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送
摘 要:在核心素养时代,生物学教学聚焦大概念是现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一大亮点。生物学教学聚焦大概念的旨趣包括:去掉枝叶内容,让教学减负前行;紧跟主流思想,使教学接轨国际;抓住核心部分,促学生深度学习;拓宽思维视野,助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核心素养;大概念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20/23-0006-03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的出台,尤其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凝练,意味着我国中学生物学教学进入了核心素养时代。生物学教学聚焦大概念是现行高中生物学《课标》的一大亮点,高中生物学共聚焦了10个生物学大概念,同时在大概念下有31个重要概念对其进行细化和支撑,其中必修课程的生物学大概念和重要概念分别占4个(占40.0%)和11个(占36.7%),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生物学大概念和重要概念依次为6个(占60.0%)和20个(占63.3%)。那么,生物学教学为什么要聚焦大概念?其旨趣是什么?弄清楚这些问题对当前高中生物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去掉枝叶内容,让教学减负前行
此前,無论是在高一开课,还是到了高二才开课,高中生物学教学普遍是在赶进度,甚至无法上完课程内容,学生就要匆匆迎接考试。这种情况下的学习质量如何,答案不言而喻。“囫囵吞枣”的学习怎能让学生做到融会贯通?此外,由于学生没有时间和机会到实验室去操作、探究、体验,所以导致部分生物学实验无奈被“阉割”掉,学生到实验室做实验的次数也屈指可数,到校外开展科学探究活动那就更加少之又少了,这样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又如何能落实呢?
在倡导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生物学教学聚焦大概念,在内容上用大概念构建课程内容的框架,并精选核心主干知识,淡化细枝末节知识,由此可实现课程内容“少而精”的高中新课程改革目标和课堂教学新变革的要求。“少而精”的课程内容,意味着高中生物学教学将有更加充足的学习时间,不用争课时和赶进度。这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而且还能大大降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记忆与背诵等学习负担,由此可促进生物学教学轻负或低负前行,进而有效达成课程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养成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同时这也是中学生物学课程教学落实国家有关“教育减负”政策和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具体体现。
通过大概念构建教学内容的做法,从“植物移栽”中可以找到其原理。为了促进移栽植物的成活和今后的生长,在移栽前,通常需要把植物的大部分枝叶去掉,这样既大大降低了植物的蒸腾作用,又有利于减少根系吸水的负担。这对尚未重新长好新根系的移栽植物来说,是非常需要和必要的。同样的道理, 教师要把生物学教学内容成功“移植”到学生身上,并确保其顺利“成活”“长出新的枝叶”,甚至将来“生长得郁郁葱葱”,同样需要去掉知识的“枝叶”,保留“主干”。
此外,教师在减负上还要主动作为,自觉“充电”,特别是要读懂核心素养下新课改的精神,由此不断成长自己、完善自己,进而努力构建“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所谓“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其核心表征为“深入浅出”。在本质上,教学只有做到“深入浅出”,才能真正做到“轻负高效”,进而实现减负的实效。
二、紧跟主流思想,使教学接轨国际
国际化是新时代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因此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生物学教学要与国际接轨,以实现生物学科教育教学的现代化,进而培育出更多的现代化生物科学人才。当代著名的教育家顾明远先生指出:“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灵魂,因为只有教育观念转变了,才有制度的转变和内容方法的改革。”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国际上科学教育的发展不仅强调基于探究的教学改革,同时也高度关注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对大概念的建立和理解,因此在强调“少而精”和选择有价值的学习内容时,都应将理科课程的教学内容聚焦在科学的大概念上。
由此可见,高中生物学教学聚焦大概念,是紧跟国际科学教育主流思想的表现,有利于使我国的生物学教学与国际对接,从而加快我国生物学教育的发展和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把生物学教育纳入科学教育的范畴,是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而在科学教育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科学院联合组织和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韦钰院士都大力推荐“以大概念的理念进行科学教育”的思想和做法,即科学教育“不是给学生讲授一些零碎的、不连贯的知识片段和堆积在一起的科学定律,而是需要围绕涉及重要科学领域的有结构、有联系的科学核心概念和模型——大概念来进行学习” 。正因为如此,我国的生物学教学倡导聚焦大概念,并把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列为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这表明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要加强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并创设条件让学生可以像科学家那样学习和思考,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磨炼,即亲身体验科学探究中的“苦”和“乐”,由此可收获科学精神的滋养和自身的成长。并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等应用到真实的情境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由此可使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和完善,并能激发其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激情、动力和持久力,如此可为学生将来从事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抓住核心部分,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要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落地,显然不能“隔靴搔痒”,而要“牵住牛鼻子”。大概念能够帮助学生建构起连贯的科学世界,建立起认识科学世界的框架,而不是一些零散的理论片段;除此之外大概念还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内容,为教师提供组织科学课堂的脉络。这说明高中生物学教学聚焦生物学大概念能够帮助教师抓住高中生物学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根据1976年最早提出“深度学习”概念的美国学者马顿和萨尔约的观点来看,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能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同时还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在笔者看来,深度学习是相对浅层学习而言的一个概念,是对浅层学习的延伸和深化,应指向真实的情境,能激发学习者的深层动机,能让学习者经历深入的学习,得到深刻的体验,形成深度的理解,进而可对其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所以高中生物学教学要围绕生物学大概念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倡导并践行深层教学。即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防止生物学知识的浅层化、科学探究的表面化、科学思维的表层化,并深入生物学学习特别是生命科学探究性学习的内核,如此可使学生能够在新的情境中,通过主动的知识构建、转化、迁移和应用,进行基于理解性、探究性、批判性和反思性的学习,这可以帮助他们习得必备的生物学学科知识,促进其关键能力的发展,并使其认知结构得以完善,高阶思维得以锤炼,科学的生命观念和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得以生成,进而可促进其面对当下生活乃至未来社会的必备品格得以生长。
四、拓宽思维视野,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概念是人类的一种思维形态,它既是思维的产物,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一般特征、本质属性的认识,又是思维的工具,是进行判断和推理的基础。生物学大概念是对大范围内的生物学事物的解释,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普适性,是与本领域的重要概念、核心概念或一般概念等具有内在联系的概念。就高中生物学所学的内容而言,在“遗传与变异”方面,“遗传信息控制生物的性状,并代代相传”和“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等就是大概念,前者和“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信息主要编码在DNA分子上”“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重组导致双亲后代的基因组合有多种可能”“由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等重要概念相联系;后者则和“地球上的现存物种丰富多样,它们来自共同的祖先”“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等重要概念相联系。
聚焦大概念的高中生物学教学,有利于从更宏大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引领他们全面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凝练,这些都无不凸显了我国教育改革对学科教学育人的发展定位和价值追求。换言之,课程改革的旨归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那么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呢?学界普遍认为全面发展是指人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实际上,人的生命成长就像植物的幼叶一样,需要全面地展开才能展现出其生命的本然芳华。所以高中生物学教学要围绕大概念,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发展需求进行,如此可让学生在高中生物学的课堂学习过程中,既能习得生物学知识以提高自己的智力,又能汲取生物學知识和科学探究活动中所蕴含的“丰富营养”以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悟性和修为,进而可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中生物学教学要渗透、融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即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创造完整的教育,如此有利于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人。
【责任编辑 韩梁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