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无为思想对现代养生的启示

2021-09-21 21:44纪平湘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2期
关键词:养生老子

纪平湘

【摘要】老子的精神主旨可概括为“自然无为”,其实质是叫人遵循自然天道,不要胡作非为。无为思想对于养生学有重大贡献。本文试图阐释“无为”内涵,并从“涵养道德是养生之本”“守中遵道是养生之基”“动静合一是养生之法”三个方面分析了无为思想对现代养生的启示。

【关键词】老子;无为思想;养生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2-0185-02

Enlightenment of Laozi’s inaction thought on modern health preservation

Ji Pingxiang

Yueyang District Jiuping Xiang TCM Clinse, Yueyang 414001, China

【ABSTRACT】The spiritual purport of Laozi can be summarized as “natural inaction” , its essence is to call people to follow the natural way, do not act recklessly. The thought of doing nothing makes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science of health preserva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ain the connotation of “inaction” , and analyzes the enlightenment of inaction thought to modern health preserv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self-cultivation of morality is the basis of health preservation” keeping in the middle way is the basis of health preservation” and “combination of activity and stillness is the method of health preservation” .

老子文化一直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并延伸至世界各地。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宣称深受老子思想启发。其代表作《老子》囊括了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其精神实质乃自然无为,即顺道而为,不胡作妄为。这一思想深深融入了中华医学智慧,并运用到自古以来诸多医学典籍,在医学实践中发挥了无法估量的作用。

1 老子无为思想的内涵

老子重视“自然”,《老子·弟17章》云“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的“自然”是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事物的自然本性与状态,是世界人生所遵循的客观规律,实质就是“道”。人类的创造不可能比“自然”更好,改变生理自然,就会导致病态,所以《老子·第12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改变伦理自然,导致道德沦丧,正如《老子·第18章》云“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的“无为”是回归自然的唯一途径,是指顺应事物的自然本性,遵循世界的普遍规律[1],实质就是“自然”,故道家常言“自然无为”,也就是“道”。因为事物的自然本性不可改变,《老子·第29章》云“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以无为顺应自然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故《老子·第25章》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无为顺应人性自然是治国的根本规律,故《老子·第57章》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则民自富,我无欲则民自朴”。自老子的立场视之,我们有时的“有为”因背离天道自然,实质是“无为”;老子提倡的顺道而为,看似简单清静无为,却是“有为”。西汉的文景之治与唐初的贞观之治,均运用了黄老的“无为”思想,以至国泰民安,繁荣富强。

“道”是老子和道家、道教的根本概念,在《道德經》中表述“道”的词汇很多,比如自然、无为、无、一、名、神器等。不管何种称谓均指万有所遵循的根本规律,简称“道”,取义于我们走路必循“道”,有“方向”“规则”“载体”等意涵,意即我们为人处事也得遵循无形之“道”。道在人即人性,即本心,遵从本心即无为。从健康养生的角度而言,老子无为思想主要是要“适欲”,不能纵欲,也不必禁欲,顺应自然规律养生而不害生,老子《道德经·第19章》云“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素朴寡欲,确为养生的必由之路,也是养生的最高境界,这个境界即“无为”。故后来的道家代表庄子宣扬“无为至乐”,言指因顺天无为而与天为一从而达到“齐物”的物我两忘的天人合一境界,也启示了我们对待生命健康如若能不妄为,即可保持身心快乐健康,颐养天年。

2 对现代养生的启示

2.1 现代健康养生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发达,信息丰富,竞争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升级,压力不断增大,心理疾病成为一大社会课题。虽然国家高度重视环保工作,但因为利益的强大诱惑,国人整体素质不高,污染普遍存在,如空气、水源、食物、药物等,都受到不同程度地染污,极大损害着人们的健康。而军事竞争与日俱增,国际环境依然动荡,核武器威胁时时存在。加之我国面临老龄化时代,健康养老成为热门话题和新兴产业。如此种种,足以说明加强国民的健康养生,迫在眉睫。

2.2 现代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从上述已经可见,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缺失。究其原因,除了制度、文化层面需要不断优化外,人们的思想素质不高也是主要原因。社会是人的社会,要社会文明进步,就需要个体的文明程度提升。人的思想好,行为才好,做人做事才好,才有可能创造好的文化、制度,社会才有希望和谐发展,反之,和谐的社会环境又可以孕育健康发展的人。正如著名学者辜鸿铭曾在其《中国人的精神》中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取决于高楼大厦,而取决于这种文明孕育了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这话充分道出了个体素质提高对于社会整体文明的重 要性。

3 无为思想对现代养生的启示

提升个体素质的关键在于用优秀文化育人。老子的无为思想实为医治现代社会浮躁病的灵丹妙药。至少有如下几点。

3.1 “涵养道德”是养生之本

文化随时代而迁移,文化迁移中诸多文化概念也会随之改变。在今天的科学时代,我们所理解的“道德”基于唯物视角,基本上是后天塑造成的,所以我们的道德文化教育实质是在否定了道德的先天性的基础上展开的。老子的“道德”是重视“天德”。可以说,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无论儒释道,都把道德分成两个维度,一是德性之德,二是人伦之德。前者是天道,后者是人伦,前者决定后者,所谓“原天道立人极”,但后者不等于前者,会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会有不同于天道乃至违背天道的情况[2]。个体要能够活得智慧、快乐、仁爱、自由,从根源上讲,按照道家的思想应该“返璞归真”,回到与天合一的本元上去,然后再以之为基准展开人世间的生存发展活动。从养生的角度而言,即是要“素朴寡欲”“知足长足”,即是老子所言“常德”。《道德经·第28章》云“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常德不忒,復归于无极。……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道德经》的养生思想主要体现于修道和积德两个方面。即为修道炼气,积德行善。这是老子的精神内核所在,乃“长生久视”之道。道体德用,涵养性德,保全天德,德性充满,自然身体健康,确为养生之根本路径。

3.2 “守中遵道”是养生之基

人是要去适应社会的,要在社会中生存发展,交际交往,如何应对纷繁复杂的事物,按照老子无为思想,莫过于“守中遵道”[3]。《道德经·第5章》云“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中”即是天道自然本然状态,是一种天然秩序,在人即是德性充满的状态,“守中”即是“守道”,“守道”即是“安心”,心安理得,身安命立。如此,既是保全健康的法门,也是应对社会不妄言妄行的前提,因为有了这个“守”,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相对能够恰当把握事态,从而采取妥善措施,不埋下祸害的种子,积善行德,家有余庆。《黄帝内经》吸取了老子“守中”思想,发展了养生理论,导人恬惔虚无,法于阴阳,节制嗜欲,方能“度百岁而去。”

3.3 “动静合一”是养生之法

《老子·第10章》云“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至柔,能如婴儿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老子立足于道体、道性原则,以“无欲”为主线,通过实修实现悟道,达到无为。“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描述“玄妙母体”之道创生万物时的情景,一开一合方能产生天地万物。诚如《庄子·庚桑楚》言“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入。入出而无见其形,是谓天门。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有不能以有为有,必出乎无有”。充分展示了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理趣。古代医家称百会穴处为天门,是元神出入的门户,修道者修炼到天人合一的程度,天门就会自然开合,人的生命运化就与天地自然的运化融为一体。“天门”穴在人的头顶部位,只有把精神从巅顶贯彻周身,遍及于四肢末梢,才能真正统帅自己的整个生命运化。无论从身体本身还是人与环境的互动,只有保持动静合一,且动且静,动静不失其度,才能养护生命健康[4]。

参考文献

[1] 徐小跃.道家及老子思想研究(下)[J].新世纪图书馆,2017(10):5-14,36.

[2] 黄渭铭.论中国传统养生之道[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0(2).

[3] 林中鹏.什么是养生之道[J].海内与海外,2001(2):72.

[4] 余飞雨.论老子的养生之道[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57-59.

猜你喜欢
养生老子
漫画
漫画
从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说”看《论语》中的养生学
武术功法运动的养生价值探微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浅论庄子的养生之道
智者老子
健康类APP现状分析与研究
寻找老子【三】
大愚者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