员、部分思政教师、革命文化研究人员等。但是,此类传承主体往往受限于传统媒体传播理念、工作环境的限制,未能有效跟进全媒体时代媒介融合发展的步伐,也局限了自身的教化范围。如若能够充分挖掘当前学理性传承主体的教化能力,结合融媒体平台开展辐射范围更广的革命精神传承教育,实则在节省教育资源的同时,迂回达成了专业人才的广泛培育目标。目前来看,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医学、法学等领域专业人才在融媒体平台中进行大众化讲解,如在优酷视频平台讲解中国史的国家一级作家梅毅、在新浪微博科普医学常识的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等。相比之下,革命精神传承队伍则鲜有结合融媒体、面向全网传承客体的专业主体。因此,广大革命精神传承主体应当结合自身的现实条件,积极融入媒体媒介的融合发展浪潮,扩大教育教化的辐射范围,以自身为起点助力全媒体时代的传承主体队伍建设工作。

第二,提升大众类传承主体的学理性。大众类传承主体是革命精神主体队伍中最广泛的组成部分,其中既包括各级各类媒体信息发布者,也包括个体革命精神传播者。大众类传承主体通常从自身视角出发,形式多样的阐释某一特定时期的革命精神及英雄人物,而对于革命精神的整体把握、红色历史的深入挖掘,则有些力不从心。大众类传承主体的组成成员,既不属于革命精神的专业研究人员,也普遍缺失系统化、学理化的专业培训,从而造成了学理性有待加强的现况;但相比于其他大部分社会群体而言,大众类传承主体对革命精神、革命文化的了解已然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故而,人数众多、分布广泛、略有基础的大众类传承主体,其学理性提升可以迅速提升革命精神传承主体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目前来看,已有部分红色教育基地、相关网络课程,组织、鼓励、引导各类大众传承主体观摩学习,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此同时,近年来革命精神相关公众号、推文、短视频数量的大幅增长,反映出大众类传承主体队伍的迅猛扩张。故而,在已有工作的成效基础上,持续提升新一代大众类传承主体的学理性,仍然是培育专业人才、建设传承主体队伍的工作方向。

第三,引导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毕业生从事传承革命精神的相关工作。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各高校的积极响应下,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已完成了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的构建。然而,相当比例的学生在毕业后走向了本与专业无关的岗位。毕业后立即“转行”,一方面揭示了我们当前对革命精神相关从业者制度保障的不足,另一方面也与部分学生群体的思维理念有关。2018年以前,我国并没有建成完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教学体系,绝大部分硕士生均为“跨专业考生”。大部分跨考学生群体,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专业,并非出自于内心的热爱与向往,而是由于考研不考数学、专业课范围涵盖国考政治等现实因素。引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生从事与革命精神相关的就业工作,既需要从小初高、大学本专科各学习阶段入手,从小培育学生对党史国史、对革命文化的学习兴趣;也需要大力优化当前的硕博教育过程,弱化学分制、论文制的僵化考核指标,从培育对学科专业的积极态度着手,消除跨专业学生的心理壁垒,引导其在巩固基础知识后,建立从事革命精神相关工作的心理认同感。

综上所述,主体队伍是全媒体时代传承革命精神的关键所在;专业化发展,是全媒体时代革命精神传承主体的建设方向。只有打造高水平、理念新的专业化主体队伍,才能取信于传承客体及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增强革命精神传承的信服力和影响力,才能助力实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科学传承和弘扬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2).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3.

[3] 李勃.新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16.

[4]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98.

[5] 时玉柱.习近平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新发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1):124-128.

[6] 杜尚泽.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02-20(1).

[7]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47.

[8] 王炳林,房正.关于深化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6(3):4-15,155.

[9]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63.

[责任编辑:张学玲]

猜你喜欢
革命精神全媒体时代
论红色资源在大学生革命精神培育中的应用
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内涵研究
论赣南苏区美术文化在苏区革命精神的呈现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
全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应对舆论新环境改革研究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