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写作教学植根生活沃土

2021-09-18 13:52胡蓉
课外语文·上 2021年9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活化小学语文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写作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内容,同时也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基本功之一,语文写作不但可对学生运用和组合语文词句的能力进行锻炼,同时还可增强其表达情感和叙述事物的能力,对其后续语文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和裨益,尤其是对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打好语文写作的基本功尤为重要。但不少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不大,同时在写作时存在写作内容苍白空洞、写作逻辑混乱跳跃的情况,与其认知水平和语言积累有限有关。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去学习,去寻找适合自己习作的素材,激发其写作欲望,丰富其情感表达,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语文写作的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25-138-03

【本文著录格式】胡蓉.将写作教学植根生活沃土——谈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J].课外语文,2021,20(25):138-140.

随着现代社会教育思想的转变,许多教育工作者认为教育的最好方式不在于被动灌输和填鸭教育,而在于主动学习和灵活思考。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让学生明悟生活的变化,而我们的日常生活时时刻刻都在变化,而在这些变化中无处不存在教育意义,教师应在充分理解和领会生活化教育的思想的前提下,将其合理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明白生活就是写作的来源,是孩子们最好的启蒙老师,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和素材。语文写作因生活而来,更应该回归到生活中去,因此一篇优秀的作文,应是对日常事物的升华感悟,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使其在生活中找到写作灵感,激发其写作动力,提升其写作水平。

一、小学语文开展生活化写作教学的意义

(一)突破学生作文写作的瓶颈

语文教学的普遍难点在于写作,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语文知识本就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因此要想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就必须提升其共情能力,只有学生在真听真看真感受时,才能写出动人心弦的好作品。然而如何把握情感,却是最难教授的,即便教师通过口述的方式进行详细讲解,学生也无法产生情感共鸣。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积极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通过构筑虚拟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真正地体会情感表达。这主要是为了配合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较差的特点,以此突破写作瓶颈,增强写作自信。

(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虽然是一门抽象学科,但实际上教学内容极为丰富,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还应该注重对其人文素养的熏陶和培养。当学生拥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时,其情感表达能力也会较为丰富,同时这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使其感受到语文学科的文化魅力,激发其想要用文字表达的欲望,并在语文教学中,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拉近学生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促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充分明悟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其整体的人文素养水平。

(三)提高写作水平和教学质量

通常情况下,一篇动人心弦的文章往往并非因为作者的写作技巧有多么华丽和高超,而是作者通过文字向读者传递出了真情实感的表达,让阅读它的人产生了共情心理,跟着文章的发展走向,读者的内心情绪也随之一波三折,最后产生思想共鸣与精神升华。这样的作品往往将情感表达作为核心枢纽,以朴实简单的文字作为表达形式,乍看之下没有什么,细看之下却是气象万千,内容丰富,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灵活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融入课堂教学中,集中其注意力,激发其好奇心,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促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二、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开展对策

(一)拓展阅读空间,丰富语言积累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短短数言竟言简意赅地道出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更是说明了良好的写作离不开大量的阅读,没有阅读积累的文化功底,写作就不可能有坚实丰富的功力,小学生作文写作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写作空洞无神,内容苍白无力,正是与其缺少文章阅读息息相关。而既往的課标中也要求学生必须通过阅读来提升个人思维能力,拓展世界观和学习前人经验,以此来提高自我的写作水平。因此,小学阶段的学生要想写出优美的文章,就必须通过阅读大量的课外书来实现。这是因为小学生的世界观、思维表达普遍较为局促,缺乏生活经验,而阅读大量的优秀文章可以快速提高自己的文字审美能力,丰富自己的情感表达,以此提高自我的写作水平。但是,写作是对字词的组合和应用,是内心表达和语言表达的一种方式,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机结合阅读和写作,将写作根植于阅读这片土壤中,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积累写作的营养和要素,从而持续提高写作水平。

1.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家庭是孩子最好的“课堂”,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家庭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意义重大,可以说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能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如果家庭中只有充盈的物质条件,而缺乏精神教育,那么同样也无法让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家长要为学生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让书香气息散落在家庭的每个角落。比如教师可以建议家长为学生特地开辟一个“读书天地”,引导家长经常抽时间陪孩子一起阅读书籍,这样也会让孩子更有动力,进而提升阅读表达能力,加强写作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举办公共课堂或亲子活动为营造良好家庭阅读氛围打下基础。另外,要求学生每日阅读一小时课外书,将阅读教育由学校延伸至家庭,并采取星星贴纸作为打卡奖励,以此激励学生主动和积极阅读。

例如,在教学完课文《女娲补天》后,教师可以以“探秘中国古代神话”为主题,在班级中组织亲子阅读活动,让每个学生和家庭可以选择一则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进行分享式阅读,并让每个学生自己总结故事内容,说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然后大家一起投票评选出“书香家庭”。举办亲子阅读的意义在于培养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家长可以通过故事中表达的内涵,来给予孩子教育和思想启蒙。而大量的阅读,不但可以刺激学生的思维活力,还可以锻炼其思维表达和逻辑思考能力,并在文章阅读过程中逐渐养成积极向上、阳光乐观、不畏艰难、勇于斗争的价值观。阅读本身也是一个边读边理解的过程,读得越多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会越强,对其写作方面的素养培养也是大有裨益的。同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所思所感都会反馈在写作上,既培养了学生的文字感悟能力,还能提高其人文素养,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得以提高。

2.营造良好的班级阅读气氛

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学校,在写作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和勤于动笔的习惯,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充分营造班级阅读环境。例如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作为阅读课,在阅读课上,教师与学生可共同分享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举办阅读分享活动和班级淘书会,促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和热爱书籍的习惯,并开展制作手抄报活动,要求学生在每读完一本书后,可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制作成手抄报的形式,这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阅读书籍的理解,而且可锻炼其动手能力。同时,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摘抄优美的词句片段,积累丰厚的语言底蕴。同时教师还可将制作精美的阅读卡上传至班级群,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为写作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在每天早自习,可指导学生诵读优文佳作,提升其美学鉴赏能力,丰富其情感表达,从而提升写作能力。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生活万花筒》这一习作要求,以《我家的杏熟了》为示范,进行手抄报的编绘。教师可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点滴小事,并以手抄报的形式记录下来,具体内容任意发挥,不加限制,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小事,并将其一件件地填充在手抄报的过程不但能够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细微事物的能力,还能够丰富其逻辑表达、图文表达能力,并且设计手抄报不但要求排版整齐美观,更要求其具备一定的美学鉴赏能力。同时在设计手抄报的过程中,还需要学生查阅大量文献,摘录优美词句,这不但是其对优美词句的组合运用的考校,更是考验其对文体的统筹运用能力,不但增加了阅读量,同时提升了写作能力。

(二)丰富生活体验,注意积累素材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由此可见,写作与生活根本就是一根同体,密不可分。如果作文中缺乏生活气息,那么势必难以引发读者共鸣。因此要想解决学生写作时文思艰难、语言苍白这一问题,就应该积极地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生活,引导学生充分走进生活和体验生活,在写作中融入生活气息。那么该如何通过组织生活来开展写作教学呢?

1.丰富校园活动

首先,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的时候,应该充分抓住小学阶段学生好奇心旺盛和爱玩好动的天性,举办具有文化特色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在校园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因此,教师在开展作为教学的时候要密切利用我国传统文化节日,如端午节、清明节等,比如在端午节前夕,教师就可以端午节为题在班级举办相关活动,教师可提前准备好包粽子的材料,然后班级的端午活动中,教授同学们包粽子的方法,还可邀请学生家长与学生一起同乐。在包粽子期间,教师还可不失时机地询问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如无学生能够回答,就亲自讲解端午节的由来,使他们了解到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存在的。这样做不但能够为学生枯燥的学习生活注入新鲜的活力,还增进了师生及家长间的关系,同时可帮助其积累大量写作素材,丰富写作内容。

2.丰富校外活动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而写作就是让学生记录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丰富学生的校外活动,展开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促使其用心感受和体验社会生活,记录社会活动中的见闻,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积累写作的有关素材。例如,教师可通过春游或秋游活动,带领学生充分感受自然和亲近自然,带领学生认识多种多样的花草树木,带他们了解生物的成长过程,并了解昆虫鸟兽的生活习性,还可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如街头义卖活动、人道义工服务等。在这些社会体验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但体验了劳动的滋味,同时又为自己的写作累积了丰富的素材。

3.回归生活,用心感悟生活

《义务教育语文课标》中指出五六年级的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观察生活的习惯,要积极地丰富自己的见闻之路,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由此可见,让学生回归生活,感受生活的意义是进行写作的基础。目前,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个个受到家里长辈的千宠百爱,不知道什么是父爱母爱,认为父母的爱就是一味地付出,自己应该理所应当地接受这份爱的付出,不懂得体会父母的辛劳,以至于许多写父爱或母爱之类的作文总是那么的千篇一律,如“雨中送伞”“苍白鬓角”等,写作套路空洞、苍白,缺乏真情实感。造成这样的批量水文的原因在于学生从未细心观察过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平日的生活中,总是父母一味地付出,自己一味地接受,却从没有想过自己能为父母做点什么。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可布置一篇以《我能为您做点什么》为题目的作文,要求学生为父亲、母亲、奶奶、爷爷、外公、外婆等做一些事情,可以是洗脚、捶背、散步等,事情不限,并将这件事情记录下来,写成作文,以此加强学生的实际感受,激发其创作欲望,丰富个人的情感感受,真正地珍视情感付出,提高写作水准。

三、结语

生活是写作的来源,脱离了生活的写作,必然是空洞苍白且乏味的。要想让学生写出情感真挚、沁人心脾的好文章,就需要将作文教学植根于生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去体验、去感受,将自己的生活点滴通过文字记录下来,逐渐养成热爱记录、写作的习惯。同时以“引路人”的角色,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引和鼓励,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有效培养其文学素养,如此才能让学生敢于创作、乐于表达,真正将生活书写,并感受生活之美好。

参考文献

[1]朱应芳.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实践[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3).

[2]李雪飞.以文为媒,生活教学——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生作文輔导(读写双赢),2021(2).

[3]杨勤家.回归生活 灵动作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10).

[4]黄凌燕.探究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作文中的应用[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20(12).

[5]沈业标.关于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天津教育,2020(32).

作者简介:胡蓉,女,1991年生,江苏苏州人,本科,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生活化小学语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