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李加鹏,陈海春
(1.福建商学院 体育教学部,福建 福州 350012;2.福建中医药大学 体育部,福建 福州 350122;3.福建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规定,各地区政府相关单位要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将特殊教育事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1]。《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发〔2016〕47号)规定,教育是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竞争和融合发展持续推进的基础,要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群的教育体系,巩固特殊教育的发展基础,帮助残疾人群接受更好的教育。其中明确指出,综合教育不是将残疾人群体分开,而是将更多残疾人群体融入到健康人群中,让更多的孩子进入普通学校,与健康的孩子一样度过快乐的童年[2]。通过查阅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网站和CNKI网站,在过去的40年间,我国先后经历了8次大规模的青少儿体质测试调研,但均未涉及听障青少年学生体质调研。国内对听障青少年学生的体质测试研究,多集中在指标校标、替代和同健全同龄学生对照的研究等,有些研究成果需要进一步论证,对听障青少年体质评价标准的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因此,通过构建福建省听障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模型,解决听障青少年体质测量与评价过程中的科学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国国民体质监测体系,为优化听障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和评价模型提供依据。让听障人的生活逐渐贴近健全人,有利于促进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实现公平的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选取福州、厦门、莆田、龙岩、南平、宁德等6地市聋哑和特殊教育9所学校的16~18岁年龄段听力损失41dB HL以上(中度-全聋听力损失)、无其他身体残疾的听障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共595名,见表1。
表1 福建省16~18岁听障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模型构建研究测试对象
1.文献法 通过百度学术、PubMed等国内外学术网站,查阅大量有关国内外听障青少年学生体质的文献资料,详细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德尔菲法( Delphi Method) 以函件的方式向学生体质健康领域专家教授进行征询,了解听障青少年学生生理解剖特征,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及技术指导。
3.指标筛选的原则 在确定指标模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相对完整性原则、相对独立性原则、可比性原则等五大原则。
4.测试方法 根据体育测量与评价测试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测试[5]。
1.福建省16~18岁听障青少年体质评价指标的筛选 为甄选出适合16~18岁听障青少年群体的评价指标,本文通过以下步骤,对福建省16~18岁听障青少年体质测试指标进行遴选与确定。首先,通过查阅和检索与听障青少年学生相关的学科研究成果,提取出能够反映听障青少年学生健康状况的初步指标。其次,通过德尔菲问卷方式对该领域专家邮件筛选三轮,得到了相应的结果指标,即为预测试指标,再进行预先测试,根据完成程度情况,分析筛选出较大的影响指标。最后,以邮件和访谈的形式咨询体质专家,防止信息重叠的指标选入到下一轮的测试指标中,以保证指标的完整性,并最终确定测试指标体系:身体形态的身高(X1)、体重(X2)、BMI(体重指数X3)等指标;身体机能的肺活量(X4)指标;身体素质的握力(X5)、俯卧撑(男X6)、1 min仰卧起坐(女X6)、立定跳远(X7)、坐位体前屈(X8)、跳绳(X9)、单脚闭眼站立(X10)、50 m(X11)、1 000 m(男X12)、800 m(女X12)等指标。
2.福建省16~18岁听障青少年体质评价指标模型的构建 对所遴选确定的测试指标进行测试,收集各年龄组原始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并对听障青少年各项测试指标重新组构,在合理分类的基础上,构建福建省16~18岁听障青少年体质评价指标模型,赋予各指标不同权重。再通过Kaiser最大方差法旋转(正交旋转)方式,使各测试指标的因子载荷向更大或更小两方向变化,可重新对各指标分类命名,从而简化因子的解释,让各因子更加清晰,更易解释。对福建省16~18岁听障青少年各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得出以下总方差解释表,见表2和表3。
表2 福建省16~18岁听障青少年男生体质健康评价指标总方差解释
表3 福建省16~18岁听障青少年女生体质健康评价指标总方差解释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4个成分,未处理其余8个成分。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4个成分,未处理其余8个成分。
根据因子特征值与方差百分比,可以确定因子分析后四个主成分,且各主成分累计方差百分比分别为68.620%、74.973%、69.139%、71.560%、71.059%和71.449%,除四个变量外,其他变量对整体信息影响都较小。因此,本研究将福建省16~18岁听障青少年测试指标体系分为4个因子。
通过正交旋转后,各指标在因子中的各项载荷情况,尤其载荷较大的指标,共同反映了该因子信息。把它们归类于该因子,并且根据相同特性对因子重新命名。其中16岁、17岁、18岁听障青少年在因子1中,握力、俯卧撑(男)、1 min仰卧起坐(女)、立定跳远、跳绳、50 m、坐位体前屈具有较大因子载荷,说明这6个指标是反映因子1的主要信息,即反映了听障青少年运动能力上肢静力性力量、上肢肌肉耐力、下肢爆发力、敏感协调性、速度和柔韧性等方面,故把因子1命名为运动素质。
因子2主要由体重、BMI和身高三方面组成,以反映人体形态和身体充实情况,故把因子2命名为身体形态。身高和体重是重要的形态指标,反映了听障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形态结构纵向与横向的发育水平;BMI是体重和身高之间关系的重要指标,表明每厘米身高的平方与体重的质量密切相关,这也是判断听障青少年胖瘦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8]。
因子3主要以肺活量来反映肺部通气的呼吸能力,以及用1 000 m(男)或800 m(女)来反映心肺耐力,故将因子3命名为身体机能。肺活量是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是反映肺部功能的主要指标,它与性别、年龄、肺部体表面积、呼吸肌力和胸廓弹性等有关。它是评估人体生长发育水平和身体健康状况的常用机能指标[9]。1 000 m/800 m是反映心肺最大摄氧量(VO2max)的生理指标,以及反映身体的整体有氧能力,包括身体的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气的能力[10]。VO2max相对值是以体重(kg)计算的,如果体重增加,心血管健康会降低;人体的心血管功能通常到30岁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其中一半是由于体脂的增加引起的。因此,保持、提高和改善心肺耐力能力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减少多余脂肪[11]。从正交旋转矩阵中可以看出,肺活量与1 000 m/800 m心肺耐力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12];听障青少年的肺活量与1 000 m/800 m之间存在高度负相关。因此,在正交旋转中,听障青少年身体机能的肺活量与1 000 m/800 m归类到一起是合理的。
因子4中,只有单脚闭眼站立指标具有较大因子载荷,它用来反映听障青少年的平衡能力及位置感觉和本体感觉间的协调能力状态,故把因子4命名为平衡能力。单脚闭眼站立单独处于一个成分,表明平衡能力方面对听障青少年影响尤为重要,至于具体原因,需要考虑到多方面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综上,福建省16~18岁听障青少年体质评价指标的甄选及确定,完成了对听障青少年体质的描述,构建了福建省16~18岁听障青少年体质评价指标模型,包括:身体形态为身高、体重、BMI;身体机能为肺活量、1 000 m(男)、800 m(女);运动素质为握力、俯卧撑(男)、1 min仰卧起坐(女)、立定跳远、跳绳、50 m、坐位体前屈;平衡能力为单脚闭眼站立。
正交旋转后因子特征值和方差百分比不同,各因子在整体信息中所占权重也各不相同,利用方差百分比计算出各因子的贡献率,得出各因子的权重,见表4、表5。体质评价模型的关键在于每项指标所占的比重。由于4个因子中各指标所占比重不同,只有计算出每个因子中各项指标的权重,才能完善该年龄段听障青少年体质评价权重模型。
表4 福建省16~18岁听障青少年男生体质评价指标权重模型
表5 福建省16~18岁听障青少年女生体质评价指标权重模型
因子1中,运动素质的因子权重比最大,接下来是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平衡能力。由于各因子中各指标权重的不同,最终权重与因子权重存在着差异。在最终权重中,16岁、17岁和18岁的听障青少年平衡能力中的单脚闭眼站立比重最大,其次是形态中的体重和BMI,以及机能中的1 000 m/800 m的心肺耐力、肺活量的呼吸机能。这说明,这些指标最能体现该年龄段听障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因此,该年龄段的听障青少年要加强平衡能力、位置感觉和本体感觉间协调能力的训练,提供充足的营养需要,开展必要的有氧耐力的干预。
通过因子分析,构建了16~18岁听障青少年男、女学生评价指标模型和权重模型。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该年龄组听障青少年学生体质评价各指标数据的分布情况,并给予适当评价,该研究进而确立了福建省16~18岁听障青少年体质评价指标的均值模型及其单项评分与综合评分标准。
1.福建省听障青少年体质评价指标的均值模型 首先,建立了16~18岁听障青少年体质评价指标的均值模型。表中数据可以反映每个年龄段各指标间的均衡状况及信息波动情况,以便进一步了解听障青少年男、女学生之间的差异情况,提高评价模型的准确性,见表6。
表6显示,福建省16~18岁听障青少年男、女生的均值模型表现的差异性各有不同。通过构建均值模型,有利于直观地了解该年龄段听障青少年体质发展趋势,全面评价听障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此外,各项指标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均有相对统一的标准,通过均值模型,可以反映出福建省16~18岁听障青少年体质状况,对了解各阶段听障青少年体质发展情况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表6 福建省16~18岁听障青少年体质评价指标的均值模型
2.福建省16~18岁听障青少年体质评价模型指标的单项评分 本文采用百分位数法,按P10、P25、P75、P90四个百分位点,对该年龄段听障青少年男、女学生进行等级区间划分,确定福建省16~18岁听障青少年体质评价模型的各项指标的单项评分标准,促使该年龄段听障青少年各指标差异得到定量的评价,直观地反映16~18岁听障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根据听障青少年的各评价指标与体质健康状况的关系,赋予各项指标不同分值。具体赋分情况,见表7至表12。
表8 福建省16岁听障青少年女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的单项评分表
(续表8)
表9 福建省17岁听障青少年男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的单项评分表
表10 福建省17岁听障青少年女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的单项评分表
表11 福建省18岁听障青少年男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的单项评分表
(续表11)
表12 福建省18岁听障青少年女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的单项评分表
3.福建省16~18岁听障青少年体质评价模型指标的综合评分 在福建省16~18岁听障青少年体质评价模型中,每个年龄段各指标在反映整体信息上所占的权重不同,且各指标单项评分的标准也各不相同。因此,为了对以上指标进行评分处理,有必要将每个年龄段的各指标作一个整体量化评分,依据每个年龄段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出福建省16~18岁听障青少年每个年龄段评价模型的总分,并依据总分再次作出评价,见表13。
表13 福建省16~18岁听障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综合评分标准
针对16~18岁听障青少年体质监测及评价不完善的现状,通过因子分析法,结合各因子、各指标的不同权重,构建了福建省16~18岁听障青少年体质评价指标模型:身体形态为身高、体重、BMI;身体机能为肺活量、1 000 m(男)、800 m(女);运动素质为握力、俯卧撑(男)、1 min仰卧起坐(女)、立定跳远、跳绳、50 m、坐位体前屈;平衡能力为单脚闭眼站立。在福建省16~18岁听障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权重模型中,听障青少年运动素质比重大,接下来是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平衡能力;最终权重中,平衡能力中的单脚闭眼站立比重最大,其次是身体形态中的体重和BMI,身体机能中的1 000 m/800 m、肺活量指标,说明平衡能力在听障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标准中占突出地位,这与健康群体明显不同。因此,听障青少年在运动素质锻炼与提升方面,需要采用针对性训练法提升该群体身体健康水平。
确立福建省16~18岁听障青少年体质健康综合评价标准,并进行评分标准的等级划分,为福建省进行听障青少年体质监测工作提供了某种思路。
目前,福建省16~18岁听障青少年体质测试与评价的工作仍有待完善。本研究从该群体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平衡能力四个方面入手,就评价指标、权重及等级进行探索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尚缺乏心理、生理和生化的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因此亟待评价指标的完善。
在福建省16~18岁听障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模型的各指标权重中,平衡能力指标的权重最为显著,凸显了听障青少年群体体质健康评价指标权重的特异性。但是,对显性因子的研究有待深入分析,需要进一步分析16~18岁听障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模型指标的不同权重。
依据测试指标、评价模型、指标权重及评定等级划分,积极参与福建省16~18岁听障青少年体质评价模型的应用与实证研究,进一步提升该模型体系的科学性,同时为不同年龄段听障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指标的设置与等级划分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推广听障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模型的应用,科学合理地对该群体健康水平进行研判,为全面推广体质健康测试、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提供可资借鉴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