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肺癌患者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应用的效果分析

2021-09-19 10:35:52周秀芬麦彩婷
系统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舒适度痛苦肺癌

周秀芬,麦彩婷

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附属均安医院内一科,广东佛山 528329

肺癌是呼吸内科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肺癌患者确诊后,往往会承担有较重的心理压力和生理痛苦,除疾病造成的痛苦外,一些治疗措施如化疗等,也会加重患者的痛苦[1]。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很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影响患者的依从性,甚至造成患者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大幅度下降。舒适护理是一种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强调从患者的角度,解决患者的问题,满足患者的需求,最大限度降低患者承受的痛苦,其对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积极意义[2]。该文选择80 例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肺癌患者分组,探究了舒适护理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80 例在该院呼吸内科进行治疗的肺癌患者作为分组研究对象,通过数字随机分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40 例,男女比例23:17;年龄36~66 岁,平均年龄(49.5±13.4)岁;肺癌患病位置腺癌12 例,鳞癌18 例,小细泡肺癌10 例。 研究组患者男性与女性的比例21∶19;年龄37~72 岁, 平均年龄(54.4±17.3)岁;肺癌患病位置腺癌17 例,鳞癌14 例,小细泡肺癌9 例。 分别就两组患者各项基线资料,如性别、年龄、患病位置等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院伦理委员通过该组研究的审核。

纳入标准:确诊为肺癌;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不同意该研究患者;言语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方案。常规护理方案内容包括常规健康宣教、心理护理、药物护理和护理巡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会及时收集患者信息,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疾病认知。同时,护理人员会给予患者药物护理,保障药物使用安全,并且定期进行护理巡视,给予患者相应的帮助。

研究组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护理内容包括:①心理舒适护理。肺癌患者确诊后往往承担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很容易造成患者心理不适,进而降低患者的依从度。对此,护理人员首先要给予患者健康宣教,要通过健康宣教加深患者对于肺癌疾病和相关治疗方案的认识,消除患者误区,建立患者康复信心;其次,患者在重大的心理压力下, 很容易出现生活行为的异常,如失眠、精神恍惚等。 对此,护理人员要每天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仔细询问患者的近况,确保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在双方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提高患者心理舒适度[3]。 ②疼痛护理。 疼痛是肺癌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类并发症,患者接受化疗也可能出现疼痛。对于疼痛,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进行差异化护理。 如果患者的疼痛程度较轻,不推荐通过止痛药的方式镇痛,应该从患者的兴趣、爱好入手,通过活动、书法、音乐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如果患者的疼痛程度较为严重,护理人员需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遵照医嘱给予患者止痛药物等措施,达到镇痛、止痛的目的[4]。 ③环境护理。 病区环境与患者的康复有着紧密的联系。 护理人员应定期对病区环境进行打扫, 要确保环境卫生、整洁,对于病区内的物品应该做到有序摆放。同时,考虑到肺癌患者的特殊情况,病区内应该禁止大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从而为患者达到舒适、安心的环境,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 ④体位护理。 对于部分老年患者和行动不便患者, 护理人员要积极给予患者体位护理。一方面,要通过体位护理,帮助患者保持较为舒适的体位,改善患者血液循环情况。另一方面,要借助体位护理,定期改变患者的休息姿势,避免发生压力性损伤等并发症。⑤呼吸道护理。受肺癌疾病影响,患者普遍存在呼吸障碍问题,这会直接增加患者的痛苦。 对此,护理人员需定期或不定期对患者进行巡视,发现患者有需要,及时帮助患者进行吸痰等操作,维持患者良好的呼吸道功能,减轻痛苦。 护理巡视要重点加强夜班的巡视,要充分体现对患者的照护,重点加强夜间潜在风险管理,通过巡视避免风险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患者舒适度。

1.3 观察指标

使用该院自制的护理效果评价量表,评价两组的护理效果。评价量表共包含3 项指标,分别是生理、心理和环境舒适度, 每项指标10 个问题, 每个问题1分,满分10 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效果越高。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护理满意度调查由该院自制的调查表评估。满意度调查表共包含20 个问题,每个问题5 分,满分100分。 调查表采用3 级评价标准,即 “十分满意”“满意”和 “不满意”,分别对应 “≥80 分”“60~80 分”“<60 分”3 个分值区间。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评分对比

研究组护理效果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评分对比[(±s),分]

组别 心理 生理 环境研究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9.8±0.2 6.6±0.2 71.554<0.001 9.3±0.2 6.4±0.1 82.024<0.001 9.6±0.3 7.2±0.4 30.357<0.00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3/40),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5%(17/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66,P<0.001)。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近几年,我国医疗事业发展迅速,现代人的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有了明显增强,进而对于医院护理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肺癌是呼吸内科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肺癌患者的常见症状有咳嗽、咳血、胸痛、发热等,其病死率较高[5]。肺癌患者确诊后,往往承担有生理、心理的双重压力,在疾病的打击和折磨下,很容易出现焦虑、悲观等心理,甚至出现因痛苦不配合治疗和护理,延误康复[6]。 对此,通过对患者的舒适护理,全方位提升患者舒适度,帮助患者科学缓解痛苦,对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肺癌患者, 传统的护理模式侧重于病情观察、预防不良反应等内容,对于患者的切身感受和心理问题,缺少应有的重视,因此很难帮助患者缓解自身痛苦, 患者常因为疾病出现舒适度降低的问题,甚至由此产生护患矛盾,损害医院的形象。 舒适护理是一种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在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患者的中心地位,对于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护理人员进一步提升自身服务意识,帮助患者科学缓解因疾病导致的疼痛等不良感受,从而达到提高患者舒适度和依从度的目的[7]。肺癌患者的舒适度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疾病会直接带给患者痛苦,其次,患者确诊后会由于心理压力产生相应的不良心理,最后,在长期治疗过程中,患者很容易由于生活不便,以及疾病或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产生痛苦。 因此,舒适护理需要给予患者全方位的照护,要综合降低患者的痛苦,提高舒适度[8]。 该组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全面接受舒适护理。 在这种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主动了解患者多方面的需求和问题,在充分理解患者的基础上,科学运用护理知识和技能缓解、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护理依从度[9];护理人员还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需求,给予患者疼痛、环境、体位等多方面的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帮助患者调节舒适体位,合理帮助患者缓解疼痛,确保患者感到舒适。另外,考虑到肺癌患者的症状表现,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巡视,尤其是夜间巡视,及时处理患者呼吸道的问题,最大限度降低疾病的影响[10-12]。

该组研究结果显示,护理效果方面,研究组患者心理(9.8±0.2)分、生理(9.3±0.2)分、环境(9.6±0.3)分,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6±0.2)分、(6.4±0.1)分、(7.2±0.4)分(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 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5%(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0%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7.5%(P<0.05)。 这与何香君[13]的研究结果:分析组护理满意度96.9%高于对照组的78.1%(P<0.05),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对呼吸内科肺癌患者护理效果显著,可同时达到提高护理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作用,并有利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舒适度痛苦肺癌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保健医苑(2023年2期)2023-03-15 09:03:04
降低“支付痛苦”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谁痛苦,谁改变
海峡姐妹(2020年9期)2021-01-04 01:35:36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分担痛苦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痛苦力
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15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