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城市语言景观研究二十年
——基于Citespace数据的总结与展望

2021-09-18 10:16唐东旭纪小清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语料景观社区

唐东旭,刘 倩,纪小清

(1.四川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2.南京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社会的发展左右着语言使用群体的话语选择与使用偏向,而语言使用则反作用于社会经济、文化与政治制度的发展。作为语言学交叉学科的研究热点,“语言景观”研究来源于对社区语言使用的考察。Rosenbaum et al.[1]对特定社区内语言的使用强势情况对比分析拉开了语言景观研究的序幕。而在一个社区内,通过公共场所的标语以及相关地名和店名的确定,共同形成了某一特定领域、地区或城市群的语言景观[2]。语言景观可以展现在一个语言社区内部的语言使用情况,对语言使用的动态考察不仅仅是从话语到意义的跨越,更是对语言社区内部语言使用倾向的判断。而在“语言景观”背后,显示的是当地国际化水平与各种语言势力对比的结果。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双语制和多语制的发展情况决定着语言社区内部的未来语言使用倾向[3]。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在特定时期内某种语言所代表的群体所处的国际地位。同样,特定地区的语言政策也会决定着当地语言景观的呈现。在中国,城市语言景观较为丰富,可以较好反映出语言社区的语言使用情况与“语言权力”的权衡结果。通过对中国近20年来城市语言景观研究以及城市多语制规划的研究成果的梳理,可以更好地体现国内语言景观研究的动向,反映出当前研究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为今后特定语言社区的语言景观建设提供一些建议,更好地与社会文化发展和谐共行。

一、城市语言景观的界定

语言景观的研究从本质上来说是跨学科的,通过人类学、文化学、历史学、政治学和语言学的角度都可以对其进行阐述,但是,对特定符号背后所负载的语言学范式和文化意义才是研究的落脚点。那么,到底什么是语言景观呢?城市语言景观又是什么呢?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废弃塑料托盘回收利用仿真分 析 ……………………………………… 赵 林,顾巧论(52)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说,“语言景观”是由Landry和Bourhis在1997年提出的,他们认为,出现在公共地区的标语、广告牌以及各种街道名等构成了特定语言社区的语言景观。这些公共景观可以体现出一个地区的语言使用倾向。而这些语言景观必须是公共的,且须以书写形式体现[4]。虽然在考察一个语言社区的语言使用情况时,口头语更能及时体现出当地语言选择偏好,但是,只有书面语才可以完整记录一个社区的语言偏好变化,从而折射出其背后的经济文化效应。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标语不仅仅以本族语形式出现,所以,Gorter[5]认为,语言景观是多语研究下的一个变体,它体现一个社区对多语制的接受程度,并且反映出特定社区内的语言权势情况。Jaworski &Thurlow[6]则提出,语言景观是通过文本为媒介,通过空间、视觉、语言等多维度构建的语言生态系统,它可以实时反映出特定语言社区的内部倾向动态变化。总的来说,语言景观指的是在公共场所内所出现的以文本为媒介的体现特定语言社区语言选择倾向的一种集合。

城市语言景观,顾名思义,指的是对城市内部公共场所公共设施所出现的语言景观进行考察。Spolsky[7]指出,城市的语言景观是各种语言,不管是多语还是单语内部竞争后的成果,而语言景观最后所呈现的结果便是该语言社区的语言生态。

由360度螺旋射孔改为定向射孔。在井间距较小的地方实施定向单面射孔,在井间距较大的地方延主应力方向实施双面射孔,减小了近井弯曲摩阻,降低多裂缝可能性,有效解除近井地带污染,且具有一定的压裂效应和造缝功能,减小压裂波及邻井风险。

最后,国内语言景观研究也呈现出以应用为导向的特点,从而展现了从理论分析到指导翻译实践、提升语言服务质量、树立语言规范的应用性发展特点。韩伟、黄嘉乐、唐仪婷[16]以广州沙面岛的公示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目前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漏译、拼音翻译、错译三大问题,并提出了借助副文本、制定统一翻译标准等改进措施。陈元飞[17]以西安大慈恩寺内汉英对照简介为例,分析了语言景观中的译语重构现象,并总结出语言景观翻译中“减编增改”的重构译文手段,以达到有效的语言服务目的。邱莹[18]通过研究上饶市自下而上(商店招牌)和自上而下(景区标牌、路标等)的不同语言景观,分析其背后的社会语言状况,并探讨了该城市语言景观中拼写、用字及翻译的语言不规范的现象,呼吁在保持使用规范汉字的基础上,对景区和交通指示牌的文字进一步加强规范,避免影响城市文化风貌。

近20年来,国内对语言景观的研究集中于对城市范围内特定语言社区的语言景观进行分析,旨在发掘其背后所被赋予的经济文化意义,同时通过对城市语言景观的分析,了解当地语言权势分布情况,为下一步的城市语言政策建言献策。

其次,理论上的不足可以通过在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弥补来提高分析的效度。但是,在国内城市语言景观研究中,对语料的搜集单一化、碎片化和欠科学化成为研究的又一大挑战。在国内研究中,语料搜集大多来自田野调查和访问取证,语料搜集不全面且缺乏连续性,难以保证所搜集语料可以反映语言社区真实社会使用情况。葛俊丽[14]提出,国内城市语言景观研究的一个突出问题便是缺乏多模态考证,仅仅利用照片等方式难以完整反映社区语言景观。的确,在目前的国内研究中,大多数研究都只是着眼于单个城市单一领域的语言景观考察,没有综合全面性地对一个社区的语言景观进行梳理。街名、店名或者是旅游景点名等景观都是城市语言景观中极小的一个部分,单独考察不能完成对整个城市的语言风格和社会倾向的认定。此外,多模态分析已经成为社会语言学中一个较为科学且全面地分析方法,通过声音、录像和其他各种媒介构成的分析方法才可以更翔实地反映出城市内部语言发展情况[20]。此外,对城市语言景观的资料收集缺乏连续性,不能在历时上反应景观变化,进而也无法挖掘出背后的宏观影响因素。同时,研究者应该特别注意对一手资料的收集,避免过度使用二手资料,逃避田野考察,进而影响调研的科学性。

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从图5可以发现,国内语言景观的研究呈现出了具体化、跨学科、应用性三大特点。

(二)数据处理工具

本文采用CNKI文献计量分析工具(辅以Microsoft Excel统计工具)和CiteSpace科学文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前者从语言景观研究领域的发文数量及趋势、高被引文献这两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后者从研究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和关键词时区分布5个维度进行绘制及分析。两者结合得以呈现国内语言景观研究的演进过程及热点趋势。

(三)数据分析

研究领域中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与研究热点通常为正相关。通过CiteSpace绘制的共现图谱,可以直观呈现语言景观领域内的研究热点。以关键词为节点,节点字体越大,则说明该关键词出现频次越高,研究者的关注程度越高,国内语言景观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4所示。同时,根据图4的数据,国内语言景观研究关键词复现数前10列表,如表2所示。

图1 国内城市语言景观研究年度发文数量及趋势图注:图中2020年发文量截至2020年7月份。

首先,语言景观研究经历了逐渐窄化细致的过程。其间研究重点经历了从“全球化”到“公共空间”到“城市形象”到“道路名称”再到近年来具体的城市情况,如“南宁市”及“九江市”的转变。农朗诗[10]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为例,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城市语言景观风貌出现的区域化特征。其文从标牌使用的文字选择(中文、壮文、外文或方言字)为切入点,研究了南宁市语言生态格局的变化。韩佳庆[11]以实地搜集的江西省九江市店名为语料,分析了店名结构、类别及其反映的社会文化意义,并从中探寻了九江市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当地居民审美及价值追求三个要素。从较为抽象宽泛的全球化视角到以具体城市中的语言景观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发展趋势,说明国内语言景观研究正从纯粹的理论研究探讨向实证研究发展,国内学者已逐步将理论运用于实践,通过语言景观变迁考察具体语言社区中语言政策实施情况、社区内部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及相关人民的审美价值变化。

语言景观研究中的高被引文献前10位文献,如表1所示。表1数据呈现,被引数前10位的文献中,仅有1篇(即国内首篇以语言景观为关键词)论文发表于2014年前,其余9篇均发表于2014年后,印证了前文将2014年定为国内语言景观研究分界点的推断。但即使是该领域中最高引文献,被引数量也尚未超过200次,这说明国内的语言景观尚有待深化,需要学界更多关注。

表1 国内城市语言景观研究被引量前10文献列表

CiteSpace绘制的知识图谱可以构建聚类网络,直观地呈现语言景观研究领域内各位作者的影响力及其合作关系。在知识图谱中,字体越大说明该作者的发文数量越多影响力越大,作者间的连线说明彼此之间存在合作关系。国内语言景观研究作者知识图谱,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国内从事语言景观研究的学者以尚国文、付伊、徐茗、夏娜为代表形成了合作聚类,其余学者则多以个人发表的形式进行研究。

图2 国内语言景观研究作者知识图谱

与研究作者相似,研究机构知识图谱同样可以呈现语言景观研究领域内各研究机构的影响力。国内语言景观研究机构知识图谱,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目前,国内进行语言景观研究的机构中,发文量超过3篇的机构包括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安徽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吉林大学文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该研究领域中,上述机构取得的成果较其余机构更为可观,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研究潮流。

国内城市语言景观研究年度发文数量及趋势图,如图1所示。图1中数据显示,我国的语言景观研究起步较晚,潘秋玲于2005年发表了第一篇以“语言景观”为关键词的论文《旅游开发对语言文化景观的影响效应研究——以西安为例》。该文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探讨了旅游开发对目的地语言文化景观的影响效应[9]。2014年可视为该领域研究的发展关键节点。在2014年前,语言景观研究论文发表数量少,增长慢,其中2006年、2007年、2009年、2010年均无论文发表,2005年—2014年的9年间发表论文总数仅为7篇。这说明该阶段语言景观尚未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

图4 国内语言景观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表2 国内语言景观研究关键词复现数前10列表

从表2可以看出,“语言景观”的复现数最多,高达197次,说明约94.7%的文献采用了该词作为关键词。其次为“多语现象”,出现了14次。再次为“公示语”,出现了10次。再次为“社会语言学”及“语言政策”,各出现了8次。随后是出现了7次的“场所符号学”。之后是各出现了6次的“地理符号学”和“城市形象”。位列最后两位的是各出现5次的“全球化”和“公共空间”。除复现数之外,中心性也是反映不同关键词之间的关联状况。一个关键词的中心性越高,则说明它与其他关键词的关联性越强,在聚类中的重要性也越为凸显。从表2的中心性一列可以看出,“语言景观”的中心性位居第一,几乎与所有关键词都有关联。除此之外,“多语现象” “社会语言学”“全球化”“公示语”“语言政策”等关键词的中心性也较为突出,是该领域研究中较为重要的分支。

时区分布图因根据同一聚类下不同关键词首次出现的时间进行分布的,因此,可以清晰地呈现通过关键词展示的研究热点的历史演变进程。选取关键词复现数为大于等于2的数据,通过CiteSpace绘制了关键词时区分布图谱,如图5所示。

本文中所研究的数据均来自中国知网(CNKI),检索条件设置为“关键词=语言景观”或含“城市语言景观 社会语言学”,文献来源为“全部期刊”。因为对近20年的国内语言景观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且2020年尚未结束,所以,初步设定的检索时间为1999年—2020年。根据检索结果所示,国内论文关键词中首次出现“语言景观”一词为2005年,最终检索时间确定为2005年—2020年。通过删除其他与主题无关资料后,共得到208篇相关文献。数据截止日期为2020年7月10日。

图5 国内语言景观研究关键词时区分布图谱

2014年出现了两篇该研究领域内影响较大、引用量最多的论文,即尚国文、赵守辉两位学者发表的两篇CSSCI论文《语言景观研究的视角、理论与方法》以及《语言景观的分析维度与理论构建》。前者介绍了语言景观的研究方法、理论视角、发展前景以及挑战,全面展示了该领域的研究概况,为尚处起步阶段的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后者着重考察了语言景观研究的认识论基础、分析维度及其理论构建的状况,以期为国内学者带来启发。自2014年起,论文发表数量呈现高速发展态势(2020年数据为前7个月发文量),每年的发文量相较于2014年均成倍数增长,7年来发文量占15年来总量的96.6%。这说明该研究领域正在引起越来越多国内学者的关注,高速发展的发文量态势也预示着国内研究将会继续维持快速发展的状态。

其次,国内语言景观研究呈现了语言学、翻译、符号学的跨学科特点。尚国文和赵守辉[12-13]着重介绍了语言景观研究理论分析框架中的场所符号学理论及SPEAKING模型。葛俊丽[14]介绍道:“语言景观研究是社会语言学相当活跃的一个学术领域,它对语言与空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刘竹林和毛蓉蓉[15]以南京市牛首山和栖霞山两大旅游景区的景区公示语英语翻译为研究对象,提出应该将语言景观研究成果应用到提升景区公示语翻译质量、改善具体的语言景观中去。建议依据《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来翻译通用公示语,在深入了解景区历史背景并借助平行语料辅助的基础上来翻译特色类公示语。

在对语言景观和城市语言景观的定义有了了解后,对景观语料的搜集便显得极为重要。Scollon[8]提出,语料的搜集应该在所提出的场所符号学的指导下进行。该理论强调,在空间中对话语进行解读,通过语码取向和置放研究等方面来确定语料的性质。城市语言景观多以定性定量方法结合为指导,通过访问、摄影、田野调查、录影等手段对语料进行转录,并且为了体现出景观的动态变化性质,语料应该在一定时间内做一个历时性的收集。

三、国内语言景观研究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国内近20年来城市语言景观研究的梳理,可以发现,在宏观层面上,对城市景观的研究可以动态反映一个语言社区的语言动态变化情况,较为清楚地显示语言社区内各种语言的权势分布情况,明晰语言社区内主要的语言政策实施情况,反作用于社区内部的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在微观层面上,对城市语言景观的考察可以运用到语言教育教学上,特别是汉语与其他语种的对比分析上,通过了解不同的语言特征,指导翻译实践;同时,通过对采集材料的语料分析,得出特定语言社区的语言文体特征,为语言测试以及具体语言政策的制定提高信息支持。但是,在对城市语言景观的考察过程中,理论基础的薄弱,景观语料搜集的困难,分析的不深入,研究过程的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构成了对城市语言景观研究的挑战。

首先,在城市语言景观的研究中缺乏因时而异且较为科学的理论基础。作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分析,城市语言景观的研究常常呈现跨学科的特征。但是,又因为研究过于综合性,导致没有较为合理的理论支持不同语言社区的语言景观研究。由于学科建立历史较短,对理论的建设缺乏重视,过度依赖空间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导致测试语言景观的研究出现瓶颈[13]。一个学科的发展必须依赖于整体理论的构建,尽管城市语言景观的研究是跨学科的,但是在本质上还是应该落脚于语言学的研究。语言学作为一门有着经典范式的科学,在一定的规则下对语言表征和深层结构进行探讨,而语言景观所体现的语言政策也应该在相关理论的支持下进行制定。此外,对城市语言景观研究理论要求的迫切性还应该体现在对语言学家的要求上。中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缺少本土理论,一味西化,很难找到完全适应特定语言社区的研究方法[19]。长期以来,语言学在中国的研究都依赖于西方研究进展,理论思维的缺乏是制约中国语言学乃至其研究分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在城市语言景观的研究中,可以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理论,借全球化的背景,在多语制的浪潮之下,国内城市语言景观研究才可能取得突破。

式中,定义ei=[1,exp(jωi),…exp(jωip)]T,i=1,2,3,M.由两子空间的正交性,构造出的功率谱估计函数为

根据6上105-2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实测,r=12 834 kN,p0=5 563 kN,Δhi=600 mm,ΔhA=1 394 mm,计算得K=3 130 kN。

互质线阵是在均匀线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阵元间距的增加,互耦效应得到了显著降低.根据阵列信号处理的知识,当阵元间距大于半波长时,DOA估计会出现“伪峰”现象,并且“伪峰”的位置与阵元间距有关,若两个均匀稀疏阵列阵元间距为半波长的整数倍,且“互质”,就能保证DOA估计空间谱中“真峰”位置重叠,而“伪峰”被去除掉.现给出互质阵的典型形式如图2所示,设子阵1含有N个阵元,阵元间距为Md;子阵2含有2M个阵元,阵元间距为Nd,两个子阵处于同一直线上,且第一个阵元重合,故整个阵列含有2M+N-1个阵元.

另外,在对城市语言景观的分析中,研究多集中于语用失误、翻译不宜等问题,缺乏对背后问题的思考,且多描述性分析,没有较好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城市语言景观的研究首先是研究社区的语言使用情况,从中思考语言使用的正确与否[21]。诚然,语言具有社会性,并且只有在使用中才可以体现其内在价值。但是,如果只是考察语言使用规范,只能够在表面上去纠正这些所谓的错误,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却没有被深入探究。社区的语言景观是特定文化圈的物质直接体现,这些错误背后可能蕴藏着汉语与其他语种之间的权力较量,而在一个社区内出现不同的景观则说明在该社区一定出现权力不平衡的状态。在大环境下,一个社区的语言政策基本相同,这些景观上所出现的错误不应该仅仅被当成简单的失误,而是应该去考察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错误,这背后是什么占据了主导因素,从历时范围来看,语言霸权是如何导致社区内语言使用倾向的改变更值得思考。同样,在当下的国内研究中,多数研究只是简单地对公共语言景观进行描述性分析,数据没有内在联系,定量分析只是简单的数据,却没有从时间以及经济因素中去分析相关的内在联系,这会降低研究的信度。

最后,研究过程不规范,多数研究缺乏统一范式。城市语言景观研究的两个基本要素便是“公共性”和“符号性”。在当下的研究中,对私人性和公共性的界限模糊不清会导致研究的科学性受到质疑,私人话语虽然会受到特定社区内公共话语的影响,但是,它的呈现必定由个人占主导,个人的认知模式是私人话语呈现的主导因素,所以,一定要分清楚公共话语和私人话语。公共话语一定是出现在公共空间的,不具有私人性的,它是在受到特定社区语言政策的规定下,在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各种媒介所出现的文字性语料。所以,对公共话语的研究才是城市语言景观的基础。另外,研究还应该特别注意“符号性”,对符号和意义之间关系的研究才是关键所在。

四、研究展望

尽管目前的国内城市语言景观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在大体上,语言景观研究还是基于公共语言和话语空间,对特定语言社区的语言使用进行一个宏观上的解读。通过这些解读,我们可以更好把握住特定语言社区的语言政策,了解特定时期语言社区的语言权力分布情况,发现语言使用上的明显错误,从而指导下一步的具体实践。在微观上,通过对城市语言景观的具体分析,可以对课堂上的教学提供相关的语料,并且在微观层面上分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今后,对国内城市语言景观的研究,务必要集中在对理论、对研究方法、对研究范围等方面发展的研究上。

首先,城市语言景观研究需要建立一套属于本学科的理论体系,并且,中国范围的研究最好带有中国特色。理论的发展与理论的深度决定着一个学科的广度。虽然是跨学科的研究,但是城市语言景观研究应该落脚于语言学范式。可先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在语义层面上对语言景观进行分类,然后从语用学的角度再对这些语料进行分析,最后再把语料作为一个整体置于社会语言学的背景下考察,使城市语言景观分析带有语言学特色。只有有了语言学理论作为基础才可以从中找出客观规律,为今后的语言政策制定给出相关建议。至于中国国内的城市语言景观分析,更多地还应该考虑到民族地区的分布和贸易港口等地的出现,在大理论的支持下,使中国城市语言景观分析带有中国特色,并且可以切实反映出某个语言社区的语言特色。

其次,加大多模态研究方法的使用,扩大语言景观研究范围。语言的根本属性之一便是其社会性,而语言的体现形式不一定是通过标语所体现的。在对城市语言景观的分析中,“公共性”和“符号性”是两个基本的要求,而在公共范围内的语言书写可以通过不同媒介来实现,单纯地进行拍照和记录不可能完成对城市语言社区的全收集,不同媒介可以通过不同渠道对语言景观的语料收集做贡献。必须注意的是,对书面语来源的界定,可以不仅仅局限于广告标语,也可以从注释、提示语、解说词等多方面进行收集,这样一来,语料范围得以拓宽,从而可以更加全面地体现社区语言使用情况。当下,城市语言景观研究严重缺乏历时性研究,不能动态体现较长时间内社区内部的语言权力分布情况,在今后的研究中,提高历时性研究才是研究取得突破的关键。

以对照组的常规护理结果,归纳总结患者发生突发事件的危险因素,以全面细致的分析总结,由于护理人员责任感以及技能不足,使得护理工作操作失误增加护理风险,加之骨科患者由于疾病长期躺在床上,不同程度的疼痛导致行动不便致使活动受限,出现压疮等现象[1] 。患者情绪不稳定使得依从性不足,加大护理工作执行难度,阻碍疾病恢复以及出现不安全行为。护理管理不到位是由于管理规章及执行力度不足,没有注重对骨科重伤病人的护理,使得科室护理风险隐患加重[2] 。

再次,加大对景观现象背后的原因考察,为语言政策制定提供借鉴。语言景观的背后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文化和经济因素是最主要的两点。语言政策的制定除了要考虑民族性和当地的政策性之外,更应该考虑社区的经济发展。语言权力的制衡实质上是经济权力的相互制约,通过对语言景观背后成因的挖掘,可以为下一步大区域的语言政策制定提供方向,通过更好的语言环境,为社区内的语言多语化发展和经济上的招商引资做贡献。同时,只有对背后因素有了分析后,才可以从语言生态角度上保证一个社区内语言发展的和谐。

最后,在城市语言景观分析中,一定要注意研究方法的规范。对私人话语和公共话语的区别是研究信度和效度的保证,研究者在调查过程中,一定要再三对语料性质做出正确判断,确保语料能全面反映出公共话语空间的语言使用情况。另外,定性定量研究结合才是成功的关键,单单依靠描述性统计无法发现内部变量关系,无法提供政策改变上的数据支持。

目前高校的评价机制基本上是单向的由上对下的评价,或者说是评价主体同时扮演运动员和裁判员的两种角色。在肯定这种传统的评价机制的重要作用的同时,要合理地加入教学质量的直接受益者——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尽管学生的评价有局限性,但毕竟是“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其评价的客观性不能小觑。

五、结语

城市语言景观研究作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对社区语言生态和语言使用规范等都有巨大的贡献。在国内,这项研究也越来越成为众多研究中的一个焦点。但是,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只有拔高理论高度,才能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只有确保研究的过程科学性,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规范性;只有拓宽研究的语料来源,才可以保证研究的综合性和丰富性。

馈电网络由多级威尔金森功分器级联而成,Qm表示第一级功分器合口功率,Rm表示第二级功分器合口功率,Tm表示第三级功分器合口功率,每级功分器的合口功率[3]表述如下:

在医药书里,没有任何一本书会把抗生素叫成消炎药,正确的叫法都是抗菌药物,起的作用是对抗感染,而且是对抗由于细菌或者支原体等抗生素敏感菌引起的特定感染。使用抗生素把敏感菌造成的感染控制住后,由这些敏感菌感染引发的炎症自然也就消了。消炎的结果是伴随着抗生素与敏感菌斗争并且取得胜利而来的。如果炎症不是敏感菌引发的,用了抗生素也起不到消炎的作用。

作为一个跨学科研究,城市语言景观除了可以在语言学层面为语言研究做出贡献外,还可以从不同角度给文化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提供新视角。这其中,必定会遇到不同程度上的困难,但是,只有这样,城市语言景观的研究意义才可以得到凸显。

猜你喜欢
语料景观社区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景观别墅
社区大作战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