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红新
科学合理的作业布置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锻炼思维、培养能力,不合理的作业布置则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当前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现状不容乐观,表现在:作业多为教科书配套练习册,形式单调,内容机械重复;作业布置未能照顾班级学生分层,难易程度和数量统一;作业设计随意性强,出题质量低。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家庭作业设计要增加趣味性
家庭作业的布置要有足够的趣味性,才能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习积极性。
趣味性作业形式多样。除书面作业外,教师还可以设计数学实践活动,如创办手抄报、制作月历、设计花壇等。如学完了角的认识后,要求学生用各种图形拼成一幅漂亮的图画。这样的作业在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的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家庭作业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
数学学科具有工具性,既是学生日后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又是学生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善于在生活实践中发现和提炼数学问题,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笔者在布置“质量单位”作业时,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到超市购买蔬菜、大米等食品并称重;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让学生观察家庭中经常使用的冰箱、储物柜等物体,并实际测量它们的长、宽、高。这样的作业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使学生学得轻松、有趣,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家庭作业布置要适量、适度
教学需要分层指导、因材施教,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和提升,作业设计也是如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根据差异制订教学策略,为他们布置不同难度和数量的作业。
在家庭作业布置中,教师还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争取以最少、最优化的作业实现作业效益的最大化。
家庭作业设计要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家庭作业的设计应鼓励学生的独立思维。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方式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保持思维的独立性、自主性和灵活性,激发创造力。因此,作业设计应以发挥学生自主潜能为出发点,变机械重复为灵活多变,变单一的知识为知、能、创的综合训练。
总之,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新审视家庭作业的功能,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保护和创新能力培养。在控制好作业数量和质量的同时,精心设计,科学编排,联系生活,不断丰富作业形式,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责编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