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基于产教融合“分段并进式”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
——以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例

2021-09-17 06:01曹延华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产教岗位考核

温 睿 曹延华 刘 爽

(牡丹江大学医护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中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的大力支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正在迈向一个新的高度。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的毕业生能够真正适合企业所需的高素质、复合型的技能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倡导的是“学生为主体,工学结合,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1]为满足行业、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必须依据专业特色和行业特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教学模式。[2]

1 产教融合的内涵

深化产教融合是充分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与产业运营发展需求,将产业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企业单位实践实习的优势和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优势,将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形成集教育教学、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于一体的现代化办学模式。产教融合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的重要的路径。

2 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基于产教融合“分段并进式”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践课程采用基于产教融合“分段并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本着“早实践,多实践,课程实践不断线”的原则,充分体现课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先进性,具体实施过程见表1。

表1 基于产教融合“分段并进式”实践课程体系

2.1 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

教师深入食品企业进行岗位调研和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明确毕业生在企业主要从事的岗位群和专业课程对应的岗位。校企专家通过对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工作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的要求。以满足企业实际岗位需求为原则,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围绕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系统设计“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目标框架,然后确定课程目标。

2.2 校企双方共同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采用引企入校、引企驻校的方式,校企双方共同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特华得食品有限公司投入50余万元用于购置设备、装潢,学校出资10万元、提供100平方米的场地。学校和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产学研一体化、利益双赢。校企双方共同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为专业课程实现“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提供有利的保障条件。

2.3 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基于产教融合“分段并进式”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

2.3.1 第一阶段——职业认知实习

职业认知实习是我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个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食品行业。职业认知实习设置在第一学期,安排为期一周的本专业知识、岗位的认知实习。教师带领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了解合作企业的企业文化和风采,熟悉合作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岗位分布;熟悉企业的食品生产工艺流程;熟悉食品原料验收、生产过程监控、食品出厂检验等检测工作流程;合作企业对学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大一新生刚刚步入校门,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了解很少,通过职业认知实习,教师和企业专家引领、启迪新生认识、认知并认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3]同时为学生打开了视野,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后续课程,同时为第三、第四学期到企业进行工学交替学习做好铺垫。在职业认知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内涵的感性认识。职业认知实习的地点为本地小微企业特华得食品有限公司牡丹江总部。企业距离学校近,为学生认知实习带来方便。

2.3.2 第二阶段——工作内容体验

2.3.2.1 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和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要依据产业要求设置课程和选择课程内容,以职业岗位—知识—能力为主线,针对不同职业岗位梳理出典型工作任务,实现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程与食品产业、食品职业的岗位对接。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职业岗位群有营养师、生产管理员、品控员、化验员。营养师的典型工作任务有营养健康的宣传与教育、营养调查与评价、营养配餐设计;食品生产管理员的典型工作任务有采购产品原料、确定原料配比和生产工艺、下达生产任务、实施生产;品控员的典型工作任务有原料的质量控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储运过程的质量控制、不合格产品追溯;化验员的典型工作任务有查找产品质量的国家标准、查找产品检验项目检测方法的国家标准、确定产品的检验项目并进行检验和进行数据处理。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开设专业课程和确定教学内容。营养师岗位对应的课程为食品营养与健康、营养配餐设计及实践;生产管理员岗位对应的课程是食品生产技术、食品卫生与安全;化验员岗位对应的课程有食品感官与理化分析、食品微生物与检验、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品控员岗位对应的课程有食品卫生与安全控制。以上课程分别在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和第五学期开设。本专业还开设了集中性校内实训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为期一周的西点制作培训,在第五学期开设为其一周的咖啡制作培训。集中性校内实训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适用性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延展性,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创造了更大的就业空间。

2.3.2.2 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做、学、教”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

专业课程和集中实训课程的授课地点为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对接实际工作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突出能力培养目标,强化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做到课程设计职业化,课程内容项目化,能力训练岗位化,素质培养行业化,教学过程真实化,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做、学、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工作任务资料,设计方案;在课上分工合作,完成工作任务;最后总结反馈,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在“体验工作内容中学”,教师在“工作内容中教”,通过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来实践、印证,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学生讨论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现场真实工作中学会岗位技能,实现课堂与岗位的对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2.3.2.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技术

以掌握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积极探索和实践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现场教学法、行动导向法、分组讨论法、头脑风暴法、团队合作法、自主学习法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和协调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教师制作内容精炼、图文并茂的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其融文字、声音、图片、视频为一体,将抽象、复杂的内容得以具体、形象、直观的展示。利用网络空间和实体空间,在“学习通”建立在线实践课程,并采用学分认证体制。在线实践课程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充分共享教学资源如授课视频、课件、习题库、试题库等,并可实现线上学生讨论、师生互动等。在线实践课程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3.2.4 采用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考核方式

期末考试的一张试卷“一纸定终身”的传统考核方式已不适应目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基于工作过程的“做、学、教”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中采用“过程性考核”+“多方式评价”的课上考核、操作考核、阶段性笔试三方面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多方式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实现过程考核结合结果考核、技能考核结合课程考核、实践考核结合理论考核的考核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

2.3.3 第三阶段——工学交替

工学交替阶段也是岗位体验阶段,这一阶段设在第三和第四学期。这两个学期开设食品营销与贮运实务、现场品控实务、餐饮企业会计实务、餐饮企业运营与管理、食品卫生与安全控制、客户关系管理实务、沟通与礼仪七门工学交替课程。以上七门工学交替课程与工作实践密切相关。学生在合作企业进行学习,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学校老师主要讲授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学生可在工余时间完成;企业师傅和专业技术人员主要对学生进行企业培训和技能实训指导。这样将通过“工学交替”,学生可以将前两个学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为后续顶岗实习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工学交替阶段采用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在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以工学交替的形式,完成从专业基本技能到职业岗位能力的提升。工学交替的地点为永丰余生物科技(昆山)有限公司和特华得食品有限公司。

2.3.4 第四阶段——顶岗实习

本专业学生在第六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校企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体差异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岗位个性化培养。校企双方共同研讨适合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学校和企业共同考核即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多形式的考核评价体系。[4]学生针对不同岗位填写岗位日志、岗位知识和技能分析、工作总结。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及时进行每周小记、每月报告、每学期总评。顶岗实习阶段学生服从企业管理,顶岗实习单位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鉴定,该鉴定结果作为学生毕业考核条件之一。通过实践教师、企业导师双重管理,加强岗位的业务指导。在顶岗实习阶段继续强化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实现学生从学校向社会的过渡,完成从学生到技术人才的转变。

3 基于产教融合“分段并进式”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的优势

3.1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高职高专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差,专业基础知识储备非常薄弱,对于理论课程的学习出现普遍厌学的现象。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既不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学情,也不能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基于产教融合“分段并进式”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大大增加了实践课程的比例,将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有机融合,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基于工作过程的“做、学、教”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工作内容体验阶段)、岗位体验阶段、顶岗实习阶段实现学校学习与未来岗位的无缝对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3.2 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

基于工作过程的“做、学、教”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师的双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大部分教师从学习学校到工作学校,从课桌走上讲台,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企业实践经历少,缺乏实践经验,实践技能不全面,实践技能有待提高。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立,专业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学生,与企业师傅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并定期参加由资深企业工程师主讲的专业技术培训。以校内实训基地为基础,建立“双师型”导师工作室,为双师导师教研、培训、实践、交流等活动提供场地。在学生的工学交替阶段和顶岗实习阶段指派骨干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跟岗学习。通过以上方式教师可以提高实践技能和积累实践经验,有利于“双师”素质的提升。

3.3 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通过基于产教融合“分段并进式”实践课程体系构建,实现了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在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中,将企业的生产规范、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贯穿培养全过程,提高学生对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5]学生在校期间就体验到未来工作岗位的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大大降低了毕业生频繁跳槽,企业队伍不稳定的问题。学校成为企业技能型人才的储备基地,借以培养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优秀员工。主要合作企业牡丹江特华得食品有限公司也从一家年销售额600万元的企业发展成为年销售额1亿元的国内高端肉制品研发、生产、销售的领军企业,为此也受到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同行业的认可和好评,有力的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4 结语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基于产教融合“分段并进式”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突出实践教学模式,注重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体现产教融合与实践育人的特征。其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校内校外一体化,适应“工学一体、多元育人”产教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猜你喜欢
产教岗位考核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内部考核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