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下民族音乐传播路径的分析与探索

2021-09-18 02:10付俊雪
艺术评鉴 2021年16期
关键词:传播路径信息化时代民族音乐

付俊雪

摘要:信息化时代,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模式不再单一,互联网带领人们在信息的海洋里自由探索,信息数据化也让文化的传播朝着多样化发展。由于人们在自主选择的时候受现代大众潮流文化的影响,对处于边缘化的民族音乐的关注就会相对减少,因此,民族音乐的传播便会在很大程度上受限制。民族文化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根基,对于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扬也是当下亟待解决的事情。本文对当下民族文化传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  民族音乐  传播路径  分析探索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6-0045-03

一、民族音乐的传播现状

(一)民族音乐的概念阐释

民族音乐是产生于各个民族的民间音乐,反应了人民的现实生活,是表达各民族人民心中感情的一种精神寄托方式,体裁丰富,形式多样。民族音乐反应民族风貌,是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代表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宫、商、角、徵、羽组成的民族五声调式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曲调,管弦丝竹,琴瑟和鸣,更是承载着民族文化长久以来演变发展的人文、历史以及情感。

(二)信息时代下民族音乐的传播特点

民族音乐的传播具有地域性。由于文化产生依赖于一定范围的地理环境,文化的展现就会呈现出地域性的特点,民族音乐也不例外。对于文化的筛选与提取也存在地域性的差异,不同民族发展出来的民族音乐也带有地方特色。互联网信息时代下,不同地域的文化所传递的信息也是不同的。例如中西部地区的山歌以及劳动号子均是在农民劳作的环境中产生的,带有鼓动与激励的作用,而越剧中的代表作《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等等也具有显著的叙事性特点。在传播过程中,这一系列的典故与特色也逐渐沉淀下来,成为不同地域的显著性特征。

民族音乐的传播具有差时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覆盖,信息的传播变得不再复杂,数字化音乐也让文化之间的传播变得简易。互联网的传播具有即时性,虽然互联网技术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信息传播,但是由于民族音乐的产生距离这个时代还是有一定年限的,不同时代的人们有着不一样的审美价值观,那么对于音乐的选择就会偏向于新时代的潮流音乐。为了保证大众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到最新的数据,平台在传播信息的时候会倾向于受众广泛的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的份额便会缩小,所以需要加深对于民族音乐的关注。

民族音乐的传播具有交互性。在还没有信息化覆盖的时候,民族音乐的传播主要依赖于口口相传。随着人口迁徙与流动变迁,民族音乐的文化也随之发生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于信息的交流与扩散,也促进了民族之间的文化变迁。但是由于当时时代的特性,人们的信息交流与传播相对简易,资源也容易流失。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信息的传播不再是单方面输出,而是多方互动,教学相长。人们通过App平台,可以有效的反馈个人意见,帮助信息整合与修改,便捷民族音乐的传播,这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民族音乐的传播具有创新性。在流行音乐占据市场大环境的今天,民族音乐如果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进行创新。当然,并不是为了迎合市场的发展做出没有原则的改变,而是要利用科技手段将民族音乐在不改变内在本质的条件下创新内容与形式。要注重民族音乐与新媒体的结合,切忌过于商业化,利用新媒体技术为民族音乐添加新的元素。

民族音乐的传播具有多元性。随着互联网模式的兴起,民族音乐的传播已经不再是单一的“一向多”传播,而是融合了多渠道进行传播,这样一来,可以覆盖大面积的受众,更加有利于平台向不同喜好的听众传递不同种类的音乐。这种个性化的传播使得平台对于受众的划分更加精细化、定向化,就更能在第一时间内为听众传播更有实际意义的音乐作品。

(三)当下民族音乐的传播情况

音乐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也占据着文化产业市场的一片天。民族音乐是文化之精华,民族音乐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指引,也需要与现代化的实际相结合,互联网时代虽然推进了信息化进程,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但却也催生了许多同质化的作品,创新就成为当下时代新的代名词。民族音乐的传播发展需要不断突破,不断挖掘,努力创造出既与时俱进,又凸显民族文化精粹的好作品。同时,民族音乐需要利用自身的独特性与民族性,让文化更快、更好的普及给中西方不同国家的人们,让中国的民族音乐进入大众视野,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助力。

二、民族音乐的传播困境

(一)人们的审美观念随时代发展而改变

人们对于美的选择在跟随时代改变。大家更多的倾向于选择满足个性的主流音乐,而跨时代的民族音乐由于年代时隔久远,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使得大众无法像感受潮流音乐一样的感受民族音乐,就会出现一种接受无能的情况。民族音乐在当今时代本身属于边缘文化,虽然拥有其独特的魅力,但终究无法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并不像流行音乐那样拥有一大批忠实受众,像民族音乐这样非主流文化跨时代后容易被掩盖自身的光芒,从而限制了它的传播与发展。

(二)商业化模式中的民族元素未能深入根本

现如今的音乐形态发展多姿多彩,平台为了丰富人民大众的业余生活提供了多样化的模式,各類音乐综艺竞相迸发。例如《声入人心》将美声、歌剧、音乐剧等小众音乐融入到节目中,获得较高的收视率和受众反馈,这类综艺节目是在传统音乐节目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与开发。但目前这种商业化的综艺节目对于民族音乐的涉及点还是少之又少,许多中国风音乐穿插利用中国民族元素为歌曲润色,一定程度上是进行了创新,却未能对其根本的特性进行探索与发掘,纯民族音乐的传播率低。

(三)民族音乐的传承人才培养缺失

目前国内从事民族音乐研究的人员较少,大众对于传统民族音乐的欣赏较为局限,新一代年轻人甚至认为民族音乐十分俗套,不能与他们的当下活力四射的气质相符。他们更加愿意涌入人潮中跟流行音乐“死磕到底”,尽管该行业已然千军万马。受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大量人才涌入新兴的潮流音乐行业,民族音乐的市场急剧缩小。缺少了市场的支撑,很少有人愿意从事民族音乐研究,从而导致人才紧缺,民族音乐的传播就再次陷入困境之中。

(四)民族音乐的传播内容缺乏创新

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人们对于民族音乐的审美认识也不同,直白的把民族音乐放到听众的面前,鲜少可以引起共鸣,更无法达到共情的目的。那么,受众从根本上就很难自主能动性的欣赏这类音乐,如何将传统的民族音乐与当下人民大众能接受的潮流文化相结合,丰富民族音乐的内容,使民族音乐散发独有的魅力是急需解决的难题。

(五)民族音乐的传播形式有待突破

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下,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便捷,但网红音乐集聚,覆盖了大面积的听众,各大平台利用算法推送用户喜爱的类似音乐以获取更大利益,流行音乐的市场之庞大,以至于吞噬了类似于民族音乐这种小众音乐的生存空间,各平台商家之间的竞争垄断,使得独立音乐人的生存环境变得狭小,民族音乐更加失去了市场竞争力。那么,如何突破现有的困境,寻找新的出路也是需要思考的。因民族音樂的现存量无法与竞相迸发的流行音乐想抗衡,再加上不具有独特的吸引听众的形式,搜索点击量低,平台无法向听众精准传播。

(六)民族文化普及推动力尚需加强

目前我国实行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的进行教育。但是由于我国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导致教育资源的分配也不均匀,南北差异以及东西差异明显,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的美育还需要再强化。音乐课堂上的民族音乐教学普及多数也只停留在最浅的知识层面,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了解较为片面,而且这些新一代的群体也更加愿意关注潮流文化,希望走在时尚前沿。如此,民族音乐的传播与发展便失去了这一类活力四射的群体。

三、民族音乐的传播路径探索

(一)加大传播的扶持力度

现如今主流音乐攻占市场,斩获一大批忠实粉丝,为了让民族音乐得以发扬,必须要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一领域,需要泛众化的传播。那么,相关部门加强对于民族音乐的扶持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拥有了政策的加持,为民族音乐的传播规范路径,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扩散让民族音乐发散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人们得以在最方便快捷的领域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潜移默化,长此以往,深入人心。应当深入挖掘最具代表性的民族音乐,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代步伐一致,才能让广大听众接受民族音乐,欣赏民族音乐。

(二)保护地域民族音乐特色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五十六个民族,要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保护地域性的基础上能动性的创新,发展多元化的民族音乐,打造新颖的具有品牌文化的民族音乐是值得被期待的。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审美趣味、音乐形式等,祖祖辈辈传承下来就形成了地域独特的文化成果。例如2019年的正午阳光出品热播剧《都挺好》中穿插苏州评弹,虽是一部现代都市剧,却是展现当代家庭纷争的生活琐事,苏州评弹的出现营造出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小家庭的气息,富有浓郁的人文情怀。三弦与琵琶相互配合,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苏州评弹的关注度也骤然提升。苏州评弹于2006年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剧中将苏州评弹与剧情穿插,既为剧情增添了不同的味道,又为民族音乐的传承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三)培养民族音乐的传承人

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关于大力推进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实施音乐人才培养计划,企业需要加强与各高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多类型的复合人才。我国的各大音乐高校正是音乐人才的摇篮,应当鼓励对于民族音乐的探索,完善师资队伍。特别是我国偏远地区的师资建设,应当鼓励人才支教,为更多偏远地区的人带来专业的知识技能,便捷民族音乐的传递。同时,应当整合民族音乐中的优质资源,做好民族元素的统筹工作,着力有效开发的同时给予一定程度的保护。

(四)挖掘民族音乐内在元素

我国的民族音乐一直以来都是具有独特的曲风与曲调的,在学界也具有一定的地位。近几年,流行音乐的发展也不断有民族元素的身影出现,且日后流行音乐的发展与民族音乐的元素有着不可分割的亲密联系。流行音乐的强盛发展有着民族音乐元素的依托,民族音乐要想发展,自然也不能固步自封,应当多探索民族音乐的内在含义,深入到各民族人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底蕴,才能更好的将民族音乐的最精华且最具意义的元素挖掘出来,为民族音乐丰满羽翼。

(五)打造精准有效传播渠道

民族音乐的传播仅仅依靠互联网的数字传播是无法荡起太大涟漪的,需要借助特殊手段进行辅助。因为流行音乐对于时代发展的切合性,可以调动大部分流行音乐的爱好者,那么如何使将这么一大批听众分流出来,使得另外一批喜爱民族音乐的听众免受平台网红音乐推送的干扰也是一个切入口。针对这一问题,可以打造专业性的自媒体独立平台,树立精准的传播渠道,方便对民族音乐检索的甄选,同时完善用户的反馈渠道,真正实现音乐之间的交流互动,鼓励受众参与,而不是单方面的传播,这样更利于民族音乐的发展与传播。为了将民族音乐普及深入平常百姓家,提倡公共文化服务就十分重要,可以利用城市与区域民族优势宣传民族音乐,更好的为人民大众服务,培养民族音乐的一大批潜在受众。

(六)在传承的基础上再传播

民族音乐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是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所在。培养新一代的民族传承者应当从基础教育着手,在日常的美育中更新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加强对于民族音乐的教育,深入感受,保护民族音乐的内在精华,为民族音乐传承做好充足的准备。所以在各大院校中,加强对于民族音乐的深入教育,多设立民族音乐培养的相关课程,从民族器乐以及民族唱法上下功夫,培养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带动民族音乐的蓬勃发展,保留民族音乐的独有特色。

四、结语

本文围绕当下民族音乐传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民族音乐的传播需要积极探索路径,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结合新时代的特色创造新的作品,为民族文化增添光彩,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注重民族音乐的内在涵养,用更加专业的眼光研究民族音乐,为民族音乐的发展开辟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曾遂今.音乐传播的时空关系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8(01):41-53.

[2]曾遂今.音乐传播新探[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6(02).

[3]李丽,肖英群.传播学视域下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路径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8(10):62-66.

[4]银卓玛,拥巴.“一带一路”与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巴基斯坦藏族后裔的跨界研究为例[J].中国音乐,2019(01).

[5]杨丽霞.基于新媒体的民族音乐传播策略[J].北方音乐,2019(19):244-245.

[6]袁玥,杨青.新媒体时代与中国传统音乐传播问题[J].音乐传播,2018(02).

[7]李雪莲.论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的传承[J].黄河之声,2019(04):84-85.

猜你喜欢
传播路径信息化时代民族音乐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传播的路径研究
都市报传播城市文化的创新路径
新媒体时代科普类微博的传播路径探析
信息化时代的财务管理变革分析
高职英语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