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窦骨质病理形态学改变对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效果

2021-09-16 05:31:32张玉玲卢佳佳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14期
关键词:形态学骨质出血量

张玉玲 卢佳佳 陈 倩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江苏扬州 225200

慢性鼻-鼻窦炎(CRS)是一种慢性炎性反应,主要发生于鼻窦黏膜、鼻腔等部位,临床表现为头痛、闭塞等症状,甚至还会出现疼痛、面部肿胀等症状[1]。CRS具有药物疗效差、病程长、易反复等特点,对患者生活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目前,手术成为了CRS患者治疗的主要方法。近些年来,随着微创理念的不断深入,鼻内镜技术的日益成熟,手术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然而,经临床调查表明,CRS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筛窦骨质病理形态学改变,使得手术效果受到影响[2]。为此,本研究现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治疗的95例CRS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筛窦骨质病理形态学改变对鼻内镜手术疗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治疗的95例CR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Biedlingmaier分级进行分组,分别为Ⅰ级组(n=17)、Ⅱ级组(n=22)、Ⅲ级组(n=30)、Ⅳ级组(n=26)。纳入标准:①经检查确诊为CRS;②无手术禁忌证;③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异常;②伴有凝血功能异常;③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变;④合并心、肺、肝、肾等脏器严重病变;⑤过敏体质;⑥未能配合完成研究。Ⅰ级组:年龄18~72岁,平均(40.25±3.58)岁,女8例,男9例。Ⅱ级组:年龄18~71岁,平均(40.56±3.19)岁,女9例,男13例。Ⅲ级组:年龄19~72岁,平均(40.81±3.07)岁,女14例,男16例。Ⅳ级组:年龄19~71岁,平均(40.48±3.33)岁,女12例,男14例。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鼻内镜手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手术前7 d,指导患者服用抗组胺药物、黏液促排剂、抗生素、激素等,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喷雾剂局部治疗。手术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麻醉方式,如局部麻醉、低血压全身麻醉。于鼻内镜直视下,完整切除钩突组织,开放前筛上颌窦口,扩大自然口,经由窦口彻底清除额隐窝、蝶筛隐窝等病变组织。在手术过程中,若发现患者伴有中下鼻甲肥大,行中鼻甲部分切除术与下鼻甲离子消融术。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以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眼部并发症、大出血、颅脑并发症)发生率为观察指标,对两组观察结果予以统计比较。

临床疗效:患者症状彻底消失,嗅觉恢复正常,鼻腔通气良好,判定为显效;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嗅觉趋于正常,鼻腔能够通气,判定为有效;患者症状未减轻,甚至加重,判定为无效。有效率与显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数据录入SPSS 22.0统计学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Ⅰ级组为100.00%,Ⅱ级组为81.82%,Ⅲ级组为66.67%,Ⅳ级组为5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各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比较

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比较(±s)

表2 各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Ⅰ级组 17 37.29±5.58 43.16±6.89Ⅱ级组 22 50.25±7.65 61.12±8.65Ⅲ级组 30 72.28±9.85 106.15±12.68Ⅳ级组 26 105.15±12.48 156.93±20.65 tⅠ级组与Ⅱ级组比较值 5.874 7.007 PⅠ级组与Ⅱ级组比较值 <0.001 <0.001 tⅡ级组与Ⅲ级组比较值 8.728 14.367 PⅡ级组与Ⅲ级组比较值 <0.001 <0.001 tⅢ级组与Ⅳ级组比较值 11.007 11.250 PⅢ级组与Ⅳ级组比较值 <0.001 <0.001

2.3 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Ⅰ级组为5.88%,Ⅱ级组为9.09%,Ⅲ级组为10.00%,Ⅳ级组为11.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CR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加剧,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3]。经临床调查发现,真菌定植、代谢功能异常、持续性感染、上呼吸道解剖结构损伤等是引起CRS的主要因素[4]。根据鼻腔中是否存在息肉,可以将CRS分为两种类型,即伴有鼻息肉与不伴有鼻息肉,临床可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5]。然而,CRS患者应用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临床多采用手术方法治疗。

筛骨是一种介于成骨-破骨间的组织,当机体受到机械刺激、生理刺激及病理改变时,就会影响筛骨结构平衡,使其结构及功能发生改变,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筛骨骨质病理形态学改变越明显[6-7]。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筛窦骨质病理形态学改变越大,患者手术疗效越差,手术时间越长,术中出血量越大,与相关文献[8-9]报道结果基本相符。究其原因可能为[10-12]:鼻腔鼻窦在长期炎症刺激下,使得骨质与黏膜毛细血管出现明显的增生,促使白细胞浸润,增加了炎症介质与细胞因子的释放,造成局部血管扩张,增大了血流速度与血流量,尤其是对于多发性鼻息肉患者来说,手术次数比较多,使得窦内瘢痕组织与炎症增生组织中血管出现异常增生,降低了收缩性,造成术中出血量增多,延长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疗效。

综上所述,CRS患者伴有筛窦骨质病理形态学改变,Biedlingmaier分级越高,手术效果越差,手术时间越长,术中出血量越大,为此,应尽早对CRS患者予以治疗,以此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当然,本研究选取病例数量较少、研究时段范围较小,使得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可适当增加病例数量,扩大研究时段范围,以此为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形态学骨质出血量
骨质疏松知多少
基层中医药(2021年3期)2021-11-22 08:07:50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医学微观形态学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数学形态学滤波器在转子失衡识别中的应用
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学改变在四种类型MPN中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