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晶
随着我国同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日益频繁,以及出国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我国高校英语、日语、德语、俄语和法语等外语专业蓬勃兴起。近年来留学德国学生也日渐增多,使得德语教学质量成为学生和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但是目前高校德语教学重点依然放在语法、词汇和语言发音等方面,相对不重视跨文化语境下的跨文化综合能力的培养。部分留学德国的理工科学生对德国文化一无所知,他们学习德语最大的障碍就是德国文化知识的欠缺,德国人的严谨的工匠精神和对规章制度的严格遵守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当今信息科技时代,外语教学已经明确把跨文化能力作为培养目标之一,高校德语教学也应该把跨文化能力培养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始终,如在视听课程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些德国原声电影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德国文化。尤其培养大学生跨文化意识更为关键,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多读德国文学作品,多听德国音乐,多看德国原声影视剧,充分了解中德两国文化与语言的明显差异,再结合交际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培养他们的德语视听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作为高校德语教学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语言作为中德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积极探究跨文化能力培養策略和措施,以培养学生德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构想下要想实现中德合作共赢和共谋发展,重塑中国国际形象和经济新格局,就需要培养大量德语综合运用能力强的人才。为此,由马珊珊撰写的《跨文化视角下的德语教学研究》一书,对信息科技时代德语教学中跨文化能力培养方法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者站在跨文化视角下对德语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进行了创新研究和系统分析。作者从语言与文化着手阐述了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德语教学理论,通过德语教学的语用、文化语境、语言对比和翻译方法等,重点阐述了跨文化德语教学及跨文化能力的培养问题。尤其对于那些机电专业大学生来说,通过德语的熟练掌握可以充分了解德国机电技术领域的优势,学习德国先进的机电技术为我所用,以促进我国同德国机电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德语作为中德两国交流与合作的重要语言工具又是德国文化的载体,作者在分析了传统德语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基础上,论述了跨文化交际成为德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
作者认为:通过创新传统德语教学思想理念,在沿袭德语传统学习注重基础词汇和语法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跨文化的德语教育,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文化敏感性,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德国传统文化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作者认为在跨文化视角下的德语教学还应当以本国文化为基础,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中德两国文化差异导致的语用失误论述,强调在实际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两国传统文化的实际情况进行翻译,从而强调了文化对语言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摒弃文化偏见重新认识德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优点。同时,还要创新德语教学内容与模式,注重提升大学生的德语听说和阅读水平;还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开放性在德语教学中的优势,通过互联网搜索德国文化的视频和图片资料,以帮助学生了解德国传统文化知识;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进行德语教学,可以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还可以请德国国籍教师为学生授课,通过外教这种地道的德国口语教学环境,加强学生德语母语的熏陶和口语交流,锻炼大学生的实际德语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从实践角度提高大学德语课堂教学质量。总之,本书具有视角独特新颖、与时俱进、逻辑结构合理、语言通俗易懂等特点,可作为德语专业本科生的参考资料和从事德语研究的工作人员阅读。
在书中,作者首先阐述了语言与文化基础知识,旨在让读者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但是文化又需要语言进行传播和传承,两者之间是互相沉淀、相互辅助的关系。由于语言是一个地区的精神文化符号和载体,而物质与精神文化又是一个地区长久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因此,地区不同语言和文化也各不相同。作为一个民族精神标志的语言系统,代表着该民族的社会风貌与形态、道德观念与自然地理等,这就要求大学生学习德语不能片面孤立的去学习,只有通过彻底了解母语国家的文化,才能真正透彻地去学习和掌握这门语言。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论述了跨文化交际理论,如差异与冲突理论、适应与通融理论、身份与认同理论、权力与合法性理论等,对这些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是学好德育的关键。其次,概述了跨文化德语教学理论。作者深入研究了我国国内跨文化德语教学情况,如德语教学理论、跨文化德语教学模式和德语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等。接着对跨文化视角下的语用进行了分析,在概述了语用学理论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语用交际能力和中德文化差异下的语用失误等问题。
第三,在跨文化视角下对汉德两种语言进行了对比分析。如汉德语音与音位对比、语素与词的对比、汉德句法对比、汉德语篇对比等。通过两国语言的语音、音位、语素、句法、语篇等元素分析,使读者了解和掌握中德语言的各自特点和区别,以免在学习和运用过程中造成语用失误问题。然后论述了跨文化视角下的德语教学的新方法,如采用情景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和项目教学法等,这些新型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优势,取其所长,避其所短,以充分调动德语课堂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第四,论述了跨文化视角下的德语翻译教学。在介绍了翻译理论、翻译教学法、翻译课程的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跨文化视角下的德语多媒体与网络教学,采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大大拓展了德语教学空间和形式,开拓了大学生的学习视野,利用网络可以整合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而获取更多的信息。最后,论述了德语教学中的文化语境教学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在阐述了语境与文化语境、 跨文化能力、德语教学中跨文化能力培养原则等理论基础之上,进一步阐述了如何运用文学作品和电影进行语境化教学,介绍了德语教学中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方法与融入方式,阐述了德语教学中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等。
众所周知,外语教学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灵活地应用语言与外国友人进行交流、沟通与互动。在德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首先就是要将德国文化融入其中,没有文化的语言学习是枯燥乏味的,也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没有很好的跨文化知识作为基础,在使用德语交流过程中也往往会闹出笑话和误解,抑或造成尴尬或失误,对国际间的交往极为不利。加强中德两国的经济、文化、贸易和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就必须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优秀德语人才。在这个信息科技时代,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教育的需求。笔者认为要从跨文化外语教学理论出发,结合我国目前德语教学现状和大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从师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教学模式的创新、教材的编写、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等各个方面加以探究。让大学生明确跨文化能力就是指在面对德国文化这种异文化行为、态度和预期时能够灵活冷静应对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跨文化交往、交际、沟通和保持自我认同的能力,在了解德国的政治、经济、风俗民情、宗教信仰、地理山川和人文环境等基础上,能够顺畅流利地使用德语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帮助大学生理解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概念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构建德语教学模式体系和采取各种方法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首先,不妨采用具有实践意义的情景化教学方法,使枯燥单调乏味的语言学习转变为充满乐趣和创造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这种注重学有所用的教学方法重在学生积极参与和实践,这种交际式教学方法富有生命力,将语言知识与具体环境相结合,以沟通交流作为首要目的,注重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将学生作为语言载体,通过各种情景设置和展现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情景化教学关注学生对语言环境的反應能力,注重参与性和个体表现,从而达到教与学相辅相成的效果。情景化教学具有情景模拟、任务驱动和自主学习等缺一不可的三大要素,其实施方式体现在情景设置、任务制订和执行等方面,可以采用一种或多种方式的综合应用。情景化教学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形象实物化、场景现实化、课堂讨论、主题报告、团队合作和社团聚会等六种形式。德语情景化教学内容模块由德语入门、走进德国、交际德国、德语面试、德语应试能力和留德学习准备等六大模块组成,通过德语的学习诀窍和方法、语音模仿和语言特点等多方面的了解,从而掌握德语语法规律和德语思维;通过感知德国人的日常生活了解德国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通过模拟德国真实生活和学习场景全方位地体验德语母语环境,以提高德语的整体口语表达能力;再通过德语面试模拟体验以训练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树立自信心;通过模拟德语水平考试题型练习以掌握应试技巧;通过了解德国大学的自主学习的特点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抗压力和遭受挫折的能力,以适应德国的学习模式和要求,接受抗压力和挫折教育,为留德学习或交流交际做好充分准备。
其次,还要积极探究培养大学生德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和措施。鉴于目前我国高校德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听课情绪不高、学习效率低下、实践活动课时太少、文化知识基础薄弱、文化能力培养缺失、德语教材不完善、德语师资队伍建设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要积极采取一些相关对策提高德语教学实效性。积极转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加强中德文化知识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文化活动以促进文化能力的培养,不断完善德语教材内容,开展跨文化交际课程,把融合法和实践法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提升教材的实效性。教材内容要以德国大学为背景资料讲述德国大学的环境和课程设置,让学生对德国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有初步认识。第三,在基础德语听说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感和熟悉德语的语音语调,加深对语法、词汇和词汇的语用特点等方面的理解;完善教材相关内容以加强大学生德语文化能力培养,实现跨文化能力培养课程的动态化、场景化;注重德语课外活动实践培养他们口语表达能力,强化教师跨文化能力以保障教学的正常有效开展;充分利用互联网络信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拓展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渠道和开拓知识视野;积极营造浓郁的外语校园学习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外语实践运用能力。
书评人简介:
陈 晶,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