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供系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手术器械全流程闭环管理中的应用

2021-09-17 04:08:54罗桂元张友芳陈玉莹龚凤球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8期
关键词:手术器械合格率器械

罗桂元,张友芳,陈玉莹,龚凤球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 广州 510080)

0 引言

消毒供应中心(CSSD)和手术室担负着整个医院医疗服务的重要责任[1],是医院物资循环的“心脏”和解毒的“肝脏”,但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感染控制领域[2]。手术器械处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可能导致不合格的器械被用于医疗操作中,污染无菌区域引起医院感染[3]。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再生器械全流程的管理给消毒、灭菌、使用等工作带来新的难题和挑战,工作质量评价指标越来越受到关注。本院将手术器械回收-清洁-打包-分发循环处理纳入手术麻醉中心管理范围并成立了手供一体化的供应片区,将原来合作关系融合成一体化,优化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将重复的工作流程和资源进行组合和利用,使手术器械全流程闭环管理中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更容易落实和监控,通过应用前后的对比,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等各项指标明显提高。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2017年5月至2017年10月抽检7800包器械采用常规护理质量监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05月至2018年10月7800包器械采用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监测为观察组。

1.2 方法

1.2.1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研讨和构建

(1)成立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组织架构

2018年4月组建成手术器械供应敏感指标研讨小组:成员共15名,其中管理人员7名,手术室和器械供应组的片长和组长各4人,从事手术室和(或)供应室护理工作年限10-33年,平均年龄(42±7.9)岁;本科学历13名,硕士2名,高级职称8名,其余均为主管护理师。

(2)确定质量敏感指标内容

本研究在检索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参考NDNQA的14项指标,同时参考:《卫生部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文件汇编(2012年版)》《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4年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行业标准》,根据高量性,高危险性,高问题倾向性和高成本性的原则[4],进行资料的提取与总结,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模式为依据,采用德尔菲法、再根据约翰霍普金斯证据等级与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选取等级质量较高的指标,通过试行→改进→修改→确定,构建了一组可量化、可操作性的手供一体化的手术器械管理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确定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15项),三级指标(74项)。内容涵盖了手术器械术后回收、清洗、包装、消毒、派送、手术室接收、使用、急消毒处理、感染器械处理、规章制度知晓和执行率等11板块组成。

表1 计算公式(选摘)[5]

1.2.2 数据收集

护长或组长每天抽查约60包手术器械,根据各环节敏感指标质控内容进行检查并记录,对主要指标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每月对收集的原始数据进行核查、统计、分析并汇总,对两组产生的数据: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包装合格率、急消器械供应及时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工作人员的技能合格率、流程规范执行率、手术室医护满意度、对规章制度的执行率等指标进行对比。

1.2.3 计算方法

1.2.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器械管理质量结果对比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器械管理质量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器械管理质量结果对比[n(%)]

2.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岗位人员比较

两组岗位人员的技能合格率、流程规范执行率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岗位人员比较[n(%)]

3 讨论

3.1 全流程敏感指标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可行性

2016.12 新的卫生行业标准WS310-2016的颁布[5],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研究将手术室和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使用处理管理结合一起,将原来合作关系融合成一体化,手术器械消毒灭菌管理实现了单一全流程管理的结构新模式,将工作流程和资源进行组合和利用更好地将敏感质量指标覆盖在手术器械消毒供应闭环式管理中全程,实施的指标内容6个一级指标包括:回收、清洗、包装、发放、医院感染控制指标、制度规范知晓与培训;二级指标包括:一般器械回收规范率、特殊器械回收规范率、清洗方法正确率、清洗质量合格率、包装材料合格率、包装方法正确率、包装前器械功能和质量完好率、器械发放安全合格率、无菌技术执行率、物品与环境管理合格率、监测指标合格率、职业防护正确执行率、相关规范制度职责知晓及执行率、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培训参与及效果等进行日常环节监管与执行;三级指标内容是二级指标的执行过程体现。构建的全流程敏感指标对器械再处理每个环节进行精细化与动态监管,能准确、快速地找到护理薄弱环节,客观有效地评价护理工作的效果和质量,体现出了护理质量的相关要求[6],完善及规范消毒供应室岗位职责及管理制定,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和医疗器械消毒合格率,降低医院性感染[7]。让管理者在手术器械使用者、使用配合者和再处理人员中发挥沟通和协调作用。构建的手供系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有可操作性、敏感性、特异性、高效性。

3.2 加强风险及关键环节质量指标监管,有效提高手术器械消毒供应管理质量

随着手术外科的快速发展,精密复杂器械使用越来越广泛,复用的手术器械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和组织液,尤其是传染性疾病患者使用后清洁、灭菌不彻底,极易造成医院感染[8]。清洗是再处理环节中的关键步骤,目前我院重复使用的手术器械种类多、结构复杂,清洗难度增大,需要新的清洁设备和新的工作组织形式[9];张裕等[10]研究认为加强质量管理是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护理质量指标增加术后器械预处理质控,各种清洗方法正确率,清洗液浓度配置合格率、清洗用具选用准确率、清洗流程正确率等进行质控,保证器械的清洗质量。包装质量指标增加了包装材料选择、包装流程组装、器械摆放、放置正确的包内化学指示物、打印正确的电子标签到封包前进行两人核对等精细化监管和评价,重视器械配包质量。从表2、表3显示:实施新的管理模式后器械清洗质量、装配包装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器械准备的差错率、零部件遗失数量低于对照组(P<0.01),提高配包正确性,有效提高医生满意度[1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部分器械价格昂贵,备用基数较少,周转快,连台手术灭菌时间急等,建立了急需器械供应的“绿色通道”[12],并对急消器械进行专项的质量敏感指标质控,内容包含术后急消器械回收准时率,急消器械清洗、包装、灭菌、派送供应及时率等;根据质量敏感指标结果动态完善消毒供应“绿色通道”服务流程,从回收到发放环环相扣,为急用器械“绿色通道”的畅通运行把好了第一关,使急用供应流程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表2得出:观察组急灭菌器械供应及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3.3 促进质量持续改进,推动专科发展

各岗位组长加强日常工作质量监管,管理者亲自参与质控,便于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抓住关键环节,有效收集敏感指标数据,在每月一次手供互动敏感指标汇报时,及时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措施,成功落实持续质量改进(PDCA),有利于管理的顺利进行和增强员工的执行力[13]。消毒供应人员组成架构技术和理论水平参差不齐,护理管理者通过质量评价指标发现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根据岗位需要合理分配人力,并针对实际情况加强培训、考核。从表3得出:通过手供系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手术器械全流程闭环管理中应用,岗位技能考核合格率、流程规范执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一质量标准使流程更标准化和规范化,进一步推动专科的发展。

4 小结

本研究的手供系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手术器械全流程闭环管理中应用,将手术室和消毒供应中心对手术器械处理的质控要求有效的结合起来,对提高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装配合格率、急灭菌器械的供应及时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手术器械消毒供应管理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员工技能考核合格率、流程规范执行率、手供团队整体素质水平也有明显提高,同时降低了医院支出成本。验证了目前指标的设计和开展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与必要性。

猜你喜欢
手术器械合格率器械
提高肉鸡出栏合格率的综合措施
持续质量改进对手术器械供应及时性与准确性的影响
外来器械实行集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淮海医药(2015年1期)2016-01-12 04:33:11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
幼儿园自制户外体育器械一览表
健身器械
意林(2015年20期)2015-10-21 11:21:08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
现代企业(2015年8期)2015-02-28 18:55:23
去年国抽合格率首次突破90%
质量探索(2015年3期)2015-01-30 09:02:36
提高手术器械准备完善率
神经外科手术器械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