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山伟
摘 要: 考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严格的考试制度,从古到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从考试制度及高考招生体制分析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考试制度 高考招生体制 高考改革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考试历史和严格考试制度的国家。考试是对教育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一种定性测量方法。考试按其功能性质区分有两种基本类型,其一是合格性考试,合格性考试对考试信度和效度要求较高,如学生的毕业考试、全国英语等级考试、自学考试。其二是选拔性考试,是针对某种选拔目的,对应试者的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选拔性检测的考试,如公务员考试、成人高考、研究所考试。选拔性考试对考试信度和区分度要求很高,现行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就是选拔性考试,由此看来,选拔性考试对于应试者的竞争程度显得更为激烈。
一、现代教育与考试制度
科举考试制度废除后,中国大地上新型学堂应运而生,现代教育及考试制度走上了历史舞台。20世纪30年代中期,我国已有100所现代大学,当时的大学考试招生制度基本上是学校自主命题、自行组织考试、单独进行招生录取,考生可以选择报考多所学校,也可以同时被多所学校录取。此种考试招生制度一直延续实行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年。
1950年到1951年,新中国的普通高校招生实行分区考试制度。1952年,我国普通高校招生开始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一直延续实行到1965年。1966年到1976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制度被“废除”。1976年10月18日,“四人帮”粉碎,十年“文化大革命”结束,1977年,时隔十年的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制度恢复。我国现行的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关注及参与人数最多、管理制度最严、组织难度最高的选拔性考试,对公正确定应试考生进入大学学习深造的基本资格,为大学择优选拔新生提供客观标准起到了根本的保障作用。但由于我国大学教育教学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与生源基数矛盾突出问题,引发无数悲喜愁乐的高考故事和对现在高考招生制度的多样化评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考定终身”等形容说辞和应试教育不良后果的凸显,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潜质的培养短板,让热衷并关心国家考试招生事业的有识之士情怀纠结,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制度恢复40多年来,他们无时不在深入思考并探索实践着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着力进行着高考招生的考试科目、考试形式、考试内容、录取模式等改革试验工作,并取得了成效。
二、我国现行高考招生体制存在的问题
1.高校招生的专业、数量及培养均以计划型为主,学生毕业全被推入人才市场。一些高校招生、培养过程考虑更多的是学校现有资源的利用,同社会人才市场结合不够紧密,造成人才过剩。
2.高考在客观上已经成为走入职场的必经之路,一些学生学非所好、学非所用,上大学,读硕士、博士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和提高就业层次,学习的内容同工作需求的知识和技能结合不紧密,教育资源浪费较严重。影响中学教育导向,不利于人才培养,一考定终生的高考制度构建了中学教育的应试教育体系,学生为考而学,教师为考而教。素质教育在中学教育阶段这一最佳时期得不到重视,到了大学不得不从学生文明礼貌、生活习性等基本的养成教育抓起,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仅靠大学几年难以完成任务。
3.中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高考压力大。中学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文化艺术素质、体育运动水平等很难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学生面对高考,精神负担过重;学生身体、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被动的、机械式的死记硬背,学习的主动性、系统性、创新性不够,对大学生活适应较慢,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4.录取的公平性是片面的公平。录取的公平性体现为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种公平是一种片面的公平,由于区域差别,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和享有的教育资源不同,高等教育培养的层次也不同,学生本身存在区域性差异、培养发展目标的区别。同时,中学生对高等学校专业的理解本身就处在懵懵懂懂之中,一些考生填报志愿时对学校、专业的选择是盲目的,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和发展。
三、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1.高考同中、小学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变分数面前为能力面前人人平等,促使中学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改变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方法,从小学开始建立学生终身电子档案,高考分数同电子档案内容各占一定比例共同作为高校录取学生的依据。学生电子档案要真实反映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综合素质、个人特长等。高校在专业录取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特长、个性和志愿,改变过去分数第一、分数至上的录取原则,这样对学生考核有点又有面,更加全面、更加科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中学生同大学的接触机会,让中学生多了解大学及大学的专业设置;在中学开设职业生涯兴趣辅导课,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全面培养综合素质好、个性特长突出、创新能力强的人才。
2.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建立多元化招生体制。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过去的精英式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精英教育时期享受高等教育的人完全由国家培养,并且按照研究高深学问的模式培养。现在是大众化教育阶段,对学生的培养由国家和个人共同出资,培养的层次是多样化的;从全国重点到高职高专,就业的渠道是多样化的,培养模式也不一样。因此,我国应对不同培养目标采用不同的试卷、不同的内容,建立一套适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培养模式的多元化的高考招生制度。
3.建立高校自主招生的高考招生制度:(1)国家放开对学校招生计划、招生专业的审批,从宏观上进行指导和提供信息服务。(2)在教学资源的投入上,国家应扶持和培育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扶持急需学科、长线艰苦专业的发展,改革考试、统一录取的招生方式。(3)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人才,有利于维护教育公平。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实行多元化考试入学制度,把选拔考核方式同培养模式、培养方向及今后的就业去向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利于学校选拔优秀人才,又有利于全面考核学。
面对将近1000万考生的高考招生现状和国情,需要解决的“深水区”问题还有很多,改革可谓困难重重,任务艰巨。但高考招生事关国家人才培养,事关国民素质提高,事关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不改则萎,改之则兴,改革势在必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继续全面深化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要求、目标与时间表,再启高考招生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高考招生事业的辉煌明天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