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虎头鞋和虎头帽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研究

2021-09-18 10:16闫梦萦李先霞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豫东虎头寓意

王 纲,闫梦萦,李先霞

(商丘市文化馆,河南 商丘 476000)

传统艺术之所以厚重,就在于它包含着极其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并在历史的洗礼中,被人们加之“美”的意愿后逐渐沉淀而成。虎头鞋、虎头帽经过1600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因其美轮美奂的构思,以及那一份份沉甸甸的寄托与寓意,从而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虎头鞋、虎头帽造型的拙朴、雕琢的粗犷、色彩的强烈、线条的简练以及外在之张力、气氛的神秘等,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1]。对传统虎头鞋、虎头帽制作技艺的发掘、传承、保护成为历史的要求。

一、豫东虎头鞋和虎头帽的背景由来和文化内涵

(一)豫东虎头鞋和虎头帽的历史渊源

以老虎为形象的儿童服饰寓意深远,深受中国传统虎文化因素的影响。原始时代,脆弱的人类在面对风雷闪电、猛兽出没时,一些氏族部落把保护自身的愿望寄托在猛虎身上,他们将威风八面的虎作为本民族的图腾,希望自己和子女能像虎那样勇猛无敌。到了汉代,崇虎习俗极盛,虎被尊为“百兽之王”,被列为“四方神”之一。汉代《民俗通义》记载了神荼、郁垒捉鬼、虎吞食恶鬼的神话。从此,虎能辟邪、镇宅的传说便流传下来。

商丘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位于河南省的东部,豫、鲁、苏、皖四省的结合部,是河南省的东大门,北与山东省的菏泽市接壤,西与开封毗邻,南与河南省的周口市以及安徽省的阜阳市、宿州市缘连,东隔安徽一角与江苏省的徐州市相望。商丘古城拥有五千年的建城史,早在旧石器时代,“三皇”之首的燧人氏在这里发明了人工取火;新石器时代,炎帝、颛顼、帝喾等先后在此建都;此后的夏朝、商朝、周朝宋国、汉朝梁国均在此建都。因此,商丘在历史上乃兵家必争之地。由于战争频繁、社会动乱、自然灾害等,商丘儿童成活率低,于是,人们便将希望寄予威猛的老虎,以保佑孩子远离邪魔,因此,虎头鞋、虎头帽、虎围嘴、虎肚兜曾在豫东大地上一度盛行。

(二)豫东虎头鞋和虎头帽的制作技艺及特色

虎头鞋也叫猫头鞋,豫东也叫猫蹄子、虎头靴,传统的虎头鞋以棉鞋为主,适合一至两岁婴儿穿连脚棉裤时穿戴,鞋底宽大舒适,利于婴儿练习走路。鞋帮的颜色以红、黄、蓝为主,黑、绿、紫色为辅;护头颜色有黄、红、蓝、白等。护头上的图案以虎的形状为主,虎嘴、眉毛、鼻、眼运用刺绣、拨花、打籽、结辫等多种针法刺绣而成,这些图案粗犷豪放、色彩鲜明,用粗线条勾勒,夸张地表现虎的威猛[2]。护头上的图案也有采用花草虫鱼图案的,这些花草鱼虫,风格细腻纤秀、淡洁清雅,多为女孩穿戴。一双虎头鞋,经过打袼褙、下鞋样、粘鞋面、绣虎脸、沿鞋口、绱鞋里、纳鞋底,然后把鞋底和鞋帮绱在一起,最后扎上胡须、绱鞋拽把和鞋带,需要3至4天时间才能完工。

豫东虎头鞋品种多样,有棉的、夹的、单的;有连底的、分底的;有三道脸、扭头鞋、片鞋。豫东虎头鞋品种,如图1所示。做虎头鞋,护头是关键,不同鞋型对应不同的形状护头。护头造型多为虎脸(豫东也叫鼻子眼),采用刺绣而成,讲究秤砣鼻子桃花眼,鼻子多呈三角形,眼睛形似桃花。眉毛多为锯齿、菊花状;眉尾多为浪花、云朵、花朵、蝴蝶等吉祥图案。颜色多半讲究红眼绿鼻,眉毛采用对比强烈的多种颜色排列组成。护头图案也有展翅飞翔的蝙蝠,取有福的寓意;亦有五毒,取百毒不侵之意;还有主要绣的是花朵,有鲤鱼卧莲、菊花、石榴花、蝶恋花、牡丹等图案。花鸟鱼虫都能作为妇女们制作虎头鞋的素材,她们在这些素材中融入一定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寄托美好的愿望。可以说,虎头鞋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和中国人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同时,兼具与现代科学有着某些相似之处的碰撞之美。

图1 豫东虎头鞋品种

除此之外,虎头鞋的颜色和款式也很有讲究,不同款式和颜色代表不同寓意。蓝色虎头鞋的寓意“拦住婴儿的生命”(不会中途夭折);红色虎头鞋寓意驱邪、镇妖(邪气不能靠近红色);黄色寓意荣华富贵;紫色虎头鞋的内涵是紫气东来,洪福齐天(紫者“子”也,象征孩子长大成人,前途无量);黑色为玄色,能包容五彩,更显深沉亮丽。虎头鞋的底子讲究四平八稳,填底子时要填平,纳出的鞋底是平的,并且要圆圈纳,底子中间空隙处插空纳上9个菱形破花,9个破花称为九颗圆子(结),寓意“九子十成”。 就连虎头鞋的鞋拽把也有说法,叫穷鞋富拽把,鞋拽把要宽大,底边要与鞋底的底边齐,孩子穿上虎头鞋拽把要连地,寓意孩子在地上扎根,茁壮成长。另外,豫东虎头鞋还有男女之分,除了有男红绿女的习俗外,在虎耳朵和护头上也有分别,男孩穿的是圆耳圆护头,女孩穿的是尖耳尖护头。但不论男女,他们的第一双虎头鞋都是虎脸图案,寓意孩子长大有鼻子有眼,长相好看。

虎头帽是一种民间插花、刺绣手工制作的工艺用品,是“虎文化”的一种艺术载体,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我国各地普遍流传。其外形完全采用仿生造型,运用立体构造来塑造虎的相貌特征[3]。在豫东,虎头帽有冬夏之分,冬戴虎头风帽,夏戴虎头晾帽。虎头帽用料考究,大都由黑丝绒布、黑缎、传统花布等组成。虎头帽的制作要经过打袼褙、剪、贴、粘、插、刺、缝、包边、制穗等几十道工序,帽身通常用整料,而虎的五官讲究红眼绿鼻,眼瞪如球、红口白牙,通常用红、绿、黄、黑、白色的碎布头,采用贴的技法,粗线条勾勒虎的威武形象[4]。虎头帽耳朵、两侧、后面和飘带上,可以刺绣上各种艺术表现力和想象力非常丰富的图案。凌空飞翔的凤凰、争奇斗妍的梅花、荷花及生动形象的喜鹊、水鸟、麻雀、燕子、蝴蝶等各种花鸟草虫都可以作为虎头帽的图案素材。虎头帽色彩绚丽丰富,造型古朴典雅,具有豫东本土特色。豫东虎头帽品种,如图2所示。

图2 豫东虎头帽品种

(三)虎头鞋和虎头帽的寓意、特点、价值

虎头鞋、虎头帽来自民间,手工缝制,其制作人是从没接受过艺术熏陶的普通人,他们在制作虎头鞋、虎头帽的过程时,时间随机,取材随意,不受任何流行艺术的干扰,因此,虎头鞋、虎头帽具有民间艺术的神秘性、任意性和夸张性的特点。虎头鞋、虎头帽造型式样迭出、设计科学、美观实用,地域特色比较显著,颜色以鲜艳、靓丽为基调,造型饱满、粗犷、夸张,使虎的神态更为逼真生动,展现了“不肖形似,而求神似”的本土艺术追求。虎头鞋、虎头帽通过威武雄健的老虎造型和千变万化的吉祥图案表达长辈对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呵护和福泽绵长的祝福[5]。虎头鞋、虎头帽大多是业余创作,不计成本,不拘时间,具有自产自用非商业性的特征。虎头鞋、虎头帽是生活在最底层的朴实的乡村妇女们祖祖辈辈在民族艺术史中所谱写的无声乐章,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浓郁的民俗艺术气息。虎头鞋、虎头帽在造型、色彩与装饰上都有很高的造诣,是中原民间手工艺的典型代表,具有实用价值、历史价值、民俗学价值及审美价值。

(四)虎头鞋和虎头帽的文化内涵

虎乃百兽之王,因此,中国民间将虎视为辟邪降灾的保护神,一向有着“皇帝爱龙,百姓爱虎”的说法。民间文化中的虎文化,蕴涵着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之魂,表达了人们驱除邪恶、灾难,追求吉祥、富足,祈求幸福、健康等美好愿望。虎头鞋、虎头帽被视为能够消灾避难、护佑孩子健康成长的一种吉祥物,是几千年来心灵手巧的妇女们的智慧结晶,是勤劳的中国妇女一针一线缝制而成的,它承载着母亲对孩子的希望和寄托——希望子女们不受邪恶侵犯,吉祥如意,同时,像猛虎那样茁壮成长,勇猛无敌[2]。

豫东地区穿戴虎头鞋、虎头帽的习俗,是农耕文化的产物,最早出现在南北朝,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其制作技艺流传于民间,通过母女、婆媳之间代代相传。在豫东地区,民间至今仍流传送中米的风俗,新生儿送中米(在豫东,男孩出生第12天,女孩出生第9天,主家待中米客),素有姥姥的帽,姨的袜,妗子送个两柯杈(豫东方言指的是棉裤)和嫲嫲蓝(嫲嫲是豫东对姑姑的称呼。嫲嫲蓝,指的是姑姑做的纯蓝色的虎头靴)的说法。在豫东农村,孩子的母亲、外婆、姨母、姑母等亲人,在孩子出生前就给孩子做好鞋、帽、棉袄、棉裤、棉被等,等送中米时送。所以,豫东的儿童都要戴虎头帽,围虎围嘴、虎肚兜,穿虎头鞋,以避邪讨吉。虎头鞋、虎头帽的制作技艺成了妇女们施展手艺的方式和途径,豫东地区的家庭主妇,大都心灵手巧和善于女红,能制作出多种样式和颜色的虎头鞋、虎头帽。

二、虎头鞋和虎头帽的传承现状

在现代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下,那些原本无时无刻陪伴着我们祖辈衣食住行的各种“艺术”和“技艺”,与我们渐行渐远,逐步被冷落、演变,然后相继失传。20世纪中期随处可见的虎头帽虎头鞋,到了80年代, 逐渐在豫东大地上销声匿迹[1]。目前,虎头鞋、虎头帽的制作技艺也只有极少数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掌握,而老年人因视力减退,他们中很多人为了图方便,更为了节省时间,他们在做虎头鞋的虎脸部分时都是购买电脑绣的半成品,所以,当下真正能够独立完成制样、铰花、手工刺绣的人寥寥无几。

目前,在商丘一带,有两家对虎头鞋、虎头帽制作技艺传承较为完整,且款式丰富又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其中,夏邑县一家对虎头鞋、虎头帽制作技艺的传承已有120多年,历经了四代传人。其第三代传承人张玉英(见图3),出生于1946年,火店乡张庄村人。她自幼心灵手巧,跟着外婆、母亲学针线活儿,少年时代就掌握了民间手工布艺的基本技法。婚后,她又从婆婆那里学习了不少范式,掌握了更多豫东虎头鞋、虎头帽的制作技艺。她尤其擅长虎头帽的制作,她铰的样、剪的花、做出的帽子和鞋子都成为邻里的范式,其制作的虎头风帽、凉帽、扎角帽在吸纳民间范式的基础上与个人的即兴创作相结合,样式新颖美观,舒适耐穿,具有鲜明浓郁的乡土气息。

图3 商丘虎头鞋和虎头帽代表性传承人张玉英、王兰英在制作虎头鞋

另外,梁园区一家对虎头鞋、虎头帽制作技艺的传承已有130多年。第一代传承人李刘氏出生于商丘古城北马道,时值19世纪中后期,社会动荡,并且正是虎头鞋、虎头帽鼎盛时期,她掌握了虎头鞋、虎头帽的制作技艺并以祖传的方式一代代传了下来,至今已传承至第五代。第四代传承人王彦荣(见图4),出生于1936年,现居住在虞城县城郊乡,她继承了祖辈的手工技艺,掌握了虎头帽、风帽、倒角帽、兔头帽、老婆帽等的缝制技艺和儿童衣(板凳腿、枣核、扒裆棉裤;对襟、大襟棉袄;马褂、五毒肚兜等)的裁剪和制作,她会做民间流传的各种鞋子,尤其擅长虎头鞋的制作。她所制作的各种鞋样、帽样都有留存,她拿起剪子就能剪出鲤鱼卧莲、菊花、石榴、蝶恋花、鼻子眼等各种护头图案,且这些图案上的花鸟草虫均活灵活现。2012年,在首届河南省民间艺术展中,她所制作的7件作品有4件作品(一顶虎头帽、一顶老婆帽和两双虎头鞋)获一等奖并被省群艺馆永久收藏。

图4 商丘虎头鞋和虎头帽代表性传承人李先霞、王彦荣在制作虎头鞋和虎头帽

三、豫东虎头鞋和虎头帽的保护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后衣着的西方化,虎头鞋、虎头帽的生存空间在日渐萎缩,其制作技艺面临十分严峻的境地,而虎头帽的状况尤为突出,几近濒危。随着国际文化的交流,传统文化艺术所散发出来的独特幽香,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使得很多已经近乎失传的传统技艺再次被世人所提及与关注,对虎头鞋、虎头帽的保护和发展也被提上日程。

(一)扩大宣传,唤醒民族的图腾意识

第一,做好田野调查,通过走访民间手工艺人,将豫东地区虎头鞋、虎头帽传统纹样和创新设计进行收集、整理与编辑。通过传统纸媒和多媒体平台进行多渠道传播,包括举行调研专题报告及民间艺术(虎头鞋、虎头帽纹样)展览等,面向全社会进行普及。

第二,结合社会实践、礼仪、节庆等动态活动,让虎头鞋、虎头帽的文化寓意“活”起来。提炼虎头鞋、虎头帽图腾文化,对其进行视觉包装和故事串演,结合当地节庆期间的文化盛典活动,讲述虎头鞋、虎头帽图腾的传说故事。并将这些传说故事以短视频的方式投放微信、抖音、快手等平台,加大宣传力度,获得社会更多的关注。

第三,将图腾艺术与文化礼品相融合,打造当地特色文化礼品。借用虎头鞋、虎头帽项目的传统美好寓意及其所拥有的强大的受众基础,助力文化经济发展。同时,通过文化礼品交流的实践活动,提升虎头鞋、虎头帽项目的宣传度。

(二)培养传承人,让传统的制作技艺进学校进课堂

第一,结合“非遗进校园”活动,向中小学生普及虎头鞋、虎头帽技艺,让师生共同感受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并发起“小小传承人”计划,通过建立档案,对感兴趣的学生(小传承人)进行追踪培养。

第二,邀请高校文创工作室联合研创,使高校设计人才接触、接受虎头鞋、虎头帽文化,研发出传统文化和当代创新并重的创意礼品,提升大学生对虎头鞋、虎头帽项目的文化认同感,以此来招募、吸引高知识层面传承人。

第三,以“非遗传习所”为授课基地,从民间招募传承人,并结合文创项目和文旅产品,滋养传承人的核心素养,同时,潜心坚守虎头鞋、虎头帽传统技艺手法,在面对创意创新时,能够保持虎头鞋、虎头帽项目的核心文化内涵。

(三)开拓创新,让传统技艺适应新的土壤

第一,通过短视频,讲好非遗故事,讲好虎头鞋、虎头帽背后的艺人故事、图腾故事、作品故事,让短视频的流量带动虎头鞋、虎头帽项目的创新可能性。通过流量带动虎头鞋、虎头帽周边产品的传播与销售,既是虎头鞋、虎头帽项目适应当代经济语境下的创新检验,又是为其保护传承与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第二,以文旅融合为契机,将虎头鞋、虎头帽的创新发展与旅游业相结合,通过文化交流,举办具有当代特色的文化互动类活动。通过活动见证虎头鞋、虎头帽文化的独特价值,推动其文化内涵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弘扬跨越时空、超越地域、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

猜你喜欢
豫东虎头寓意
美好寓意品芝麻
夜钓虎头鲨
虎头茉莉的养殖方法
盛放的寓意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豫东水利工程管理
小米游侠记:虎头将军
模仿老鹰的乌鸦
浅析豫东红脸王的唱腔艺术
豫东调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