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给予神经内镜手术与开颅手术治疗的临床对比

2021-09-17 17:13:43刘海峰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6期
关键词:开颅手术

刘海峰

摘要:目的:对比神经内镜手术与开颅手术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3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17例,采用神经内镜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相关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手术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更理想,可推广。

关键词: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手术;开颅手术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6-036-01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为临床常见病,而手术则是治疗该病的常用方式,常规开颅手术的创伤性较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近年来,神经内镜手术被逐渐应用到该病患者的治疗中,本文就其应用效果进行了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1月到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33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内科学》中关于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2)患者入院时间均在发病后24h内;(3)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有脑疝者;(2)排除因脑部创伤、脑血管畸形所致出血者;(3)排除合并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4)排除颅内多发性出血者。

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47-82岁,平均(64.94±4.92)岁;出血部位:左侧9例,右侧7例;观察组17例,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48-84岁,平均(64.88±4.89)岁;出血部位:左侧11例,右侧6例;两组一般资料保持同质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以脑CT定位血肿,结合患者情况行小骨窗开颅术、额颞瓣手术治疗,清除血肿,留置引流管,关闭颅骨。

观察组则以神经内镜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以颅脑立体定位尺明确最大血肿层面体表投影面,并以脑CT定位血肿部位,做适当大小的切口,以乳突撑开器撑开头皮,行颅骨钻孔,以此为中心扩大至骨窗,将硬膜切开,并行电凝止血处理,切开脑皮层组织。以血肿深度为依据,在血肿强内置入脑穿针,吸出血肿后拔出脑穿针,然后置入自制球囊及透明鞘管,然后以弧形持夹器夹住透明鞘管的周定套头,以螺纹连接蛇形牵开器,固定锁紧持夹器。以吸引器吸出血肿,以双极电凝行活动性出血点止血处理,最后以止血纱外敷血肿腔四周内壁,留置引流管,关闭颅骨。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大小、血肿清

除率、住院时间等;其中血肿清除率=(术前血肿量-术后血肿量)/术前血肿量×100%。

(2)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术后1个月以GCS预后评分量表为依据评估患者治疗效

果,以5分为优,4分为良,3分为中,2分为差,1分为死亡;以3-5分为近期疗效良好[1]。

(3)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定量资料、分类资料分别行t与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和对照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观察组术后1个月手术效果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仅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88%;对照组中肺部感染2例,颅内感染3例,再出血1例,发生率为37.50%;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9.86,p=0.002)。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为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而基底节区脑出血则为脑出血的常见发病部位,其发生率约占据全部脑出血的70.0%左右[2]。该病的致残率、致死率均非常高,发病后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是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手术是临床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常用手段,但传统开颅手术的手术时间较长,且具有

创伤大、并发症多、术后恢复较慢等不足之处,且开颅术后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如感染、再出血等,故而逐渐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范围[3]。近年来,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神经内镜下微创血肿清除术逐渐被应用到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于神经内镜下开展手术采用的是内在光源,可通过狭窄的通道将光纤引入到颅腔,从而可以将术野清晰的显示到监视器上,便于医生更清晰、仔细的观察患者颅内结构,可以弥补传统手术光线不足的问题,从而有效提升操作的精确度,减少手术侵袭性,从而可达到降低脑组织损伤、保护脑血管、彻底清除血肿的效果[4]。同时神经内镜手术的创口较小,医生因可获得广泛的操作视野,故而有效减少了对周围脑组织的伤害,降低了手术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此外,神经内镜下手术操作时间较短,可以减少创口暴露时间,对于降低手术感染风险、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同样有积极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神经内镜手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近期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承科, 何琴, 唐辉,等. 神经内镜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中量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8, 30(03):104-107.

[2]吴昊. 比较神经内镜手术与开颅手术两种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04(17):85-85.

[3]何君輝. 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到大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效果[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 11(24):1-3.

[4]汪风刚. 神经内镜手术与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 025(013):96-97.

猜你喜欢
开颅手术
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进展
右江医学(2017年1期)2017-05-08 07:33:42
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手术治疗
医学信息(2017年8期)2017-04-26 23:30:21
联合B型超声在锁孔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
神经外科开颅术后严重颅内感染的治疗
医学信息(2016年37期)2017-03-20 08:46:32
改良眼科医用粘贴膜在开颅手术中应用效果观察
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在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健康宣教中的应用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手术后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分析
颞肌骨膜瓣缝合对开颅术后头皮下积液发生率的影响
微创置管引流术和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