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紫菜属于红藻门,红藻纲,红毛菜目,红毛菜科,紫菜属,是我国特有的暖温带性种类。上世纪60年代,我国藻类学者突破了坛紫菜全人工育苗和栽培技术后,坛紫菜的人工栽培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福建、浙江南部和广东北部沿海海水养殖的主要对象,其产量约占到全国紫菜总产量的70%左右。近年来,坛紫菜在江苏沿海的栽培也得到了逐步发展。
新世纪以来,在国内多个课题组的努力下,已有4个坛紫菜新品种通过国家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并得到大面积地推广,大大促进了我国坛紫菜栽培业的发展。但我国南方沿海海况复杂,栽培方式多样,现有这些新品种难以适合所有栽培海区的需要,很多海区的栽培品种仍是未经选育的野生种,且连续多年自养、自留、自用,导致种质严重退化。与此同时,随着坛紫菜栽培效益的日益提升,坛紫菜栽培面积逐年扩大,这些新增加的栽培面积,一部分是新开辟的栽培区,而另一部分则是在原有的栽培区内增加栽培密度,增加养殖台架和采苗密度,由此导致产生的“三密”问题造成养殖环境恶劣,生态条件不能满足坛紫菜正常生长的需要,海水流动阻滞,水体中的O2、CO2和营养盐缺乏直接影响藻体的健康生长和繁育,造成病菌侵袭、病害频发,严重影响坛紫菜的品质。此外,坛紫菜生长的适宜水温是12℃~26℃,每年9月份海水水温降至28℃以下时,就可以采壳孢子上网,开始坛紫菜的栽培过程。网帘下海后10d~15d左右,坛紫菜初见苗,如果此时水温低于25℃,且逐渐下降,就对幼苗的继续生长有利。否则,水温波动幅度大,小潮遇上持续南风、高温、风平浪静,很易造成烂苗、脱苗现象。而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南方海区在9月中下旬很容易出现持续高温闷热天气,由此造成坛紫菜栽培时“高温烂菜”问题频发,严重影响影响了坛紫菜的栽培效益。还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日益追求高品质的坛紫菜,由此导致头水坛紫菜价格逐年上涨,但现有主推品种均为高产品种,缺乏高品质良种。因此,急需在原有选育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选育出品质优、生长速度快和耐高温能力强的优良品系,以适应当前的生态环境变化,并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紫菜的追求,这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国坛紫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闽丰2号”的选育目标就是要在原有“闽丰1号”以“高产”和“抗逆”作为主要选育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优质”指标,在保证“高产”和“抗逆”指标不明显下降的基础上,提升坛紫菜的“品质”,以期培育出优质、高产和抗逆的坛紫菜新品种。
1.亲本来源
该品种杂交母本为坛紫菜野生纯系PXII。2001年从福建平潭岛采集野生坛紫菜,将一株色泽乌黑发亮、生长状态良好的叶状体阴干,分离未受精的营养细胞,海螺酶酶解并通过单克隆细胞培养获得纯系丝状体,命名为品系PXII。
杂交父本为坛紫菜诱变选育纯系7-I。2002年对野生纯系YS-III丝状体进行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然后从其培育的叶状体后代群体中,筛选出一株颜色鲜艳、生长快、成熟晚且耐高温的个体,经单克隆细胞培育形成纯系,命名为品系7-I。
2.技术路线
选育技术路线见图1。
图1 坛紫菜“闽丰2号”的选育技术路线
3.选育过程2009年3月,取7-Ⅰ纯系丝状体进行促熟、促放,从放散壳孢子培养而成的叶状体中挑选出1株生长快速并已经形成精子囊器的叶状体作为父本;采取同样的方法获得PXII纯系的叶状体,从中挑选出1株生长快速、健康的叶状体作为母本。将亲本叶状体混合培养,获得杂交丝状体(杂合二倍体)。将杂交丝状体粉碎后移植到贝壳上,培养后得到贝壳丝状体,后者成熟后释放出壳孢子,培养后获得大量叶状体(单倍体,嵌合体)。随后,用海螺酶对培养获得的单色藻块进行酶解,获得大量的单离体细胞,后者经室内单离体细胞再生培养发育成叶状体(单倍体),这些再生叶状体同一株藻体上的细胞基因型是完全相同的,称为纯合叶状体。由此建立了育种基础群体。
2010年1月,将育种基础群体的纯合叶状体分别置于锥形瓶中进行单株培养,依据藻体色泽、体形、厚度和生长速度等选育指标,筛选出一株藻体颜色鲜艳、体型宽、薄、叶片不扭曲且无皱褶、生长快的叶状体。将该株叶状体培养至30cm左右时,取其中部部分藻体,用海螺酶酶解,并经单克隆培养促使染色体自然加倍后获得纯合的自由丝状体(二倍体),暂命名为“Q-1”品系(第一代纯系)。
2010年7月,将其中一份“Q-1”丝状体移植到贝壳上,培养成贝壳丝状体,由后者释放的壳孢子经培养,得到F1叶状体群体。这时将F1叶状体群体随机分成3份:1份用于个体间颜色、体型、藻体厚薄、生长速度、成熟期等形态学性状测定和分析,另1份用于叶状体粗蛋白、色素蛋白(叶绿素a、藻红蛋白、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和4种呈味氨基酸(天冬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和谷氨酸)含量等品质性状的测定(以“闽丰1号”和传统养殖品种为对照),最后1份用于叶状体的耐高温能力测试,实验以传统养殖品系为对照,共进行21℃、28℃、29℃、30℃ 4个温度梯度的耐高温能力测试。其结果证实上述在体细胞再生叶状体中表现出来的诸多优良性状均能稳定地遗传下来,群体的形态和颜色非常一致,证实该品系是遗传纯系,且具有品质优和耐高温等优良性状。
2011年2月,从F1叶状体群体中再挑选出生长最快的1株叶状体,采用酶解法并经单克隆培养促使染色体自然加倍后获得F1丝状体(第二代纯系),将其移植到贝壳,培养成贝壳丝状体,由后者释放的壳孢子经过培养,获得F2叶状体群体。这时同样将F2叶状体群体随机分成3份,分别进行藻体的形态、品质和耐高温性状的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F2叶状体的多项指标与F1叶状体均没有显著差异。
2011年8月,从F2叶状体群体中挑选生长最快的1株叶状体,经酶解单克隆培养获得F2丝状体(第三代纯系),将其移植贝壳,培养成贝壳丝状体,由后者释放的壳孢子经过培养,得到F3叶状体,采用同样方法,继续对F3叶状体的上述优良性状的遗传稳定性进行考察和再选拔,结果发现“Q-1”3代叶状体各项指标均没有显著差异,性状稳定。
2012年3月,从F3叶状体群体中筛选出单株培养生长最快的1株叶状体酶解,并经单克隆培养促使染色体自然加倍后获得F3丝状体(第四代纯系),将其作为种质进行扩繁,分40个备份在低温低光照条件下长期保存,并正式定名此品系为“闽丰2号”。
图3 坛紫菜“闽丰2号”成体叶状体
1.品种特征
(1)形态特征
藻体披针形,基部脐形,呈棕红色,基部颜色略深;藻体不易扭曲,基部具有波浪状的小锯齿;藻体由单层细胞构成,内含一个星状色素体,厚度较薄。(图2、3)。
图2 坛紫菜“闽丰2号”和传统养殖种形态对比
(2)性别特征
藻体性别均为雌性。
(3)分子遗传学特征
“闽丰2号”具有两个稳定的特异性SCAR标记,标记Q1-500长度约为500bp,引物序列为:
F:5’-ACTAAACCAATCTTATCCAATG-3’;
R:5’-GAGCTAATCCCTAAAAACCGTC-3’。
标记Q1-650长度约为650bp,引物序列为:
F:5’-GTTTACCCCTACCCTGACGAG-3’;
R:5’-TTTGAGGCATTTGAAGTTCTT-3’。
(4)经济性状
品质优:“闽丰2号”藻体的品质显著优于“闽丰1号”和传统养殖品种。与坛紫菜传统养殖品种相比,粗蛋白、色素蛋白和4种呈味氨基酸含量均提高30%以上,可溶性蛋白提高16%以上。与坛紫菜“闽丰1号”相比,粗蛋白、可溶性蛋白和4种呈味氨基酸的含量提高10%以上,色素蛋白含量提高7%以上。晒干制成的干紫菜色泽乌黑发亮,光泽好,藻香浓郁,口感甘甜鲜美。
生长速度快:实验室条件下,初始长度为(4.0±1.0)cm的叶状体培养15d后的绝对生长率是传统养殖品种的2倍左右。在中试生产上,据同行专家现场测产,“闽丰2号”藻体的平均生长速度均要高于对照组(传统养殖品种)25%以上。
耐高温:实验室条件下,“闽丰2号”的耐高温能力可比传统养殖品种提高2℃以上。2014年、2015年和2017年坛紫菜栽培季节,在福建沿海持续高温天气下,海水温度长时间维持在29℃以上,传统养殖品种的坛紫菜苗发生了大规模的腐烂和脱落,生长严重受阻,而“闽丰2号”仍保持正常生长,表现出明显的耐高温特性。
2.中试情况
“闽丰2号”培育期间,在福建、广东汕头、江苏连云港、山东烟台等地海域进行了大规模中试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截止2019年,“闽丰2号”新品系已连续6年在福建沿海,连续5年在江苏沿海大面积中试栽培,累计示范应用面积超过70000亩。在中试栽培过程中,“闽丰2号”除了表现出明显的高产和抗逆性状外,品质上也有明显提升,得到了养殖户的高度评价。
(1)中试选点
中试试验主要选择福建福清、平潭、莆田、泉州沿海坛紫菜养殖区和江苏连云港紫菜养殖区进行,主要由福清融丰水产苗种有限公司、福州闽之海水产苗种有限公司、平潭县水产良种实验有限公司、莆田秀屿区南日镇沙洋村、莆田埭头镇后郑村、惠安崇武紫菜养殖场、江苏省连云港润安食品有限公司、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实施。
(2)生产中试技术路线
“闽丰2号”自由丝状体室内扩繁→移植贝壳→培养成贝壳丝状体→缩短光照时间、弱光刺激成熟→水流或下海刺激→壳孢子放散→壳孢子附着于网帘(采苗)→海上挂网栽培→叶状体群体监测→叶状体耐高温性状、产量和品质等分析比较。
(3)中试实验结果
2014年秋季,项目组在福清、莆田、泉州、平潭、宁德、漳州和广东汕头等地中试栽培“闽丰2号”5100亩。当年在福建沿海持续高温天气下,大部分传统养殖品种均生长缓慢,发生严重病烂,而“闽丰2号”仍生长正常,表现出明显的耐高温特性。2014年10月22日,集美大学科研处组织同行专家在莆田埭头镇对坛紫菜新品系“闽丰2号”海上中试示范养殖进行现场验收。专家现场测定“闽丰2号”第一水的产量折合为每亩204.9kg(鲜重),传统品种第一水产量为109.5kg(鲜重),“闽丰2号”比传统养殖品种增产显著
2015年秋季,项目组在福清、莆田、泉州、平潭、宁德、漳州、广东汕头、江苏连云港等地中试栽培“闽丰2号”7000亩。当年福建沿海受台风、连续阴雨和高温等不利天气影响,大部分传统养殖品种均生长缓慢,出现严重脱苗、烂苗现象,而“闽丰2号”仍生长正常,表现出明显的抗逆特性。2015年10月29日,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同行专家在泉州峰尾镇对坛紫菜新品系“闽丰2号”海上中试示范养殖进行现场验收。专家测定结果“闽丰2号”第一水的产量折合为每亩267.8kg(鲜重),传统品种第一水产量为139.1kg(鲜重)新品系比传统品种明显增产。
2016年秋季,项目组在福清、莆田、泉州、平潭、宁德、漳州、广东汕头和江苏连云港等地中试栽培“闽丰2号”11000亩。2016年11月3日,福建省科技厅委托集美大学组织同行专家在莆田筶杯岛对坛紫菜新品系“闽丰2号”海上中试示范养殖进行现场验收。专家测定结果“闽丰2号”第一水的产量折合为每亩199.5kg(鲜重),传统品种第一水产量为144.5kg(鲜重),“闽丰2号”比对照组增加38.1%。养殖户普遍反映“闽丰2号”具有生长快、杂藻少、产量高、色泽黑亮、口感好等特点。
2017年秋季,项目组在福清、莆田、泉州、平潭、漳州、广东汕头和江苏连云港等地中试栽培“闽丰2号”16400亩。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大部分海区栽培的传统养殖品种均出现出苗缓慢,脱苗甚至烂苗情况,产量大幅度下降;而“闽丰2号”出苗时间尽管稍有推迟,但生长基本正常,产量显著高于传统养殖品种。
2018年秋季,项目组在福清、莆田、泉州、平潭、漳州、广东汕头、江苏连云港和山东烟台等地中试栽培“闽丰2号”16000亩。2018年10月1日,集美大学组织同行专家在江苏省连云港市高公岛对坛紫菜新品系“闽丰2号”海上示范栽培情况进行现场验收,测定结果“闽丰2号”折合产量为260.75kg/亩(鲜重),对照组产量为117.78kg/亩(鲜重),新品系比对照组增产极其显著。受2018年8月份连续高温天气影响,连云港海区大部分坛紫菜栽培均出现脱苗等现象,而“闽丰2号”无脱苗、生长正常,表现出良好的抗逆特性。
2018年课题组还与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山东烟台海区开展了坛紫菜“闽丰2号”的北移示范栽培,也获得成功,第一水亩产超过150kg,由此使得“南菜北养”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将坛紫菜的适栽海区北移了近10个纬度,也拓展了北方海区大型海藻栽培的新种类。
“闽丰2号”亲本自由丝状体置于500mL的广口瓶中静置培养,保存备份20个以上,培养条件:温度(21±1)℃、光强500Lx~2000Lx,24h光照培养。制备苗种时选择颜色鲜艳,细胞饱满、中空率低的健康自由丝状体(丝状藻丝),经一级至三级扩增培养获得满足生产需求的足够量自由丝状体后,移植至育苗场的贝壳中进行生产性育苗。
1.一级扩繁
将“闽丰2号”自由丝状体用高温消毒的组织粉碎机切碎至100μm~500μm,置于500mL的锥形瓶中充气培养。每15d更换300mL~400mL培养液。培养至终浓度约1g鲜重/100mL~2g鲜重/100mL培养液,培养条件:温度(21±1)℃、光强1000Lx~2000Lx,光周期12h(光照):12h(黑暗)。
2.二级扩增
二级扩增种质由一级扩增所得。2000mL的锥形瓶中加入6g湿重自由丝状体(长度切断至100μm/段~500μm/段)充气培养。每10d更换1200mL~1500mL培养液。培养至终浓度约2g鲜重/100mL~3g鲜重/100mL培养液,培养条件同一级扩繁。
3.三级大扩增
三级扩增种质由二级扩增所得。5000mL的锥形瓶中加入15g湿重自由丝状体(切断至100μm/段~500μm/段)充气培养。每10d更换3000mL~4000mL培养液。培养至终浓度约4g鲜重/100mL~5g鲜重/100mL培养液,培养条件同一级扩繁。经三级扩增的丝状体如满足生产用量,可直接作为贝壳丝状体育苗种质。
政府可通过查阅居民信息数据库、派出调查大队对当地居民参与旅游项目及经济资源状况进行典型调查或者抽样调查,结合居民各户自身资源优势和当前面临的问题,实事求是、有针对性地指导其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及时有效的解决和协调旅游发展中的困境。
1.培养基质
各种具备较厚珍珠层的贝壳都可作为“闽丰2号”丝状体的生长基质。文蛤壳较好,大小以6cm~8cm以上的为宜。贝壳洗刷干净,在太阳下暴晒后用50ppm有效氯的漂白粉消毒1h~2h,然后再用淡水冲洗干净。贝壳按大小归类,用于立体吊挂培养的应钻孔绑串备用。
2.育苗设施
育苗室:东西走向,南北采光,高度在3m以上。利用天窗和侧窗采光,窗户安装毛玻璃或涂以白漆或石灰,防止阳光直射。
育苗池:平面育苗池长6m~7m,宽1.5m~1.6m,深20cm~30cm;立体吊挂池长6m~7m,宽1.5m~1.6m,深50cm~70cm。池底设3‰~5‰坡度。
蓄水池与过滤池:培养丝状体用的海水需先经过3d以上的黑暗沉淀处理,蓄水量为育苗池一次用水量的3倍以上,然后再进行2次的砂滤处理,才能进入育苗池。供排水管系统以塑料管为主。
3.自由丝状体移植贝壳技术
接种前10d用组织粉碎机将自由丝状体切碎至2000μm~3000μm,然后静置于玻璃瓶中黑暗培养1d,第2d更换3/4培养液,正常光照静置培养3d~5d后加入充气管进行充气培养。丝状体采苗前1d再用组织粉碎机将其切碎到200μm~500μm备用。
自由丝状体接种密度:平面采苗丝状体用量按照300段/cm2~500段/cm2计算,立体采苗按照60段/cm3~100段/cm3计算。
采苗用的丝状体计数后用海水稀释至约0.1亿段/L,用喷壶分4遍~5遍均匀泼洒至放置好贝壳的池中,再用竹竿搅拌池内的海水,使池中的丝状体片段均匀分布,然后在池子表面盖上黑布,3d后移走黑布,培养28d后按常规育苗方法进行正常管理。
4.贝壳丝状体培育
(1)自由丝状体移植贝壳后的初期管理
自由丝状体采苗初期应拉上培养室所有天窗和侧窗的窗帘,光照控制在500Lx以下培养,7d后恢复正常光照培养,28d后用软纱布洗去贝壳表面杂藻和多余的丝状体,换水按常规方法进行培养。
(2)贝壳丝状体培育日常管理
贝壳丝状体培育阶段必须采取的生产管理措施有:洗壳、换水、倒置、光照调节、施肥等。
洗壳:整个贝壳丝状体育苗期间约需清洗贝壳5次~7次,并结合换水进行。洗壳次数在壳孢子囊形成前视贝壳上杂藻、污物附着情况而确定,2月~3月30d左右洗1次,4月~5月15d~20d洗1次。
换水:在6月之前,换水和洗壳结合进行;6月份以后的中后期一般15d换1/3~1/2水量,水的温差不宜超过2℃。换水时使贝壳保持一定湿度。
倒置、移位:立体吊挂培养时,根据丝状体生长情况上下层丝状体进行倒置调换培养,一般一个月倒置1次。
调节光照:根据丝状体不同生长阶段对光照的要求进行调解光照。可用白布窗帘遮窗,缩光时可用大的黑布盖在池子上或用黑布遮窗,具体光强见表1。
表1 “闽丰2号”丝状体生长发育光时光强表
施肥:丝状藻丝生长阶段氮肥10ppm~15ppm,磷肥1ppm;孢子囊枝生长阶段为促进丝状体成熟度应适当提高磷肥量,此时氮肥10ppm,磷肥2ppm~5ppm;缩光期的后期为增加壳孢子囊枝形成量应减少氮肥量增加磷肥,施氮肥1ppm~2ppm,磷肥10ppm~20ppm,并结合换水进行施肥。
水温控制:夏天室内外温差大,应注意育苗池的水温不宜变化过大。夏天一般育苗池换水应选在早上进行,白天紧关窗户,减少室外热空气进入室内,傍晚时打开窗户通风降温,8月下旬贝壳丝状体成熟后应该注意关紧门窗保持室内温度,防止水温下降过快引起丝状体流产。
5.贝壳丝状体促熟主要措施
在“闽丰2号”贝壳丝状体后期管理中可以通过施加磷肥、调整光照、温度等措施促熟。在孢子囊枝开始形成壳孢子囊枝时,磷肥量可提高至15ppm~20ppm;“闽丰2号”一般要求提前传统品种15d~20d缩光(采苗前40d~55d开始),保持较高水温(28℃~29℃)促熟效果好。
6.壳孢子采苗
“闽丰2号”壳孢子采苗适宜水温25℃~28℃,一般在白露季节大潮期间采苗,采苗前一日下午将贝壳下海刺激12h~18h,次日清晨6:00前取回进行人工采苗或染布式采苗。
1.壳孢子采苗
(1)采苗时间
海水温度降至28℃以下时开始采苗。南方海区以“白露”节气为宜,北方海区在8月上旬后,水温在28℃以下时即可开始采苗。
(2)采苗方法
主要采用染布式采苗法、室内水泥池流水采苗法。采苗前一天傍晚,将成熟度好的贝壳下海刺激,第二天早上6:00左右取回置于船仓或水泥池中,注入新鲜干净海水,不断搅拌刺激,促进壳孢子放散。上午10:00左右壳孢子放散达到高峰时,将网帘投入船舱或是水泥池中进行采苗,中午12:00前下海张挂。运输过程中要保持网帘湿润,避免阳光直晒。
2.养殖方式
叶状体养殖目前通常采用的方式,有半浮动筏式养殖和全浮动筏式养殖等。
半浮动筏式所用的筏架兼有支柱式和全浮动筏式的特点,涨潮时可以整个筏子漂浮在水面,而在退潮后筏架又可用短支架支撑于海滩上,使苗网干露在空气中。由于低潮时能够干露,因而硅藻等杂藻生长少,对紫菜早期出苗特别有利,而且具有使紫菜生长快,质量好,生长期延长等特点,是较好的一种栽培方式。
全浮动筏式栽培适合于不干露的浅海区栽培紫菜,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把紫菜栽培向离岸较远处发展。
(1)筏架
半浮动筏架由浮绠、撑杆、支腿、桩缆、桩或锚等组成。全浮动筏架结构除了缺少短支腿外,其余与半浮动筏架一样。
(2)海区的布局
半浮动式栽培的网帘面积占潮间带可栽培海区的面积比例约为1:7~1:10。全浮动筏栽培的苗帘面积占可供栽培海区面积的比例约为
1:10~1:15。
(3)筏架的设置
筏架应与冬季主导风平行或是留一小于30°的角度。筏架或者组合筏架的间距应在6m~10m以上。
3.养殖期管理
(1)出苗期的管理
网帘下海至肉眼见苗需9d~13d左右,在这段时间里,浮泥沉积和硅藻、绿藻附着网帘,可使用小型水泵带水冲洗苗帘或是用手提取网片进行拍击冲洗。
(2)分帘养殖
当苗帘暂养到20d左右,紫菜幼苗长到0.5cm以上时,要进行分帘单片养殖,分帘之前将苗片挑到岸上或使用悬浮筏架干露晾晒2h左右,以不晒死幼苗为原则,网帘经过晾晒处理后,再张挂到海上养殖。
(3)养殖期管理
在养殖生产过程中,一般每收完一水紫菜,晒一次菜帘,晒帘次数主要结合天气状况,杂藻附着情况,不同紫菜生长期对干露时间的不同要求,灵活掌握晒帘时间和次数。
4.紫菜收成
“闽丰2号”壳孢子采苗下海后约40d~45d左右就可以达到第一次采收长度,整个养殖期可收成5次~7次。
1.赤腐病(红泡病)
(1)病原
紫菜腐霉菌。
(2)主要症状
肉眼观察:叶片首先出现5mm~20mm的小红点,随后出现1mm~3mm的小红泡,小红泡不断扩大直至红泡穿孔、破裂使孔孔相连变为大孔,叶片断裂流失。镜检观察菌丝体穿透细胞,使原生质收缩,细胞壁破裂,藻红霉素消失,藻体溃烂成洞。
(3)流行情况
常出现在11月中、下旬至12月的南风天,此时水温上升,风平浪静,低潮区发病重,高潮区发病轻或不发病;河口发病重,外海区发病轻;台架中间发病重,边缘轻。
(4)预防与治疗
低温冷藏:紫菜腐霉菌不耐低温,低于6℃易死亡,可以把网帘进行冷藏,等发病期过后,再将网帘出库生产;
提高养殖潮位:根据腐霉菌不耐干燥的特性,把低潮区养殖的网帘移至中高潮区,延长干露时间杀死腐霉菌;
阴干晒网:延长干出时间或是把网帘搬上岸,日晒5h~6h,这样不仅可以缓和病情,减轻病害发生,而且可以杀死硅藻、绿藻等,提高紫菜质量。
2.绿变病
(1)病原
绿变病主要是由于营养盐不足引起的生理性疾病。
(2)主要症状
叶状体由黑紫色逐渐变为淡紫红色,随着藻红素消失逐渐变为紫褐色直至叶片溃烂流失。镜检发现叶状体体细胞原生质收缩,细胞间隔液泡增大,细胞中空,色素体破坏。
(3)流行情况
主要发生氮盐缺乏的海区。营养盐含量低,海水交换不畅的海区容易发病;营养盐丰富的河口区不易发病,外海区营养盐低容易发病。海区透明度增大易发病,南风天,光照强度大时易发病。
(4)预防与治疗
施肥:退潮干露后,叶状体保持湿润时,施肥1%硫酸铵;
沉桩:在涨潮时,不让浮筏浮在水面上,而让其下沉到水的中下层,减少光合作用时间,减少能量消耗,同时由于网帘处在海水的底层获得比表层多的氮补充,故能缓和病情;
提高养殖潮位,延长干露时间:把低潮区的网帘移到中高潮区养殖,延长干露时间,减少光合作用时间,也可达到叶状体内能量消耗的效果,如果提高潮位后再结合施肥,沉桩则效果更好;
抢收:把能抢收的藻体及时剪收,减少争肥料的藻体,同时减少潮流阻力,缓和病情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地址和邮编: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印斗路43号,323702
联系人:纪德华
电话:18960859347
1.福清融丰水产苗种有限公司
地址和邮编:福建省福清市江阴镇小麦村,350309
联系人:郭开国
联系电话:13506978022
2.福州市闽之海水产苗种有限公司
地址和邮编:福建省福清市三山镇后洋村,350318
联系人:郭开国
联系电话:13506978022
陈昌生,谢潮添,徐燕,纪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