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序宝
山东省阳谷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山东阳谷 252300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中比较多见且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如果干预不及时,将会进一步加重患者心绞痛症状,增大心衰发生率[1]。由于大多数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亢进,这有可能会增加远期冠脉栓塞、血栓概率,影响到患者安全健康[2]。 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通常以药物为主,比如氯吡格雷、硝酸甘油,都是临床常用药,具有可靠的近期疗效,但是长时间应用极易产生强大的耐药性,降低远期效果[3]。 随着临床实践深入,发现中药与西药联合方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预后的改善更加突出[4]。 鉴于此,该研究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接收的170 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中成药通心络胶囊与西药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以供临床参考,现报道如下。
该次研究观察对象为170 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通过单位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 纳入标准:年龄30~80 岁;心功能HYNA 分级Ⅰ~Ⅲ级;心电图ST 段抬高1 mm 或者是压低0.5 mm 以上;实验室检查发现肌酸激酶或者是肌钙蛋白≤正常2 倍;符合《实用内科学》[5]所提出的诊断标准;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已经签署研究同意书;能够主动配合,依从性良好;临床资料完整齐全。 排除标准:心肺功能严重障碍;出血性疾病;对研究用药容易过敏;心律失常;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急性心肌梗死;凝血机制异常;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精神异常或认知障碍;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临床资料不全;依从性欠佳;非自愿参与的患者。根据双盲随机对照原则,予以分组探讨,其中一组名为常规组;另一组名为研究组。 每组85 例。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心功能、并发症等基础资料经临床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
两组治疗用药:阿司匹林片(国药准字H36020722;规格:0.5 g×100 s);低分子肝素钙(国药准字H20052 319;规格:51 250 万单位AXa/5 mL/瓶);硝酸甘油片(国药准字H11021022;规格:0.5 mg×100 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国药准字J20180029; 规格:75 mg×7片);通心络胶囊(国药准字Z19980015;规格:0.26 g×30 片)。
给予常规组85 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常规治疗+氯吡格雷治疗,方法如下:常规口服阿司匹林抗凝,经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合理应用硝酸甘油、β 受体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此同时,给予血压控制、降糖、调脂等对症处理。氯吡格雷口服,初次服用量300 mg,然后以75 mg/次的用量进行维持治疗,1 次/d,就餐后应用或者是与餐食同服。 一个疗程为期10 d,坚持用药3 个疗程。
给予研究组85 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常规治疗+氯吡格雷治疗+通心络治疗, 其中常规治疗方法与氯吡格雷口服方法与常规组一致,而通心络应用方法如下:4 粒/次,3 次/d, 在就餐之后口服。 一个疗程为期10 d,坚持用药3 个疗程。
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①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如下:心电图正常,心绞痛发作次数较用药前减少80%以上,心绞痛程度显著减轻,硝酸甘油使用量显著减少80%以上,视为显效;心电图改善显著,心绞痛程度有所缓解,心绞痛发作次数较用药前减少30%~80%,硝酸甘油使用量显著减少50%~80%,视为有效;未达有效、显效标准者,一律视为无效。 总体疗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②详细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使用量,以此来了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③观察每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包括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总体疗效95.29%高于常规组总体疗效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用药前, 研究组与常规组每次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每次使用量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研究组与常规组每次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每次使用量均少于用药前,且研究组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s)
组别研究组(n=85)常规组(n=85)t 值P 值心绞痛持续时间(min/次)用药前 用药后7.3±0.8 7.1±0.9 1.531>0.05 3.5±0.4 5.5±0.6 25.570<0.05心绞痛发作次数(次/周)用药前 用药后8.2±1.6 8.2±1.8 0.000>0.05 3.7±1.6 5.2±1.9 5.567<0.05硝酸甘油使用量(mg/次)用药前 用药后1.7±0.3 1.6±0.5 1.581>0.05 0.5±0.1 1.1±0.9 6.108<0.05
用药前,研究组与常规组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研究组与常规组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均低于用药前,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对比[(±s),mPa/s)]
表4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对比[(±s),mPa/s)]
组别血浆比黏度用药前 用药后全血比黏度用药前 用药后研究组(n=85)常规组(n=85)t 值P 值1.8±0.4 1.7±0.4 1.629>0.05 1.2±0.5 1.6±0.7 4.287<0.05 9.6±1.4 9.5±1.3 0.482>0.05 5.6±1.9 7.7±1.5 7.997<0.05
氯吡格雷属于一种临床常用药,能够发挥出极强的抗血小板作用, 以吡啶类化合物为主要分子结构,能够与血小板表面的二磷酸腺苷受体进行选择性结合,抑制ADP 介导的受体高表达,避免与继发性纤维蛋白原结合,最终不可逆的抗血小板[6]。 现阶段临床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备受临床青睐且在得到了大范围普及[7]。 中医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属于 “胸痹”“心痛”等范围[8],以心血管淤血为主要病机,故而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则主张止痛、行气、通络、化瘀、活血[9]。 作为临床中一种比较常用的中成药,通心络胶囊内含土鳖虫、人参、赤芍、水蛭等诸多中药材,能够发挥出良好的止痛、逐瘀、行气、通络、解除血管痉挛等作用[10]。
雷锐等[11]报道中对照分析了60 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用药效果, 结果观察组总体疗效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P<0.05)。 而该研究对照发现,氯吡格雷+通心络胶囊联合治疗之后, 研究组总体疗效95.29%高于常规组82.35%(P<0.05)。 由此可见,氯吡格雷+通心络胶囊联合治疗方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而言获益更大。 白执[12]报道分析了60 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用药效果,不仅观察组总体疗效96.7%高于对照组76.7%(P<0.05),而且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2.54±0.35)次/周、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3.69±1.14)min/次,均短于对照组(4.24±0.59) 次/周、(6.73±1.38)min/次(P<0.05)。 而该研究对照发现,研究组用药后心绞痛持续时间(3.5±0.4)min/次短于常规组(5.5±0.6)min/次,心绞痛发作次数(3.7±1.6)次/周、硝酸甘油使用量(0.5±0.1)mg/次低于常规组(5.2±1.9)次/周、(1.1±0.9)mg/次(P<0.05)。 提示氯吡格雷+通心络胶囊联合治疗方案可以显著减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病情。 原因分析:可能与通心络胶囊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并抑制心肌大量耗氧、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并抑制冠脉血栓形成等作用有关[13]。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管壁具有斑块形成且沉淀着大量的脂质,一旦斑块发生破裂,大量血液流出,便会进一步增加血小板粘附性,释放血小板因子之后,凝血系统便会因此而激活,导致患者血液高凝[14]。 基于此,及时有效解除高凝血状态、帮助患者恢复冠脉血供,显得尤为关键。 宋丽娟[15]报道中观察组全血比粘度(1.2±0.2)mPa/s、 血浆比粘度(5.8±1.6)mPa/s 均低于对照组(1.7±0.4)mPa/s、(7.7±1.3)mPa/s(P<0.05)。 而该研究对照发现,该研究对照发现,研究组血浆比黏度(1.2±0.5)mPa/s、 全血比黏度(5.6±1.9)mPa/s 低于常规组(1.6±0.7)mPa/s、(7.7±1.5)mPa/s(P<0.05)。 由此可见,氯吡格雷+通心络胶囊联合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解除高凝血状态。 原因分析:可能与通心络抑制血小板作用具有密切的关系[16]。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过程中,氯吡格雷+通心络胶囊联合治疗方案的应用价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