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
1943年12月10日,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广西桂林龙坪寨。入夜,桂系特务纵火焚烧民房,妄图嫁祸于红军,挑拨红军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口述人:吴成平,广西桂林龙胜县平等乡龙坪村委会主任
我是龙胜县平等乡龙坪村村委会主任吴成平,红军来龙坪侗寨的事,我是听大伯父吴云珠讲的,又找许多老人核实了解过,他们都已经不在了,很多细节,只有我知道,历史书上肯定看不到了。
那场大火,足足烧了一夜,烧红了半边天,烧毁房屋二百多间。我大伯父吴云珠当年16岁,跟着大人们去山上“逃汉客”(1949年以前,当地侗族、瑶族同胞把躲避汉族军队叫作“逃汉客”)的事令他刻骨铭心。为什么要逃呢?以前我们侗族人怕汉人,特别是怕国民政府来抓壮丁,受欺压多了,怕完了!惹不起我躲得起啊,所以每回听说有汉人来,就躲上山去。
大伯父打小就爱听村老(村里年长有威望的老人)讲红军故事,所以他知道很多。等他活成村老,又把这些故事讲给我们听。2012年大伯父去世了,去世那年93岁。有些故事,也和他们一起埋进了黄土,我所知道的,不过一星半点。
龙坪侗寨,距广西龙胜县城60多公里,自古就是侗族集聚中心,而寨内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的杨氏鼓楼,则是我们龙坪侗家人集会议事的中心。古话说“三百龙坪八百等,九百广南不用问”,讲的就是龙坪、平等、广南三地的规模,木吊脚楼一座连着一座,大多依山傍水,历经千百年岁月,依旧鳞次栉比。
那年冬天和往常不太一样,按村老的说法,就是有些不太平。那是1934年12月,乡公所的人宣传说,山那边有支“赤匪”要过来,吓得还没等他们走近,龙坪寨的人们早已躲得远远的,粮食也全部藏了起来。村里就剩些走不动的老弱病残。
1934年12月10日,下午。村口那条从伟江乡延伸到龙坪的石板古道上,人喊马叫,挤满了肩挑背扛的人。黑压压的人群走走停停,像下暴雨前搬家的蚂蚁,肩挑背扛着各色物件,自南往北缓慢地移动着。红军来了。
龙坪位于湘桂交界之地,是自广西出湘西的最后一个村子。再往前走,翻过广西壕就进入湖南道县县境,前面是一座海拔1300多米的大山——吊子岩。虽然比不得老山界那般险峻,也没得老山界那般有名气,但对于眼前这支走跛了脚的队伍来说,也是蛮难的了,加上眼看就要天黑,红军队伍就不走了住了下来。那一个下午,广南、平等、龙坪的街巷里、田垌里、河滩边便挤满了人。住在龙坪的,据史料记载是中央纵队。
部队宿营后,周恩来特地交代大家要注意防火。因为近十多天以来,尤其是湘江战役后,部队驻地经常失火,这不仅威胁着红军战士的生命安全,也给了国民党造谣生事的机会。所以,红军制定了一些防火措施,比方说,火把不准拿进屋呀,水缸要挑满水呀,各单位都要组织救火队呀,加强警戒巡逻呀。
红军经过长途行军,已经疲惫不堪,加上第二天一早又要爬山,大家都睡得比较早,躺在床上不久,很快进入了梦乡。村里老人说那天侗寨特别安静,好远都听到木楼里传出的鼾声。
半夜里,几团火光突然照亮了漆黑的寨子,站岗的哨兵一见,立即大叫起来,失火了!失火了!整个寨子也都在喊,不得了了,失火了,救火啊!
老人们说,周恩来的警卫员魏国禄是先被哨兵的呼喊声惊醒的,他爬起来跑到门边一看,哎呀!胡家木楼后火光冲天,寨子已经陷入一片火海,四周全是浓烟,木材燃烧后“噼噼啪啪”作响。他看见有战士从窗户和走廊往外跳。有的人嘴里喊着:“炮弹!快把炮弹抢出来!要是烧炸了就不得了!”
火势蔓延很快,风吹过来的黑烟正从门缝、窗户往里灌。
万幸,大火只烧到了十把丈远的杨氏鼓楼前就被阻断,没蔓延过来,周恩来住过的木楼保住了;中革军委驻扎在杨通武家,距离胡家二十来米,因为在胡家木楼的下风口,杨家也没着火。杨氏鼓楼和鼓楼以南的民房躲过一劫。
大家都在忙着救火:有提水的,有找人的,有搬东西的,有帮助老百姓从火海往外抢东西的……不时还能听到有人对火灾的讨论。
周恩来把魏国禄叫到跟前,吩咐他去找人安排加强岗哨,把没事的人员集中到山上空地待命,不要乱跑。
寨子有四五处起火,大火很快就烧到了城门边。火势异常凶猛,加之时值冬季,天干物燥,用来做墙壁的苞谷杆、树皮、茅草、干柴一点即着,蔓延极快。因为离水源太远,红军只能站成一排接龙运水,靠大家手中有限的口杯、盆子从远处舀水,再一个一个接龙传递,这哪里救得了火。
扑灭大火是不可能的了。
不到半夜1点,除南边以外,全村几百家木房子大部分化为灰烬。
魏国禄回来后,首长们还在距离火场很近的空地上开会。后来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邓发也来了,他神情严肃地站在周恩来对面。周恩来说,可以肯定火是敌人放的。他们企图用这种卑鄙手段,证实“共产党杀人放火”的谣言是真的,以此挑撥、破坏我们和群众的关系。
有人接着问道:“近来为什么经常失火?而且这个火还跟着我们走?我们在哪个寨子宿营,哪个寨子就起火?”
“是啊,翻越老山界前,在千祥东村的那场大火也很蹊跷。”
“部队已经加强了预防火灾的措施,为什么还会发生失火的事?如果是由于不小心失火,那为什么有几处都同时失火呢?”
从这些奇怪的现象中,大家得出一个结论:一定是敌人在搞鬼。
是该查查起火原因了。周恩来说,一定要把放火者查出来,彻底揭穿敌人的阴谋!
邓发立即派保卫局的一部分人把寨子围起来,在外围警戒,一部分人以班排为单位排查,相互辨认,看有没有外人混入。果然,当晚就查出两个生面孔。
红军连夜展开审问。原来他们竟然都是国民党收买的特务、地痞,他们假装成挑夫,混进红军队伍,趁红军做饭、睡觉的时候,在宿营地放火,既挑拨红军和我们少数民族群众的关系,又给红军制造麻烦,造成伤亡和损失。
第二天一早,有偷偷跑回来的村民发现,寨里的这支队伍与往常的队伍不太一样,当村民的寨楼起火时,他们不仅帮助扑火,还冒着危险为村民抢救物资,于是大着胆子留在村里,不再出去躲藏。有两匹马被烧伤,红军天亮以后便把马杀了,分了一些马肉给村民。其他村民知道这些情况后,说这是帮助穷人的队伍。消息一个传一个,没多久,村民都陆陆续续回了家。
那天,红军留下人来召开群众大会,公审放火者。台下的村民群情激奋,喊着要剁了这两个挨千刀的。
一位戴眼镜的领导大声宣布了他们的罪状。一声令下,两人被拉到寨尾,以纵火罪毙掉了。
二百多间民房毁于一旦,心疼啊!龙坪寨的房屋全是木楼,除极少数大户有瓦背,多数人家的房屋都是凭秸秆或茅草、树皮围起来的,点着以后,火借风势,越烧越猛,天都快烧焦了。
后来是周恩来命人把管事的人找来,要他们调查群众的受灾情况,又向村民及时宣传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古戏台发放一些救济,做好善后工作。红军一边修整队伍,一边开展赈灾工作,给穷人发救济钱。
怎么判断谁是穷人呢?红军自有红军的办法。首先看你的手掌,看你手掌是不是有茧,有老茧的,茧厚的,就多给一点。还有就是看你穿得好坏、房子烧去多少间,如果你穿得好,特别是穿官布的,就不发。他们说,你还有钱,不能给你。穿土布的呢,就发。
据说一开始给的是苏维埃政府发行的钱币,老百姓不认识,不敢要,于是统一改发光洋。这个事情给群众的印象很深。
还有件事,寨里的人也一直记得。有个从山上回来的村民发现自家的猪潲不见了,锅里用钱压着张便条。条上说“老乡对不起,没经过你的许可,就把你家东西吃了,留下两个银圆以作补偿”。
红军开拔前,几个做小买卖,挑辣椒、干货出去换盐的村民被红军找去,说要请他们带路。因为他们经常往外跑,南来北往走村串户,既识得湘桂古道怎么走,又懂得如何和沿途的各色人等打交道。伍户斌、杨光耀、吴昌茂便答应了下来。3人做向导兼翻译,带着红军出广西壕,过通道,走到贵州省黎平才返回来。他们说,红军为表示感谢,给了每人一点钱作为酬劳。有一枚长得和“袁大头”很像的银圆,现在还留在龙坪。我手机里还保存有照片,它正面居中写着“两角”,上下分别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和“公历一九三二年”,左右各一个五角星图案,反面除了地球上的斧头、镰刀和稻穗,还写着“每五枚当一圆”,虽然历经数十年沧桑岁月,钱币依旧银光闪闪。
红军在我们龙坪没打仗,后卫部队为保障主力顺利西进,沿途一路设防,边打边退,在泗水、平等、河口等地遏阻一路尾追的桂军、民团,牺牲了多名红军战士。
(摘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湘江战役的民间记忆》 作者: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