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叶祖达
1.石墙树为鸟类及各种昆虫提供栖身之所,维持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全球疫情持续,我的生活方式开始要适应社交距离的限制,留在家的时间多,工作、娱乐、学习等都是以居所和周边街道为主要活动空间。同时由于在家的时间长了,也把心一横要清理杂物,开始把很多旧物都翻出来。一个下午,我找到我家老人家过身前留下的一个皮箱,打开发现竟然是几十张黑胶唱片。一边翻看唱片的封面,一边回忆小时候经常在家听到唱片播放出来的音乐,主要是港台的流行曲。
我对黑胶唱片一点都不陌生。黑胶的价值在于音乐的情感可以体现在物质上,今天我们手机内可以下载超过千首数字歌曲,但却无法得到可以把不同的音乐实实在在的拿在手里的感知。当年我把黑胶放入唱机,摆上唱针,看着唱针在凹槽上跳动,把这些物理痕迹还原成音乐,音乐感性部分可以藏在心内,又同时可以握在手中,就这是黑胶最迷人的地方。老人家是邓丽君的歌迷,在她留下的黑胶唱片中我特别留意到一张在1975年香港宝丽金唱片公司发行的《Greatest Hits》专辑,还有专辑内一首经典的歌曲《路边的野花不要采》1邓丽君是华人音乐历史中不可替代的巨星,她不仅影响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更在文化领域里影响了华人社会;她是一位歌者,也是一个文化符号;邓丽君是华语流行歌坛第一位具国际影响力的歌手,对于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早期开发无疑起到了启蒙的作用。。全世界的华人社区都听过邓丽君的歌,而这首半个世纪前的金曲你不可能没听过!
2.邓丽君1975年发行的黑胶唱片封面,内有歌曲“路边的野花不要采”
“送君送到小城外,有句话儿要交代。虽然已是百花开,路边的野花不要采!”我小时候,就经常听到这首邓丽君唱的歌。歌词的意思很简单,朗朗上口,一时间红遍大江南北,大街小巷都在唱,那个时候,几乎找不出不会哼这首歌的人!
但这一天听到这首歌却给我带来另外一种感受,一切都是源于我在居住的街道上一次与野花的偶遇,而这些野花就是在我家附近的路边上。
这场疫情改变了我的生活习惯,包括运动习惯。疫情防控下,我在居住地区周边的户外散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香港的口罩令放宽期间,市民在郊野公园范围和在户外做相当消耗体力的体能运动,可以不戴口罩,而干德道依靠的山坡就是香港港岛的龙虎山郊野公园2香港龙虎山郊野公园(划定于1998 年12 月18 日)是位于香港岛西部的一个郊野公园。它是香港主权移交后第一个划定的郊野公园。该公园占地约47 公顷,为香港面积最小的郊野公园。。
我家在的街道叫干德道,道路的建设源于1864年香港早期供水水塘发展储水计划,在香港港岛半山区西南边斜坡,铺设一条主输水管,在世纪末,再建成一条马路,名为 Conduit Road,当中的 Conduit 即是中文输水管之意,中文译作干德道。干德道依靠山坡的一边都是护土墙,蜿蜒狭窄的道路成为这条街的特点,也是郊野公园与建成区的边沿地带。
我居住的小区如香港港岛区很多地区一样,都是依山而发展,因此街道的工程设计都是以挡土墙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也是香港城市街景的一个特色。我经常在散步时看到挡土墙上长满了适合生长的花草树木,这里的挡土墙有别于在城市新建成区整齐单调的石挡土墙,这里的墙主要是由一块块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块来堆砌的。香港的石挡土墙始见于开埠初年,乃为稳固地形和围起建筑物所设。它们主要分布在港岛早期发展的地方,例如干德道所在的中西区一带。石砖之间时有缝隙,或藏有泥土和水分等植物所需的营养。若里面钻进了花草树木的种子,而种子又能成功发芽生长,便会形成石墙上的植被。石墙为植被提供支撑点和养分,花草树木则为石墙带来雀鸟、昆虫等生物增添生机。石墙植被体现了人工和自然的结合,提供了宝贵的生态功能,也是香港历史的见证,可惜,目前香港的挡土墙工程已无法再复制这一生态环境条件3香港过去建石墙的技术主要由来自东莞的工匠掌握,而二次大战后因工程技术改良,后建的石墙已不会留下可供植物生长的石缝,至近三十多年使用了水泥加固技术后,护土墙更是寸草不生。然而,由于最初建石墙的技术已经失传,植被所依附的石墙一旦拆掉或被水泥密封,其上的石墙树消失了即不可再生。。
3.笔者住的街道叫干德道,建设源于1864年香港早期供水水塘发展储水计划
每次我走过,都觉得这些不起眼的花草树木,没有鲜艳的颜色但有惊艳的姿态,可以在石墙上以坚强的姿态盛开着,并不卑微,而是平淡中带着温婉,把我迷住。更重要的是:这些路边的野生植物没有惊艳的色彩,但有无价的功能。
我指的是他们在城市内的生态服务功能4生态服务功能(Ecosystem Services) 是对生态环境起稳定调节作用的功能,常见的有:湿地生态系统的蓄洪防旱功能、森林和草原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生态价值是区别于劳动价值的一种价值。指的是空气、水、土地、生物等具有的价值,生态价值是自然物质生产过程创造的。。早期在香港岛上开辟道路时,并没有考虑绿化问题,因此夏天路上酷热难当,而由于这些道路一般比较狭窄,难以在路旁植树遮荫。而自然生成的石墙植物,不但没有占用宝贵的路面空间,而且还遮盖道路和降低路面温度。香港市区密度极高,石墙树对保持市区内的物种多样性甚为重要。此外,石墙树可抓紧石墙,吸收石墙内的水分,使石墙更加巩固,不因积水过多而崩塌。同时石墙树也为鸟类及各种昆虫提供栖身之所,其中也包括稀有的生物品种,并维持城市的生物多样性52015 年香港大学生物科学学院博士管纳德领导的研究团队在龙虎山郊野公园一个石壁位置发现全球新蚁种,命名为“紫荆花细腰家蚁”(Paratopula bauhinia),又称金树蚁。。
我觉得大家都有共识:这些生态功能是无偿提供的,也是在无价的服务我们的城市。直到有一天,我听到“这些是杂草,我们的工作就是铲除它们”的一句话。
有一天,我在离开居所的时候,看到大厦对面的一堵挡土墙前面停泊了工程车,同时又有五六个工人用伸展工具尝试把墙上的花草树木清除,工具与石墙碰撞的声音十分刺耳。我马上跨过干德道,向工人们询问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回答是“这些是杂草,我们的工作就是铲除它们”。
4.在城市空间里的“野花、野草”与我们应该是和谐共存的关系
5.“洋紫荆”-香港有名本土野生植物,中型常绿乔木,路边常见图|香港政府标本室
6.“香港过路黄”是于1850年首次在香港港岛发现的品种,被喻为路边野花 图|香港政府标本室
7.石墙石砖之间时有缝隙,里面钻进了花草树木的种子便会形成石墙上的植被
于是在工人们奇怪的目光下我拍下照片,下午打电话到相关政府部门询问他们为什么“铲草除根”?我得到的回复是:按照现行的指南,他们有责任进行年度的斜坡和挡土墙维修工程,以免影响排水设施和防止蚊患,他们会督促工程承建商避免在斜坡上进行非必要的剪草工程。整个过程中没有提到这些花草的生态价值,令我当时百思不得其解。
我只可以叹息地告诉城市管理公共空间绿地景观的部门:在城市空间里,“野花、野草”不该是与我们街道小区对立的,而应该是和谐共存的。
为了这个事件,我在香港大学图书馆收集资料,根据研究,香港市区内共有1700多堵石墙,绝大部分都坐落于我家所在的城区(港岛中西区),而它们都有不少野生的花草树木依附生长6Jim,C.Y (2012).Study on Stonewall Trees:Maintenance Approach for the Six Stonewall Trees on Slope no.11SWA/R577,Bonham Road.Highways Department Government of the HKSAR.。我还发现这些石墙很多都是在我居住的街道1公里范围内,在我日常可以轻松到达的距离。
我找到2018年《北京日报》上刊登的一条信息:以往按照惯例,各大公园入秋后就开始清理林下荒草为防火做准备了。但这一年北京市发布《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林地绿地地被植物管理工作的通知》7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林地绿地地被植物管理工作的通知》 2018-10-22。,要求全市在秋季林地绿地养护工作中,要因地制宜管理野生地被植物,要求合理保留地被植物,不得一拔了之,进一步发挥野花野草的生态景观价值。北京市实施“刀下留草”工程是以科学的态度达到城市生态多样性的目 标。
8.蜿蜒狭窄的街路空间和石挡土墙成为干德道的特点
9.不起眼的花草树木没有鲜艳的颜色,但可以在石墙上以坚强的姿态盛开着,并不卑微
联合国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70%的人口居住于城市中。伴随着全球城市化的进程,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正在急剧减弱。而自然体验的缺失不仅会减弱人们在生态保护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也会给人类自身的健康和福祉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世界各国正在采取一致行动以共同应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物多样性危机。早在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就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在发布的《地球宪章》中指出,“地球提供了生命演化所必需的条件,生命群落的恢复力和人类的福祉依赖于:保护一个拥有所有生态系统、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肥沃的土壤、纯净的水和清洁的空气的健全的生物圈”。《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目前共有196个缔约方,中国是最早的缔约方之一。事实上《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也将于2021年在我国昆明举办8《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即COP15 大会原定于2020 年10 月在云南昆明举办。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现定于2021 年5 月17-30日在云南昆明举办,同期举行《生物安全议定书》《遗传资源议定书》缔约方会议。。
生物多样性在城市中的体现和实践,就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休闲的环境里,就是在我们居住地方的脚下。
生物多样性,是维系环境及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元素。生物多样性并非郊区的特有产物,城市空间为许多物种提供栖息的生境,能成为市民与自然生态共享的空间,亦是学习自然生态的理想场所。这些生态空间可以包括:河道、排水渠、人工湖、城市树林、斜坡(挡土墙)、小区花圃、骑楼、通风槽、大树及树洞等。我们有必要从提升城市空间生物多样性的目标引入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等政策和手段,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理解最主要的保育工作是在我们脚下:社区市民的参与是有效提升城市生物多样化的最基础条件。公众参与城市生物多样性建设,有利于多方利益诉求的表达,可弥补政府决策中因理性缺失带来的判断落差,从而增强公众对政策的支持与配合,更可以在城市的小区街道等社区空间快速展开。但城市公共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目前面对的挑战是:公民意识积极,但行动实践薄弱。
近期由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我国公民生态环保行为调查报告(2020年)》9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20 年)》,2020-7-14。显示,目前我国公民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消费等生态文明行为的认知率很高、态度很积极,但行为和实践却很弱。社区是在城市内生活、工作、组织和行政管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体实践的重要载体,社区实践可以引导市民成为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动力。
这里提出一些具体的行动建议:
.加强生物多样性在社区空间层面的教育与宣传,提高市民认识和保护意识;
.鼓励组建生态环保公益组织,搭建推广生物多样性志愿服务活动;
.建立公众参与调查收集生物多样性资料和信息共享计划;
.引进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和市民三方合作管理维护城市生态空间试点计划,激发社会多边合作生态保育建设模式。
每当我们想起城市空间,最初呈现脑海的大多是高楼大厦、交通繁忙的道路、购物区、熙来攘往的人群。然而,在意想不到的一隅,发现城市所拥有的丰富财产就在我们的脚下。我相信,再次走在干德道上,哼着这首邓丽君的老歌:“虽然已经是百花开,路边野花你不要采”,除了想到音乐和黑胶唱片外,也想到这些独一无二的石墙和依附在墙上的植被,这些令我着迷的景观为这个城市提供了无价的生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