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205-3p靶向MDM2调控乳腺癌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研究

2021-09-19 01:52周少丞季晓春滕伟峰张佳男毛琦淇
浙江医学 2021年15期
关键词:荧光素酶内皮细胞培养基

周少丞 季晓春 滕伟峰 张佳男 毛琦淇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乳腺癌约占女性恶性肿瘤总发病率的25%,女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的15%[1]。肿瘤的生长、侵袭及转移与血管生成密不可分。由于在肿瘤微环境的影响下,肿瘤血管在形态、功能、基因表达上与正常的血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2]。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肿瘤血管的生长对治疗乳腺癌具有重要意义。miRNA作为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一类长度为18~26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通过与靶mRNA的3'UTRs互补结合,在转录水平降解mRNA或者在翻译水平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达到调控基因表达的作用。miR205最初是在研究鼠和红鳍东方豚的同源序列时通过在线预测网站MiRscan预测发现的,之后证实在人体中也有表达。miR205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在不同的肿瘤中其表达水平不同,如在前列腺癌[3]中低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4]、黑色素瘤[5]及头颈部鳞癌[6]等肿瘤中高表达。鼠双微体2基因(mouse double minute 2,MDM2)作为一种进化相对保守的基因,通过调节p53的功能影响细胞周期起到重要作用。miR205-3p在BC-ECs中的表达情况鲜有报道,且miR205-3p能否通过调控MDM2的表达参与对乳腺癌血管内皮细胞(breast cancer-endothelial cells,BC-ECs)增殖的影响尚不明确。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miR205-3p调控BC-ECs增殖的作用机制,探讨乳腺癌临床治疗可行的分子靶点,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3种乳腺癌细胞株(MCF7、MDA-MB-453、MDA-MB-231)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细胞资源中心。NOD SCID小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RPMI 1640培养基、DMEM培养基均购自美国Gibco公司。EGM血管内皮细胞专用培养基购自瑞士Lonza公司。FBS购自美国Gibco公司。Lipofectamine 3000转染试剂购自美国Invitrogen公司。Matrigel基质胶购自美国BD公司。无菌超净工作台购自中国苏州金净有限公司。细胞CO2恒温培养箱购自美国Thermo Fisher公司。小型台式离心机购自德国Eppendorf公司。细胞T25培养瓶购自美国Corning公司。超低吸附六孔板购自美国Corning公司。六孔板购自美国Costar公司。μ-Slide血管生成培养板购自德国ibidi公司。2.5 μl、10 μl、20 μl、100 μl、1 ml移液枪均购自美国Eppendorf公司。

1.3 方法

1.3.1 细胞培养 3种乳腺癌细胞株和HUVEC使用含10%FBS、100 μg/ml链霉素和 100 U/ml青霉素的 RPMI 1640或DMEM完全培养基,置于5%CO2的37°C恒温培养箱内培养。待细胞贴壁生长超过80%后,利用胰淀粉酶进行消化后传代或冻存。

1.3.2 建模与BC-ECs提纯 3种乳腺癌细胞种植于小鼠背部皮下,成瘤后的乳腺癌组织分别剪成0.1 cm×0.1 cm×0.1 cm的小块,加入含0.1%胶原酶Ⅰ的无血清RPMI 1640培养基震荡消化,经过滤、洗涤后加入抗CD105抗体交联免疫磁珠。细胞悬液加入分选柱进行分选,收集被磁珠标记的阳性细胞再进行培养,最终得到BC-ECs。

1.3.3 免疫组织荧光检测CD105及CD31蛋白表达成瘤后的乳腺癌组织甲醛固定后,制作石蜡切片,脱蜡、修复后分别用抗CD105抗体和抗CD31抗体4°C孵育过夜,第2天冲洗后,分别用FITC标记的二抗和罗丹明标记的二抗避光孵育,再次冲洗后进行细胞核DAPI染色,荧光镜下观察。

1.3.4 血管内皮细胞成管实验 实验前1 d将Matrigel基质胶于4°C融化。实验时在μ-Slide血管生成培养板的每个孔中加入10 μl Matrigel。然后将μ-Slide板放入培养皿中,加入吸满水的吸水纸以防止μ-Slide板中水分蒸发。培养皿在培养箱中放置30 min使胶凝固;同时开始准备细胞悬液,即BC-ECs和HUVEC,细胞消化后将细胞悬液浓度调整为2×105个/ml;取出μ-Slide板,每孔加入50 μl细胞悬液,然后放入培养箱继续培养,每隔4~6 h用光学显微镜拍摄实验结果。

1.3.5 血管内皮细胞吞噬实验 将BC-ECs和HUVEC分别接种于24孔板中,培养48 h;吸去培养基,用无血清的EGM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基培养3 h;加入无血清的EGM培养基配制的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10 μg/ml),37 °C 孵育 4 h;吸去培养基,PBS漂洗3次,去除未结合的DiI-ac-LDL;加入完全培养基,荧光显微镜观察。

1.3.6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05-3p表达 提取3种细胞成瘤组织中的BC-ECs及HUVEC的总RNA,反转录成cDNA,反应体系20 μl,反应条件16℃30 min,45℃ 30 min,85℃ 5 min。运用 SYBR Green法检测miR205-3p的表达情况,运用反应条件94℃15 min,94 ℃ 30 s,60 ℃ 30 s,72 ℃ 30 s,共循环40 次;最后 72 ℃延伸6 min。每组样品重复3次,试验重复3次,统计分析标本中miR205-3p的表达情况。

1.3.7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 利用靶基因预测数据库 Target Scan网站(http://www.targetscan.org)预测miR205-3p的靶基因。发现miR205-3p的5'端可与MDM2 mRNA的3'UTR区特异性结合,推测MDM2是miR205-3p的靶基因。为验证这一预测,构建突变型MT-MDM2和野生型WT-MDM2的MDM2的3'-UT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利用Lipofectamine 3000将miR205-3p和miR-NC(阴性对照)分别与MT-MDM2和WT-MDM2共转染MDA-MB-231细胞中,然后将各组MDA-MB-231细胞培养48 h,收集各组细胞,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检测试剂盒(美国Promega公司)检测各组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

1.3.8 Western blot检测MDM2蛋白的表达 提取组织总蛋白,SDS-PAGE分离蛋白,电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5%脱脂牛奶封闭后,加入一抗(MDM2 1∶200)4 °C孵育过夜。TBST洗膜3次,接着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二抗室温孵育1 h后,再用TBST洗膜。最后进行显影拍照。

1.3.9 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将BC-ECs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Mock组)、阴性对照组(miR-NC组)和实验组(miR205-3p组),接种于96孔板中,培养24、48、72 h,每个时点每孔加入20 μl MTT试剂后继续培养4 h吸出培养基,再加入150 μl DMSO试剂,检测各孔570 nm处的吸光值。

1.3.10 乳腺癌小鼠移植瘤模型建立 将小鼠20只随机分成Blank组(空白对照组)和miRNA激动剂miR205-3p agomir组(实验组),每组10只。将MDA-MB-231制备成1×107/ml的细胞悬液,接种于每只小鼠背部皮下。同时,尾静脉分别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或miR-205-3p agomir 2 nmol,注射1次/4 d,观察成瘤时间,每周测量小鼠瘤体大小,计算肿瘤体积,绘制生长曲线,28 d后处死小鼠,获得肿瘤组织。肿瘤体积=长径×短径2×0.5(cm3)。

1.4 观察指标 (1)验证分选所得的BC-ECs的纯度及其内皮细胞生物学功能。(2)验证生物信息学预测得到miR205-3p的靶基因MDM2,并通过改变miR205-3p的表达水平,是否可以改变BC-ECs的生物学功能。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乳腺癌移植瘤中人源性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标记物的表达、BC-ECs的提纯及其内皮细胞生物学功能检测结果 将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悬液种植于NOD SCID小鼠背部皮下后形成移植瘤,通过免疫荧光实验,可见人源性内皮细胞表面标志物CD105和CD31的表达(图1,见插页)。

图1 免疫荧光检测MDA-MB-231成瘤组织中人源性血管内皮表面标记物CD105和CD31的表达(×100)

通过抗CD105磁珠分选,从MDA-MB-231移植瘤组织中纯化得到BC-ECs,镜下可见其与HUVEC均呈鹅卵石样形态(图2a,见插页)。运用内皮细胞成管实验和内皮细胞吞噬实验对BC-ECs和HUVEC进行内皮细胞功能鉴定。结果发现BC-ECs和HUVEC能在Matrigel胶上形成管腔样结构(图2b,见插页),并能够吞噬ac-LDL后发出红色荧光(图2c,见插页)。

图2 乳腺癌血管内皮细胞(BC-ECs)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细胞形态及内皮细胞生物学功能检测[a:光镜下所见(×400);b:内皮细胞成管实验光镜下所见(×200);c:内皮细胞吞噬实验光镜下所见(×400)]

2.2 BC-ECs miR205-3p表达水平检测结果及靶基因的预测、鉴定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种乳腺癌细胞(MDA-MB-231、MDA-MB-453及 MCF-7)成瘤组织中的BC-ECs及HUVEC miR-205-3p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BC-ECs中miR205-3p的表达水平相比HUEVC 明显降低(P<0.05,图 3)。

图3 在乳腺癌血管内皮细胞(BC-ECs)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细胞(HUVEC)的miR205-3p表达水平比较(*P<0.05)

根据Target Scan生物软件分析,发现miR205-3p与MDM2的3'UTR区有一处高度匹配,位于62~68位置(图4a)。野生型MDM2基因荧光素酶表达载体WTMDM2与miR205-3p共转染MDA-MB-231细胞后,miR205-3p组MDA-MB-231细胞荧光素酶活性较miR-NC组显著降低(P<0.05),而突变型MDM2基因荧光素酶表达载体MT-MDM2和miR-205-3p共转染MDA-MB-231细胞后,miR-205-3p组MDA-MB-231细胞荧光素酶活性较miR-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4b),证实MDM2为miR205-3p的潜在靶点,miR205-3p可负性调控MDM2的表达。

图4 miR205-3p与鼠双微体2基因(MDM2)3'UTR区结合(a:生物信息学分析miR205-3p与MDM2的3'UTR区结合位点;b: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205-3p与靶基因MDM2的3'UTR 区结合,*P<0.05)

2.3 BC-ECs过表达miR205-3p后MDM2蛋白表达及增殖能力变化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miR205-3p后,MDM2在BC-ECs中表达降低(图5a)。同时,转染miR205-3p后,BC-ECs的增殖能力在同时间段检测时的OD值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图5b)。

图5 miR205-3p靶向鼠双微体2基因(MDM2)影响BC-ECs的增殖能力(a:BC-ECs中MDM2蛋白表达电泳图;b:3组BC-ECs增殖能力比较,*P<0.05)

2.4 注射miR205-3p agomir对体内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接种28 d后测量移植瘤体积空白对照组和miR205-3p agomir组分别为(1.19±0.14)cm3和(0.54±0.09)cm3。miR205-3p agomir组移植瘤体积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P<0.05,图 6)。

图6 注射miR205-3p激动剂对体内移植瘤生长的影响(a:移植瘤体积生长曲线图;b: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移植瘤组织照片)

3 讨论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发病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7]。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大量功能基因表达的变化、表观遗传学的变化及多种分子交互作用的变化。因此,探讨乳腺癌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分子作用机制对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miRNA是一类长度为22个核苷酸,可以在转录水平调控基因标的的非编码RNA[8]。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miRNA作为癌基因或抑癌基因调节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侵袭及凋亡,参与到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的过程中,在癌症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中起到了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调控作用。miR-205位于人染色体(1q32.2)LOC642587基因座中的第2个内含子中,在脑胶质瘤的研究中发现,过表达miR205可通过靶向调控TBX18,抑制其侵袭能力,起到抑癌的作用[9]。在前列腺癌中,提高miR205的表达可靶向ZEB1基因来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10]。也有研究发现,过表达miR205可抑制E-钙黏蛋白的表达,同时激活AKT和下调GSK-3β促进Snail蛋白的表达,达到抑制子宫内膜癌的侵袭和转移[11]。在乳腺癌的相关研究中,miR205的表达通常都是降低的。有研究显示,高转移性乳腺癌中miR205的表达水平相对于低转移乳腺癌细胞更低[12]。在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中发现,miR205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中表达极低,当过表达miR-205后,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均下降,其机制在于miR205负向调控整合素α5,抑制Src/Vav2/Rac1途径,降低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功能[13]。综上研究可以发现,miR205在乳腺癌细胞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但是,miRNA在肿瘤血管中的研究却鲜有报道。1971年,Folkman等[14]首次提出了肿瘤生长的血管依赖性,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的必要条件,肿瘤发生后进一步生长必须依赖血管的生成。Endoglin(CD105)是一种表达于增殖活跃的内皮细胞的同型二聚体跨膜糖蛋白[15]。众多研究表明,CD105涉及血管的生成,认为是一种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表面非常特异性的标志物[16-17]。通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在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组织中,采用Endoglin标记微血管密度明显优于CD31、CD34等相关抗原标记的结果,可作为独立的预后指标[18-19]。因此,本研究选用CD105作为肿瘤来源的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表面标志物,从乳腺癌皮下成瘤组织中提纯得到的CD105+细胞(即BC-ECs),通过镜下观察、成管实验和内皮细胞吞噬实验证实其具有内皮细胞功能;接着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BC-ECs中的miR205-3p表达水平相比HUCVE降低。这提示miR205-3p可能作为一个抑癌基因在BC-ECs的生物学功能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人MDM2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长臂12q[20]。其转录产物表达于人体的多种器官,其中骨骼肌含量最高,与细胞基本生理活动有关[21-22]。MDM2最重要的作用是抑制p53基因的激活转录功能和抗肿瘤活性,其编码蛋白产物p90与p53蛋白结合,促进p53蛋白的降解,从而抑制肿瘤的增殖能力[23]。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miR205-3p可能与MDM2基因的mRNA 3'UTR区特异性结合。笔者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了miR205-3p与MDM2 mRNA 3'UTR具有互补结合位点,并结合Western blot实验表明当提高miR205-3p的表达水平后,MDM2蛋白的表达受到抑制。为了进一步验证miR205-3p通过靶向调控MDM2参与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调控,在体外实验中,把miR205-3p mimics转染BC-ECs后,其增殖受到抑制。体内实验中,把miR205-3p agomir通过尾静脉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乳腺癌皮下瘤组织生长速度降低。以上结果提示,miR205-3p通过调控MDM2表达来抑制BC-ECs的增殖,间接抑制乳腺癌组织的生长。

综上所述,miR205-3p在BC-ECs中呈低表达,上调miR205-3p靶向MDM2蛋白表达降低,可抑制BCECs的增殖。因此,miR205-3p有望成为抗乳腺癌血管治疗的潜在靶点。

猜你喜欢
荧光素酶内皮细胞培养基
有氧运动和精氨酸补充对高血压的干预作用及其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
土槿皮乙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溶酶体组织蛋白酶B增加自噬保护缺氧诱导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NNMT基因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的构建及其与SND1靶向关系的验证
不同双荧光素酶方法对检测胃癌相关miRNAs靶向基因TIAM1的影响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在家蚕基因启动子研究中的应用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培养基的质量控制探讨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重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siCHECK-2-Intron构建转染及转染细胞萤火虫荧光素酶和海肾荧光素酶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