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文本资源 提升思维品质

2021-09-16 05:24徐芬
语文教学之友 2021年9期
关键词:思维品质有效途径

摘要:思维训练在语文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通过教材文本培养学生“审问、慎思、明辨”的思维能力,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结合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探讨从文本内容、语言、艺术手法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品质的有效途径,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文本资源;思维品质;有效途径

部编版语文教材在编写的体例上注重单元主题的整合,采用了“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形式。这种大单元主题板块的资源整合,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知能力, 提升其思维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二是教材注重资源整合,以提升学生整体思维为主导;三是注重学法的指导,增加“活动·探究”实际情境化教学,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基于以上特点,笔者认为语文学习应该回归以语言知识为基础,努力开发文本的教学资源,有效进行课内外的加工整合,多角度、多渠道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笔者结合部编版的教学案例,谈一谈巧借文本资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文本语言,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经典文本的语言都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经典文本的语言,调动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 帮助学生建构语言体系,从而形成准确而敏感的思维。

首先,注重文本语言的形式,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学生思考问题有時不够全面细致,教师需要借助文本严密的语言引导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从而训练其思维的准确性。比如, 笔者在执教《怀疑与学问》一文时,发现这篇议论文论证过程非常严密。笔者要求学生找出文本中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然后从语言的结构、形式两个方面进行赏析。有学生找出文本第6 段第1 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是一个长句,笔者要求学生把这一长句改写为两个短句: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然后带领学生通读文本并思考:这两句话放在哪一段更合适。学生的意见产生了分歧,答案丰富多彩。笔者再引导学生默读文本,理清全文的篇章结构,梳理出全文的观点句。学生发现文章的结构是“总——分”式,而这两个改写的短句是文章的两个分论点。笔者进一步让学生朗读前后段语句,借助语感,仔细推敲,学生进行辨识、分析、归纳,训练了思维的准确性。

其次,借助语言的严密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经典文本每一个字、词、句都是经过作者仔细斟酌的。比如,朱自清的《春》一文,文质兼美,可谓字字珠玑。教师可以抓住文本语言的严密性,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美。教师可以抓住文章赞美春天的句子:(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2)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3)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学生背诵时容易将后面的定语提到前面,教师不妨抓住学生的这一易错点,要求其与原句进行比较赏析。学生会发现《春》这篇散文多用倒装句式,是作者有意而为之,目的是强调春天“新”“美”“力”三个特点。学生反复对比,就会了解语言的对称美和整句的表达美。依据文本语言形式的严密性, 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依照原文的形式展开仿写。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写出春天的不同特点。有的学生写到“春天像含苞欲放的花朵,羞羞答答,开放着,伸展着。”有的学生写到“春天像怀春的少女,摇曳多姿,笑着,走着。”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对文本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二、整合文本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连贯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展开整体阅读,训练学生的连贯思维,这对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需整合单篇文本内部思路结构,形成整体的脉络。比如,学习《春》一文,教师需结合文本的内容,理清文本的线索,从而形成连贯性思维。学生会发现:文本是以人们认识春天的心理为线索,从“盼春”到“绘春”再到“赞春”,层次清楚、结构严谨。文本浓墨重彩地描写春天的时候,也不是杂乱无章的。课文描写春花以方位变化为线索;描写春风以感觉的变化为线索,从“ 触觉到嗅觉再到听觉”;赞美春天以从表到里的思维为线索,突出崭新、美丽、充满活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单元写作目标“学会描写四季之景”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写出其特点。写作前教师需引导学生梳理出作文的思维线索,画出思维导图。这样不仅巧妙地将读写相结合, 而且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连贯性思维。

三、巧设文本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勇于质疑,有效地形成问题链,从而加深其对文本的理解。比如,《植树的牧羊人》一文,文本中描写“我”和牧羊人的三次见面,层次分明、层层递进。教师可围绕这三次见面, 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刻。笔者设置了如下问题:(1)阅读文本最后三段,说一说老人在高原种树后的“高原变化”。(2)写一写“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这句话的内涵。(3)说一说作者是如何评价老人的,结合文本内容加以阐释。(4)理解“那年,他已经 87 岁了”这句话,试着描写“老人特质”。围绕上述主问题,学生回顾牧羊人与“我”的前两次见面情况,从而加深了其对文本的理解。学生发现作者着眼于三个时间点刻画不同的牧羊人, 不仅告诉读者牧羊人有着愚公移山的精神,而且还通过时间上的跨越引发读者对于文化的思考——35 年心无旁骛地只为做好一件事。这是一个小人物对生命的思考,对生命的坚守。由此,学生经过前后对比思考,可以形成自我独特而又深刻的见解。

四、注重情境任务,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部编版语文教材注重“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大情境”的创设, 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多角度创设情境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比如,在学习《诗经·蒹葭》和《诗经·关雎》的时候,教师可以“徜徉在诗经中的爱情”为主题,设置以下情境任务:(1)围绕《诗经·关雎》,请以一名男子的身份对自己心仪的女子进行告白。(2)结合两篇文本中的意境和画面,为其撰写脚本,并且拍摄10 分钟的视频。(3)围绕两篇文本的内容和主题,以“我心中的爱情观”为主题,写一篇800 字的小论文。三个情境任务注重结合文本内容,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文本内涵,进行创造性写作。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独立的、创造性的见解,多角度地发挥学生的特长。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领学生巧妙而充分地运用好教材中的文本,结合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语文经验,注重资源间的整合,从而突显出语文知识的多样价值和语文素养的有效生成。

作者简介:徐芬(1972— ),女,江苏省江阴市陆桥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猜你喜欢
思维品质有效途径
英语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初探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浅析供热客服中心提升服务的有效途径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