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网浙江杭州市临安区供电公司 马竞一 舒叶辉 贾 磊
杭州市临安区供电有限公司积极响应省、市公司要求,以“数字化”供电服务指挥管理提升专项活动为契机,进一步优化调控(供服)分中心联动机制,不断强化信息共享融合,持续拓展配电自动化应用。通过建立健全故障抢修指挥协同机制,在配网故障研判、配电设备实时监测等方面推进配网智能分析与辅助决策,逐步提升配网故障研判精准度。
当前的配网抢修指挥体系,存在可提升的空间。一是系统上, 配网主站一区和四区系统数据,无法实现有效融合,导致不同类型的告警信息,分布在不同的智能系统内。二是人员上,因为系统应用权限和范围不同,导致故障信息分散在不同的人员之间,增加了人员交流互动的时间成本。
调控(供服)分中心强化基础管理,特别是新设备投运异动和配网专题图管控工作,对流程的各个节点和时间要求都做了精细部署,通过与基层站所间不断的摸排、整改,确保现场、台账、监控视图一一对应,特别是配网自动化D5200系统,通过进一步深化配网图模应用,促进基础数据不断完善,常态化开展晨操等工作确保开关置位的正确性,确保“图实一致”。
进一步深化调供专业融合,通过编制标准化故障协同处置流程,明确不同类别的故障信息反馈机制,中心编制了《单相接地故障协同处置流程》《非变电站开关跳闸业务联动处置流程》,详见图1、图2。
图1 单相接地故障协同处置流程
图2 非变电站开关跳闸业务联动处置流程
以非变电站开关跳闸业务联动处置流程为例,联动处置流程如下:
第一步:配网监测班监测到非变电站开关跳闸信息,判断是否为10 kV主线开关,如为10 kV主线开关,第一时间电话通知调控运行班,告知单位、线路、开关、时间以及是否重合成功等信息。调控运行班接到电话后,统计损失负荷,在钉钉群里发布开关跳闸信息,配网监测班配合调控运行班发布的信息,补充发布停电配变和用户数量,同时告知抢修指挥班停电范围。
第二步:如判断为10 kV分支线开关,则由配网监测班直接在钉钉工作群通知责任供电所,同时告知抢修指挥班停电范围。
第三步:配网监测班对非变电站开关故障位置进行研判,如为10 kV主线开关,则将研判结果同时通知调控运行班和责任供电所,如为10 kV分支线开关,则将研判结果通知责任供电所,同时告知抢修指挥班。
第四步:责任供电所接到开关跳闸信息后,进行故障巡查,如为10 kV主线开关,则需将故障原因、故障处理方案、需要配合动作报告调控运行班,由调度员许可现场操作,开展故障抢修,故障处理后,将故障原因、处理结果告知配网监测班。如为10 kV分支线开关,则将故障原因、处理结果告知配网监测班即可。
第五步:配网监测班全程跟踪引起非变电站开关跳闸的故障处理情况,随时配合责任供电所做好召测工作。
通过多个班组和现场的联动,对内,调控运行班、配网监测班和抢修班,三个班组打破了原有的信息壁垒。对外,电力客户、供电所、变电运维,实现了一体化指挥。
通过对故障发生及抢修指挥过程的回溯,进一步查找设备运维、自动化建设和资源调配等方面的问题,并形成常态化的故障研判精准度分析机制,见图3。
图3 故障研判精准度分析机制
以2021年2月一起配网故障为例,故障处理完成后,对故障信息及研判指挥过程进行回溯。
(1)告警信息:2021年2月4日08:29:45,调度员监测到某110 kV变电站Ⅱ段母线瞬时接地告警信息;2021年2月4日08:30:20,配网监测班监测到10 kV寨村V127线后干分线01#开关上报智能开关接地告警信息,见图4。
图4 智能开关接地告警信息
(2)研判结果:某110 kV变电站Ⅱ段母线10 kV寨村V127线后干分线,见图5。
图5 研判结果
(3)故障处理:2月4日8:32,指挥人员将研判结果告知抢修人员,8:56时抢修人员到达后干分线排查,查找到实际故障点为 10 kV寨村V127线后干分线12#杆,故障情况为鸟停在横担上和避雷器放电引起接地。
该故障处置过程较好的体现了联动指挥的优势。一是故障告警信息集聚,研判结果准确,避免了接地试拉过程;二是指挥抢修人员到达及时,减轻了基层抢修人员巡线压力;三是接地不试拉,避免用户停电,提升用户用电感知,避免时户数损失。10 kV寨村V127线有公专变共计29台,低压用户980户。如果采用传统接地试拉方式,损失时户数多,用户感知差。
通过建立一体化协同故障抢修指挥体系,在配网故障定位和指挥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整合多个智能系统告警信息,实现故障信息的统一获取和规范发布,形成一体化协同的抢修指挥流程。二是故障研判更精准,抢修指挥更智能,用户平均停电时长缩短53%,95598故障工单同比下降20.69%。三是对故障抢修过程进行闭环管控,通过回溯查找症结,消除设备运维盲点,供电可靠性提升至99.9926%。