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赛妮
(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3)
双相情感障碍属情感性精神障碍范畴,以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是同时发作为特征,能够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对患者正常的工作学习造成影响,给患者及其家庭带了沉重的负担。由于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于起病前或多或少的存在抑郁发作的迹象,因此往往容易被误诊为单项抑郁症。该类患者在采用药物治疗后,不仅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极有可能引发躁狂,导致患者病情加剧。近年来,随着医疗工作者对于情感障碍研究的加深,对于该病的治疗也逐渐由抗抑郁治疗转向抗精神病治疗,立足于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而言,认知功能的恢复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除坚持药物治疗以外,也要施以良好的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本研究旨在对系统护理干预应用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发作患者中的价值进行探究分析。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7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0∶15,年龄最小者32岁,年龄最大者75岁,平均年龄(45.10±11.70)岁;试验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19∶16,年龄最小者34岁,年龄最大者72岁,平均年龄为(47.30±11.4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由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药物治疗,以碳酸锂及利培酮为主。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常规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包括日常护理、安全护理、体征观察、用药指导等方面。试验组研究对象于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修养环境,统一着装,举止得体,以温和、亲切的态度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保持病房内干净整洁,使患者能够拥有一个愉快的心态,积极接受治疗及护理工作;加强对于患者的心理辅导,定期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建立尊重互信的护患关系,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尽可能满足患者合理的需求;根据患者的年龄、性格、文化水平以及兴趣爱好等引导患者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并对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评估,对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积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告知患者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过程中所需关注的健康问题,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以及自我管理能力;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于患者的情感支持,安排患者家属前来探视,并向患者家属简要介绍患者病情以及沟通交流的技巧,协同患者制订切实可行的日常活动计划,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文体活动,转移患者注意力;通过交谈、引导、启发等方式来帮助患者纠正错误的认知,提高患者认知的正确性;护理人员需定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视患者的而实际情况组织患者开展各类活动,并在活动结束后对于患者的表现予以点评,以肯定及鼓励为主,以维护患者尊严;最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思维功能训练,让患者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使患者的思维功能趋于活化。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以及智力情况进行评分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认知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间记忆、记忆商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间记忆、记忆商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分,±s)
2.2 两组智力情况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言语智商、操作智商、智商分别为(101.1±16.8)、(101.6±16.9)、(101.3±14.1)分,试验组言语智商、操作智商、智商分别为(103.4±16.2)、(102.5±17.4)、(101.8±16.8)分,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言语智商、操作智商、智商分别为(101.8±15.6)、(102.7±16.3)、(103.4±14.6)分;试验组言语智商、操作智商、智商分别为(107.4±14.5)、(111.6±13.4)、(110.6±15.2)分,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双相障碍是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一种,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多认为该病的发生多与生物、心理以及社会等因素相关。根据该病发作特点的不同,可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亦或是混合发作。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表现主要有:①心境处于一个十分高涨的状态,自我感觉良好,情绪亢奋,整日笑逐颜开,对于周边人群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能够引起一定程度的共鸣或是哄堂大笑。不过患者虽然处于这种状态,但情绪缺乏稳定性,时常变幻,或嬉笑愉悦,或激动暴怒。部分患者甚至存在强烈的愤怒特征,表现出敌意,或是出现攻击性行为,不过通常很快就能回复喜色,并及时赔礼道歉。②思维活跃。多数双相障碍躁狂患者在发病时往往思潮涌动,冒出无数的目标以及计划,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甚至出现言语无法与思维保持一致的情况,动辄神采飞扬,手舞足蹈,即便口干舌燥,仍要说个不停,不过所谈论的内容大多是空话,内容并不实际,或是在谈论过程中莫名其妙的变换主题,表现出颐指气使,不可一世的模样;再者是精力旺盛,活动频繁。患者在处于躁狂状态下,往往不知疲倦,涉猎甚广,动作迅捷,看似一派忙碌,好管闲事,实则半途而废,一事无成,言行表现出随心所欲的状,行事不计后果,注重个人仪表,强调修饰,以哗众取宠为乐,专横跋扈,举止轻佻。③躯体症状。多数双相障碍躁狂患者通常面色红润,双目有神,心率较之常人为快,瞳孔放大,睡眠时间减少,入睡较为困难,容易惊醒,睡眠缺乏规律。食欲旺盛,暴饮暴食,进食不规律;对异性的兴趣更加旺盛,性欲亢进,甚至不乏性生活无节制的问题。除上述症状以外,双相障碍躁狂患者可能也存在如下症状,如注意力分散,极为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部分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甚至可能出现幻听、幻视的问题,伴有攻击性行为,少数患者或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一般来说,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社会功能大致处于正常范围内,即便病情发作也不易为人所察觉,也不会达到严重影响患者社会功能的地步。
目前,对于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治疗需秉承个体化原则、综合治疗原则以及长期治疗原则,以抗精神治疗为主,对于部分急性重症躁狂发作患者可辅以物理治疗,如改良电抽搐、重复经颅磁刺激等。在治疗药物的选择方面,包括碳酸锂、利培酮等,其治疗效果尚可,对于双相障碍躁狂患者认知功能损伤也具有一定的疗效。本研究采用上述药物进行治疗,患者的躁狂症状得以缓解,但其认知功能指标并未得到明显的改善。有医疗工作者认为,情感障碍与双相障碍之间具有互相促进的作用,无疑会抑制药物功能的发挥,用以解释这种现象,从理论上来说是成立的。
在精神疾病的护理工作中,系统护理干预是较为理想的一种干预方法,包括精神干预以及认知功能康复锻炼两个部分。从精神干预的角度来看,主要是营造良好的环境,给予患者人文关怀以及心理支持,提高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信赖,更加乐于接受治疗及护理。在认知功能康复锻炼方面,主要集中于思维训练、记忆训练等,这也是系统护理干预在精神疾病护理工作中的常用方法,在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效果。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试验组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以及智力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发作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升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