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沛颖
“爸!您怎么能把那砚台给捐出去呢?您平时爱收藏砚台,我就当您是花钱买个开心,可您也不能把那方砚台捐出去呀!”王教授的儿子小王最近听闻父亲把前些年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的砚台捐赠给博物馆后,天天在家里心急火燎的。
王教授是著名大学中文系的教师,生于书香世家,更写得一手好字。除了钻研学问,他只有一个爱好,那就是收藏砚台。他总觉得安然落在读书人窗前、与主人共享一盏茶香、伴主人在灯下写写画画的砚台是有灵性的。
在别人还在玩闹的年纪,王教授就被他的爷爷关在家里抄写《千字文》《三字经》。他自然是心不甘情不愿,在多次哭闹无果后,他把书案上的砚台摔在了地上。那砚台多坚硬啊,使劲一摔也只有把上方刻着的荷花磕了一个小角。但被爷爷发现后,他挨了一顿结结实实的打。实在没法,那就接着练吧!
到了上学的年纪,王教授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字比同学的字好看多了,同学们厌恶至极的诗文在他耳中也是那么优美动听。砚台自是再也不摔了,他后悔地摸着那个小小的缺角,下定决心要认真学习。
王教授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后,爷爷郑重地在砚台的台底刻上劲瘦的字体:“传统风物宜子孙”,将砚台送给了他。经历了大学的青春岁月、参加工作的忙碌日子,岁月流逝,王教授从小王渐渐变成了老王,但不变的是他对那尊砚台的痴爱,他总觉得這块小小的石头是带有诗意的。
后来,那磕坏的砚台居然在搬家时不见了,郁闷良久的王教授从此有了收藏砚台的爱好。
就在上个月,省博物馆的杨馆长找到王教授,说想买他收藏的清代皇帝砚。博物馆有展品要在外国展出,杨馆长想展文房四宝,可唯独少了一方镇馆的砚台。
一开始王教授也是千般不肯,百般不愿。杨馆长请他到著名的全聚德去吃了一顿饭,喝了一通酒。酒过三巡,王教授听杨馆长说起了文化传承,还有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国元素的梦想,王教授当即把那一方平时宝贝得不得了的砚台捐赠给了博物馆。杨馆长热泪盈眶,说一定要用自己的藏品来换,结果王教授转头就走。
王教授的捐赠让经商的儿子小王大为烦恼。王教授拿来纸笔,叫小王在身边站好。他放下茶壶,在书案前站定,笔走龙蛇,写下几个大字——“传统风物宜子孙”。
从此,小王不再念叨这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