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英语难教难学始终是困扰着教师和学生的一个大问题,为了提升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近年来提出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学理念,以此作为常规课堂教学的补充、巩固和延伸。由于时间方面的限制和一些条条框框的影响,以赛促学促教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其开发与建设中效果并不理想,并没有发挥起实质性的作用。本文笔者通过探讨其开发与建设措施,以期提升开发与建设的效果,有效发挥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以赛促学促教;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开发;建设
【作者简介】陈雪(1980.02-),女,四川泸州人,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英语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欠缺一定的语言环境,学生往往通过死记硬背来增长自己的英语基础,这一做法往往效果不佳,硬背记得的知识不能做到灵活应用,且时间久了也会忘记,这种学不能用的境况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交流变得愈加频繁,用英语交流的几率也越来越高,很多的企事业单位已经把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作为招聘的硬性要求。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大学英语学科教学革新将成为一类必然趋向,一方面要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要为学生营造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让英语知识的学习如学习自己的母语一样,随时可以用英语进行交流,随时都需要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是近年来倡导的一种教學理念,以此作为常规课堂教学的补充、巩固和延伸。但是受制于时间限制和一些条条框框影响,以赛促学促教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其开发与建设中效果并不理想,并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一、以赛促学促教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概述
“学科竞赛”是“第二课堂”教学的实施办法,针对教学的实际需求和困难,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除课堂教学之外的各种学习活动,采取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实施,以此达到补充教学的目的。那么,以赛促学促教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定义则是大学英语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语言知识、专业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采取竞赛的方式进行实践训练,其场景具有高度的语言应用逼真性,教学方式更加开放、更加灵活与丰富,教学内容比课堂上更加的多样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爱学习的过程,最终培养出具有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技能性人才。
二、以赛促学促教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意义
1.强化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应用,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能力。以赛促学促教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语言知识、专业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采取竞赛的方式进行实践训练,是常规课堂教学的补充、巩固、延伸方式,学生的学习更具针对性与目的性,强化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应用。学生在学习中不会受到教师的束缚,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方式、自己的喜好环境或场所选择学习,将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探索,给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无形中也加速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学科竞赛”的各种参与,学生的英语专业知识实践操作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语言的应变能力和语言的语感能力等各种技能都有提升的机会,相较于“第一课堂”上因为时间与内容上受到的极大限制,“第二课堂”可以更加全面地补充课堂教学的薄弱点。
2.检验了教师教学的质量,为教师的教学跟进提供了帮助。“学科竞赛”不只是提升了学生的个人能力,同时也检验了教师的教学质量。通过以竞赛为目的的实训工作,学生在各种场景下的表现,能够有效反映出他们对某一知识掌握得牢固与否,语言的应用能力,组织能力是否较强,为后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什么方面的教学、弱化什么方面的环节提供了指引,形成了一个从“过程——结果——过程”的流程,也就是教师在过程中完成结果,在结果中优化的过程。使得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结果。
3.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学科竞赛”通常是采取团队小组形式或者以个人式的方式结合进行,各组队员间一起为某一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解决、评价的过程。队员间会为达到参赛结果最优化,或者是为了勇夺第一名,都愿意发挥好各自强项,通过分工协作,积极去完成各自的任务,大家会为某一问题相互争论、相互质疑;为自己的知识不足进行互相借鉴,彼此指出存在的不足,并给予一定的知识帮助,以达到共同提高。团队共同的利益就成了大家共同的目标,不分彼此,这无疑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最好的方式。
三、以赛促学促教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开发与建设的措施
1.构建激励机制,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激励机制本是企业采取的一种激发员工潜能的引导机制,以让他们发挥最大的价值。“学科竞赛”中开展激励机制其最大的作用是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大学英语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语言,学生自身的学习就非常被动也非常困难,而且每个学生在智力水平、知识结构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并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在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上下功夫。激励机制的构建可以采取多方法进行,可以从物质的激励,也可以从精神的激励。首先,是精神上的激励,如根据学生的信任建立信任激励法,依靠学生、发扬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让他们大胆地尝试,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信任就好比是人与人相处的润滑剂,相互理解与信任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还可以采取情感激励法,根据学生需求与情感间合乎规律的管理,达到满足学生某一类需要的方法,激发他们勇于向上的情感与情绪。以及采取评价激励法,从人的动机上而言每个人都有自我肯定、光荣、争取荣誉的需求,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这样阐述:“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其次,是从物质的激励上而言,“学科竞赛”的最后是分为一、二、三等奖,为了提升更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将奖励分得很细,包括优秀奖,新人奖,最高人气奖,出勤奖,竞赛次数奖等多种方式,只要认真做了都有奖。有奖励就是被肯定,不管奖励的金额大小入,奖励的分量大小,学生会因为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回报而高兴,并不断努力永争更好。最后,是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除了学生间的口碑相传外,还要加强宣传引导,比赛之前要做好比赛的宣传工作,要学生不知道到熟悉的过程,从不愿意到积极询问到乐意接受的过程。
2.优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学科竞赛”的进行强化了大学英语知识的有效运用过程,符合学习英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针对在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重新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前期设计可以按照教学目标、方向、要求等规范指导学生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从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到实践锻炼的过程,层层推进。课程体系的分配初始尽量做到五五分,因为学生在知识的接受度上还处在一个探索阶段,分得太多会造成资源浪费,至于分太少是后期的灵活安排工作。后期设计是一个调整阶段,当实践锻炼过程中学生暴露出的问题,根据其问题的难易程度,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实践锻炼的再追加过程,这时应弱化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数,达到解决问题,提升学生能力到一个高度为止的过程。但是在英语课程体系的优化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英语基础知识教学,包括词汇、语法、语音、音色和朗读等基础知识。正所谓万丈高楼拔地起,其基础依然是最为重要的,而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情境、内容、方法等措施,可以通过问题设置、课堂简单测试和情境交流对话练习等方式进行,其难度不易大,仿佛是他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过程中所要遇到的情境一样,以包含所要掌握的英语单元单词、重要句型、短语、词组和语法等为主,让学生从生活的感悟中实现易记易学的过程。课堂外,教师并不是布置课后作业,而是让学生陶冶情操,将有关联的英语文章,并且难易程度也适中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推荐,并将一些有故事情节、搞笑幽默的片段先向学生介绍,提高他们的兴趣意识切入点,让学生愿意去学的过程。通常每节课尾声时,教师可以将诗歌、小说、散文,包括含有哲学、经济、社会、历史和政治等专业领域的文章向他们推送。这样的过程不但能增加词汇量,还能拓宽眼界,提升文化修养,了解别国风土人情,增强其辨识度,并且抛开了单一性的为背诵知识而死记硬背的过程,通过阅读知道这个单词或者句型结构,而且知道怎么用,如何用这个单词或者句型结构的过程。
最后是专业英语课程设置,这个过程是在完善英语课程体系中进行专业英语课程的优化设置,学校所选购的英语教材通常是具有普遍性,并不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学科竞赛”强调的是实践性,因此本校开设的课程外还要加入专业英语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设置,如果在专业英语必修课程和学校开设的英语教材在知识上有重合,应以专业英语必修课程为主。这样就丰富了英语课程的内容,并且为学生提供了非常多样性的英语实践机会。以国际商务专业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甲乙分组的形式进行商务谈判、合同签订、购买保险、价格谈判等演习,体验角色,增强知识的实际英语能力和技能,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同时还能够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3.构建“学科竞赛”的保障机制,改变评价体系。“學科竞赛”作为“第二课堂”教育模式,要确保能够正常的开展,且高效开展,这需要得到学校的重视和支持,尤其是教务处、学生处与每个二级院系共同努力完成,并因此构建保障机制。首先规定课时,其次提供实训场所,最后是给予奖励措施。“第二课堂”教育模式本身是“第一课堂”的补充,不说是“第二课堂”就不重要,其制度的重要性是完成“学科竞赛”的关键。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课堂的开展也不可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过了激情期“第二课堂”就停止不前。学校领导应联合教务处、学生处和每个二级院系共同制订“第二课堂”保障机制,在能实现“第二课堂”顺利推进的条件下,保障机制可以添加,可以修改。
评价体系的改变是基于“第二课堂”的出现。长久以来,应试教育一直出现在教育体系里,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为把控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关键因素,没有之一。相对单一考核方式无法全面的评价学生的综合性能力,这也是导致学生学不能用的关键影响因素,很多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习就是在死记硬背。因此,应提升评价内容,强化多元性评价,包括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和评价标准多元化等方式进行。例如,评价学生项目教学内容的完成状况,这是一种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多元评价,其评价过程是教师设置日常成绩考核表,考核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师教学任务分配时的完成状况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也可以构建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单元测试成绩、教学总结和竞赛获奖证书等方面的学习档案袋。实施多元化的评价,能够杜绝学生只是单一性积累知识的增长过程,而强化了他们的个人英语能力和个人素质的同步增长过程。
参考文献:
[1]罗冰,刘睿.基于演讲比赛的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7(17):230-231.
[2]肖海慧,邓凯.“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2(16):154-155.
[3]谢莉莉,陈顺军,单斯琴.国际视阈下大学英语演讲与思辨能力现状及问题研究[J].英语广场,2019(4):66-68.
[4]蔡勤生.“赛教结合,寓学于赛,以赛促改”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26):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