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2021-09-20 02:14余晖覃晓晗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部门

余晖 覃晓晗

摘  要:实践教学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开展的重要方式,是让学生走出课堂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基本教学手段,通过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思政课的热情,更好地实现知行合一。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不能满足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建设的需要。这要求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行动,献计献策,不断探索并总结经验来解决这些问题,以此实现实践教学应有的功效。

关鍵词:思政课;实践教学;困境;对策

马克思主义处处闪耀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真理光芒。马克思在关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中指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以及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习近平总书记从尚行(言胜于行)、敏行(明辨善行)、力行(身体力行)三个维度概括了他对实践的根本观点,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传统的知行合一精神相结合并进一步发展,也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新的期望。

一、实践教学在新时代思政课中的重要地位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1]新时代思政课加强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必然要求。成功的实践教学是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的综合性活动,是大学生深化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但是,实践教学在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习近平指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四个自信”,就必须坚持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密切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成果,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说服力和感召力。

马克思在1845年发表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理论只有来源于实践、作用于实践,才具有价值,才具有生命力。社会是广阔的课堂,实践是最直接的学习,国情世情是上佳的教材,人民群众是最朴实的老师。开展实践教学,一定要深入社会生活,深入基层群众,积极调查研究。这样的思政课才是鲜活生动的,才是深入人心的,才最具有实效性。

二、新时代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05方案”实施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效果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但仍存在学生兴趣不高、抬头率低、效果差强人意等问题,如何提高思政课针对性和实效性,依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头疼并致力于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据调查,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育过程中的一抹亮色,受到师生广泛认同和大学生的普遍欢迎。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多次出台相关文件,要求高校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鼓励甚至要求高校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推动实践教学进一步走深走实。

应该说,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实践教学已经普遍展开了。项目组通过发放问卷、走访调研得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大部分高校在具体操作层面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教学组织实施不规范、质量评估体系不完善、绩效评价标准不具备等诸多问题,很多高校并没有把实践教学真正落实下去,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内容单一。

(一)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政策层面,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日益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出台了一个又一个的政策文件。基于国家政策的不断要求,思政课实践教学虽然被诸多高校写进了人才培养体系,但实际上对这种与传统教学有所差别的教育模式的认同却还不到位,出现了上热下冷的现象。

从调研的情况得知,近30%的高校迫于教育主管部门压力而不得不开展实践教学,但或基于人力物力投入消耗的综合考量,或出于师生人身安全,或苦于资源条件所限等因素影响,最终决定不开展实际的实践教学,或是将实践教学排进课表、算进教学时数,或是安排学生不出校门进行所谓的实践教学活动,或者以实习代替实践教学,更有甚者仅仅以口头响应,以应对教育管理部门的检查。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各项配套没落实到位

实践教学牵扯到各方面的事务,不是单靠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能解决的,而需要学校层面来统筹安排。如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近50%的高校无法做到全额保障,没有充足的资金,实践教学是一句空话,是不可能真正展开的;又如教师工作量认定的问题,教师要开展实践教学,怎么核算其课时或工作量,这涉及到教师的绩效等切身利益,也是提高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积极性的重要保证。现在接近36%的高校对实践教学工作量的认定不科学,或没有形成正式文件,或认定标准过于严苛,或认定结果较少考虑教师的辛苦付出,严重打击了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实践教学往往需要离开学校去到社会深处,师生的后勤与安全保证问题也需要亟待解决,这一块的问题更大,几乎全部高校的后勤与安保部门都没有参与进来,全靠思政课教学部门单打独斗。这些配套措施不一一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就不可能规范展开,取得实效。

(三)教师与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出现偏差

调查数据显示,有12%左右的思政课教师(主要是年纪较在45周岁以上的)拘泥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实践教学明显排斥,看不起实践教学。他们觉得实践教学是不务正业,体现不出其教学水平,理论上的完整就可以取代实践教学。因此,他们也不会下大力气去探索研究如何做好实践教学,也无法形成成熟的方法与路径,导致实践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发生了不少的问题,甚至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从而更不受待见。

近70%的大学生基于时间、金钱或就业压力等现实考虑,为更好地满足将来的工作,他们将全部心思放在专业学习和实践上,直接就将实践教学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这种耗时费力的学习模式摒弃掉,对思政课老师布置的实践教学任务一般是应付、敷衍了事,完全无法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

(四)实践教学组织体系不完善

实践教學需要学校各部门甚至社会上实践教学基地的密切配合,形成良好的实践教学组织体系。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尚未形成完善的协作机制,各个环节不能实现有效配合,思政课教学部门、教务管理部门、学工部门、财务部门、安全保卫部门的责任分工不明确,所有工作几乎都集中在思政课教学部门,而思政课教学部门单凭本部门之力确实很难深入搞好实践教学,只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

教学环节设计的合理性有待商榷,思政课教师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指导学生,往往需要外聘实践教学基地的工作人员作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这就给实践教学带来许多不可控因素,难以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

现在高校的学生人数往往很庞大,给实践教学的组织带来巨大压力,一是资金压力,一是安全压力,这就造成很难做到实践教学全覆盖。于是,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只是组织极少部分学生集中统一外出参加实践教学,大多数学生只在校内装装样子,交份真实性存疑的实践报告完事。

(五)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不够科学

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绩效评价标准,让不少为之付出的思政课教师大为受挫。学生完成了实践教学,如何给予评价才能激发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的热情,认真参加实践教学和不认真参加的评价结果一个样,必然对认真者不公平,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每个人付出努力都希望获得认同与肯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如何认定,这是值得研究的,否则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善策略

2004年中共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3],这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政策支持。习近平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要“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4],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引。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推进改革、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和快乐学习思政课的有效途径。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理论指导,需要精心组织、精心设计。针对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和研究之后,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实践教学作用发挥,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一)加强对高校实践教学的监督指导,打破"上热下冷"的局面

各高校要切实把教育部门出台的文件落到实处,切实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于国家人才培养的重大意义,不但要把实践教学写进人才培养方案,更要写进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案,不能光喊口号,雷声大雨点小。彻底打破上热下冷的局面。

高校要积极行动,在校级层面建立实践教学工作组,把相关部门纳入进来,组成学校分管领导牵头,宣传、教务、学生、人事、财务、保卫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实施的协同工作机制,形成合力,从制度、资金、人才等方面予以保证。教育主管部门在检查督导时要深入细致,不能被某些高校弄些文字材料糊弄过去,要问问一线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去了解教学实效。

(二)做好实践教学的各项配套制度

搞好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多个部门,需要建立多个配套制度措施,才能保证实践教学顺利有序可持续开展。

确立资金配套制度,充足的资金是开展实践教学的物质基础。教育部也早已发文,要求高校按照生均每人每年不少于40元拨付思政课社会实践费用,以保证实践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现在有的高校因财政状况问题而大打折扣执行这一标准,有的随着分管领导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有的每年都要思政课教学部门去争取才有部分资金,故而没有形成可持续执行的严格的资金配套制度,这一点必须要纠正过来。

确立工作量认定制度,思政课教师组织实践教学,是一个极其麻烦的工作。如何认定他们的工作量,是保护教师积极性的重要手段。现在不少高校在认识上有偏差,认为教师带学生外出搞实践教学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按照一般出差的方式给予象征性的工作补贴,而不承认教师的课时量,打击了教师组织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实践教学也是教学,而且比在校的课堂理论教学压力更大,很多突发情况需要教师处置,本文认为需要从教学工作量这个角度进行认定,这需要高校的人事部门和教务部门去研究并制定科学的工作量认定制度。

确立后勤保障与安全保卫制度,学生外出参加实践教学,风险高,单靠高校思政课教学部门难以面面俱到,这是许多思政课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阻碍。高校后勤部门和保卫部门应联合行动起来,做好后勤保障和安全保卫的预案,依法依规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消除风险隐患,让思政课教师安心搞好教学。

(三)加强对师生的教育,形成良好氛围

应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的综合素养,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加强研究,积极开展实践教学。鼓励专业教师加入到思政课实践教学之中,形成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良好局面。

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扭转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思政课不重要、思政课实践教学不重要的错误思想。要让学生真正懂得让实践教学对于培养他们综合能力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作为实践教学的主体以主人翁状态积极参加,并由此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进而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升华人格魅力,真正从实践教学中受益。

(四)完善实践教学组织体系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部门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89家预算部门向社会公开
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