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某地黄土崩塌形成机制及防治参数选取

2021-09-17 08:21王玉海
西部探矿工程 2021年7期
关键词:粉土坡脚粉质

王玉海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勘查院,河南郑州450001)

1 崩塌变形特征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某矿山办公楼东180m,因人工开挖边坡形成两处土质崩塌,编号分别为B1、B2。

B1崩塌:位于某矿山办公楼东180m,坡脚高程为1007.7~1009m,坡向351°,坡宽50m,坡高37m。崩积物体积约5000m3,规模等级为小型。潜在崩塌体主要由第四系中、上更新统粉土、粉质粘土组成,坡脚处堆积有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粉土。变形迹象为斜坡上部粉土沿粉土、粉质粘土结合面滑移、坠落变形,目前处于欠稳定—不稳定性状态。

B2崩塌:位于屯兰河右岸B1崩塌东侧,坡顶高程1042m,坡脚高程为1007.8m,坡向289°,坡宽40m,坡高35m。崩积物体积约3500m3,规模等级为小型。潜在崩塌体主要由第四系中、上更新统粉土、粉质粘土组成,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粉土堆积于坡脚处。变形迹象为斜坡上部粉土沿粉土、粉质粘土结合面滑移、坠落变形,受降雨及自重影响下,现场可见悬空的通信线杆,目前处于欠稳定—不稳定性状态。

2 崩塌类型及发育特征

2.1 崩塌类型

B1、B2两处崩塌按照所涉及的岩性属土质崩塌;崩塌体运动模式是沿粉土与粉质粘土结合面剪出破坏,结合面产状290°~350°∠25°,按破坏模式属滑移式崩塌;按照体积划分,均小于1.0×104m3,属小型。

2.2 发育特征

2.2.1 B1崩塌

20世纪80~90年代村民在东兰河右岸斜坡坡脚取土,形成长约180m,高37~40m陡直边坡,边坡前缘临空,坡度60°~75°,坡脚受降雨及河水浸泡,造成土体结构破坏进而导致坡体发生崩塌。

坡脚建有某矿山主井延扩建工人宿舍,在强降水条件激发下,2013年8月、2014年7月、2015年5月多次发生失稳变形,崩塌方量100~1500m3不等。2016年8月坡体再次崩塌后,土体从宿舍后墙涌入,造成6间彩钢房废弃,直接经济损失3.5万元,未造成人员伤亡。据村民描述,在某矿山实施巷道建设以来,坡体受震动影响,崩塌频率增高。在村民多次要求下某矿山选煤厂于2017年4月在坡脚处修筑1.5m高浆砌石挡土墙。近期较大一次坡面溜滑发生于2017年10月,土体从坡面滑下,越过挡土墙,堆积于挡土墙外侧。

崩塌所处斜坡坡向351°,坡度65°~70°,崩塌变形层面主要为粉土、粉质粘土结合面,产状351°∠25°~30°。崩塌体主要由第四系上更新统粉土构成,因粉土土质疏松,大孔隙发育,具湿陷性,在地表汇水侵蚀下易崩解变形。崩塌堆积体平面面积约800m2,厚度约4~8m,体积约5000m3,规模等级为小型。

现斜坡坡面上部8~10m陡直,坡面存在拉张裂缝及垂直节理,局部张开2~4cm,延伸长度8~12m,危岩体局部呈伞檐状,下部临空,稳定性差。下部20~29m坡面堆积崩塌物,坡度55°~60°,坡体剖面呈凸形。近期坡面堆积体仍在发生溜滑,在降雨、采煤放炮震动等外因条件影响下可能继续发生变形。

2.2.2 B2崩塌

B2崩塌位于B1崩塌东侧,中间山体存在切蚀沟、负地形。切蚀沟走向近南北向,剖面形态呈阶形、凸形,纵坡降上部12‰,下部达42‰。

该边坡主要形成于20世纪80~90年代村民坡脚取土,造成前缘临空。据村民描述,2017年以前某矿山瓦斯发电厂排污口位于坡脚沟谷上游沟头处,排污口至沟口没有修建排水沟,污水顺沟流出。后经村民要求,排污口改至B2崩塌山体东侧沟谷,并埋设了橡胶排水管道,未做硬化处理。该边坡坡脚受污水及雨水冲刷,土体结构破坏,导致上部坡体失稳发生崩塌。据村民描述,该崩塌主要发育于2016年9月,2017年雨季经常发生局部崩塌,较大一次规模发生在2017年8月。

3 主要影响因素

3.1 地形地貌

崩塌位于屯兰河右岸,地貌类型属黄土中山区,微地貌形态为黄土梁峁。受水流侵蚀,梁峁交错,沟壑纵横,切割较严重。临河谷地带,因取土开挖形成高37~40m,坡度65°~80°,坡向290°~350°边坡,边坡结构为土质,剖面形态呈折线形。边坡具陡直特征,临空条件好;加之坡体上部粉土具湿陷性,受水流侵蚀,边坡稳定性差,发生多次小规模崩塌灾害。

3.2 地层岩性

斜坡岩性由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p2、Qp3)黄土组成,具有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加之人类工程活动开挖边坡,形成卸荷裂隙;坡面土体在干燥的过程中土体收缩易产生垂直节理,另外植物根劈作用产生垂向节理,将土体切割成厚板状、柱状与母体分离,在降水及自重力作用下厚板状、柱状土体发生塌落。黄土中垂直节理、原生古土壤层面及水平层理面、节理面及开挖坡面将土体切割成为不稳定结构体,坡面开挖后缘卸荷裂隙发育,裂隙张开利于地表水下渗,在降水、管道泄漏尾水及重力作用下发生土质崩塌。

3.3 人类工程活动

切坡、建房等人类工程活动加剧了崩塌灾害的危害程度。一方面,开挖高陡边坡破坏了坡体原有应力平衡,使坡体外缘部分向斜坡坡脚的剪切应力和拉张应力增大,产生平行坡面的卸荷垂直裂隙,与原有的垂直节理重合,使其进一步张开、加深、扩大,产生新的裂隙,导致黄土边坡失稳变形加剧。另一方面坡顶建设瓦斯发电厂,在斜坡顶部加载以及道路上车辆动荷载加载,使斜坡土体承载的压力增大,改变了原始斜坡应力平衡状态,增加了斜坡发生崩塌的可能性。

3.4 大气降水

边坡坡体位于地下水水位之上,天然条件下浅层粉土处于干燥状态,深部粉土稍湿。在雨季,大气降水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一部分通过地表径流的方式对坡面进行冲刷。由于黄土的垂直节理发育,具有大孔隙结构,透水性好,有利于大气降水入渗,降水通过裂隙由地表垂直入渗到地下,入渗系数可达5%~10%,在雨季降水时间较长,降水强度较大时,地表水从浅部渗入深部,可数米至数十米。由于随着深度增加,土体颗粒变得密实,土的孔隙率变小,水的渗透系数变小,渗流速率变慢,下部粉质粘土夹层透水性差,成为相对隔水层。地下水聚集,滞留于粉质粘土上部,往往形成由坡内向坡外的浸润面,土体处于饱和状态,此时,地下水流向由垂向逐渐变为由坡内向坡外倾斜。土体接受大气降水后,工程地质性质发生较大的变化,土体重度增大,其粘聚力(C)及内摩擦角(φ)降低,即土体抗剪强度下降。尤其是浅部具大孔隙结构的粉土,由于其孔隙率较大,降水入渗后其重度明显增加,在重力作用下,斜坡土体沿软弱结构面发生剪切破坏,从而发生崩塌灾害。

3.5 废水排放

废水排放,侵蚀土体,也是崩塌形成的重要因素。区内6处落水洞主要沿废水排放通道分布,上游侵蚀严重,下游稍轻。2017年以前矿山瓦斯发电厂排污口位于B1崩塌东侧沟谷上游沟头处,排污口至沟口没有修建排水沟,污水顺沟流出。后经村民要求,排污口改至B2崩塌东侧沟谷,并埋设了橡胶排水管道,未做硬化处理。该边坡坡脚受污水及雨水冲刷,上部湿陷性黄土遇水崩解,土体结构破坏,土体抗剪强度显著降低,导致上部坡体失稳发生崩塌灾害。

4 破坏方式与形成机制分析

因崩塌后缘存在与边坡坡向一致的陡倾贯通或断续贯通的破坏面,危岩外缘临空,潜在崩塌体沿破坏面滑移或沿软弱土体不利方向剪出塌落造成破坏,故判断崩塌破坏方式为滑移式。黄土崩塌形成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4.1 累进破坏阶段

在降水、震动条件下,土体内部沿节理、裂隙结构面发生变形。随着拉裂变形的持续发展,裂面可扩展至地面,斜坡上的土体随着应力释放,发展到土体松动,并伴有轻微的移动、错位,但仍处于稳定状态。

4.2 滑移面贯通阶段

随着风化、震动、降雨等作用,变形进入滑移面贯通阶段,坡内含有较弱结构面,可使土体中拉应力区和可能的破坏明显增加。临空条件好的一侧的土体与母岩逐渐被拉开,与滑移相伴的压力致拉裂面与地面贯通。

4.3 滑移—拉裂阶段

随着变形的继续扩展,变形的土体开始明显转动和位移,陡倾的裂面成为剪切应力集中带,陡缓转角处的嵌合体被剪断。当滑移面向临空方向倾角,足以使上部土体的下滑力超过该面的实际抗剪阻力时,斜坡土体沿下浮软弱结构面向坡前临空方向滑移,并使滑移体拉裂解体,土体导致破坏形成崩塌。

5 参数选取与稳定性分析

5.1 定性分析

该段斜坡稳定性差,发育两处土质崩塌。边坡具二元结构,上部粉土具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具湿陷性,工程力学性质较差,在降水、震动条件激发下,易发生失稳变形。边坡坡形因发生崩塌坡体上陡下缓,上部8~12m陡直,垂直节理裂隙发育,因卸荷拉张裂隙局部张开3~15cm。节理裂隙降低了土体强度,破坏了土颗粒之间联系力,坡体临空面抗滑、抗倾覆力降低。崩塌体堆积斜坡坡面中下部及坡脚,坡面土体松散、破碎,仍存在进一步位移变形可能。综上,斜坡后缘临空部分处于不稳定状态,仍存在进一步崩塌变形破坏可能。

5.2 定量分析

按照崩塌失稳变形运动方式,选用滑移式危岩体的模式进行计算评价。

5.2.1 计算示意图

计算原理见图1。

图1 滑移式崩塌稳定性计算示意图

5.2.2 计算参数选取

根据原状土样试验资料,粉土天然重度取13.2~14.9kN/m3,饱和重度取17.4~18kN/m3;粉质粘土天然重度取17.5~20.4kN/m3,饱和重度取19.5~20.9kN/m3。抗剪强度为:粉土粘聚力17.4~18kPa,内摩擦角取18°~20°;粉质粘土粘聚力29~31kPa,内摩擦角取25°~30°。对于降雨影响采用降雨工况的下的C、φ值和重度确定,见表1。几何形状参数主要包括土体重心、面积及与基座接触面倾角等,从计算剖面中量取。

表1 边坡稳定性计算土体参数取值表

5.2.3 计算工况

取三种工况进行计算分析:

(1)天然状态(自重);

(2)暴雨状态(饱和自重+裂隙水压力);

(3)地震状态(自重+裂隙水压力+地震力)。

5.2.4 计算结果

采用理正岩土软件6.0中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模块,直线滑动法计算边坡的稳定性,计算参数取值见表1,选取B1、B2崩塌纵断面,对潜在崩塌体在工况一(自重)、工况二(自重+暴雨)、工况三(自重+暴雨+地震)三种工况下分别进行稳定性计算,边坡稳定性计算成果见表2。依据《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中危岩体稳定程度等级划分见表3,由计算结果可知目前该段斜坡工况一处于欠稳定状态,工况二、工况三处于不稳定状态。

表2 边坡稳定性计算成果表

表3 危岩稳定性程度划分表

6 结论

B1、B2两处崩塌均属黄土、滑移式崩塌,规模等级属小型,崩塌体主要由第四系中、上更新统粉土、粉质粘土组成,处于欠稳定状态。主要对上部电力、通讯设施;下部临时建筑、机械设备构成威胁,威胁总资产达1400万元。危害程度中等,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强,危险性大。

以天然工况和暴雨工况为设计工况,地震工况为校核工况。经过稳定性验算,推荐防治工程稳定性验算土体参数选取值。粉土:天然状态C=17.57kPa,φ=21.10°;饱和状态C=10.13kPa,φ=9.25°;天然密度取其平均值ρ0=1.56g/cm3,湿陷性中等(湿陷系数δs=0.042)。粉质粘土:天然状态C=28.24kPa,φ=17.97°;饱和状态C=27.57kPa,φ=10.10°;天然密度取其平均值ρ0=1.94g/cm3;地震水平系数取0.12。

猜你喜欢
粉土坡脚粉质
软弱结构面位置对岩质顺倾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水泥-沥青粉复合稳定粉土的强度及渗透特性
单一挡土墙支护边坡安全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陕北矿区黄土沉陷坡面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水泥土换填法在粉质砂土路基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饱和粉土三轴等p应力路径试验特性研究
粉质黏土大面积深基坑降水施工方案探讨
粉质黏土地层泥水盾构泥浆脱水处理技术研究
试析黄河三角洲滨岸某场区粉土工程特性
消石灰、水泥改良粉土的强度及变形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