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莉,吴晨颖,宋 斌
血吸虫病是一种血吸虫感染所致的慢性寄生虫性疾病,可通过皮肤、黏膜等途径被感染。在国内,该病流行于长江流域和部分南方省市[1,2]。在临床上,一般将血吸虫病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前者发病时多表现出过敏反应,如发热、胃肠道反应等,后者则表现出免疫反应和纤维组织增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疾病的进展,部分患者会形成血吸虫病性肝硬化。因此,有必要及早评估血吸虫病性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并予以相应的治疗,避免肝硬化进展至难以逆转的程度[3,4]。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等诸多优势,目前已应用于多种疾病的临床评估[5-7]。本研究使用CT检查评估了血吸虫病性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情况,现报道如下。
1.1 病例来源 2018年5月~2020年5月我院诊治的血吸虫病性肝硬化患者72例,男40例,女32例;年龄44~64岁,平均年龄为(54.3±6.5)岁。参照血吸虫病诊断标准诊断[8],且经血生化、超声和CT等检查证实存在肝硬化,其中Child-Pugh A级26例、Child-Pugh B级21例、Child-Pugh C级25例。排除标准:(1)既往存在肝脏手术治疗史;(2)半年内有应用影响凝血系统功能的药物史;(3)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或恶性肿瘤;(4)存在CT检查禁忌证;(5)合并病毒性肝炎、酒精或药物中毒性肝损伤;(6)CT检查前已接受治疗。另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且健康的25名志愿者,男17例,女8例;年龄45~63岁,平均年龄为(54.5±6.1)岁。本研究上报至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得到批准后实施(伦理学批号:2018-20号),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CT检查 使用飞利浦64排CT扫描仪行上腹部平扫和增强扫描。在检查结束后,将肝灌注图像上传至AW 4.6工作站,应用CT Perfusion 4D肝灌注软件包行数据处理。选择肝实质感兴趣区,避免少量子噪声,借助软件获得时间密度曲线及相关的灌注参数。肝灌注参数包括血容量(blood volume,BV)、血流量(blood flow,BF)、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肝动脉分数(hepatic arterial fraction,HAF)和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HAP)。BV即局部区域血流量,BF即单位时间内流经一定量组织的血容量,MTT即比较剂通过感兴趣区毛细血管的时间,HAF即肝动脉灌注量在总肝灌注量中的占比,HAP即单位时间流经肝动脉组织的血容量。
1.3 实验室指标检测 使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ADVIA21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使用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CA6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常规检测血常规。
2.1 血吸虫病性肝硬化患者腹部CT表现分析 经CT检查发现,72例血吸虫病性肝硬化患者存在肝叶比例失调、轮廓不规则和肝裂增宽,呈现出地图样表现,肝实质密度呈现出弥漫性降低,肝内、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存在高密度血吸虫钙化结节和门静脉扩张。
2.2 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人腹部CT灌注参数比较 健康人及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灌注参数BV比较健康人>Child-Pugh A级患者>Child-Pugh B级患者>Child-Pugh C级患者,而BF比较健康人>Child-Pugh A级患者>Child-Pugh B级患者、Child-Pugh C级患者(P<0.05);MTT、HAP比较健康人 表1 健康人及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腹部CT灌注参数比较 2.3 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与健康人实验室指标比较 Child-Pugh C级患者肝功能严重损失,并伴有脾功能亢进症的表现,与其他组比,差异显著(P<0.05,表2)。 表2 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与健康人实验室指标比较 肝硬化属于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因长期和反复的多种病因导致的肝损害起病,在肝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肝纤维化贯穿其全过程。若能在早期予以及时的治疗则肝纤维化能被逆转,但若未及时予以有效的治疗则会导致疾病进展,严重者甚至会有肝衰竭和发生癌变的风险[9-11]。血吸虫病则是一种寄生虫病,严重损害人们的健康,门静脉和肠系膜内出现血吸虫卵则会引起免疫反应,形成肉芽肿,进而进展为肝硬化,故在治疗血吸虫病性肝硬化患者之初应予以相应的病情评估,对于治疗工作的实施和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影像学检查是评估肝硬化严重程度的有效方法,其中CT也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检查手段,但常规CT扫描评估肝病严重程度时其辨别度较低,不利于治疗工作的开展。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CT检查的软硬件技术也得到了提高,CT灌注成像已开始应用于临床,能够在无创的情况下对器官和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和功能予以充分的评估。本研究使用64排螺旋CT对血吸虫病性肝硬化患者进行扫描,观察此类患者CT表现和不同血吸虫病性肝硬化严重程度患者相关定量参数的差异,以期为此类患者的诊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本研究结果显示,72例血吸虫病性肝硬化患者经CT检查发现存在肝叶比例失调、肝脏轮廓不规则和肝裂增宽,肝实质密度呈现出弥漫性的降低,肝内、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存在高密度血吸虫钙化结节,伴有门静脉扩张,提示CT检查能够反映血吸虫病性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形态学改变信息。在慢性血吸虫病性肝硬化患者的CT和病理学表现观察中发现此类患者存在肝叶比例失调、不同形态的钙化灶和肝内结节等表现,认为此类患者的CT改变比较明显,可为疾病诊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与本研究结果相互印证[12]。至于本研究发现肝硬化患者肝叶比例失调,我们分析原因可能是含血吸虫卵的血液经肠系膜上静脉进入门静脉后出现分流,到达肝叶感染,引起肝叶增大和肝纤维化,进而形成肝叶比例失调,而肝内、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出现血吸虫钙化结节。门静脉扩张可能是血吸虫卵沉积,肝组织形成纤维瘢痕,待虫卵退化后形成钙化,同时含血吸虫虫卵的血液流经门静脉时也会沉积于血管壁,影响血液流动,造成门静脉增宽[13-15]。已有较多学者报道此类研究结论[16,17]。 在腹部CT灌注参数的观察中,与健康人比,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血吸虫病性肝硬化患者BV和BF呈现出降低趋势,而MTT、HAF和HAP呈现上升趋势,表明腹部CT灌注成像能够为血吸虫病性肝硬化的严重程度评估提供帮助。CT灌注成像能够对肝脏和门静脉的血液流向、流速和流量等信息进行观察[18,19]。血吸虫病性肝硬化患者肝内发生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和假小叶形成等,导致血管系统出现损伤,新生血管生成也会加重门静脉血流受阻的严重程度,同时肝内纤维化和肝细胞增生均会造成肝小叶血窦狭窄或闭塞,使肝内微循环以再生结节为中心,形成杂乱的血管团,故健康人与不同血吸虫病性肝硬化严重程度患者间BV、BF、MTT、HAF、HAP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不同严重程度的肝硬化患者,对肝脏CT灌注参数观察发现随着肝硬化严重程度的加重,患者BV和BF呈现出明显的降低,而MTT、HAF和HAP明显升高[20]。因此,我们认为CT灌注参数能够为评估肝硬化的严重程度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在不同血吸虫病性肝硬化严重程度的患者间上述指标同样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些特征性的改变为临床医生判断病情提供了帮助。 我们在行腹部CT检查的同时,对本组血吸虫病性肝硬化患者的血生化和外周血细胞进行了观察,发现本组肝硬化患者存在比较明显的肝功能损害和脾功能亢进症的表现,为肝功能的分级提供了依据。因此,在应用CT灌注参数评估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时也需要对上述实验室指标进行检测,以便于临床作出准确的评估和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综上所述,对血吸虫病性肝硬化患者行腹部CT检查能够对肝脏的形态学改变信息进行观察,同时获得的CT灌注参数也能够为肝硬化的严重程度评估提供参考依据。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