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理念融入英语专业教学工作中,实际上是我国历史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需要。而在当前“大思政”这一教育背景之下,在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观更是时代以及社会提出的必然要求。就目前来看,尽管高校已经采取了相关措施,但是在实践层面仍旧停留在摸索阶段。想要让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系统性导入到英语专业教学中难度较大。本文首先对当前“大思政”背景下在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具有的意义进行了阐述,之后对其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借此能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大思政;中国传统文化;英语专业教学
【作者简介】何慧(1984.01-),女,汉族,江苏常州人,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高校讲师,本科,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化。
由于近些年全球化、一体化不断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以及价值观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早已变成了中华民族自身的基因。而在当前大思政背景下,将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也因此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
一、在英语专业教学工作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意义
1.有助于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及价值观而言,它是经过了历史沉淀之后流传下来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文化形式,是中华民族得以长久存在与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精神财富。而高校主要的作用就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在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可以改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明确在英语领域之中传统文化具有的影响力。另外,当前英语是最主流的一种对外交流语言,将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融入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其进一步传播和宣传,以此增强它原本具有的影响力。
2.能够提高学生家国情怀及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沉淀之后留下的极为重要的文化瑰宝,而其中蕴含的价值观更是经过了上百乃至上千年,无数朝代的检验之后留存下来的宝贵财产,是促使我国历史长久稳定发展的根基与动力。由于社会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当前我国文化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很多人对于西方文化以及对应的文化价值观产生了盲目崇拜,但是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西方文化价值理念以及治国思想与我国现代发展需求并不相匹配。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则是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为关键的精神支撑,同时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实现民族长久穩定发展的指导思想。《诗经》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以及《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均展现着我国自强不息、敢于创新和改革以及与时俱进等出色的传统文化价值观。而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恰好处在思想成熟阶段,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教育场所,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对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以及其具有的作用进行深刻了解与认识。为此,在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引进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可以有效解决学生无脑盲目追求与崇拜西方文化及价值理念等问题,从而使他们树立良好的家国情怀以及文化自信。
二、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内容
1.仁义礼智信的价值取向。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产生的传统文化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主流的价值理念。其中,“仁”为儒学思想体系最为基础且关键的核心观念与精神。同时,孔子认为,应当将“仁”当作个人道德的最高标准。从广义层面而言,“仁义礼智信”实际上均存在于“仁”一字之中。另外,对于个人来讲,五常即“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而对于个人来讲,固有且内在的道德去向就是“仁义礼智信”,此类价值观并不需要我们进行被动接受,它们通常会融入内在道德的准则之内。除去“仁”之外,后四者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中的核心,它们存在于我国文化发展的全过程,同时还内化至整个国家的公民心中,外化到日常生活行为中,成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内的一个道德取向。
2.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在中华民族长时间实践与积累的过程之中诞生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一高贵品质,它不仅将我国多年积累的良好基因进行了传承,而且还给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易经》对此本质进行了集中阐述。首先,在传统文化中,通常将“天”作为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中最为顶级的道德标准的象征。而“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实际上是指不管沧海桑田,最终天都不会因此发生改变,由于“天不变其常”,所以君子需要把天当作效仿的对象,凭借自强不息这一精神来克服各种困难。其次,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认为,大地不只是用于承载河流及山川,自然万物同样孕育在其中,所以君子需要将大地作为效仿目标,包容万物。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得以不断增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二者完美的融合,从而让中华儿女可以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并且凭借包容以及宽厚的良好心态面对各种价值观念与声音。
三、以大思政为基础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引入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途径
1.强化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教育,调整及完善英语教学的内容。现阶段,对西方国家的文化以及价值观进行过分强调是造成我国文化与价值观衰退的主要原因,因为外来价值理念的冲击从而导致学生难以认同我国极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在当前大思政背景之下,缺失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会导致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缺乏本土的文化价值素养,进而很难将原本出众的传统文化价值理念进行继承与发扬。同时,当开展对外交流时,学生也无法以平等的心态进行交流,最终导致跨文化的交流水平得到明显降低。为此,高校一定要抓住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机遇,以此为基础强化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教育教学工作,在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充分引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民族自豪感。
2.提高学生心理认同感。只有高校给予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应用的重视之后,才可以给学生学习以及传统文化价值的传承创建一个相对理想化的环境。与此同时,教师对于文化价值认同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得以急需传承和发扬的外部动力,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可以实现我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进一步的发展及传承。除此之外,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之下,想要实现英语专业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有机融合,相关部门必须要将学生情感、信念以及认知等角度入手制定出对应的策略,从而使学生既可以由理论层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也能够把它融入至实际生活与日常学习过程中,最终实现入脑以及入心。
3.借助翻译课程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在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设置传统文化的英译课程,同时对课程设计、教学材料以及教学过程等进行实践与总结,构建一个相对系统化的教学方式。然而,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想要将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进行英语需要对建筑、哲学以及医学等诸多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入了解与掌握,并非英语好便可以教得好。为此,在翻译课程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时,教师最好挑选内容较为简单且易于理解的内容作为翻译课堂的材料,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理解。
4.增强教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认识与了解。从事英语专业教学的大学教师是英语专业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得以有效融合的关键所在,他们直接影响着二者融合路径的执行以及决策。现阶段,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工作大多由英语专业的教师负责,他们有着较为丰富且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然而,大量教师在原来学习时将大量精力花费在英语学习上,并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进行深入了解与认识,因此出现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很难有效融入英语专业的教学工作中。为此,教师需要从而以下几方面入手促使二者实现有机融合:首先,要加深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了解。教师需要摆脱过去单一化的学习思维以及教学方式,主动接触和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对国学、传统艺术以及历史等知识进行学习。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极为丰富且复杂的传统文化,在这些文化之中均蕴含着经过无数朝代锤炼的文化价值观,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教师一定要努力拓展自身所接触的知识面,尽可能地掌握其中蕴含的精髓。其次,教师可以借助英语专业知识来深入研究和分析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任何一种文化都无法独立存在,尽管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西方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但是其中仍旧存在一定的关联与相似之处。为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自身英语优势,通过专业的英语知识来深入分析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掌握东西方文化价值观中的不同之处,以此给二者融合打下良好的基础。
5.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具有的辅助作用。以现有教材为基础,找到其和传统文化价值观相匹配的观点是“第一课堂”最为核心的任务。而“第二课堂”通常的作用是对前者进行辅助或补充,借助第二课堂能够让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参与意识得到有效提升。为此,相关教师可联合相关部门一同开办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团队,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相关的英语演讲比赛;给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解说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在强化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基础上确保传统文化价值观得以有效践行。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活动,例如互联网+中国传统文化等创新活动,此类活动除了要求学生对传统文化选择给予重视之外,还需要他们对相关思政要点进行考虑 ,最终在实际制作过程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进而强化学生爱国热情以及文化传播等能力。借助“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来实现语言教学以及思政的完美渗透,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引导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
6.创建一个出色的传统文化环境。在当前经济与文化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受到了极大冲击,导致诸多青少年产生盲目崇拜与追求西方文化以及价值观等问题,进而对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发展及传承产生了极大阻碍。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思想还未完全成熟,该时期是思想发展与完善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接触过多不同类型的文化价值观会对他们的选择以及判断等能力产生较大影响。为此,在当前大思政背景下,大学一定要紧抓学生思想特点,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基础,在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引进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以及文化观。而想要实现上述目标,就要创建一个较为理想化的传统文化环境,例如可以借助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讲座来激发学生深入了解的兴趣,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具有的魅力。同时,大学还可以通过宣传栏以及公众号和广播等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进行大力宣传,确保其和学生能够长时间接触,与学生学习以及生活紧密相连,而这均可以采取英语的形式开展,从而保证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以及英语能够有效融合。
四、结语
在当前大思政背景之下,倘若从事英语专业教学的工作人员把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当作理论进行枯燥的讲述,那么极有可能会让它原本具有的导向作用与创造价值大幅降低,因此在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引入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是,一定要将学生实际偏好作为首要切入点,重视学生思想状况以及价值取向。按照大思政背景下的教学特点,开展英语专业新型教学工作,从而让学生把传统文化价值观切实有效地应用到相关问题之中。
参考文献:
[1]程泽楷.浅谈提升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J].校园英语,2020(51):5-6.
[2]孙懿超.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导入[J].校园英语,2020 (28):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