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聪 陆文洪
[关键词] 中医肛肠科学;慕课结合微课;教学模式;教育回归
[中图分类号] R54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1)15-0168-03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MOOC combined with micro-lecture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 regression in the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orectal Science"
LI Yancong1 LU Wenhong2
1.Graduate Schoo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410208, China; 2.The Second Department of Anorectal,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nan University Traditional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41000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MOOC combined with micro-lecturs teaching mode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Medicine Anorectal Science". Methods A total of 120 students in 4 classes of the five-year system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of 2019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was from September 2019 to January 2020 for one semester.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pplied the teaching mode of MOOC combined with micro-lectures in teaching.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use the teaching mode of MOOC combined with micro-lectures in teaching. Instead, they were taught according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terms of teaching evaluation, student satisfaction, and professional performance. Results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86.70±2.36 poi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82.95±3.78 points)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performance (82.72±7.07 points) and satisfaction score (91.48±4.86 point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s professional score(76.90±8.54 points) and satisfaction score (87.90±4.60 points), P<0.05. Conclusion The teaching mode of MOOC combined with micro-lectures has obvious effect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Medicine Anorectal Scie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aching mode of MOOC combined with micro-lectures can help promote the regression of education.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 anorectal science; MOOC combined with micro-lectures; Teaching mode; Education regression
我國高等教育现已进入发展的新时代[1],新发展新方位的高等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师资及人才培养质量上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随着教育事业的兴起,学校连续扩招或新增专业使生源逐渐增多,也伴随着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加上师资水平及后备力量严重不足,教育资源难以均衡分配,导致医学教育水平下降,严重危及未来人类的健康事业。为确保更多的大学生成长成才,全新教育回归理念“四个回归”应运而生。现阶段《中医肛肠科学》作为中医外科学的一部分,常因为课时少,教学内容多,加上学生对肛肠专业工作累,成就小,工作环境难以启齿的片面认识,导致学生不能全面认识中医肛肠专业的特色与做出更好的临床专业选择[2]。“四个回归”作为根本标准来检验一切人才培养的工作质量和效果[3],对重新改变和认识《中医肛肠科学》有重大意义。我们主要采用慕课结合微课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本科生对比,探讨慕课结合微课的教学模式在《中医肛肠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2019级中医专业五年制4个班学生,共120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中男生24人,女生36人,年龄17~20岁,平均(18.52±0.87)岁,对照组中男生25人,女生35人,年龄17~20岁,平均(18.48±0.83)岁,实验时间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为期1学期,各班学生均按生源地分配,录取时成绩相仿。实验组:2019级中医专业五年制2个班学生共60人,均在教学中应用了慕课结合微课的教学模式。对照组:2019级中医专业五年制2个班学生共60人,均未在教学中应用慕课结合微课的教学模式,而是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两组学生性别、年龄、成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前期基础
该实验运用的学堂在线教学软件与清华大学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通过课堂数据反馈调整教学方案设计,课堂加强教学,课后巩固拓展,通过建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来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老师在其中主要发挥引导、督促作用。丰富并强化了课堂内容,吸引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通过微课小视频的模式也能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一些中医肛肠手术具体操作:如肛周脓肿切开排脓、挂线法等一系列看似简单,但讲授起来学生难以理解的操作。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雨课堂有效的收集學生对课堂效果的反馈,呈现更好的课堂质量,为本科教学提供保障。
1.3 研究方法
实验组:课前借助微信提前进行课前任务推送(包括慕课资源、教学资料、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将一个制作好的PPT课件转换为手机课件推送给学生,教师可以看到每位学生的课前学习进度;课上PPT播放,手机逐页记录,学生不再忙于课上记笔记,从而更专心听课;微课环节约5~10 min小视频学堂在线方式集中解决重难点,随机提问设置包含知识点的题目,来检测学习效果,并对课堂疑问进行答疑,不懂的问题可以匿名提问,让学生形成临床思维与思考能力,根据学生提问,数据自动整合反馈教师,方便教师了解教学中重点难点,方便教师改进教学效果;课后课上内容自动保存手机,有疑问时可反复查看;“雨课堂”(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课后巩固提升环节深度分析反馈的课堂数据,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设计,并展开课后拓展巩固。对照组:未在教学中应用慕课结合微课的教学模式,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1.4 评估指标
学期末,从教学评估(由教学督导队10人进行评分)、学生对教学满意度评分、专业知识成绩3个方面进行评估。教学评估由督导队根据学生平时表现打分[4],包括课堂表现(20分)、平时成绩(50分)、作业完成度(30分),合计100分;学生对教学满意度评分由学生个人对于课堂教学满意情况进行打分[5],包括课堂教学内容理解程度(50分)、教学方式接受程度(50分),合计100分;专业知识成绩为学期末该课程学生考试成绩,合计 100分。利用统计软件学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得分情况,以此对慕课结合微课的教学模式在《中医肛肠科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合理评价,探索《中医肛肠科学》慕课结合微课的教学模式的建设及其效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肛肠科学》慕课结合微课的教学模式的应用对教学督导评分的影响
由教学督导队10人分别对实验组、对照组进行教学督导评分,结果显示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学生专业成绩及满意度评分
实验组60名学生的专业成绩和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2018年6月在成都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指出在高等教育实施人才培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四个回归”,即“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和回归梦想”[6]。“四个回归”是一种全新教育理念[7],通过围绕学生读书,引导学生学习,练真本领,要按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不同专业技术人才,强调在本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打破高等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师资及人才培养质量上的不平衡和不充分[8],确保更多的大学生成长成才。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应运而生了多种学习方式,单纯在课程教学中的讲授,已经无法让学生对疾病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传统的课程教学通常是教师用文字和简单的示例进行表述配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技术演示,并不能充分体现中医外治的优势和特色,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9],课堂教学也不再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惟一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学习新方式将逐渐淘汰传统课堂教育模式[10],线上学习随着网络和科技发展走向大众视野,教育资源即时共享的理念已经逐渐和日常学习逐渐结合[11]。
本课题从新时代“四个回归”的教育回归理念入手,通过在课堂上慕课结合微课的教学模式,给同学们呈现一堂别有生趣的临床课程,培养学生学习与独立思考能力,形成正确的个性化的临床思维,以及增强学生的学习志趣,调动教师的教学兴趣与水平,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构建完善的教育模式[12]。中医肛肠科学作为中医学专业重要组成部分,是后期教学中重要的临床专业课程,具有鲜明的专科特殊。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职业认同感的同时,如何有效的优化教学模式,培养教师与学生的教育回归理念势在必行。
《中医肛肠科学》一直以来是本校的传统优秀课程,已从二级学科成为独立学科,医学生要学好中医肛肠病学,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中医理论基础,且需要了解西医肛肠解剖、生理及病理等知识[13],且随科研的不断加深,肛肠病学疾病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持续更新,大大提升了学习的难度[14]。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为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5],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建立自主学习模式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效果[16]。
本研究通过具体分析我校中医肛肠科学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基于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及慕课与微课教学方法呈现的良好教学效果[17]。在实际教学效果、老师教育模式、学生课堂效率及积极性等方面慕课融合微课的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实现了教育回归学生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 熊妍,张威.“四个回归”视角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新西部,2019(8):140,164.
[2] 沈彬慧,郭修田.床边教学联合PBL教学法在中医肛肠科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7,18(11):91-93.
[3] 陳宝生.坚持“以本为本” 推进“四个回归”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J].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2018(5):22-24.
[4] 陈婷.“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7(1):50-51.
[5] 林雪映.“互联网+”背景下地理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1):40-46.
[6] 苏旭峰,蒋志辉.新时代“四个回归”视角下本科课程教学分析——以《经济学》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19(18):48-51.
[7] 张莉.新时代高等教育“四个回归”内涵探析[J].传播力研究,2019,3(25):247-249.
[8] 王金波,赵培全,王健,杨君.“四个回归”视角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20(34):298-299.
[9] 穆澜,张倩.基于教育回归视角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巢湖学院学报,2019,21(1):145-146.
[10] 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 现代教育技术,2017,27(5):26-32.
[11] 高宇,蒋心怡.基于MOOC平台的共享课程的限制和发展趋势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9(2):109-110.
[12] 田林琳.打造高效课堂的“四个回归”[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9):43-44.
[13] 宋艳,刘杨,罗敏,杨宗亮,等. 《中医肛肠科学》精品视频公开课初探[J]. 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144-145.
[14] 朱文.智能手机在中医肛肠病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17):24-25.
[15] 李淑梅,魏茂彬,赵瑞,张桂杰.OTO混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9,35(9):95-96.
[16] 李海.“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现实状况、关键命题与建设思路[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9,18(2):36-42.
[17] 王秋月.“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4(8):15-18.
(收稿日期: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