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可用物理知识解释,为此,教师要挖掘生活资源,創建特色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提高物理教学效果。本文简要阐述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分析物理教学现状,并探究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22-0167-02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物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物理的角度看待问题,运用物理知识有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发挥物理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对物理、对科学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1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1 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人本教育理念,倡导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对物理的热爱,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物理知识;另一方面能体现人本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有效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对科学的探索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1]。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物理现象,因此,将生活元素融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能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拉近物理与生活、学生之间的距离。
1.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物理是一门理性的学科,知识内容抽象复杂,学习的过程比较枯燥。初中生刚开始接触物理,对物理还比较陌生,难以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存在一定的抗拒心理,学习起来较为困难,甚至有学生对物理学习丧失信心,认为物理是一门深奥难学的课程,物理学习兴趣很低。而开展生活化教学,将物理与生活相联系,能增加学生对物理的亲切感,让学生接受物理,活跃物理课堂氛围。如教师可利用生活中推小车的案例让学生明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因素;用热水壶烧热水会出现白雾的例子让学生明白水汽化后接触空气再次降温就会液化,形成小水滴。这些生活现象都蕴含物理知识,教师结合生活案例开展教学,一方面能降低学生对物理的抗拒心理,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从而提高物
理教学质量[2]。
2 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策略
2.1 挖掘生活资源,创新课堂导入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体验,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缺乏思考和探究,无法体会物理的价值和意义,思维受到限制;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从多角度进行探索,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较低;不利于学生物理基础的巩固,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为此,教师要挖掘生活资源,将生活资源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创新课堂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专心投入到新课学习中。教师要立足教材,引导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的作用,让学生明白学习物理的重要性。
如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教学中,以往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直接向学生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但大部分学生对噪声的概念缺乏认知,也难以体会噪声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危害。因此,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生活化教学,利用生活案例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在生活案例中探究物理知识。首先,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噪声,如机器的轰鸣声、汽车的喇叭声等,引导学生从物理的角度进行探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利用声音传播的条件探讨解决噪音的有效策略,如真空隔绝、戴耳塞等,加深学生对“声音的传播”的认知,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2.2 引用生活案例,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为此,教师要引用生活案例开展教学,将生活案例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创设真实的生活化情境,营造形象生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3]。创设生活情境,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要以生活案例为载体,以课堂情境为桥梁,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探究物理,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如在“熔化和凝固”的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展示生活案例,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铁器的铸造过程:铁矿在高温中熔化成铁水,再将铁水倒在模具上,铁水遇冷凝固形成铁器。让学生从物理的角度,探究铁矿熔铸成铁器的原理。教师还可向学生展示不同温度下水的不同形态,让学生探究物质不同形态的形成原因,如水在冰箱会变成冰块,水遇热会汽化蒸发等生活常见现象。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此外,为加深学生的认知,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让学生用各种工具进行物态变化的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探究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研究、分析、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
2.3 借助生活案例讲解重难点,加深学生认知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借助生活案例教学重难点知识,加深学生的认知。在教学中引入生活案例,一方面能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让学生形成物理观念,促进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的提升。
如在“物体的沉与浮”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物体沉浮和受力的关系。教师可借助生活案例进行教学,如石头放进水里会沉下去,而木头则会浮在水面上;将水饺放入锅中会先沉下去,煮熟后又会浮起来,让学生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掌握物体的沉浮条件,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开展小组合作教學,加深学生对物理的认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以“物体的沉与浮”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将学生分组,为学生准备蜡烛、苹果、石子、木片等物品,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实验,探究物体沉浮的条件,对物体沉浮的现象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探究。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并认识到物理的价值,也让学生明白物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道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4 结合课程内容开展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落实生活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兴趣。为此,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开展生活实践,在活动中积极与学生沟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引导学生从物理的角度探究生活现象,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意识,加深学生的体验。通过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自我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知识重难点、发现物理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生活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深化学生的认知,将课堂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在生活中学习。
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教师可开展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探究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让学生尝试制造出声音,如拍桌子、鼓掌等,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再让学生思考: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以此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开展生活化教学,可以通过挖掘生活资源,创新课堂导入;引用生活案例,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借助生活案例讲解重难点,加深学生认知等策略提高物理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姚爱华.浅析如何以生活化教学模式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中学),2019(4).
[2]糜尹红.浅析如何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J].中华辞赋,2019(3).
[3]陈小龙.巧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1).
【作者简介】
王乐(1989~),女,吉林松原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物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