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

2021-09-22 01:55辛向阳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精神力量新时代

辛向阳

摘 要: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是由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构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体现在: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十三个显著优势,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民主的、有效的政治制度。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体现在:无论是在脱贫攻坚还是在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奇迹;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最重要的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深刻改变中华民族发展命运、人类发展命运。

关键词:新时代;伟大复兴;制度保证;物质基础;精神力量

DOI:10.15938/j.cnki.iper.2021.04.001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1)04-0001-06〖KH-*2D〗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这里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一、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

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是建立在制度基础之上的。离开了制度保障,伟大复兴是无法实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复兴,其目标的宏伟性、过程的艰难性、内容的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样的复兴不能靠历史的运气,不能靠别人的施舍,只能靠我们自身的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正在完善和发展着这样的制度。

第一,新时代,我们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定型,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十三个显著优势,这些优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制度基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第一个优势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这个显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根本保证,党能够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所有力量凝聚在一起。第二个优势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这个优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会在自身的奋斗中为民族复兴凝聚起磅礴力量。第三个优势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这个显著优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通过法治建设使民族复兴始终得到强大的法治支撑,把所有积极因素纳入法治轨道;第四个优势是: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个显著优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独特保障,可以集中力量办成任何国家办不成的大事,可以集中力量解决任何国家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集中力量克服任何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问题;第五个优势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显著优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使各个民族都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第六个优势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显著优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体制保障,这个基本经济制度能够把各个主体的力量都发挥出来,实现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第七个优势是: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这个显著优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精神力量的团结是最牢固的团结,是最能激荡人心的团结。第八个优势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这个显著优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心基础,能够不断实现自身美好生活的广大人民群众会自觉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民族复兴不懈努力。第九个优势是: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这个显著优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活力之源,中华民族是历来注重创新的民族,是强调“日日新,苟日新”的民族,全面深化改革會激活我们民族最强大的创新能力。第十个优势是: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这个显著优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保证,伟大复兴始终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发展,我们培养出强大的人才队伍为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深厚的人力资源保障。第十一个优势是: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这个显著优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后盾,人民军队是保卫红色江山、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柱石,也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第十二个优势是: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这个显著优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因素,团结台湾同胞共同致力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和祖国和平统一是时代要求。第十三个优势是: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这个显著优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外部保障,是推动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可以说,这每一个制度的显著优势都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因素。

第二,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我们党成长壮大、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制度保障,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制度保障。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我们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调动了人民群众的创造伟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2018年12月25日至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在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每一项重大决定的出台都体现着民主集中制的精髓。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状况,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习近平同志指出:“这项制度把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正确实行集中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全党创造活力,又可以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有效防止和克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分散主义,是科学合理而又有效率的制度。民主集中制包括民主和集中两个方面,两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要把民主和集中有机统一起来,真正把民主集中制的优势变成我们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工作优势。”[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善于集中统一。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是对立的关系。充分民主的过程就是有效集中的过程,而正确集中的过程也是充分民主的过程。那种认为实现民主就会削弱集中的观点,那种认为实行集中就是不用发扬民主的观点,都是不正确的。坚持民主集中制,就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民心民意的赢得、民智民力的凝聚,使我们拥有了无比强大的力量。

第三,以民主的、有效的政治制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的制度基础。

民族能否复兴、复兴到什么程度,实际上是看国家政治制度的成熟情况。只有政治制度民主、有效的国家,才能够实现民族复兴。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有效,有八个衡量标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的。他说:“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2]

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在解决这些重点问题上都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我们废除了实际上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普遍实行领导干部任期制度,实现了国家机关和领导层的有序更替,国家机关和领导层的有序更替保证了政治发展的稳定性,真正实现了一棒接着一棒跑,每一代人能够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我们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人民实现了内容广泛、层次丰富的当家作主,我们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生活化的民主,是实实在在的,能够激发出全体人民的创造活力。我们坚持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效凝聚了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人民政协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统一战线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我们努力建设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保证了决策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人民衷心拥护我们党的方针政策,为政策的实施提供群众基础。我们积极发展广纳群贤、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广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来,无数人才汇聚在党的旗帜下,为党和人民事业贡献才华。我们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社会法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我们建立健全多層次监督体系,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保证党和国家领导机关和人员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这些权力能够真正为人民群众服务,能够为实现民族复兴聚集起最雄壮的力量。

二、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经过新中国70多年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发展,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带来的巨大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基础、科技基础越来越雄厚。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就辉煌,无论是在脱贫攻坚还是在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脱贫,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脱贫。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饮水安全也都有了保障。2000多万贫困患者得到分类救治,曾经被病魔困扰的家庭挺起了生活的脊梁。近2000万贫困群众享受低保和特困救助供养,2400多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拿到了生活和护理补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一个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十三五”时期,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3.5万亿增加到31.3万亿,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制造业的占比比重对世界制造业贡献的比重接近30%。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信息畅通,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坝矗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天堑变通途。

第二,我们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发展,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

新时代我们党重视科学技术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出席两院院士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我们还出台了一系列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15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指出:到2020年,在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成果,基本建立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建成更加完备的国家创新体系、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2016年5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纲要》详细规划了中国到2049年科技发展路线图,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为建成经济强国和共同富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我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超级计算机连续10次蝉联世界之冠,采用国产芯片的“神威·太湖之光”获得高性能计算应用最高奖“戈登·贝尔”奖,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取得“天宫”“神舟”“嫦娥”“长征”系列等重要成果,北斗导航进入组网新时代,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自由遨游,载人深潜、深地探测、国产航母、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纳米催化、金属纳米结构材料等正在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三、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最重要的精神力量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使中华民族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极大提升。我们不仅能够清醒地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也能够深刻认识国际环境的变化;我们不仅能够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而且还能够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我们不仅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且能够构建起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深刻改变中华民族发展命运、人类发展命运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改变了马克思主义一度在有些领域、有些地方被边缘化的状况,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展现出勃勃生机,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极端重要性: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马克思主义哲学尽管诞生在一个半世纪之前,但由于它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被历史和实践证明是科学的理论,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动摇;我们党开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正在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执着努力;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开启了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这些重要论述坚定地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大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不仅极大地清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污名化”和“妖魔化”,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作用为世人所认识的更加清晰,而且极大地扭转了世界上那种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观点,使世界思想界发生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变化。2013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3]这两个“没有过时”的论断斩钉截铁,铿锵有力。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又指出了两个“过时论”的错误:“有人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资本论》过时了。这个说法是武断的。远的不说,就从国际金融危机看,许多西方国家经济持续低迷、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加深,说明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但表现形式、存在特点有所不同。”[4]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极大地鼓舞了世界上那些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们,使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始终高高飘扬。

第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改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被质疑的局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走越宽广。

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就在于它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我国的实践向世界说明了一个道理,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可以说,中国用事实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宣告了各国最终都要以西方制度模式为归宿的单线式历史观的破产。

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改变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粗放式,正向高质量迈进。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经济不仅保持较高速度发展,而且始终保持高质量发展。从1991年以来中国GDP与美国GDP、G7国家GDP的比较中可以看出这一点。

1991年:美国GDP是:6.16万亿美元,G7国家GDP是:15.85万亿美元,中国GDP是0.38万亿美元。中国GDP是美国GDP的6%,是G7国家GDP的2%。

十年后的2001年:美国GDP是:10.58万亿美元,G7国家GDP是:21.74万亿美元,中国GDP是1.34万亿美元。中国GDP是美国GDP的12.6%,是G7国家GDP的6.2%。

二十年后的2011年:美国GDP是:15.54万亿美元,G7国家GDP是:35.04万亿美元,中国GDP是7.55万亿美元。中国GDP是美国GDP的48.5%,是G7国家GDP的21.5%。

三十年后的2020年:美国GDP是:20.93万亿美元,G7国家GDP是:38.26万亿美元,中国GDP是14.73万亿美元。中国GDP是美国GDP的70.3%,是G7国家GDP的38.4%。从2012年到2021年,短短九年中,中国的GDP总量与美国以及G7国家的差距大幅缩小。

这些奇迹的产生是我们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坚持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它强调: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搞好顶层设计,及时推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坚持整体渐进和局部突破相结合,大胆探索,务求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第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改变了世界政治的地貌,打破了所谓“历史终结论”的迷梦,宣告中国能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30年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于是出现了所谓“历史终结论”,认为人类今后没有历史了,所有的历史也只是西方自由民主历史的一再重复。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讲话指出,我国的实践向世界说明了一个道理: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他指出:可以说,中国用事实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宣告了各国最终都要以西方制度模式为归宿的单线式历史观的破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发展是终结“历史终结论”的最强有力的武器。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我们贡献了什么?第一,我们贡献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第二,我们贡献了政治协商制度。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协商民主深深嵌入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过程。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既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发挥了各方面的积极作用;既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又贯彻了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原则;既坚持了人民民主的原则,又贯彻了团结和谐的要求。第三,我们实现了人民民主这一全过程民主,使民主生活化了。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权利,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要看人民有沒有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也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在中国,人民有选举时投票的权利,更有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持续参与的权利;人民有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更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3] 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求是,2020(1).

[4] 王伟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

[责任编辑:张学玲]

猜你喜欢
精神力量新时代
平静
解读《我是如何学会驾驶的》中男主人公的恋童癖倾向
网络爱国主义的精神源流与现实特征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穿越历史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