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再生产视角下民族音乐教学的场域空间思考

2021-09-16 02:42李爽霞
音乐生活 2021年6期
关键词:场域民族音乐民族

李爽霞

场域空间是带有社会关系的环境概念,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场域空间是民族音乐教学者与教学接受者群体衔接的重要纽带,同时也是民族音乐文化再生产的重要媒介。如何选择和充分利用好教学的场域空间、如何提升教学质量从而促进文化再生产,使民族音乐教学更具持续性和创新性,成为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们需要深思的问题。

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在长时间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中所创作的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民族精神。在民族音乐教学中,人既是教学的主体,同时也是民族音乐文化再生产的主体,民族音乐教学的场域空间则是实施教学活动和传播民族音乐必不可少的要素。教学者在既定的场域空间内通过民族音乐教学实践来进一步提升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接受者则通过教师传授来了解和学习民族音乐,这些过程是保证民族音乐教学更具持续性和创新性以及民族音乐进行文化再生产的重要途径。

一、民族音乐教学的现状

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所造就的珍贵精神文化资产的一部分,既反映着不同民族对音乐文化艺术的高度重视与恪守,也反映着不同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辉煌。民族音乐与院校课堂教学中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当前,民族音乐教学普遍面临着多元音乐文化冲击、传统音乐接受环节缺失、优质教材稀缺、教学方法单一、场域空间受限、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等问题。

(一)多元音乐文化不断冲击民族音乐教学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各式各样的音乐文化铺天盖地地向我们涌来,它们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影视娱乐节目或是视频直播平台。例如,倍受广大青少年所喜爱的《中国新说唱》《乐队的夏天》《中国有嘻哈》等节目,为观众们带来了Rap、hip hop、摇滚等多元的音乐文化,在国内掀起了一阵狂热的创作风,不少原创歌手将说唱摇滚与民歌、民谣甚至是古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多样化的音乐风格,其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起听众对民族传统音乐的知悉和认可,但这些改编音乐却在不知不觉中使得民族传统音乐更加难以回归本真状态。在民族音乐教学课堂上,学生们对于这些互联网流行的音乐文化兴趣普遍都很高,而对于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却是微乎其微,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课堂气氛低沉、授课教师自说自唱、学生一问三不知的情况。

(二)传统音乐接受环节缺失

传统音乐接受环节的缺失是导致民族音乐教学难以开展的关键所在。对本民族音乐的喜爱度不足,理解与审美能力有待提高,进而导致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动力不足,所以,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则需要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

(三)民族音乐教学方法单一

在民族音乐的教学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民族音乐任课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都是“灌输法”,具体的教学方法基本涵盖以下三种:第一种,侧重讲授理论知识,老师既不示范性地唱给学生听,也不教学生如何去演唱,仅仅是让学生跟着音视频听;第二种,老师不但教授有关民族音乐的理论知识,还教学生如何演唱并对学生进行指导,与此同时,还适当地播放一些视频和相关内容供学生了解和欣赏;第三种,教师不讲授民族音乐的理论知识,只是有目的性地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实践上的教学,单一地对民族音乐演唱或民族乐器演奏能力方面进行教学。

二、民族音乐教学的场域空间分析

当前,我国开展民族音乐教学的场域空间主要是在学校课堂中进行。音乐专业学生具有感性特质、实践能力较强且更加自由活泼,但对课堂所教授的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能力普遍较弱,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也比较差。受学校课堂的场域空间局限,在民族音乐教学中,他们对于民族音乐的感受性和对民族音乐的理解性普遍较低,这不但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同样也给民族音乐文化再生产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传统的民族音乐教学场域空间——学校课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课堂教学过程严肃沉闷

在学校课堂上,教师往往把民族音乐的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知识主体的存在,且多以播放和鉴赏民族音乐相关乐曲为主,在播放完乐曲后就乐曲内容向学生提问,却很少有学生能够主动向教师提出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气氛较为严肃、沉闷,很难唤起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热情和自主学习性,以至于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性学习的状态,更难以进行文化再生产了。

(二)课堂教学评价、考核形式单一

在民族音乐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和考核大多是掌握课堂上所听记的民歌、乐曲,学生能够通过听一段乐曲抑或是旋律辨别出曲名、作者即可。当然,这种考核方式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不少省份的艺术类音乐联考中“音乐鉴赏”一题中应用的亦是这种考核方式。这种评价考核方式对于应试教育来说固然是十分便捷的,但对于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民族歌曲的理解感受甚至是对民族歌曲再生产的帮助显然是微乎其微的。

三、文化再生产视角下的对策

文化再生产可分为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虽看似独立,但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互相影响且不可分割。从文化再生产的视角分析,民族音乐教学属于文化再生產中的传播环节,而其场域空间一方面决定了民族音乐传播效果的好坏,另一方面也影响着民族音乐的创作、生产和消费。当前,民族音乐教学的场域空间大多仅停留在学校课堂中、停留在教师与学生中,这不仅导致民族音乐教学的生命力不足,也致使民族音乐难以进行文化再生产以及进一步传承与发展。

(一)大众社会场域空间下的民族音乐教学策略

1.加强民族音乐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

将民族音乐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可在校地、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上努力探索新路径。对实践基地进行深入的建设,能够加强学生对音乐文化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并能够切实体会到民族音乐所散发出的魅力。如湘南学院音乐学院在2013年成立并挂牌了首个湘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嘉禾民歌研究基地”,随后又与地方共建了宜章“瑶族音乐研究基地”与“北湖区民间音乐研究基地”等,并且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批成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将实践融入教学,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民族音乐教学带来了积极的助益。

2.冲出课堂,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进行民族音乐教学

“田野调查”是近几年高校挖掘和研究民族音乐的重要方式之一,有条件的高校可通过划拨经费并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让教师能够带着更多的学生参与“田野调查”。在孕育民族音乐的人文地理环境下,广泛接触群众、积极提出问题并解决,通过“一边调查一边教学”的形式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带来更深刻的体会,并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热情,促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开展民族音乐教学。

3.加强民族音乐教学成果展示

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民族音乐专场音乐会的形式,也可以利用社会公益和志愿活动,如敬老院志愿服务活动、地方艺术文化节、三下乡等活动进行民族音乐教学成果展示,从成果展示活动中发现并解决问题。这些举措不仅能够增加教师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为社会文化事业和民族音乐的传播创作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新媒体场域空间下的民族音乐教学策略

1.建设网络教学平台

随着新媒体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尝试建设民族音乐教学网站、录制教学视频、使用网络教学平台,为民族音乐的教与学提供测验、作业、考试、答疑、讨论、在线指导与测评等教学组织活动平台。师生充分互动,使教学活动更加完整、有效,学习者的在线学习响应度也能进一步提高,有效促進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资源共享、互动交流和自主式与协作式学习。

2.激活教材资源,扩展教学内容

教师可广泛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静止的场景变为动态的活动,进一步激活教材资源。结合国内外新出版的先进同类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优化,并利用民族音乐学科发展所取得的前沿成果,对教学内容进一步的更新和补充,扩展民族音乐教学的内容,从而保障教学内容的先进性,课后可推荐学生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如“中国民族音乐网”“北方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数字文献图书馆”等,拓宽学生的民族音乐知识面。

3.利用制谱、作曲软件进行歌曲改编

在教学中利用成熟的制谱、作曲软件,如“Sibelius”“Overture”“作曲大师”等,引导学生对特色民族音乐旋律进行重新填词或改写词曲的旋律,教师及时对学生改编的词曲和旋律进行审阅和评价,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四、结语

民族音乐凝聚着一个民族广大劳动人民积极生活的智慧与才能,它不但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更是一个民族和世界宝贵的财富。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则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文化再生产的视角,对民族音乐教学的场域空间进行思考和分析,旨在增强当前民族音乐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对民族音乐文化再生产的有益路径,以增强民族音乐的影响力,从而让更多的人真正了解并热爱民族音乐、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升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猜你喜欢
场域民族音乐民族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MINORITY REPORT
查无此人
刘晓玲:突破学校德育的场域困境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基于“学习场域”的专业成长方式构建漫谈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