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几月开学,考试多不多

2021-09-16 10:53吴鹏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36期
关键词:考试制度幼童砚台

吴鹏

农闲时方可入学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上至庙堂下至村野,大小事务都要围绕农时进行。学校教育亦不例外,在农闲时方可入学。

据西汉崔寔《四民月令》,秦汉之时的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一年分别有两次和三次开学时间。“成童”即15岁以上、20岁以下的青少年学生,一年有两个学期,分两次开学。第一次开学是在春天,在“农事未起”的春耕大忙之前入学,学习“五经”,即《诗经》《尚书》《禮记》《周易》《春秋》等科目。第二次开学是在十月“农事毕”。

“幼童”即9岁以上、14岁以下的儿童,每年有三个学期,分三次开学。第一次开学是在正月“砚冰释”,用来研磨墨汁写字的砚台上的冰片消融时,入校学习启蒙读物。第二次开学时间在夏末秋初,热气散去,天气转凉,继续学习启蒙读物。第三次开学在十一月“砚冰冻”,砚台结上冰时,冬天农闲无事,幼童再次进入小学,进入到《论语》《孝经》的学习阶段。

入学年龄没有一定之规

古代入学年龄没有一定之规,但通常比现在晚。据《春秋公羊传》,“八岁者学小学,十五者学大学”。而且,家庭出身不同的孩童,入学年龄也差别颇大。西周时期,王太子一般是8岁入小学,15岁入大学。“世子”,即公卿大臣的长子、大夫等低级官员的嫡子,13岁上小学,20岁上大学。而“余子”,即大夫等低级官员的庶出孩子和部分有机会接受教育的平民子弟,在15岁才能入小学。

考试是保留项目

进入学校后,从古到今,考试是永远躲不开的保留节目。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考试制度的国家,早在西周时期就发展出定期考察学业的制度。西汉太学生每年考试一次,称为岁试,东汉改为两年一考。

唐朝号称盛世,考试制度同样繁盛,有每十天一次的旬试、每月一次的月试、每季度一次的季试、每年一次的岁试、毕业考试等五种考试类型。学生如果岁试连续三年不及格,或九年仍不能毕业,会被开除学籍。北宋王安石变法时,在考试成绩之外,又加入对学生平时操守、品行的考察,操行、学业俱优才能毕业。

(摘自《中国青年报》 )

猜你喜欢
考试制度幼童砚台
陈兰彬与留美幼童
如何鉴别砚台
基于理论获取和实践提高基础上的考试制度改革创新
砚缘
一方砚台散墨香
墨锭和砚台
考试制度历程之高考改革路
动机和态度对学生考试作弊的影响模型研究
对“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插图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