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构”中探讨古诗的内涵

2021-09-16 05:24黄晓博
语文教学之友 2021年9期
关键词:重构古诗词

摘要: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必考内容。古诗词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创设意境,表达情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其特点,引导学生学会重构,披文入情,逐步感悟古诗词的深刻意蕴。拟以2021年新高考语文I卷古诗阅读题为例,谈一谈如何运用重构法构建语言体系和阅读体验。

关键词:重构;古诗词;深刻意蕴

综观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无论从语料的选择还是命题上,都注重遵循古诗词的文本语言形式和内容表达,充分落实语文新课标中“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在古诗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巧用“重构”法,消除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陌生感,走进诗歌语言的内核,挖掘作品的原生价值。笔者以2021年全国新高考语文I卷《寄江州白司马》为例,谈一谈运用重构法解读古诗的三条有效路径。

一、注重语言视角,重构古诗内涵

综观202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命题者注重鉴赏古诗的语言,考查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比如,2021年全国高考语文乙卷和新高考语文I卷都注重以诗歌语言为出发点,让学生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

首先,注重因声设境,重构古诗歌的内涵。朱光潜先生在《谈一谈诗与趣味培养》中强调:“一切的纯文学都具备诗意的特征。”古诗往往通过一定声韵表达情感。2021年全国新高考语文I卷中选取了杨巨源的《寄江州白司马》一诗,这是一篇赠寄诗,学生在诵读中可以感受到全诗的情感是“悲凉”中呈现了“积极”。阅读时学生可以抓住诗歌声韵,感受诗歌语言简约中的含蓄,感受这首诗的情感基调与《琵琶行》大不相同。《寄江州白司马》的语调和音韵比较顺畅,而《琵琶行》则较为压抑、梗塞。

古诗语言简练含蓄,具有击节可以吟咏的特点。为了充分体会诗歌的情感,学生可以进行文字补白,将简约的语言转化为平时流畅的话语,从而还原诗歌的大意。学生围绕《寄江州白司马》一诗进行文字添加,从而疏通大意,了解作者的情感。具体如下:

(杨巨源)寄(给)江州白司马

江州司马,(你)平安否?惠远东林,(你)住得无(可好)?

湓浦曾闻,(曾问湓江浦江)似衣带(一个衣带),庐峰见说(听说庐峰)胜(过)香炉(寺庙香炉)。

(我)题诗岁晏(岁末)离鸿断(鸿雁已离),(你)望阙天遥(像)病鹤孤(孤鹤)。

(你)莫谩(不要)拘牵雨花社(佛寺),(拥有)青云(之志)依旧是前途(光明)。

可见,在语言重构中,学生会发现古诗常常运用音韵来表达说话的语气,含蓄地表达出情感。《寄江州白司马》首联中“否”“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反诘”的情感,明显带着一种“责问”“责备”。学生可以转化为以下语言文字:白居易,近来你过的可好?东林寺的寺庙,住得可快活?由此,学生明晓:这首诗作者含蓄地表达了对江州司马白居易热衷佛寺的不满,为下文劝导白居易作出铺垫。

其次,注重重构修辞,剖析内涵。古诗多用修辞对语音、词语进行重组,从而含蓄地表达情感。学生阅读时要还原修辞,学会造境,从而走进诗人的内心。《寄江州白居易》一诗,作者在颔联巧妙地使用了“一衣带水”的典故,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学生需注重前后句式的关联,把握诗歌前后的语境,从而有效体悟情感。在此基础上,学生认为:“湓浦曾闻似衣带”与“庐峰见说胜香炉”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从词性上来看,“湓浦”对应“庐峰”,“似衣带”对应“胜香炉”。前后勾连起来朗读,由后往前推测整句话的意思。具体为:

湓浦两江一衣带水,庐峰的俊秀远胜于香炉峰。诗人运用虚写,借景抒情,江州之地有着美丽的庐山风景,以此规劝并希望友人积极振作,不要消极地沉于佛道避世。

可见,在古诗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思考语言形式对表情达意的作用,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图。

二、注重语脉视角,重构古诗歌情感

首先,注重抓文脉,重构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敏锐的眼光去发现文脉,把握诗歌的神韵、意境。通读《寄江州白居易》一诗,学生明晓这首诗为七言律诗,文脉应为“起承转合”。在此基础上,学生结合每一联的大意,找出核心的字词。具体为:

首联中的“否”“无”两个语气词引入话题(起);颔联中“湓浦”“庐峰”两处景象借景抒情(承);颈联“题诗岁晏”表达牵挂(转);尾联“莫谩”“青云”直抒胸臆表达劝导(合)。

可见,经典的古诗词有独特的语言形式,形成了特定的文脉。阅读时学生需要掌握其文脉,找准解读的切入口。

其次,注重抓核心“意象”,重构古诗的意蕴。意象是构成古诗的核心元素,“象”往往是“意”的载体,“意”是“象”的结果。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古典诗歌的意象,揣摩其特殊的意蕴。针对《寄江州白居易》这首诗,学生可以抓住颈联中典型的“鸿雁”“鹤”这两个“象”,再结合前后的“意”,从而得出其特殊的内涵。“鸿雁”为“离鸿断”,“离”“断”两个字眼写出了大雁是“离群失所”之雁;“鹤”为“病鹤孤”,“病”“孤”以象来摹人。由此,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一年将尽,我(杨巨源)题诗想寄给你,却发现传信的鸿雁已经飞远。我想此刻,你(白居易)就像一只孤独的病鹤,应在遥望的长安,无奈叹息。

由此,诗人通过想象,虚实结合,既表达了其对好友的牵挂,又表达了其对好友的理解及同情。作者用这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孤独、凄凉之感。

三、注重形式视角,重构古诗意蕴

古诗往往借助一定的意象,创设意境,传达含蓄而深邃的内涵。在阅读中学生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剥开古诗的内核,从而体悟其深刻的意蕴。

注重叙述事件,重构古诗的内容。《寄江州白居易》是一首叙事抒情诗,它像一个简化的洋葱,最外层为叙述的事件,中间为白居易的境况,核心层是作者杨巨源对白居易的情感。阅读时需围绕诗歌中叙述的事件理清相关情节。由此,学生可以跨越时空,对整首诗进行事件的重构,进而深刻体悟作者的情感:明线为白居易被贬——居住东林寺——不得重用——热衷佛教;暗线为杨巨源对白居易生活状况(关心)——对白居易热衷佛寺生活(反诘)——对白居易病鹤孤(同情)——对白居易莫丧青云之志(期许)。同时,学生可以模拟作者“杨巨源”的口吻,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短信,可以直白地表达情感。直接叙述故事,有效的补充留白,可以有效还原诗歌的内涵。

总之,在古诗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古詩进行“重构”,理解其深刻内涵和作者的情感,进而感受古诗的文化意蕴。

作者简介:黄晓博(1982— ),女,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古诗词教学。

猜你喜欢
重构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长城叙事的重构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重构
农产品供应链重构赋时层次有色Petri网建模与仿真研究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重读《重构》,呼唤匠艺
猜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