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文
在近代西方列强抵达之时,日本是一个主要由幕府统治的封闭式封建制国家。但从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总司令佩里率“黑船来航”强迫日本开国,到1868年日本建立明治政府,这一复杂的改变国家走向的变革过程,日本仅用短短的十五年就完成了。由此起步,日本从一个封建的、闭关锁国的落后农业国,走向一个立宪开放的、強大的近代工业化国家。在1894—1895年赢得对中国的甲午战争,1904-1905年赢得对俄国的日俄战争。日本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生如此巨变,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
日本的天皇统治自始就很不稳定。至1190年,日本武家实力的代表人物源赖朝建立起对全日本的统治权;1192年2月,源赖朝正式从天皇获封“征夷大将军”,由此开辟了日本历经镰仓、室町、江户幕府,时间长达六百多年的封建幕府统治时代。在幕府统治时期,日本天皇及其朝廷仅是国家名义上的精神统治者,没有任何世俗权力;幕府将军才是世俗意义上的皇帝,掌握统治全国的实际权力。其下是由幕府将军分封的藩国。这与我国周朝和汉朝的天子分封制颇为类似。
在对外政策上,幕府统治时期将闭关锁国作为国策。1592年,日本军事强人丰臣秀吉发布“朱印状”,对海外贸易进行严格限制。由于荷兰崛起为全球性大国并在对外贸易上采取非常灵活的政策,1609年,日本允许荷兰在日本的长崎设置商馆进行贸易。1633年至1639年,德川幕府将军德川家光五次颁发“锁国令”,获准与日本进行贸易的国家,仅限近邻中国和远在欧洲的荷兰。
1853年7月8日下午5点,四艘外国黑船旁若无人地开进德川幕府所在地的江户湾。这些船周身包裹黑色铁甲,体型庞大,高高的烟囱里不断喷出浓浓的黑烟,发出如同怪兽吼叫一般的轰鸣声。美国东印度舰队总司令佩里准将率领的舰队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简直如同神兵。这是日本人有史以来第一次看见近代铁甲军舰,极受震撼无以名状的日本人将其称作“黑船”。
就日本当时的航行技术而言,受到震撼是理所当然的,仅是佩里军舰的排水量就令日本人目瞪口呆:最大的“萨斯奎那号”二千四百五十吨、次大的“密西西比号”一千六百九十二吨、第三的“普利茅斯号”九百八十九吨,最小的“色拉脱格号”也有八百八十二吨。当时的日本,由于受“锁国令”的严格限制,德川幕府只准制造在日本内河航行的小船,排水量的最高限制是一百吨。日方负责江户湾安全的最高长官户田氏荣立即向德川幕府报告了有关情况。
当日方派出的官员中岛三郎应美方邀约登上美国军舰的时候,美方出面接洽的是肯迪上校。肯迪上校表明了美方的态度:本舰队总司令佩里携带美国总统的亲笔国书,要求贵国开国贸易,若不答应,美方就让大炮开口说话!
日方很快计算出了双方的武力对比。当时整个日本能与佩里所率四艘军舰共六十三门先进大炮堪与一比的,也就二十来门。就在双方办理交涉之时,佩里舰队从巨舰上放下四艘测量小船,深入江户湾进行水文测量,为可能的开战做准备。日方的数十只警备木船与美国测量小艇一度对峙。
美方的要求显然不符合当时的日本对外政策。如果答应美国人的要求,不仅违反锁国政策,而且此例一开,对方得寸进尺提出更多要求,后患无穷怎么办?
但是,美方给出的是二选一的选择题:不开国,就开炮。双方武力悬殊,即使集中全日本的所有船只及火炮,也不是佩里四艘巨舰的对手。经过内部反复商议,幕府政权最后决定接受美方要求。
日本幕府政权以务实的态度向强者妥协。1854年3月31日,日美双方签署《日美亲善条约》,日本为美国开放除长崎以外的箱馆与下田两个港口,提供粮食、水、煤炭给美国船只;美国可派领事驻下田,美国享有与日本贸易的最惠国待遇。1858年7月29日,日方与美方代表汤森德·哈里斯签署《日美友好通商条约》,就日美两国的贸易细则达成一致。
与美国签署亲善条约和商贸条约处理了外患问题,但日本国内就此的争斗才刚刚开始。在佩里“不开国,就开炮”的压力下,面对前所未有的关系国家命运的难题,幕府首席老中(相当于政府总理)阿部正弘在慌乱中采取了两个前所未有的做法:一是上报天皇,恭请圣裁;二是向社会各界“广征众议”寻求良策。实际上,德川幕府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自武家幕府统治以来,天皇完全是傀儡,而民众更是没有参政议政的权利。幕府政权所采取的这两个措施,为幕府统治的完结埋下了伏笔。
“广征众议”的结果是,幕府的各级官僚、藩国的最高领导者大名及其藩士,以及学者、平民等,主流的意见是拒绝开国。长于深宫之中的日本孝明天皇谨守华夷之辨,认为西洋人皆是与猫狗禽兽无异的夷狄;而日本是神国,怎能接受夷狄上岸居住和与其开展贸易呢?幕府在没有取得天皇允许的情况下,接连与美国签署了《日美亲善条约》和《日美友好通商条约》,孝明天皇为此震怒。
天皇虽是傀儡,但在日本人心里却是万世一系的国家主君,无论怎样桀骜不驯的将军也不敢僭越。长期的幕府统治,天皇大权旁落,但也正好远离了所有社会矛盾和是非;幕府大权在握,但也成了社会矛盾的焦点。面对“黑船来航”导致的国家危机,德川幕府不能完成天皇所赋予的“攘夷”使命,加之两百多年统治所积累的深刻矛盾,使得社会舆论和以国家命运为己任的日本志士,立即将矛头直指德川幕府。志士们的口号是“尊王攘夷”,意即尊崇天皇,抗拒夷狄。幕府无能“攘夷”,“倒幕”也就顺理成章。
幕府武力不足攘夷,镇压内部反抗绰绰有余。倒幕志士分散四方,力量远逊幕府。但是,由倒幕志士聚集的小团体,采取血腥的暗杀手段对付他们所认定的幕府“奸贼”,他们将刺杀美名为“天诛”。由于这样的小团体处在暗处而且手段残忍,所以防不胜防。第一个被“天诛”的是幕府官员岛田左近。1860年3月3日,幕府大老(幕府高级官员)井伊直弼亦被“天诛”。一系列的“天诛”事件,使幕府官员和朝廷的亲幕派官员惶惶不可终日。
不开国即要与强敌开战且必败无疑,开国又面临“尊攘”志士的追杀,怎样处理如此尖锐的矛盾?出生于土佐藩乡村武士之家的坂本龙马是一位有文化、有思想的“尊攘”志士。佩里“黑船来航”那一年,正在江户学习兰学与剑术的他在写给父亲的家书中,号称要亲手砍下西方夷狄的头颅。
胜海舟是幕府官员中积极主张开国贸易的思想开明人士者。1860年,日本派从荷兰购买的总吨位不足三百吨、动力只有一百马力的“咸临丸”号首次横渡太平洋出使美国,胜海舟即担任“咸临丸”的船长。此行更加坚定了胜海舟开国贸易的决心。1862年,胜海舟升任幕府军舰奉行(即幕府海军司令)。
由于勝海舟欣赏西洋文化并主张开国贸易,被“尊攘”志士们列为“天诛”的目标。1862年,坂本龙马与另一位志士找到胜海舟,意欲在验明正身后对胜海舟实行“天诛”。接谈之下,胜海舟开门见山:“二位是来杀我的吧!在杀我之前,请先听我谈谈对时局的看法。”
坂本龙马及同伴面面相觑,一时没了主意。胜海舟接着说:“你们主张攘夷,一天到晚想的就是如何杀洋人,如何把他们赶出日本。这样的想法太幼稚肤浅了。想想看,是你们的剑术高超,还是人家的坚船利炮厉害?光凭血气之勇能成就大事吗?真要攘夷,首先必须充实国力,添购军舰,培养人才,这才是救国之道。日本的未来寄托在你们身上,别再在无用的事情上浪费精力了,要抓紧做有益的事情。”胜海舟的一席话让坂本龙马茅塞顿开,当即拜胜海舟为师。
但是,要改变当时弥漫日本的情绪化攘夷气氛,说服一两个攘夷志士是不够的,最为关键的是要说服具有政治影响力而又持顽固攘夷立场的天皇和朝廷。
幸运的是,在佩里黑船来航之前,好学的日本人依据从长崎一个人工岛上的荷兰商馆里流出的商品和极为有限的信息,竟然发展出一门专学“兰学”。兰学的传播,为日本培养了一大批在开国、维新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才。
长井雅乐就是他们之中的一人。长井雅乐于1861年向所在长洲藩的藩主毛利庆亲提出一份叫作“航海远略策”的建言书。当日本上下“开国派”与“攘夷派”争吵得一塌糊涂时,长井雅乐的“航海远略策”却将表面上看起来水火不相容的两派主张巧妙地结合了起来:日本必须攘夷,但攘夷必须开国。不开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日本只能永远落后被动挨打。只有积极开国,努力学习西方,才能富国强兵,继而称霸全球,将洋人踩在脚下。这样才是真正的攘夷,也只有这样才攘得了夷。
胜海舟和长井雅乐在“攘夷”与“开国”问题上的认识是一种尊重事实、切实可行的务实思路:实力不如外夷,攘夷只是空话;要攘夷就要充实国力;要充实国力就要向西方学习,要学习西方最紧要的就是要了解西方。胜海舟和长井雅乐的务实思考,为日本社会走上以“置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强兵”为核心内容的明治维新之路,奠定了踏实的理论基础和逐步扩大的舆论基础。
日本是一个在弱者面前恃强凌弱,同时也是一个在强者面前极其谦卑、善于以强者为师的民族。当年,日本大规模派遣“遣唐使”向唐朝学习;近代,日本接触到西方列强后全力向西方学习。这样的学习不仅有态度,而且立即见之于行动。
就在佩里率舰队离开江户湾后不久的1853年10月,幕府赶紧解除了实行两百多年的不准制造五百吨以上大船的禁令,并要求驻在长崎的荷兰商馆紧急从荷兰进口有关军舰、枪炮、军事等的书籍。幕府老中阿部正弘找来水户藩藩主德川齐昭,委托他为幕府造一两艘洋式大船。德川齐昭是德川幕府的“亲藩大名”(属于德川家族,是日本各类藩国中最亲近幕府的一类),对此当仁不让。
但此时的日本不仅没有建造大船的工厂、工匠,甚至连大船的外形都只是刚刚远远地见过佩里的军舰。怎么办?按照一句中国话的说法,只能是“草鞋没样,边打边像”。于是,日本人按照能够找到的各类兰学书籍上的记载,花了大概两年时间,建造了一艘六七百吨的大船,并给他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旭日号”。可是,“旭日号”一下水就将大家吓了一跳:船身在水面上竟然是倾斜的。如果连静止时都不能保持平衡,又怎么能在大风大浪的大海中航行?
日本人认识到:西洋的造船技术领先日本太多,光靠从书本上学习“照猫画虎”,是造不出合用的大船的。既然自己造不出来,那就只有买了。1854年8月,日本从荷兰购买的蒸汽军舰“史慕明号”抵达长崎。萨摩、长洲等几个实力强大的藩国闻讯赶紧派工匠前往长崎参观。工匠们登上“史慕明号”,仔细研究船的各部构造,大家共同的结论是,以日本现在所有的知识、技术和工具,根本造不出这样的蒸汽船。
在继续订购荷兰蒸汽船的同时,1855年12月1日,近代日本第一所海军学校海军传习所在长崎开办。传习所聘请的老师都是荷兰人,第一期的学生就有包括胜海舟在内的四十多名幕府臣僚。1859年5月,日本建成了第一支近代海军。这支海军无法与西洋列强相比,但在亚洲国家之中却无疑是数一数二的。这比中国海军北洋水师的成军早了三十年。
要追赶西方列强建成近代工业化强国,更重要的是,要从根本上改造传统日本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生产方式。在这一方面,深受兰学影响而又具有富国强兵之志的坂本龙马,在成为胜海舟的学生之后,从情绪化的攘夷“愤青”变成了具有务实、理性思考的改革维新学者。
在日本陷入开国、攘夷、倒幕、尊王等一系列利益与矛盾、思想与情感纠葛之中难以自拔的时候,坂本龙马第一次系统性地提出了建设未来君主立宪制新日本的构想。因为这一构想共有八条,又是坂本龙马从土佐藩前往京都的船中提出的,所以史称“船中八策”。
“船中八策”在日本变革图新的道路探索中,第一次鲜明地回答了“日本向何处去”的大问题。1867年10月,第十五代德川幕府征夷大将军德川庆喜把政权交还给了天皇,持续二百六十多年的德川幕府统治和持续六百多年的日本武家幕府统治从此画上句号。1868年4月6日,明治天皇在东京都皇宫的紫宸殿向天地诸神宣誓建设新国家的“五条誓文”,即是对坂本龙马“船中八策”的继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