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基层服务神经末梢,蹚出乡村治理新路径

2021-09-16 05:24闫磊
新农民 2021年9期
关键词:基层治理

闫磊

摘要:如何将乡村治理一元结构与村庄多元治理结构有效衔接,是乡村治理的一个痛点。光武镇大刘寨村认真落实界首市委“党带群建,十户联治”工作机制,促进村级党组织和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之间有效衔接、作用发挥;创新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民主协商形式,织牢村网,划定村组格,以户区为载体、“十户”为单元、户长为纽带,构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探索打通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道墙”,实现昔日的“软弱涣散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示范村”的蜕变。

关键词:基层治理;党带群建;十户联治

1  搭好“台”,下好“强基固本”这步棋

基层治理的关键就是加强党的领导,大刘寨村坚持党建带群建,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发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定期协调推进“党带群建,十户联治”工作,为户长开展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引导党员发挥“细胞”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远程教育等制度,通过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积极承诺践诺,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坚持以群建为关键。通过“五联一共”工作模式,党群组织“手拉手”,构筑群团组织和“四会”、志愿服务团队等社会组织之间有效衔接、作用发挥,促进服务群众工作“实打实”。选好配强村工青妇组织干部,认真抓好工会活动、妇女保护、智慧团建等工作,主动服务群众,帮扶弱势群体,开展为群众送医、慰问困难群众,用实际行动推动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  用好“人”,下好“活力激发”这步棋

“我们村的改厕推进难,没想到户长介入后,老大难变得不再难,不仅是村干部,连乡亲们都说户长议事会真顶事!”大刘寨村党总支书记刘冰冰说起村里的厕所革命非常感慨,村民“跑断了腿”,村干部“磨破了嘴”……过去在大刘寨村,通知大事小情、村民反映意见等,主要靠人来回跑,即便用大喇叭广播,也不敢确保每个人都听得到、听明白。

大刘寨村在“党带群建,十户联治”工作中,该村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建立“行政村、自然村、党(村民)小组、户区”四级网格体系,科学界定职能,培育多元主体,形成工作合力。在村级党组织的带领下,户长带利用他们贴近老百姓的身份优势,及时就近为村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如今,在村“两委”领导下,在村民小组长、党小组长带动下,让户长当主力,让群众唱主角,真正做到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结合责任明确推进工作。发挥在党总支引领下的村(社区)自治的积极性,调动村(居)民小组长工作主动性,在政策宣传、法制教育、意见收集、邻里互助、平安建设、信访维稳、便民服务、环境治理、产业引导、乡风文明等方面,充分发挥户长“五员”职能,带领群众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活动。结合“四项活动”推进工作,将“党带群建,十户联治”工作与“遍访贫困对象”“三联四建”“界首夜话”“四送一服双联”相结合,紧盯群众最忧最盼最急的揪心事、操心事、烦心事,通过户长征集群众意见建议64条。结合精神贯彻推进工作。发挥户长宣传员优势,通过户区微信群、庭院话家常等形式,用老百信通俗易懂的语言,及时宣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真正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3  唱好“戏”,下好“三治融合”这步棋

大刘寨村切实发挥“户长”积极作用,坚持法治引领、道德教化、自治管理,探索建立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的镇村级治理模式,充分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做到自治聚民心。引导群众通过“四会一约”参与村务治理,重大事项坚持“四议两公开”,从村务公开到财务公开,从惠农政策落实到产业扶贫项目开发,干什么由百姓来说话,怎么干让百姓说了算。户长发挥宣传员、监督员作用,把村规民约宣讲到户,通过开展最美巷道、最美家庭评选,引导群众变“要我守规”为“我要守规”,聚焦解决百姓关注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婚姻家庭和鄰里纠纷调解、村庄环境整治等,“基本上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赢得了百姓的支持和认可。做到法治明事理。充分利用一村一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联系户长机制,加大涉农普法宣传,引导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开展民法典宣讲 26 次,直接受众 530 余人。

用“理”说服群众,充分发挥户长“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参与调解矛盾纠纷 15 件,都实现矛盾全销号、全程零信访。做到德治树新风。今年以来,深入开展文明实践活动,通过群众自发评选、户长收集,共评选出“好媳妇” 5 人、“好婆婆”6  人、“好儿女”15人、“文明家庭”16户、“最美家庭”16户、“孝善之家”8户,以乡风文明引领社会新风尚。

“党带群建,十户联治”机制为基层治理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着力探索打通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道墙”,户长进得了家门、坐得下板凳、拉得上家常,既熟悉农事、了解农情,又对邻里大事小事知根知底。他们在干部和群众中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推动了乡风文明的发展,让新时代的乡村找到了熟人社会的“善治之道”。

参考文献

[1] 李迎利.乡村治理视角下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问题研究——基于安徽省临泉县的调查与思考[J].甘肃农业,2020(11):93-95,103.

猜你喜欢
基层治理
民间组织发展对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影响
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责任的问题与对策
党组织怎样下好“基层治理”这盘棋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基层治理法治化长效机制构建探析
青海省基层治理法治化的现实困境
农村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发展思路析论
新型城镇化下的农村基层治理优化模式研究
我国城市基层治理研究文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